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五十歲以上的人記憶當中,火柴是印象當中是最為熟悉的,每天晚上,一聲“刺啦”一枚火柴瞬間被點燃,煤油燈昏暗的燈光讓貧寒的家,有了一絲絲溫暖的小火苗。這個場景有點像安徒生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 火柴,這個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的生活用品,很多年輕人已經(jīng)沒看過了,取而代之的是打火機,更加智能的點火裝置。如今的火柴只有寺廟“送財”燒香祭拜及偏遠山區(qū)老人會用,因為‘柴’與‘財’諧音,寓意好。 在湖南常德,至今還有一家火柴廠,它曾經(jīng)歷繁榮,如今隨著時代發(fā)展,成為湖南最后一家火柴廠。 在河北泊頭火柴廠拍賣以后,湖南常德這家火柴廠成了當前全國最大的火柴廠。 制作火柴需要經(jīng)過14道工序才能做好,刨皮、切片、上藥等工序。 工人將砍成一段段的木材去樹皮,然后將削得圓圓的木材,送往刨片機里削成薄片;再把木頭片們攤平、碼齊了放在傳送帶上,木片就變成了均勻、細小的火柴梗。 再經(jīng)過篩選、烘干等程序,火柴梗便完成了。 下一步就是火柴的關鍵工序——火柴頭的制作,首先在火柴梗的一頭打上蠟,接著就是涂上“藥水”。 這些“藥水”是氯酸鉀、二氧化錳、硫磺、玻璃粉等的合成物,最后密密麻麻的火柴梗上全都戴上了“帽子”。 接下來要做的是將裝它們的盒子貼上標簽、最后打包好,一盒火柴就做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