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這個詞,在今天就是單純指人名,一般的人都只有一個名,既便是曾用名,也還是名。但是,中國古代的人確實是既有“名”、又有"字",有的人在名,字之外還有別號。人們在閱讀古書時,常常見到對一個人有好幾種稱法。搞清名、字、別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區(qū)別,可以方便閱讀。 名,是個人在社會上使用的符號。古代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樸素、簡單。如夏商兩代的人名孔甲、盤庚、武丁,帝辛等,都與千·支相聯(lián)系,后來人名漸漸復(fù)雜,往往具有特定的含義,這時候就產(chǎn)生了“字”。 字,通常是對名的解釋和補充。古人名和字的關(guān)系,有意義相同的,如東漢張衡字平,街就是平,諸葛亮字孔明,亮與明義相同;陸游字務(wù)觀:觀和游也是同義;岳飛字朋舉,飛與鵬舉義近。名和字有意義相輔的,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因“樂天”所以能“居易”;關(guān)羽字云長,意為展翅入云;趙云字子龍,是“云從龍”的意思。 還有名和字意義相反的,如宋代理學(xué)家朱熹字元晦,清代作家管同字異之,他們名和字中的“熹”和“晦”、 “同”,和“異”都是反義詞。有的古人名、字是取自古書里的名句或成語,如曹操字孟德,就是出自《茍子》“夫是之謂德操”一句,唐代被尊為“茶神”的陸羽字鴻漸,是出自《周易》“鴻浙于陸,其羽可用為儀”的句子。 古人的名,字,還常用來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輩。先秦時,名中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如孔子名丘字仲民,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長女。以后人們又逐漸在名、字中使用同樣的字或偏旁來表示同輩關(guān)系,這種情況現(xiàn)在仍常被人們使用。 號,是人的別稱,又叫別號封建社會中的士大夫特別是文人,喜歡給自己取別號。如李白的青蓮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蘇軾的東坡居士,鄭燮的板橋等,都是他們的號,有些人韻別號使用率甚至超過本名,如蘇東坡、鄭板橋、章太炎等都以號聞于世。 因為別號都是自己取的,所以它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志趣情操。如常見的“居士” “山人”一類就是為了表示對功名利祿的鄙視。詩人陸游自號放翁,就是對權(quán)貴們說他不守禮法的回敬,與蔑視。 另外還有綽號,一般是別人給取的別號,如人們很熟悉的《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都有一個表示他們性格,特長的綽號,為水滸故事增添了不少色彩。此外還有以籍貫地名、官爵謚號代替人名的。如杜甫叫杜工部(官名)、岳飛叫岳武穆(謚號)等,多是后人為表示尊敬或方便而使用的。 |
|
來自: 人之意 > 《原創(chuàng)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