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來過很多次了,這次最匆忙,來來去去一天時間,還趕上一場難得的秋雨。值的驕傲的是,不減當年地從山腳下紅門登到山頂玉皇廟,又從玉皇廟幾乎是一溜小跑地回到紅門。要是比十幾歲時一天兩次跑著登泰山,而意猶未盡,這次算是老當益壯了。
我登過和爬過的山不少,中國的幾乎所有名山,外國也有千米以上的,比如意大利境內(nèi)的阿爾卑斯山、智利的安第斯山等。甚至海上的,舟山群島的普陀山、撒丁島的馬爾莫拉峰。唯有泰山令我夢牽神繞,最為欣賞。不僅因為素有“五岳獨尊,雄鎮(zhèn)天下”之美譽的泰山,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之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寄托之地。千百年來吸引了歷代帝王盛典登封,歷代名人競相留跡,四海游客朝拜如云。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成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而是因為十六歲時,幾個第一次遠足的少年,千挑萬選把泰山作為成長的一次紀念。 站在岱廟的正陽門前,視線穿越過去,巍巍泰山正在晨光微風中。天氣預報說這幾天泰山地區(qū)陰霾,降雨概率大,氣溫稍低。所以十點鐘多,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天剛剛睡醒的樣子。因為以上原因吧?我不算銳利雙眸逡巡范圍內(nèi),各色人等不超過五個,自然要算上門前檢票員。好像是整個岱廟,今天我就是第一個游客。因為檢票員胖大姐一邊揉著眼角,一邊拽著衣角平整服裝,還沒忘笑容可掬地說我來的真早??!其實我還想跟她說,怎么每次來都是你呀!都二十年了,還沒當領導啊!真是埋沒人才!可是看大姐這么和藹慈善,話到嘴邊了沒敢說。只是跟大姐使勁地微笑,弄得大姐老遠了還咧著嘴角朝我點頭。岱廟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的地方,其中最有名的建筑就是中國古代建筑中有名的三大殿之一的“天貺殿”,另兩個是故宮的太和殿與孔廟的大成殿。東岳泰山之神,也就是東岳大帝,就供奉在天貺殿。當年第一次來的時候,為了把那副著名天下的壁畫看清楚,還犯了錯誤,鉆到了圍欄里面。那時候,歷史課本里有的,描述《駐蹕圖》之華麗精彩,之氣勢磅礴,曾經(jīng)讓我心馳神往。什么李斯篆原跡、唐槐漢柏、米芾的天下第一山、慈禧的壽字碑、什亭、御碑等等,我都觀摩許多遍了。之所以還要走進岱廟,就是因為喜歡這里濃重的歷史和文化的氛圍,喜歡坐在后門樓上,遙望青青泰山,想著它的種種妙處。那些恍若仙境的云濤煙海、崔嵬巉崄的奇峰幽谷、亭亭玉立的蒼松翠柏、阽殘醇厚的字碑臺宇、靈性悠揚的飛瀑流水……無時無刻不在心中交響天籟之音。泰山古稱岱宗,地質(zhì)學上講,形成于二十五億年前的太古代,只在年齡上來說,就足為五岳之首。泰山突起于華北平原,凌駕于齊魯丘陵,山脈連綿,溝谷縱橫,盤踞數(shù)百公里,形勢厚重。所以在齊魯大地的各個視角的視覺效果都格外高大,具有通天拔地的雄偉氣勢。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高出云表,直達蒼穹,景色壯麗優(yōu)美,堪稱中國山岳中壯美的典型代表。有五岳獨尊、天下第一名山盛譽的泰山之美,并不完全得之于雄奇壯麗的自然風景特征。更主要的是:涉及到人和自然的關系,民族歷史和文化的關系,傳承和發(fā)展的關系。自古以來,泰山就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征,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偉大、質(zhì)樸、勤勞、智慧和堅韌。更有人上升到一些高度,把泰山稱為華夏之魂,這個觀點我是認可的。首先,從政治上講,泰山歷史上就是民族團結(jié),國家統(tǒng)一的象征。其次,從哲學上講,泰山是民族生命力、繁衍力和延續(xù)力的象征,體現(xiàn)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頑強精神。再是,從倫理學上講,泰山體現(xiàn)了民族的一種人格精神,道德規(guī)范。最后,從美學上講,泰山展現(xiàn)出了一種自然陽剛之美,足以表述民族宏偉的氣魄。走出岱廟便是岱宗坊,寬敞潔凈,花樹掩映的大路盡頭就出現(xiàn)了一天門的雄姿。泰山自古雄偉、神奇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就是從這里向上攀登開始的。泰山古今有大約六條可以登上山頂?shù)纳铰?,通過一天門,紅門、中天門、十八盤上到南天門的這條路是歷史上最古老的,也是歷代皇帝封禪泰山所走過的路。一天門的石坊太過于古老和悠久了,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裂縫,趨勢還在蔓延,大約是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并沒有多加干預。