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丸劑、膏方等處方開出以后,患者總會(huì)問到:怎么煮中藥才更好呢?丸劑、膏方怎樣服用呢?服用中藥需要注意什么? 1.煎藥工具以砂鍋或瓦罐為好,搪瓷罐次之,禁用銅鐵鋁鍋 2.煎藥用水水質(zhì)潔凈新鮮為好,可用自來水,井水,純凈水等 3.煎藥火候有文火和武火之分,文火即慢火,武火即急火 4.煎煮方法先將藥材浸泡30~60分鐘,以水量高出藥物為度。一般中藥煎煮兩次,第二煎加水量為第一煎的一半。兩次煎液去渣后混合后服用。一般,解表藥清熱藥(常用治療感冒藥,如加味參蘇飲、清火利咽方、桑菊止咳方等)等宜武火煎煮,時(shí)間宜短,煮沸后10~15分鐘即可;而止咳化痰平喘藥方(如止咳化痰湯)可以煎20-25分鐘,補(bǔ)養(yǎng)藥(如健脾消痰飲、生脈止咳方等)需文火慢煎,時(shí)間宜長(zhǎng),煮沸后再煎30~40分鐘. 5.服藥方法一般早晚飯后半小時(shí)服。如脾胃功能較好,不必拘泥;如常有胃部不適等,則盡量飯后服用。 (1)湯劑一般每日一劑,分兩次,早晚溫服 (2)丸劑(常用哮喘丸)用溫水送服,蜜丸每次二丸,一天兩次。如果服用后有咽干、咽痛、便秘等可酌情減量,改為每次一丸,一天三次或兩次;水丸每次9g,每日兩次。 (3)膏劑(常用肺通膏,一般每劑一月,共60袋)宜用開水沖服,每次一袋,一天兩次。 (4)顆粒劑、合劑顆粒劑(如十味龍膽花顆粒)用開水沖服(按說明或一般一袋三次),合劑(院內(nèi)自制劑急支合劑、桑菊止咳合劑、肺得寧合劑等)可直接20-30ml/次,日3次。 6.有些藥物需特殊煎法,如下 (1)先煎:指有效成分難溶于水的金石礦物介殼類藥,如磁石、代赭石、生石膏、龍骨、牡蠣、海蛤殼、珍珠母、石決明、鱉甲等應(yīng)打碎先煎20~30分鐘,再下其他藥同煎。此外附子、川烏等毒性強(qiáng)的藥物,宜先煎45~60分鐘再下它藥 (2)后下:如薄荷、鉤藤(我科常用)。青蒿、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鉤藤、大黃、番瀉葉等氣味芳香藥物需在其他藥煎沸5~10分鐘后加入 (3)包煎:主要指粘性強(qiáng)、粉末狀及藥物表面帶有絨毛的藥物,如辛夷(常用來治療鼻炎)、蛤粉、滑石、旋覆花、車前子、蒲黃、灶心土等宜先用紗布袋裝好,再與其他藥同煎。 (4)另煎:主要指某些貴重藥材,如人參、西洋參、羚羊角等即另燉2~3小時(shí)。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以與其他藥液混合服用 (5)烊化:又稱溶化,主要指某些膠類藥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藥物,如阿膠、鹿角膠、龜甲膠、雞血藤膠、及蜂蜜、飴糖等單獨(dú)用水將此類藥加熱溶化后,用煎好的藥液沖服,也可將此類藥放入其他藥煎好的藥液中加熱溶化后服用 (6)沖服:如三七粉、羚羊角粉(常用于高熱、或者支擴(kuò)咳血等)、琥珀、檀香、沉香等單獨(dú)溫水沖服。 7.注意 (1)加姜棗 自煎大夫囑咐加姜棗,加三片薄生姜片,五個(gè)小棗 代煎若加姜棗,姜棗自備,取藥后給煎藥室 (2)丸劑、膏方服后若上火減量服用,如外感發(fā)熱或病情急性加重要暫停服用,及時(shí)復(fù)診。 (3)在服藥期間如發(fā)生惡心、嘔吐、厭食、腹瀉等胃腸道疾病時(shí)應(yīng)暫停服用,若癥狀嚴(yán)重,應(yīng)予及時(shí)就醫(yī)。 (4)膏方啟用后要及時(shí)放入冰箱,以防霉變。 8.禁忌 (1)禁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之品,合理膳食 (2)適當(dāng)食用常溫水果蔬菜菌類。 (3)注意休息,適當(dāng)運(yùn)動(dòng),保持心情愉悅 (4)服膏時(shí)不宜飲濃茶,含有人參的膏方忌食蘿卜,含有首烏的膏方要忌豬、羊血及鐵劑,且不能與牛奶同服。 馬君 亓?xí)陨?/str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