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早晨,作為第一個游客進入佛香閣的我,不免有些小激動,因為可以拍到比較溫柔的光線。 碩大的頤和園,要說最“辣眼”的景點,非坐落在萬壽山上那座40多米高的佛香閣莫屬。在下仰望雄偉恢弘,登頂極目天水一色;山前對稱古建筑群,與東西亭樓配合,形成“一首兩翼”之勢,北靠“智慧?!?,與山陰幾大部洲臉為一體,把萬壽山裝扮的古色古香。 而佛香閣建造前后流傳的故事,也如同它的外貌一樣引人入勝:一是重建之說。乾隆爺在規(guī)劃建設清漪園(后叫頤和園)時就打算在萬壽山上建一座九層塔,建到第八層下令推到,改建現在的閣。大臣們只能服從不敢問因由,因此人們揣摩圣意,可能覺得閣比塔更顯壯觀大氣,再說京西一帶歷來塔多,也有避免塔影重疊之意。 二是“動與不動”。當乾隆有意建造清漪園之后,便聽到關于西山一些“裝神弄鬼”的傳說忌諱,卻不能阻止任性的皇帝的決心。一天,皇上親臨施工現場的萬壽山腳下視察,看到打開的一處古墓前石碑上,赫然刻著“你不動我我不動你”八個大字,且有人匯報墓主是明朝一位不是善茬兒的妃子,即下令建造一座高閣以鎮(zhèn)邪。從此,也可看出作為皇帝,既不能示弱但又還害怕的矛盾心理。 三是母后到底姓“漢”還是姓“滿”。其實,建造佛香閣的真實目的,是乾隆獻給母后的壽禮,只是名義上為了改善京西百姓生活環(huán)境,不敢將“家事兒”昭告天下而已。既然佛香閣與乾隆的母親聯系起來,就有了其母到底是滿族還是漢族的故事兒。本來這事兒沒有疑問,大清國的《清史稿》和皇家檔案《玉蝶》、《實錄》,都清清楚楚記載了乾隆的生母為:“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凌柱的女兒,進宮后被封為熹妃、貴熹妃”。但提倡滿漢文化融匯發(fā)展的雍正爺,也就是乾隆的父親在位時,又增加了一份《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的檔案,即有了漢文版的檔案;而里面記載的側封的熹妃卻是錢氏。同一個人兩個姓且差別那么多,這讓史學專家們包括專門研究清史的學者著實為難。所以,野史也好,街談巷議也罷,人們不約而同地指向大清律的規(guī)定:皇親不能與漢族只能與滿蒙族通婚,而雍正實際娶了漢人錢氏,為避嫌就把錢氏改為滿洲的旗籍,說她是鑲黃旗的鈕祜祿氏。 當然,以上的故事都是傳說,正因為傳說才有了神秘多多;故事里的故事,何止一座佛香閣,一座萬壽山,一個頤和園,一個大清朝,后人看前人都是故事。 今天是豬年大年初五,俗稱“破五”,前幾天都是過年,這也不能動(干活)那也不能動,寫點東西、講個故事、發(fā)個照片肯定不在清規(guī)戒律之列。“破五”之后,初六開始各行各回復“新常態(tài)”,尤其離鄉(xiāng)的人們陸續(xù)踏上“新征程”,帶著春節(jié)的欣喜和愉快,肯定也帶著疲勞和感慨走向遠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