以至于走到近前,看見“此處危險,請勿逗留”的提示牌,嚇了我一跳。連忙疑惑地瞅著,生怕隨時掉下些什么,小心翼翼地走過去。沒想到泰山的第一步,就給了我一個下馬威。想想,好像前幾年來時,這里既沒有提示牌,也沒有鐵欄桿維護。就連旁邊立著的“天下奇觀”石碑,也是表面光潤的,不像現(xiàn)在斑駁的都不見了青石的色彩。還記得一天門和身后的“孔子登臨處”,以及不遠處的天階、紅門,過去這里是有許多大嬸們叫賣山貨和自制的工藝品,尤其是竹杖,是初登泰山游客們的首選之物。看似小小的一根竹杖,讓你在漫長的登山過程中省下了不少的氣力。我就是會在回味泰山壯美的同時,也想起那根挑山工送我的簡易竹杖的,看到挑山工老人善良美麗的心靈。走過一天門便是走進了泰山,便是回歸了大自然之源,回歸了中國的傳統(tǒng)歷史和文化的懷抱。孔子登臨處是二千四百年前孔子發(fā)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地方。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孔子超越小我,胸懷天下,把泰山賦予了典型的仁者情懷、儒家品格。所以有了后人: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可見泰山自孔子,便是了儒家精神的象征和寄托。凌霄綴滿的古老石坊,依舊是那么端莊肅穆,仿佛先賢的高大身影在躍動,光彩話語在縈繞。不期然間有種悸動,怦怦地蕩漾起我悠悠的情懷。一幅幅厚重純釅的畫卷,徐徐鋪展在眼前,蘊涵鐫刻著凝重而內(nèi)斂的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這里仰望,峰巒疊嶂,云煙縹緲,山路回轉(zhuǎn)自溝谷之中,檐樓掩映在蒼翠之間。回眸遠眺泰安城,已不是從前灰喑的景象,滿眼的都是靚麗的色彩,高樓大廈崛起在飛檐斗拱之外。紅門宮斑駁的朱漆大門緊閉著,一束小草卻不甘寂寞地從門檻縫隙處探出,頂著一朵微小的藍花,偷窺著路過的游人。紅門宮是碧霞元君的中廟,明代的建筑群,里面是可以燒香祈福求平安的。一個看著就透著靈氣的山里孩子,坐在臺階上,旁若無人地吃著手里的西瓜。不時抬頭,很是淡定地瞅瞅。一個剛從紅門樓下門洞里走出來的年輕女孩,拄著一根紫竹杖,神情疲憊,看來是一大早就從山上趕下來的。一眼看見小男孩氣定神閑的吃相,不禁指著笑了起來。小男孩翻翻眼,瞅著撲哧一聲露出壞笑。青年女孩連忙順著小男孩目光的方向去瞅自己的身體,原來女孩子襯衣下擺很是糾結(jié),紐扣竟然系得一高一低。這下子女孩子有些靦腆了,小男孩卻撇著嘴笑的更壞。看了滿眼的我,也是偷偷樂著,繼續(xù)趕著自己的山路。過去就到了聞名的“小泰山”,泰安本地人平日里燒香都是到這里來的。小泰山香火旺盛,初一和十五到這里燒香,保一家平安,是老泰安人的習俗。還有很多人外地人,都會遠來給泰山奶奶上香的。上香可以,但是不要輕易許愿,因為許愿是要來還愿的。我的一個朋友就是求了福許了愿,弄得愿望達成以后,不得不從美國專程飛回來還愿。因為,不來還愿的這段時間里,她天天寢食不安,夜不能寐,倒是歪打正著地瘦身成功了。可是弄得滿臉雀斑、黑斑、黃褐斑的,身材魔鬼了,模樣也魔鬼了。要不說泰山奶奶厲害呢?還愿以后,立刻牙口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睡哪哪著。不出兩個月,竟然小臉胖乎乎起來,冰清玉潔的如同少女般嬌嫩光艷。萬仙樓,明代建筑,位于兩山之間的凹處,極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所以研究泰山逃票攻略的網(wǎng)友,一直把如何攻克萬仙樓,作為一個課題。萬仙樓這里是我這一路上看見人比較多的,好像是幾個旅游團匯聚在一起休息。當然更有一個主要的原因,這里是登山購票的地方。門票是125元/人,是八十年代末期的十二倍。三義柏依舊,還是那么挺拔俊美,生機勃勃,宛如仙風道骨。三義柏這里雖然山勢陡峭,林木茂密,但是這其中是暗藏著一條密道的。這條密道,便是當年我叱咤風云在泰山行走時,探索發(fā)掘出來的。至于現(xiàn)在有沒有被泰山管理局的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或者被那個好事的驢友行者亂打亂撞碰上,我就只有想象了。說起泰山逃票,我算是老人,前輩泰斗級別的人物。當年十六歲第一次光臨泰山,就沒有花十元錢的入山費,而堂而皇之地六次出入,如若無人之境。要知道,當時天津到泰山的火車票才八元錢。在一天門吃頓熱乎乎可口的早點,有肉包子咸鴨蛋才一塊錢。憑著一貫的聰明伶俐,神仙附體,我就是從萬仙樓前三義柏處,登上左面山峰的,然后一路攀登,經(jīng)過“趙氏禁田界”,最后無師自通地找到了古人采藥上山的老路,三個小時以后,一舉拿下中天門,勝利逃票成功。后來在泰山的日子里,屢試不爽,簡直把泰山當成了自家的后花園。最后離開泰山的時候,把逃票剩下的錢,在泰山腳下最有名的館子里大快朵頤了一頓,花了整整四十元,真是吃進了山珍野味。當然泰山的三寶:水、白菜、豆腐,是少不了的,就連著名的泰山魚也吃了。自然我是不會逃票了,要是真的被抽查票根的人員弄著,不說羞臊了我這張老臉,就是小文人的虛偽面子也是丟不起的。不然百年千年以后,就像現(xiàn)在人們數(shù)落盜書的蔣干,拿棗的劉瑟一樣。