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九月節(jié),朔風剪塞草,寒露日夜結。李白詩云:“裊裊涼風動,凄凄寒露零”。自此,露氣重而稠,稠而將凝,再過半月,將凝為霜降。自此,告別了秋高氣爽、秋明空曠,白日將變得幽晦,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霧結煙愁。蕭蕭秋意重,依依寒色濃,歸鴻將急于南飛,哀鴻遍野,秋殘如血的季節(jié)到了。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標志。 白露節(jié)氣“露凝而白”,至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深秋寒露重,警惕寒傷人。一年24個節(jié)氣中帶寒字的有三個節(jié)氣,除了寒露還有冬天最后一個月的小寒、大寒,小寒大寒的寒,寒的是下半身,寒露的寒,寒的是上半身,因為它的寒是從秋風而來。 寒露三候 寒露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17個節(jié)氣,《通緯·孝經援神契》記載: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為寒露。言露冷寒而將欲凝結也。寒露后即使深秋。 自古至今,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1 鴻雁來賓 寒露之日,“鴻雁來賓”。鴻雁白露節(jié)氣已經開始南飛了,此時是最后一批,古人稱后至者為"賓"。 2 雀入大水為蛤 后五日“雀入大水為蛤”,鳥雀入大?;癁楦蝌郏w物化為潛物,古人對感知寒風嚴肅的一種說法。 3 菊有黃華 再五日,“菊有黃華”,華是花,草木皆因陽氣開花,獨有菊花因陰氣而開花,其色正應晚秋土旺之時。 寒露節(jié)氣簡介 中國的節(jié)日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節(jié)日和節(jié)氣往往是緊密結合的。與節(jié)氣相對應,傳統(tǒng)節(jié)日更有了它亙古不變的意義。 重陽節(jié),所對應的節(jié)氣就是寒露。在這之前,節(jié)氣里沒有帶“寒”字的其他節(jié)氣,也就是說,從寒露這個節(jié)氣開始,秋天的蕭瑟就越來越濃,氣溫下降的速度將日漸加快。 《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折茱萸房以插頭,言辟惡氣而御初寒?!标P于插茱萸、佩茱萸嚢,民間生活中認為是為辟惡氣、御初寒。 重陽過后就是寒露,夜寒露重,寒邪易侵,如何在寒露養(yǎng)護正氣,抵御寒邪,成為養(yǎng)生的重中之重。 寒露習俗 1 吃柿賞菊 寒露時節(jié)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yǎng)價值高,我國很多地區(qū)都有吃柿子的習俗。 寒露時節(jié)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 柿子雖然美味,但一定注意不要空腹吃;吃的時候也要適量,每次最好不要超過100克;未熟的柿子不要吃;患有糖尿病、慢性胃炎、排空延緩、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不宜食用。 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膠,吃柿子后總有一部分留在口腔里,特別是在牙縫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很易對牙齒造成侵蝕,形成齲齒,所以在吃柿子后應該馬上喝幾口水,或及時漱口。 秋季是大閘蟹上市的季節(jié),中醫(yī)認為,螃蟹與柿子都屬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從現代醫(yī)學角度看,含高蛋白的蟹、魚、蝦在鞣酸的作用下,易凝固成胃柿石。 寒露節(jié)氣是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fā)的高峰期,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的飲食宜溫和,少吃辛辣、刺激和寒涼的食物,多吃新鮮果蔬,多喝開水。 2 登高賞景 寒露時節(jié)有登高遠眺的習俗。此時節(jié)氣候漸冷,日照時間相對減少,并且秋季特有的肅殺之氣容易使人們傷感,即秋愁。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因勢利導,宣泄積郁之情,培養(yǎng)樂觀豁達之心??山Y伴外出游玩,登高遠眺,適當調節(jié)心情。 寒露節(jié)氣往往和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相遇。自古以來,重陽節(jié)就有個重要習俗:邀約親朋,登高望遠。