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前兩天發(fā)的一篇文章,后面我看到了一個讀者的留言,他留了四個字,就是「看不懂了」。然后我回復了幾個字,我說「看不懂,也沒有關系」。在我們的人生中,在我們面對自己的時候,在我們面對一些期待之外的事情的時候,負性能力都會派上用場。這其實是一個需要我們慢慢去學習,慢慢去培養(yǎng)出的能力。 我們能不能夠在一種也許看不懂,也許不能理解,也許找不到解決方案的這樣的一個狀態(tài)里待著。“待著”就是一種能力。這樣的一種能力就是一種負性的能力。其實我們每天都會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我們甚至不能夠理解為什么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 有些時候,我們好像很勇敢地想要去面對,非常想要去解決,但是發(fā)現(xiàn)我找不到解決方案,或者這個狀況真的很困難,我一時之間不知道怎么去解決,又或者也許你盡了你最大的努力,但是仍然沒有任何的改進,問題還是那個問題。 當局面不但沒有變得更好,而似乎變得更糟糕的時候,我們也許可以告訴自己這四個字,負性能力。我們要知道在生活中本來就有很多這樣的時刻: 我們解決不了,我們弄不懂,我們可能提出的問題卻沒有人能夠回答。因為他可能最早最適宜產(chǎn)生的情境,是在我們的幼年階段,在嬰幼兒時期,假如我們有很理想、功能特別好的媽媽,那么這個功能特別好的媽媽,就能夠幫助孩子去培養(yǎng)出這種負性能力。比如孩子遇見了一件很糟糕的事兒,可能是小學一年級的考試考砸了。這件事情對孩子來說是“ 我既不能理解也無法接受的,讓我非常有壓力的一件事情 ”。如果這個媽媽是一個有負性能力的媽媽,那么這個媽媽就能夠在內(nèi)心完成一個過程——接住負面的狀況,并且能夠在這個負面狀況里待著。 也許媽媽也找不到很快速的讓孩子能夠?qū)W習變得優(yōu)異,或者在考試中取得成功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甚至媽媽也找不到特別好的一個解決方案,去幫助自己的孩子調(diào)節(jié)情緒,讓他能夠更理性的更自如的去應對考試或者應對挫敗。但即便這個局面對于媽媽來說也是很困難的,很負面的,可是媽媽的內(nèi)心能夠接得住這樣一個局面,能夠允許自己在這個局面里待著,而不是馬上產(chǎn)生出了很多的情緒,產(chǎn)生很多的不可以或很多的焦躁不安,然后拼命的去做很多的事情。甚至在現(xiàn)實里,很多時候媽媽或者爸爸,就直接將這個不能承受之重扔給了孩子。在這樣的一個養(yǎng)育模式里,孩子久而久之就沒有辦法從媽媽那里獲得,經(jīng)媽媽消化處理后,我們也能夠去消化處理負面情緒的這樣一個好的體驗。如果一個養(yǎng)育孩子的母親有負性能力的心理功能,那么孩子漸漸的在養(yǎng)育的體驗中,他也會產(chǎn)生一種負性能力的心理功能。 在我看來,在我的咨詢工作中,我形成的對于強大的理解就是,強大者必然擁有負性能力。我們能夠不解決,我們甚至做不到理解,在這樣的一種狀態(tài)下,我們也能夠安穩(wěn)地待在這個狀態(tài)里,而不會覺得是毀天滅地的一種不能承受的感覺。很多時候我們在咨詢中面對著來訪者,咨詢師要說的是,「我也許和你一樣,不知道」,但是咨詢師說的“不知道”的背后是有一種人格支撐的力量的。 當你面對一個有負性接納能力的咨詢師的時候,而這個咨詢師能夠和你穩(wěn)穩(wěn)的一起待在不知道、或者不能解決、或者是不能控制之中,那么漸漸的我們在長期的一個心理咨詢中,來訪者也能夠慢慢地習得一種負性能力,這也是我們成長的一個很重要的路徑。 ▼ 生活不是因為完美才美好的 而是因為你學會了黑暗中留存光明 失去中珍惜擁有 才能體驗到 生活的美好 PS:負性能力(也叫消極能力,英文Negative Capability):濟慈提出的詩歌與文學觀念,大意指“一個人處于不確定性、神秘、懷疑而不必急躁地尋求事實或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