豈不睡在下面,也要被同行們嘲笑幾十回的,連閻王爺也罩不住的。謝恩處石樓之后,就像是路邊巨石上所刻,漸入佳境。橫臥山溪中億萬年的巨石上,有流水般湍急飛濺的四個大字“中流砥柱”。我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地坐在上面滌足,感受泰山之水的冰涼舒爽。現(xiàn)在秋后,正是枯水期,水不能漫上巨石之腳。石后有碎石堆砌的屋院,看樣子是有人居住的。高矮不一的墻頭,擺著一盆盆蔥綠旺盛的花草,雖然不名貴,卻是格外清新動人。著名的“風月無邊”石刻就在斗母宮石坊前,雖然只有簡單的兩個字,卻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許多第一次登泰山的游客,都會在這里逗留研討一番,想弄清楚這兩字的真正含義。無數(shù)文人墨客到泰山攬勝抒情,僅有名有姓的詩人歌詠泰山的詩歌就有近千首,留下碑刻一千多塊,其中秦:泰山刻石。漢:張遷碑。晉:孫夫人碑。北齊:經(jīng)石峪大字。唐:紀泰山銘。等均為頂級國寶,天下之最。但是在泰山這座“中國書法博覽館”里,風月無邊這塊小刻石,絕對獨樹一幟,喜聞樂見。老百姓有的不知道什么李斯碑刻,但說得出風月無邊。其中,我就是一個。多少年以后,當初意氣風發(fā)的少年在字前風情,如今還似乎歷歷在目。斗母宮,明代古建筑群,分三院,祀斗母神像。斗母宮歷來香火旺盛,連綿不衰。門外有唐槐一株,巨枝撲地,猶如臥龍,故稱臥龍槐,是泰山少有的奇樹。其中一枝橫溢山道之空,探在斗母宮殿脊之上。從前唐槐樹上滿是祈福求愿的紅布條,現(xiàn)在竟然茂密枝葉間,偶爾地才能看到幾個。為了保護,唐槐被鐵柵欄圈了起來,只能站在外面欣賞了。第一次來泰山的時候,那時唐槐還沒有這么森嚴壁壘,可以任由游客攀登。我就曾經(jīng)爬上過樹頂,學著孫猴子耍了一番,系上一根紅布條。還掛在橫枝北上,美哉悠哉了一番。現(xiàn)在想來,真是:少年不知事,無奈老人心。斗母宮內(nèi)有天然泉池,池上立亭,亭前古槐蘊藉多姿。香煙繚繞之間,有信徒燃香祭拜。禪房之外花木幽深,禪房之內(nèi)窗明幾凈。從前記得斗母宮很是臟亂差,現(xiàn)在感覺非常的整潔干凈。這自然是我們的保護意識上來了,也是泰山環(huán)衛(wèi)大哥大姐們的功勞。沿著紅墻下一直不停腳步的一個環(huán)衛(wèi)大姐,穿著簡樸,但是神色卻是安詳。不時撩起眼簾,環(huán)視周圍情況。斗母宮北側(cè)是聽泉山房,可觀三潭迭瀑。落葉點地,荊草淡紫,淺淺的陽光柔柔地散開。這里竟然只有我一個人,就連鳥叫都聽不見,倒是不知哪里傳來的一聲雞鳴,讓我笑顏如花。好生獨坐了一回,享受清靜,蕩滌的滿心腹的碧色幽香。斗母宮上行右拐,便是聞名遐邇的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經(jīng)石峪。大片的石坪上刻著隸字佛教《金剛經(jīng)》,每字達一尺半,深入石骨。北齊人所書,現(xiàn)存1043字。過去有山溪漫過字上,后來為了保護這個中華瑰寶,溪上修筑了堤壩。經(jīng)石峪是我每次登泰山都會來的,隨心所欲地走走看看,或是坐在其中,閑看幽谷落花,煙來霧去,聽聽流水潺潺,鳥鳴啾啾。有時就躺在字里行間,睡上一會。夢里總會隱約傳來古人敲打巖石刻字的聲音,醒來云淡風輕,花香鳥語,只有我在古人遺跡之中。萬山之間,顯得渺小。往上就到了“回馬嶺”,相傳唐玄宗騎馬上山,至此路險難上,只好勒馬而歸,故留下這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想來唐玄宗也是沒有看到五大夫松的,看來秦皇漢祖不入其法眼的。那年,泰始皇登泰山碰巧落雨,周圍人等竟然都沒有帶傘,可見當時天氣預報比現(xiàn)在的還不著調(diào)。好在始皇帝沒有不悅,不然又得難書罄竹。大約是始皇帝高興,碰巧又躲到一棵松樹下,華服繡冠沒有挨上淋。松樹護駕有功,便成了秦王朝的一名官員“五大夫”。五大夫官不算大,九等爵位,在樹中卻是從此聲名顯赫了。雖然官位被一棵棵后來的名株貴樹超過,但是奪了頭名卻是不爭的事實。現(xiàn)在秋深之季,五大夫松枝葉茂密,松塔林立,很是生機勃勃。有人說,五大夫松老掉牙了。其實,五大夫松這些年有些身體不適,專家們一直都在密切關注和治療中,這不,如今枝繁葉茂,身體康復。當年初登泰山聞得五大夫松,我還以為是五棵大松樹,找了好幾遭,才知是才疏學淺誤的事。好在我是悶在心中,無人知曉。就是有孤陋寡聞的游客,喊著為什么不見那四個大夫。迎客松,是和拱北石、五岳獨尊石齊名的泰山標志性物件之一。位于五大夫松西邊的山坳里,其態(tài)拘謹局促,一臂伸展,真像一名迎接圣駕的大夫。泰山迎客松是我每次來時,都要照些相片的。從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再到數(shù)碼照片,十幾年中伴隨著照相機科技的發(fā)展,泰山迎客松始終是亭亭玉立,美輪美奐。而且經(jīng)過科學的養(yǎng)護,現(xiàn)在感覺這個老人家越發(fā)的神采奕奕,容光煥發(fā)。泰山迎客松還是我的愛情見證,我和愛人戀愛登泰山時,發(fā)誓要像迎客松一樣,把愛情故事流傳千百萬年,直到永遠。泰山封禪還不是秦始皇開始的,據(jù)說始于周朝。