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天高云淡,楓葉盡染,登高遠眺,賞心悅目,但也要有所講究。 不過,中醫(yī)認為,老年人關節(jié)退行性變,不適宜登高。登高時,容易腰腿扭傷;下山時,更容易導致膝關節(jié)受傷或肌肉拉傷。登高過程中,如果不通過增減衣服來適應溫度的變化,還容易感冒;休息時,如果坐在潮濕的地上和風口處;出汗時如果稍松衣扣,脫衣摘帽,容易外感風寒。重則肺部感染。 寒露時節(jié),外出登山、賞景時,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護膝關節(jié),切不可運動過量。膝關節(jié)在遇到寒冷刺激時,血管收縮,血液循環(huán)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老年人運動時,不宜做屈膝動作時間較長的運動,要盡量減少膝關節(jié)的負重。 寒露日常 1 飲食 寒露時節(jié)菊有黃華,草木皆因陽氣開花,獨有菊花因陰氣而開花,其色正應晚秋土旺之時。 菊花酒是由菊花與糯米、酒曲釀制而成的酒,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yǎng)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非常適合寒露期間飲用。 2 起居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痹缗P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順應節(jié)氣,分時調養(yǎng),確保健康。 此時起居以“收”為重 ,身與心都保持一個“收”字,萬事當收,如:傍晚減少外出,晚上早歸,注意關門窗以護陽氣。 寒露養(yǎng)生 1 升清降濁 深秋,天氣上升,地氣沉降,有清潔、肅降、收斂的特點,有利于人體降濁升清。我們可以在這個時節(jié)為身體做一次“大掃除”。 “升清”主要通過肺吸入的自然之氣,和脾胃吸收的水谷之氣來濡養(yǎng)身體,這段時間出游郊野、或登高舒展,都利于體內清氣上升;“降濁”主要是通過大小便、汗液、廢氣代謝、或經絡疏通排出體外。 寒露以后的陽光特別補,此時的陽光已沒有炎夏時的“熱毒”,溫暖如酥,尤其是偏陰寒體質的人曬一曬,會非常受用。 2 添衣護足、以防感冒 寒露時節(jié),雨水減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燥邪當令,容易傷肺傷胃,內火旺盛。此時人們的汗液蒸發(fā)快,皮膚會出現干燥、皺紋增多的現象??诟裳试?,甚至會出現毛發(fā)脫落等。 因此,寒露時節(jié)的養(yǎng)生要滋陰防燥、潤肺益胃。多食滋陰潤肺的食物,同時要加強鍛煉,增強抵抗力,以防感冒,適當增添衣服,保暖護足。 3 注意足部保暖 諺語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睂O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無生意,常欲使氣在下。”寒露過后,氣溫逐漸降低,應防止“寒從足生”。 “百病從寒氣,寒從腳下生”。足部是足三陰和足三陽經所過之處,如果腳部受寒,寒邪就會入侵體內,影響肝脾胃腎膽膀胱等臟腑功能。兩腳是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供應較少,加之腳上的脂肪層很薄,容易受到寒冷刺激的影響。寒露過后,最好養(yǎng)成每晚泡腳的習慣。 4 寒露泡腳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寒露腳不露”告誡人們寒露過后,要特別注重腳部的保暖,應穿上保暖性能較好的鞋襪,切勿赤腳,以防“寒從足生”。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yǎng)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環(huán)不好。一旦腳部受涼,除了引發(fā)呼吸道疾病外,腳部受涼還可引起腹瀉、腰痛等疾病,因此,足部的保暖護養(yǎng)顯得格外重要。 寒露過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還要養(yǎng)成睡前用熱水洗腳的習慣,可以舒筋活血,溫暖全身。 5 護頸護腰 正寒露,標志著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人體的陽氣逐漸收斂。因此,寒露過后要避免受涼,少辛增酸,預防疾病。頸腰腳,三保暖寒露之后不宜再"秋凍",尤其要注意肩頸、腰背、腳部的保暖。 暖頸:脖子是寒氣入侵的主要部位,會導致咳嗽、感冒、嗓子發(fā)炎。戴條圍巾可有效保暖頸部。宜經常模仿"烏龜伸脖"的動作,前后伸縮脖子,再左右轉動。 