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6歲。 【病史】 1.血壓舒張壓高,140/103mmHg。 2.時感頭蒙、眩暈。 3.上背部涼得發(fā)痛。 4.脂肪肝,輕中度。 5.右側(cè)甲狀腺結(jié)節(jié),0.7cm,較小,摸不著。 6.乳腺增生,摸不著 7.經(jīng)量少 8.自覺心臟供血不足,上樓喘氣。 9.乏力 10.金津玉液黑 大便每日有,眠可。 【辨證】 本病雖癥狀繁多,但主證在肝。辨證過程如下—— 因肝主疏泄、主生機,肝氣失調(diào)則血管彈性差,可導致血壓升高。此外,內(nèi)經(jīng)《素問·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中提及病機十九條有言:“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奔锤螝馍夏妗⒏侮柹峡嚎墒诡^部發(fā)蒙、眩暈。 肝氣受損到一定程度,則損及肝臟,由功能性病變發(fā)展成器質(zhì)性病變,在此表現(xiàn)為輕中度脂肪肝。 同時,肝主氣機,肝氣郁滯久而入血,血瘀由此而來。 內(nèi)經(jīng)《素問·金匱真言論篇第四》有言“……病在肝,俞在頸項……”。因此,許多人在肝氣郁滯時會在頸項部有所體現(xiàn),如本病即表現(xiàn)為甲狀腺結(jié)節(jié);此外,女子氣郁易結(jié)在乳,發(fā)為乳腺增生;其血瘀表現(xiàn)在月經(jīng)量少。 肝郁日久,克伐脾土,則中焦脾胃受累而致脾虛。因脾為后天之本、為水谷之海、氣血生化之源,且又主運化、主四肢、主肌肉。脾虛之后失于運化,氣血生化無源、水谷精微失于輸布、四肢不達、肌肉失養(yǎng),且易為濕邪所困。皆可致乏力、動輒氣喘,且脾虛又復而影響經(jīng)量的減少。 舌診見舌下金津、玉液黑,為肝脾血瘀鐵證。 望診見大肚腩,亦為中焦不通的表現(xiàn),同為肝脾所累。 而上背部涼,一因胸椎2-5節(jié)有錯位,二因土生金,若脾陽虛則肺寒難溫,故有此一癥。 綜上,本病諸證,責之于肝。 據(jù)肝膽論,治需肝脾腎三臟同調(diào)。 【方案】 1、心包經(jīng)(活肝血),三焦經(jīng)(疏肝氣),曲池,勞宮。太淵(脈會,肺經(jīng)原穴,補肺氣。)通里、神門(補心氣。) 2、風府,風池,天柱,安眠穴,天容,頸動脈(疏通頸項),甲狀腺,鎖骨從外往內(nèi)刮到氣舍(刺激造血,扶正祛邪)。 3.督脈,膀胱經(jīng)(開陽脈,開表路,整體疏通),頸百勞,肩井,肺區(qū),肝區(qū),脾區(qū),腎區(qū)(肝脾腎同治)。重點淵液到大包。腰椎第三節(jié)。 4.胸腺與脖子同寬,中脘(理中焦氣機)。 5.膝以下四井排毒,重點肝經(jīng)、膽經(jīng)。公孫+太白(補脾氣)、申脈+照海(補陰陽二蹺氣)、太溪+復溜(補腎氣)。 每次刮前刮后量血壓。 記錄于2019.10.02 上海問痧堂 楊施華 |
|
來自: 昵稱5165796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