但把此事搞得名垂千古的不僅是秦始皇,還有漢武帝。秦始皇曾在此筑壇設祭,表示歸功于天,此為“封”。然后又下山到小山丘上設壇祭地,此為“禪”。保存在岱廟的篆書十字殘石,就是秦丞相李斯為此所書。泰山封禪由此拉開雄渾跌宕的帷幕,成為歷史豐碑。漢武帝封禪更加轟轟烈烈,發(fā)揚光大,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地來了八次。如今在歷史長河中,只剩下種在岱廟的,至今蒼勁翠拔的五棵漢柏。還有高數(shù)丈色瑩白,歷經(jīng)兩千余年風雨而不生苔蘚的,立在山頂玉皇廟臺階下的無字碑。后有好事者言:漢武帝立無字碑,體現(xiàn)了一位帝王面對宇宙洪荒,天地浩茫的無言,它是與神的聲息互通,是仰觀日月星辰而俯察萬物生命的一次致敬。兩個老大,撇開黃河邊,渭河下,那座風景更為奇麗超絕的西岳華山不理,千里迢迢浪費人力物力和時間,大老遠地跑到人生地不熟的東岳泰山來,沿用周朝禮儀習俗,頂禮膜拜一座亙古永恒冰冷寂寞的山。而且經(jīng)漢唐宋到明清,泰山封禪祭祀活動綿延千年,泰山成為江山一統(tǒng)的神圣象征。到底是為什么?這就是開篇我的那個論點。泰山是華夏之魂,民族之本,中國文化的根。泰山有黃峴嶺,而鮮為人知。但是提到中天門,便無人不曉。中天門古稱二天門,位于位于黃峴嶺脊背之上,海拔八百四十七米,正是泰山一半的高度。清代所建中天門石坊一座,古樸而簡單。由于這里歷來是泰山中路和西路的交匯處,所以乃是泰山主峰的屏障。中天門處仰望岱頂,蓮花峰前危崖萬仞,南天門形如天闕。巍巍岱峰,眾山拱立,云在眉間,泉飛耳鬢。天然成畫,美不勝收。回頭俯瞰,只見群峰偃首,徂徠如丘,龍?zhí)?、虎山水庫碧如翡翠,中溪三水跌宕蜿蜒,奔流而下?/span>萬山疊嶂,似在仙境。
登泰山自有李宗吾一文《雨中登泰山》,便有人尋先生步履而專雨中行。我曾經(jīng)有過一次細雨中登泰山,到中天門處,正值雨過天晴,夕陽西下之時。只見水洗群山如島嶼起伏于云海之中,廟宇房舍如小舟般隱現(xiàn)于云海之上,行人游客更似飄然螻蟻置身煙云陣里。故登山至此,僅為中天,卻己覺天地之寬,泰山之雄。這段路程,我曾經(jīng)只用了不到一個小時就飛過,那是從前故事。現(xiàn)在有些氣喘吁吁,也是不到兩個小時,還算行者本分。七千級臺階,想來也是咂舌。回身去看來時的路,這時山中驟然升起層層煙波,云霧繚繞,盤道隱現(xiàn),宛如仙境。熱氣騰騰的臉也被霧氣慢慢清冷下來,心懷卻驀地打開,似層云蕩胸,愜意之極,真是快哉!中天門有一家小店,美食品種不多,卻是極具特色。尤其山東大包子,肉塊多白菜鮮,美味可口,多少年風味不變,別處無有出其右者。每次來泰山,我是上山吃下山吃,臨走還捎著,可謂排名第一的粉絲。那老板娘大姐也被我從媽媽吃成了奶奶,弄得到現(xiàn)在都不好意收錢了,基本上都是我趁人不備把錢留下,然后撒腿就跑,還被喊的追的狼狽不堪,不知道的還以為吃了飯不給錢。這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該給錢時就給錢。自然有時送些山里的稀罕物,也就不敢推辭和客氣了。今兒,一走進被翻修的古色古香小飯店,老板娘大姐就瞅見了,簡直喜出望外,摟著就是一頓親熱,弄得跟怎么回子事似地。也是有二年不見了,大姐又胖了一圈。嘴上說的是來看大姐的,弄得大姐差點眼淚嘩嘩的。出的中天門,這一段算是比較費勁的。每一次都會先運好了氣,再沖上去。步云橋前這一段山勢陡峭,山路局促。一側(cè)是壁屻千尺,一側(cè)是深淵百米。雖然耳邊一直有流水的聲音,卻是看不到流水,溝谷里竄出的巨松勁柏,掛起一層層煙氣。待到了步云橋,才坐在瀑布前亭子里稍歇息一會兒。感覺有水絲打在身上,還以為是瀑布濺起的水花,抬頭去看看,原來下起了濛濛細雨,隨風飄落的滿谷。愛人對這里念念不忘,不是因為這里一簾飛雨,巨巖摩崖,滿眼松濤,一川流石,而是我們二十歲時登泰山,妻子在瀑布下玩耍時,把手表忘在了那塊刻著“河山元脈”的石刻上。對松山是當年康熙皇帝最喜歡的景致,因為這里雙峰對峙,萬棵松樹。風來時,松枝搖曳,如海上碧濤。對松亭扼在幽邃的咽喉要道,面對松山,上依絕壁望岱頂,下臨深淵觀峽谷,自古便是風景絕佳之地。對面崖壁上便是乾隆皇帝的御筆題刻,潔凈的一方白,很是凸顯與碧色之中。這一段山路兩邊野花很多,色彩也是絢爛,而且非常嬌艷欲滴。野草也是鮮嫩無比,形狀乖巧可人。尤其是經(jīng)過煙云氤氳,細雨洗滌,更顯晶瑩剔透,翠色嬌人。一種紫色的叫不上名字的燈籠狀小花,最是顯眼,長在一種芹菜似地野草叢中。伸手于山路之外,就可以觸到。四個風扇般的花盤,俏皮地舒展,散發(fā)著極淡極淡的香氣。慢十八緊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說的就是南天門下這一段最為艱難的山路。對松亭到龍門坊為慢十八盤,龍門坊到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十八盤,升仙坊到南天門為緊十八盤。古人講:泰山最險處,首推十八盤。又道:泰山雄渾處,盡在攀登中。盤道兩側(cè),懸崖峭壁,千仞萬丈。過龍門來到升仙坊下,這一段雨下的有些大,沒有雨衣的我,只有快步急行。好在升仙坊邊小廟前,由于受到兩邊峭壁的影響,這里雨水暫時打不到。升仙坊是十八盤最后的起點,也是古來最為過癮的一段。“拔地五千丈,沖霄十八盤”,十八盤遠望如天梯高懸,甩在云空。