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陜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chuàng)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轄12個省轄市。其中,就宜都市來說,總人口約為40萬人,為湖北省直轄,宜昌市代管的縣級市。公元210年,劉備在該地區(qū)設立設宜都郡,名字取“宜于建都”之意,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 一 首先,宜都,湖北省直轄、宜昌市代管縣級市。在地理位置上,縣級宜都市位于鄂西南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江漢平原向鄂西南山地過渡地帶,東隔長江與宜昌市猇亭區(qū)、枝江市相望,東南鄰松滋市,西南、正西與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交界,北與宜昌市點軍區(qū)接壤,介于東經110°05‘-111°36',北緯30°05'-30°36'之間,總面積達1357平方千米。就縣級宜都市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該地區(qū)屬楚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湖北省宜都市一帶屬南郡這一建制。 二 西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設立夷道縣,治所在今陸城,隸南郡。西漢末年曾更名為江南縣,不久復名夷道縣。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今宜昌市宜都市一帶屬臨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劉備改臨江郡為宜都郡,治今陸城。對于宜都這一地名,名字是劉備取的,名字取“宜于建都”之意,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東吳大將陸遜占領宜都郡,獲取夷道、枝江、夷陵、秭歸等縣,該地區(qū)成為東吳的疆域。公元280年,西晉消滅東吳后,宜都郡屬荊州,轄夷道、佷山、夷陵三縣。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析夷道縣設立宜昌縣。 三 西魏時期,宜都郡屬柘州,轄巴山、夷道、歸化、夷陵四縣,今縣級宜都市一帶屬之。陳天嘉元年(560年),正式設立宜都縣。隋開皇七年(587年)廢宜都郡,宜都縣改為宜昌縣,先屬松州,后屬南郡。唐朝建立后,今縣級宜都市一帶分屬宜昌、夷道二縣。武德二年(619年)改宜昌縣為宜都縣,屬江州。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夷道縣并入宜都縣,屬荊州都督府峽州郡。宋朝這一歷史階段,宜都縣屬荊湖北路峽州夷陵郡。元朝建立后,宜都縣屬峽州路這一建制。 四 最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宜都縣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荊州府夷陵州。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宜都縣屬湖北省荊州府。到了1913年,宜都縣屬湖北省荊南道。1928年,宜都縣直屬于湖北省。1987年11月,撤銷宜都縣,設立枝城市(縣級)。1998年6月,枝城市更名為宜都市。1970年至1992年,縣級宜都市隸屬于宜昌地區(qū)。1992年起,縣級宜都市直屬于湖北省,由地級宜昌市代管。截至2018年底,縣級宜都市總面積達1357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40萬人。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文/情懷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