暖腰:老年人陽氣漸衰,腰肌勞損等癥狀受冷的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門時不妨穿個馬甲。 寒露飲食應該注意什么呢? 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所以肺氣與金秋之起相對應。所以說養(yǎng)生的重點應該是養(yǎng)陰防燥,潤肺益胃。 這時候天氣變冷,患腦血栓的病人就會增加,分析其原因多半與降溫和睡眠時間增多有關,,因為人在睡眠的時候,血液流速會減慢,血栓也就容易形成。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明確的指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為避免血栓的形成,建議大家順應節(jié)氣,分時調養(yǎng),確保健康。 給大家?guī)讞l養(yǎng)生建議: 1 慎喝涼茶 到了寒露時節(jié),由于天氣變化大,他們往往容易出現口舌干燥、牙齦腫痛等“上火”的癥狀。因此他們經常飲用涼茶達到降火的目的。 夏天喝些涼茶,會有很好的敗火清熱滋陰補陽的作用,不過到了秋天,喝涼茶卻可能會損傷人體內的陽氣,而且陰液的滯膩會導致脾、胃等器官功能失調,使人體質變虛弱。 這是因為和夏天不同,秋天人們上火主要是因為氣陰兩虛或氣不化陰,而喝涼茶則會加重“秋燥”的癥狀,耗氣傷陰。枸杞子、麥冬等有滋陰清熱功效的中草藥,非常適合在秋天沖泡飲用。 2 湯液醪醴 寒露節(jié)氣特別容易受寒。中醫(yī)認為怕冷,就是人體里的陽氣不足?!昂魇找?;寒主凝斂”,寒氣入體,人體會拘謹,就會關節(jié)痛,嚴重的就是全身痛?!巴凑吆畾舛嘁病?。我們打個比方,冬季“水始凝冰”,自然界外面,水面冰封。那么我們人體也有內環(huán)境。如果陽氣不足,我們血脈就會凝滯,流行緩慢,不通則痛。 藥酒御風寒。酒為疏谷之液,黃帝內經里就有湯液醪醴論。我們現在有酒文化,但是在古代,這個酒啊,是作為一種藥的。把中藥加入酒中,以酒精為溶媒,可以把一些不溶于水的藥物凈化析出來,利于人體吸收。 3 養(yǎng)陰潤肺 寒露時氣候干燥,人易出現皮膚干燥、口唇干裂、舌燥咽干、干咳少痰、大便秘結等癥狀,故此時宜多食用滋陰潤燥、養(yǎng)肺潤腸之食物,如蜂蜜、香蕉、芝麻、百合、銀耳、蓮藕、荸薺、番茄、梨、核桃等。此外,寒露時還應少吃辛辣食物,以辛辣作為調味品也要減少其用量。 4 甘淡補脾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屬土,土生金,肺腸屬金。甘味養(yǎng)脾,脾旺則金(肺)氣足。古人云:“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功行從此始, 淡食多補信有之?!?/p> 寒露時節(jié)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適應氣候變化,不能急于進食肥甘厚味,否則易使脾胃運化失常而生火、生痰、生燥、傷陰,故宜常食甘淡補脾食物,如山藥、大棗。粳米、糯米、鱸魚、鴨肉、蓮子等。 寒露養(yǎng)生艾灸 寒露的特點,是陰氣上升、陽氣下降,二氣不和,造成一種蕭條的局面,這跟春天陰降、陽氣上升,二氣調和不同。 “陰陽和而萬物生”,春天的萬物皆生與秋天的萬物蕭條是截然相反的。到了這個節(jié)氣,陰氣和陽氣兩頭跑,萬物也進入到秋收冬藏的時節(jié)。 寒露的艾灸養(yǎng)生也是特別重要,因為寒露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減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 此時冷熱交替明顯,陰陽不和,現代人的體質不佳更容易受寒邪的入侵,沒有處理好的話,很容易出現一些病癥。 而對于寒氣入侵來講,艾灸是一種很好的綠色調理方法,自古以來,人們一直推崇艾灸養(yǎng)生,幫助人體抵御“風寒暑濕燥火”各種病邪,維護我們的身體健康。 1 寒露艾灸關元穴 關元穴本身就是有固本培元,補腎活氣血的功效,是寒露艾灸首選的穴位。 《黃帝內經》“長夏善病洞泄寒中”。是說在夏天因為人體陽氣大量往外升泄,體內自然就虛空,很容易出現外熱內寒的體征,此時人往往喜歡貪食寒涼,這樣更進一步傷了脾臟的陽氣,就容易發(fā)生“洞泄”,拉稀瀉水,或致使寒邪侵入體內深處種下病根,以后會得一些難治重病。 所以夏秋之交,應重點艾灸關元,培元固本、補益下焦。 2 寒露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是八會穴之腑會、胃之募穴, 有溫中健脾、行氣止痛的功效, 為艾灸胃脘痛的常用穴。 艾灸中脘穴對于經常長濕疹、大便一年四季溏泄的人是最好選擇。艾灸中脘穴還有祛風散寒的效果。 3 寒露艾灸足三里 對于艾灸養(yǎng)生來講,足三里是非常好的一個穴位。足三里是我們人體的天然長壽穴位,也具有燥化脾濕,生發(fā)胃氣的功效。 寒露艾灸足三里,可調理脾胃,延年益壽,補陽祛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