忽然一陣煙霧迷離,滿谷的溟濛,近在咫尺的升仙坊都被籠罩了起來。一會兒云開天清,我忽然發(fā)現(xiàn),我身后的山道上,我身前的山道上,目之所及,山川之間,竟然只有我一個人的身影。不知從哪里溜達出來一只花貓,身體肥碩,舉止優(yōu)雅,眼睛賊亮亮看著我。更加奇特的是,這只大花貓竟然跟著我整個十八盤一路。我走它走,我停它停,我看它,它看我,眼光竟然很是溫柔,水汪汪的。一直登上了南天門,才忽的不見了。憑我再怎么找,都不見了蹤影,而且問人也說從來沒有見過,奇怪的事情吧?南天門位于泰山十八盤的盡頭,海拔1460米,與下面的一天門、中天門相照應,古稱“天門關”。南天門建在飛龍巖與翔鳳嶺之間的坳處,乃是元中統(tǒng)五年(1264年)布山道士張志純創(chuàng)建。門為閣樓式建筑,石砌拱形門洞,紅墻點綴,鐵瓦蓋頂,金字額題。摩空閣為重檐歇山頂,面闊三間,內(nèi)置明萬歷年間塑造的三尊女神銅像。門側(cè)之楹聯(lián):門辟九宵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峰奇觀。進入南天門,便是一個稍顯局促的小院。正殿原為三靈侯殿,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建,祀周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后改為關帝廟。正殿前為東、西配殿,我第一次登泰山時重新修建的。正殿后也是后來新辟的觀景臺,石欄半圍,視野開闊,立于此可瞻岱陰諸景。過去這里十分寬敞,原沒有什么建筑。雙峰夾峙的南天門,氣勢雄偉,仿佛天門自開,氣勢磅礴的威嚴在山巒群峰之間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站在南天門前,極目眺望,天開一片,云在眉間。心曠神怡之中,浩然天地之氣油然而生,古人所謂天人合一。每次站在南天門前,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李白的: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登上南天門,離天三尺三。南天門過天街、碧霞祠、鳳凰山、孔子崖,至玉皇頂這段游覽區(qū)域,集中體現(xiàn)了泰山自然風光與名勝古跡的精華,是千百年逐漸形成和完善的。尤其是天街,似街似市,懸于云間峰上,古來無雙。泰山天街是指南天門向東到碧霞祠一段街道,全長約一華里。南天門向北的一段路,約有百米,稱為北天街。岱頂天街,商鋪林立,形成了特有的風俗。過去古人上山觀勝祭祀,大量的香客游人上山,需要住宿吃飯,天街便應運而生。天街形成規(guī)模,大約從西漢開始。關于天街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北宋初年,宋哲宗元佑年間,兗州府官吏邵伯溫游泰山,寫下了一篇《泰山聞見錄》,文中道:因登絕頂,行四十里,宿野人之廬。到了明朝中期,隨著香客的增多,天街也開始繁榮起來,隆慶年間,馮時可在《泰山記》中說:登天門,則平壤矣,市而廬者百余家。天街上店鋪雖不少,但過去都是貧苦山民開設的。山石壘墻,茅草蓋頂,房屋狹小昏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天街大規(guī)模拓寬改造,低矮的草房被拆除,天街舊貌換新顏。建筑均為依山而建的仿古建筑,面朝萬千山壑,煙濤云海。街南面筑起了一條長長的石欄,下臨斷崖,憑欄可遠眺中天勝景,泰城夜色。鳳凰山在文物商店東側(cè),東崖有“氣通帝座”石刻。南為象山,俗稱象鼻峰,因山南崖奇石下垂似象鼻而名。峰西有白云洞,又名云窩,因地處懸崖,下有絕澗,危巖多竅、白云繚繞而名。洞內(nèi)明人題“臥云”、“鎖云”,洞南深谷峻削,名百丈崖。年輕時登泰山,我們經(jīng)常夜宿在這里。裹著租來的大衣,擠在一起,說說笑笑等著天亮去拱北石或瞻魯臺看日出。象鼻峰東有青云洞,傳陰雨天洞內(nèi)生青煙,與白云洞之云相遇即雨遍天下。《春秋公羊傳》所載: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即指此地。青云洞下去時,要貼著崖壁,還要跳下幾段石坎。我去過兩次,里面并無什么,倒是有些潮濕。不過坐在洞口,閑看云海,很是風景不同。鳳凰山不高,東有圍屏峰,又名懸石峰。峰前是白云居商店,左首為虎頭崖,巨石狀如虎而名。虎頭崖再東為避風巖,向陽背風而名。崖南隔澗為蓮花峰,“海日石蓮”四字刻石很是醒目。蓮花峰東為五花崖,俗呼望人峰。舊時谷中有盤路,登峰視道中往來行人如蟻。峰頂二石鉤連于上,名試心石。傳朝山者登之,心誠則不動,不誠則搖跌入崖底。這條古道,荒廢已久,我只走過一次,危機四伏,令人膽戰(zhàn)心驚。孔子崖位于天街東首路北山崗上。傳孔子與顏子登泰山至此,孔子東南望,見吳國都城門下的一匹白馬,此處遂名孔子崖或稱望吳峰。崖上有諸刻,著名的“泰山喬岳”和 “高山仰止”就在此。崖下原為孔子廟,明嘉靖年間尚書朱衡建,萬歷年間重修。廟有山門、正殿、配殿,內(nèi)奉孔子,配祀顏子、曾子、子思、孟子等。