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1月27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簽署了他最后的遺囑,將他最大的財富分給了一系列獎項——諾貝爾獎。正如諾貝爾在遺囑中所述,其中一部分是獻給"在物理學領域做出最重要的發(fā)現或發(fā)明的人"。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fā)給了多少人 自1901年以來共頒發(fā)了112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在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缺席6次。 為什么這幾年沒有頒發(fā)諾貝爾物理學獎? 因為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規(guī)定:"如果審議中的作品均未發(fā)現章程第一段所述的重要性,獎金應保留至下一年。即便未能頒發(fā)獎金,該金額也應添加到基金數額中。此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諾貝爾獎的頒發(fā)次數較少。 單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的數量 有47次頒發(fā)給一位獲獎者。 這是為什么?因為在諾貝爾基金會的章程中寫道:獎金金額由兩項研究共享,研究可由兩到三人完成,研究者均應受到獎勵。但在任何情況下,獎金金額不得分配給三人以上。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總人數 1901-2018年共有210人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約翰·巴丁曾兩次獲獎。 最年輕的物理學獎獲得者 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勞倫斯·布拉格,他于1915年與父親威廉·布拉格一起獲得諾貝爾獎時年僅25歲。 由利茲大學的威廉·布拉格制作的X射線光譜儀原型 最年長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迄今最年長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阿瑟·阿什金,他于2018年獲獎時已96歲高齡。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獲得者 在209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中,有3名是女性: 諾貝爾物理學獎女性獲獎者 1903 – Marie Curie (居里夫人也曾獲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 1963 – Maria Goeppert-Mayer 2018 – Donna Strickland(諷刺!她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卻連一個維基百科頁面都沒有) 多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 約翰·巴登是唯一一位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夫妻獲得者 瑪麗·居里和皮埃爾·居里于1903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居里夫婦 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失之交臂的巨人們 提起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遺珠”,愛因斯坦是逃不開的一個名字。他提出的“相對論”動搖了牛頓物理學的理論基礎,但因其未能在有生之年給出有效論證,遺憾地與諾獎擦肩而過,最終因“光電效應”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錯失”諾獎的還有我們非常熟悉的霍金。1974年,他提出了通過“霍金輻射”來觀察黑洞的方法,但也因為太過超前,尚未被證實,無緣諾獎。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在諾貝爾獎歷史上共有12位華人獲獎,其中物理學獎是華人獲獎最多的領域,共有6位華人科學家獲獎。 1956年,31歲的美籍華人李政道和35歲的楊振寧提出“李-楊假說”,并于1957年同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6年,美籍華人科學家丁肇中因發(fā)現J粒子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7年,美籍華人朱棣文因“發(fā)明了用激光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8年,美籍華人崔琦因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2009年,英國華人科學家高錕因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于光學通信方面”作出突破性成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編輯 | 黃一成、Lily;校對 | Lily 來源 |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版面 | 穎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