今存遺址及山門,上有清人徐宗干題聯(lián):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可以語上也;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望吳圣跡”的石坊,是后來整修泰山天街時修建的。這里也是我每次必來的,特別喜歡坐在高處的石臺上,看著山路上行人來來往往。廟前盤道西舊有萬壽宮,明萬歷年間建。廟西有崇崗,傳呂洞賓常登此,故名登仙臺。廟東南為斗仙巖,明人大書“振衣崗”,周圍多宋元人題名。上有魯班洞,稍北有北斗臺,明萬歷時筑。臺四面皆門而中通,上復為臺,臺上有兩根頂著柱頭的石柱,名禮斗,俗呼“輔、弼星”,取“泰山北斗”之意。民國年間臺毀,1984年重建。臺頂設泰山花崗巖石欄,上刻牛郎、織女、天鵝、北斗等圖案;臺中設石制圓形日晷,刻十二時辰。天街的招幌十分有趣,歷來多有記載,它不同于一般店鋪的文字招幌,也不是常見的實物招幌,而是一種獨特的標記。有笸籮,金牛,鸚鵡,鞭子,金錢,棒槌,響旦,笊籬,有些標志物用雙體,如雙升,雙鞭,雙棒槌,雙牛,雙鐘,雙錢,雙鞋等等,這樣做有的是表示區(qū)別,有的包含吉祥之意。大部分店招都是用木料雕刻,做成后又涂漆,畫圖案,力求精制,客店便因這些標志而得名,如金牛家,金鐘家,鸚鵡家,雙升家,等這種實物店招,始于何時,不見有記載,只是據(jù)當?shù)乩先嘶貞洠迥r候就有,一直沿用不變。天街老店為什么不使用文字招牌呢?原因來自主客兩方面:在主人的一方,因為開的是下等客店,設備簡陋,自己又不識字,請人家寫招牌怕花錢,文人學士們不愿意為這種山野小店動筆。刻個玩意掛在店前正合店主的心意,一人先這樣做,后來者紛紛效仿,逐漸形成了風氣。在客人一方,上山朝香的人當中,女人比較多,不識字的占大多數(shù)。文字不如實物生動好記,初次上山記住了,下次朝山還到這個店里來。熟客到來,店主早把香燭元寶準備好不用香客費心,各店有各店的老主顧,彼此和平共處,用不著互相爭買賣,實物招幌和哪個時期的人情事故非常吻合。民間客店之外,過去岱頂官署與道觀,也為游客提供食宿,入住者多為有身份的和官吏。岱頂官署設在碧霞祠東神門外,與碧霞祠一墻之隔,過去是三進小院,明代許多名人如王守仁、邊貢、李攀龍、王世貞等都曾在這里住過。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登泰山極頂,官署改為行宮。天街的景致熟悉,各家門面也是老相識。基本上保留下來的十家老店,我都經(jīng)常光顧。就算是不吃飯不住宿,也要打個招呼。因為我在這些回的登泰山中,跟他們結(jié)下了很深的友誼。其中故事,也多曲折,這里就不說了。雨,這時又變得霏霏起來。我早已經(jīng)濕透了頭發(fā),也就無所顧忌了。漫步天街,山風浮動,云縈霧繞,衣袂飄飛。雖沒有古人從人間踏入天庭仙界之感,卻也是多出了一絲心旌搖蕩。霧中的天街,很常見,雨中的天街,還是第一次。稍有古風的毗連殿閣,錯落有致,被半日的秋雨沐浴的有些剔透玲瓏。原本常見熱鬧的人間街市之景和各種小吃跌宕起伏的叫賣聲,都淹沒在煙雨中,悄無聲息。就連那幾家大一些的旅館門前迎賓的服務員,這時也躲得清閑去了。我是十一點鐘從紅門出發(fā)的,十二點半到達的中天門,一點半從中天門走的,現(xiàn)在不到三點便到了天街。我的計劃是先上玉皇頂,然后下來住在天街,早上拱北石看日出,然后下山。天街走到頭就是碧霞祠,也系元君上廟,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大中祥符年間建造。因為碧霞祠是收費的,所以年輕窮學生的時候,都只是在門口望望其金碧輝煌,儼然天上宮闕般模樣。據(jù)我所知,碧霞祠在中國道教中地位崇高,老道長更是在宗教界屬于泰山北斗級別的人物。年輕時,老道長還仙風道骨,上下高山如履平地的時候,曾經(jīng)在扇子崖見過。當時老道長正帶著清風、明月般的小道童采藥于崖間。我們是迷了路,請教于老道長。結(jié)果老道長帶著我們走了一段路,送到了回月觀峰的小路。初次謀面,大家卻是談笑風生,很有仙緣。雖然時間相觸不長,但是也已感覺到了道家仙真的神韻。碧霞因建在山嵐之上,所以面積不大,建筑緊湊。碧霞祠是為進院落,以照壁、金藏庫、南神門、大山門、香亭、大殿為中軸線,兩側(cè)為東西神門、鐘鼓樓、東西御碑亭、東西配殿。南神門外下去臺階是一處巖臺,可以一覽千山萬壑之景。這里便是碧霞祠金藏庫,俗稱火池,專供香客焚紙燒香。火池有照壁,大書“萬代瞻仰”。年輕的時候,我總以為這四個字是寫給孔子老先生的。門上有歌舞樓,院中東為鐘樓,西為鼓樓,北為重臺。門內(nèi)東有東神門,西有西神門,泰山盤道穿越其間,是歷代皇帝上玉皇頂?shù)谋亟?jīng)之路。道家的宮觀去的比較少,因為如今保存下來的就少。好不容易武當山的真武大殿流傳千年,還被一幫子敗家子糟蹋了。南大門筑于重臺上,前后廊式。廊下東、西山墻上筑神臺,供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護衛(wèi)神銅像。每次在碧霞祠里我都感覺人氣不旺,這時又是旅游淡季,又是煙雨溟濛的,所以除了兩個無精打采的工作人員,老氣橫秋的碧霞祠就只有我一個人了。還好,我的意氣風發(fā),光彩照人,讓碧霞祠平添幾分生氣,增色不少。未入大殿,便見泰山奶奶,也就是碧霞元君,精神抖擻地瞅著我笑。這種笑讓你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感覺就是直接對著你。就算是你躲在任何角落,只要可以看見泰山奶奶的地方,泰山奶奶的笑你就躲不開。說的是真的,我試過,四面八方,讓你無處躲藏。整座正殿,連同蓋瓦、鴟吻、檐鈴、以及泰山奶奶的神像均為純銅鑄造。檐下是乾隆御賜匾額:贊化東皇。殿前有東西配殿,上覆鐵瓦。東殿祀眼光奶奶,西殿供送生娘娘,均為銅像。院中香亭重檐八角,內(nèi)祀元君銅像。亭兩側(cè)有銅碑對峙:東為明萬歷年間《敕建泰山天仙金闕碑記》,西為天啟年間《敕建泰山靈佑宮碑記》。亭前是明嘉靖、萬歷年間銅鑄千斤鼎和萬歲樓。院東南、西南偶是御碑亭,內(nèi)有乾隆登岱詩碑。碧霞祠的東院為道院,是道士和道姑起居之所。碧霞祠的仙真很多,大約有三四十個。院南為寶藏嶺,上有巨石類獅,俗稱獅子峰。在這里觀泰山云海勝過天街,更為視野廣闊。上面某一個角落,還有當年我十六歲時的同學,冒著危險,費了半天勁刻寫的“到此一游”。二十年時間,那幾個歪歪扭扭的字,竟然還歷歷在目,簡直令后來再上泰山的我的同學羞愧難當。碧霞祠西墻外是玉女池,原為小池,清代砌為井。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在玉女池內(nèi)發(fā)現(xiàn)玉女石像,易以玉像,建龕奉祭,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從此也就有了泰山奶奶,也就有了香火大盛千年的碧霞祠。從碧霞祠到大觀峰這一路上,沒有看到一個人,真是萬籟俱寂。隔著一層雨絲的風景,別有一番韻味。除了頭發(fā)濕了,臉洗了以外,在我價格不菲的沖鋒衣保護下,還算是干爽的。尤其是腳下那雙全地形登山鞋,真是名不虛傳,就算踩在積水里行走,絲毫不會滲透。在泰山文化諸多層面中,有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那就是“摩崖石刻”。有名有姓的就達到了一千多,縱橫二千年,跨越多民族多王朝。當然,唐玄宗御書《紀泰山銘》達到了登峰造極之致,堪稱中國摩崖石刻中千古第一。該碑字體,開唐隸一格,遒勁雄渾,是被歷代書家譽為“自漢以來碑碣之雄壯未有及者”的書法珍品。巍峨雄渾,峻美秀奇的泰山,摩崖石刻遍布登山途中山谷溝壑,隨處可見,或記事或?qū)懢盎蚴闱榛驊压牛蚧实刍蛎蓟虼蠹一虿家?,儼然成了中國歷代書法藝術展覽長廊。不僅展示了中國書法之萬千壯觀,變化多端,也記錄傳承了中國的文化歷史精華,這也是泰山文化信息和歷史氣息的充分顯示,超出其他名山之處。大觀峰不知登臨過多少次,《紀泰山銘》下,不知多少次朗誦過唐玄宗浩蕩激揚的詞句。那一個個佇立泰山千百年而不休的大字,那一塊塊風消雨蝕而不毀的石刻,仿佛那濃郁的墨香和墨韻猶存。撫摸著冰冷濕潤的刻字,仿佛一下子觸摸到了先賢們跳動的脈搏,觸碰到了炙熱的眸光,感受一股游蕩天地浩的然之氣,懷悠之情,思古之意油然而生。回頭去看,山自起伏,云掩蒼翠,不由得大呼一聲,泰山為之回應。感受著五岳獨尊承載的億萬年厚重,耀躍的燦爛光芒。玉皇頂,又稱天柱峰,是泰山主峰之巔,海拔1545米。記住這個數(shù)字,還賴于朱老總隨口說的那首打油詩。玉皇廟最早見于漢朝中期,道教第一次興盛時期。現(xiàn)在遺存的建筑,是明成化年間重修的。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東西配殿等,殿內(nèi)祀玉皇大帝銅像。神龕上匾額題:柴望遺風。說明遠古時代的帝王,就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諸神。院中有極頂石,標示著泰山的最高點。極頂石西北有古登封臺碑刻,說明這里是歷代帝王登封泰山時的設壇祭天之處。東亭可望旭日東升,西亭可觀黃河金帶。第一次登臨泰山時,因為累了,曾經(jīng)在玉皇廟大殿西廊欄上睡了一覺,醒來便跑到殿后柴房處,沖著玉皇大帝寶座后面的墻,來了一泡童子尿。這樣的驚天動地的大不敬之事,恐怕是千古我數(shù)第一了。人家玉皇大帝什么樣的偉人,對于我這個黃牙乳口的小兒根本都沒放在心上,還覺得我這童子尿?qū)崒偃艘饬恕?/span>所以這么多年來,玉皇大帝都不找我計較。卻不想,被后來在天街撞上的一個假道士真相士,一語道破了。說我是什么什么的轉(zhuǎn)世,什么什么的前生。可能覺得把我捧這么大了,也就沒好意思“募捐”。我倒是轉(zhuǎn)頭就忘了,可是現(xiàn)在朋友們一說起來,就對我另眼相待,老覺得我神道。撲朔迷離的無字碑,古來一直是神秘莫測,又妙不可言。我每次來時,都會在前面照一張相,這樣的相片存多了,便專門放在一起,偶爾某種心血來潮時,便要拿出來瞅瞅。看著自己從風華正茂的少年,是怎么走向穩(wěn)重緘默的不惑之年的。原來少年時,自己也曾翩翩美少年,想著從前故事,便會有種莫名的欣慰。日觀峰乃泰山觀日出首選之處,我四次在這里盼著看日出,結(jié)果每次都是在最后一剎那,云霧遮去了紅日初升的光芒。日觀峰人皆以為東臨絕壁,其實不然,就在日觀峰下藏著一座風光無限的險峰,立陡石崖,俯瞰谷底。如果不是當年一次偶然的發(fā)現(xiàn),絕不會一覽如此絕美風景。那時我們才二十歲,還是傻大膽的年紀。我和愛人跨過東面的石欄,小心謹慎地下了日觀峰,踩著露出的巖石,一直往下十幾米,才算站在一個稍微可以容開兩個人的凹處。眼前便是一道不長峰脊,真的亞賽黃山的鯽魚背,光溜溜的巖石上只有幾處裂開風化的石縫,下面就是一眼到底的萬米多空谷。最后的目的地,就是一座靠著兩塊巨石支撐的峰頂。不知哪里了一股神力,愛人竟然一聲不響地走了過去,爬到了巨石的最頂上。靠著哪里,半個腳還只能懸在空中。就在我提心吊膽之時,愛人喊著我。我還沒有邁開腳步,一陣煙霧飄來,霎時阻隔了我們相互的視線,就算是伸手也不見五指,我們只能靠著喊話保持聯(lián)系。就在這陣不識時務的煙霧里,我攀爬了過去。煙霧慢慢散開之時,愛人看到了我笑瞇瞇的臉。就在我們自顧自開心飽覽美景的時候,瞻魯臺上傳來了噪雜的呼喊聲。原來跟我們一起在瞻魯臺看風景的幾位大姐,忽然發(fā)現(xiàn)我們不見了,又忽然發(fā)現(xiàn)我們出現(xiàn)在懸崖峭壁上,都禁不住大聲驚呼起來。招呼著我們注意安全,趕緊回來。這時又是一陣云霧,我們整個消失在濕漉漉的水汽中。這時的日觀峰整個被斜風細雨籠罩著,就算我使勁瞪著大眼睛,也看不到太遠的地方。探頭去找那座“戀人峰”,我好愛人一起命名的。倒是依舊奇險峻秀地矗立在那里,一絲青煙縹緲在眉宇間。仙人橋,由三塊億萬年形成跌落的巨石巧疊而成。看了《地理中國》才知道,原來中間的那一塊和其他兩塊竟然不是一個地質(zhì)年代的,不知怎么竟然擠在一起,形成世間絕景。仙人橋上曾經(jīng)留下過我和愛人的倩影,我們坐在上面吃著簡單的食物,悠閑地看著風景。現(xiàn)在回憶起來,還覺得愉悅無限。拱北石,以往是收費的,這時也沒了管理員的身影。就算是淋著雨,我也要難得如此清靜的攀到上面。就算濕漉漉的石頭再怎么冰冷,我也要坐下來放眼遠眺。黃河我是從來沒有看見過的,但是我喜歡在這里尋找后石塢和那條明朝時遺留下來的古道。就算看不到壯闊的堯觀頂,婀娜的碧霞殿,奇幻般風魔澗,綠玉般鶴仙潭,我也能感受這些后山美麗的景致。雖然只有十六歲時走過一次,但是讓我讀到了泰山另一面不太為人知的一頁。瞻魯臺上,我曾經(jīng)念著“泰山巖巖,瞻魯之邦”呼呼睡過大覺。此刻佇立在此,雖未曾一覽魯國之地,但看著滿天溟濛,仿佛感觸到了泰山跳動的脈搏,感受到了浩淼宇宙的呼吸。寧靜的自然之心,讓我頓生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心境。古往今來,泰山曾留下過多少仁人志士的足跡,感召著多少攀登者前來朝圣,淘洗過多少心靈的救贖和慰藉。往山下走的時候,天色有些昏暗了。小雨停了,霧氣卻上來了。視線所及不到幾米,只有腳下的路還是能夠看清的。這時前面影綽綽出現(xiàn)個人影,走到上下臺階的時候,才看清是一個帶著工作牌的中年男性。他見我也是有些吃驚,但還是跟我招攬起生意來。原來是泰山頂上的八一賓館的工作人員。于是我便假裝很是行家地跟他討價,從二百元一宿的單間,最后劃到一百元,還贈送一碗熱乎乎的面湯。兩廂滿意之后,我便跟著他回走。他便和我閑聊起來,夸我討價很在行,人也很幽默。其實,我是準備住在天街的,想把他劃跑了的。平日里就看著有些陰森的八一賓館,這時在滿山的大霧中,更顯得鬼樓般。房間很干凈,還有電視。洗了頭臉,吃了材料很充足,也很有味道的一碗面湯,窗外已經(jīng)是天黑了。還好,不多時,彎月破云,星輝滿天,清風撥霧,山清氣爽。可能賓館里只有我一個游客,所以非常安靜。睡到半夜的時候,傳來一陣嘈雜聲,仔細聽聽原來是來了客人。可能是七個客人收了一千塊住宿費,當然沒有面湯招待了。迷迷糊糊中看表凌晨剛過,肯定是準備看日出的游客堅持不住了,身體要比金錢來的重要。尋思著,便又睡了。清晨是被服務員喊醒的,看看窗外還黑咕隆咚的一片。趕緊穿戴整齊,特意捎來的手套戴上,毛線帽也扣上。服務員看我武裝整齊,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樂了起來。對著鏡子照照,是很威風。服務員向我挑著大拇哥,然后招呼我進廚房。不出二分鐘的功夫,一套熱乎乎的煎餅卷大蔥便出鍋了。煎餅鍋蓋大小,薄如蟬翼,香軟帶酸,大蔥清白水靈甜中帶辣,大醬鮮咸可口。咬一口,真是味道超好。吃了才想起問多少錢,服務員咧著大嘴憨厚地笑道:免費。說我昨天帶來了才氣,這么不好的天氣,還能發(fā)筆小財。出門時服務員還問帶了手電沒有,真是熱情,最后那一句才氣人:下回來了免費。這話正好讓昨晚住進來的那幾個可人聽到,腳剛邁出賓館臺階,便使勁白了我?guī)籽邸?/span>一邊拿手電照著路,一邊吃著煎餅卷大蔥,一聽著偶爾周圍傳來的腳步聲和說話聲,看來今天看日出的人不會多。以往在夏天的時候,黑乎乎等著時候看不出什么,等到天亮時分,滿山頂會都是看日出的游客,讓你想象不到的那個多。煎餅卷大蔥吃完了,也走到了日觀峰。想想以往數(shù)次在日觀峰看日出失敗的經(jīng)歷,趕緊又挪到拱北石那里。找著一個背風向東的地方,靠著山石,先坐下來迷糊會兒。行走丨七里瀧
行走丨嶺南的雨
行走丨船行江南
行走丨希拉穆仁草原
行走丨關于清鎮(zhèn)的幾首歌謠
行走丨花看半開,小得盈滿 行走丨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行走丨一路向西,去拉薩 行走丨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筆會丨我乘慢船去塘棲 虛構丨初戀似流水 行走丨春戀下各
行走丨撲蝴蝶
行走丨藏匿
旅途上的故事,請告訴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