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哥我是出身農村的,小時候家里條件并不是很好,我想稍微有點年紀的讀者小時候應該都有和我類似的經(jīng)歷,就是哥哥姐姐們穿剩下的衣服,自己接過來穿。 而我呢,正好是家里的老幺,小時候除了新年之外,其余時間很少有自己的衣服,多數(shù)都是穿哥哥們剩下的衣服。很小的時候并不會太計較這些,比如4-8歲的這個階段,覺得很正常,并無不妥,自己也不會有什么抱怨。但后來有件小事,讓我一直耿耿于懷至今。 大約是12歲那年,大我十歲的姐姐出嫁了,原先我一直是睡客廳的,那兒擺著一張木床。姐姐出嫁之后,我則是順理成章的搬進了原先姐姐的臥室,因為有了自己的房間,很是開心。當時正值夏天,那會兒為了一張涼席發(fā)愁,姐姐出嫁的時候,把那席子帶走了。 那時候我很想整張新的,于是和老媽說,但那時候我老媽不冷不淡的說了一句,用你大哥之前的那張就好了,再買多浪費?。∧菚r候自己就情緒爆發(fā)了,不過并沒有大哭大鬧,而是把睡了好幾年的破席子好好的洗刷了一遍,當時一邊刷一邊心里下決心,從此不再用別人剩下的東西。 不冷不淡的說著這些,可能大家心里或許沒有什么觸動,不過經(jīng)歷我想應該會有類似的。到現(xiàn)在這個事情自己還記得很清楚,當然,內心并未有恨意或是不滿,只不過隨著年歲的漸長,每每回憶這些往事,都會讓自己有些不一樣的心得。 比如前些年,自己每每聽到類似這樣的事情,總會想著要不要勸誡一下,一碗水要端平,不能偏頗了。比如我之前有位比較交好的同學,他們的家境都還可以,但父母的教育方針是,把最好的都給長子長女,要富養(yǎng),而之后的老二老三等,則都是窮樣,讓他們自立自強。比如上大學,老大的話,除了學費之外,每個月都是5千5千的打,還會一直問夠不夠。而老二老三的話則是每個月800,還不準問家里要。 我是不能理解這種教育方針的,我只覺得這樣在兄弟姐妹之中強烈的偏愛和不公平,肯定會造成以后的隱患。比如老大會和父母很親,而老二老三則是把憤懣都藏在心里,在很多年以后,在某個契機之下爆發(fā)。 除此外,我發(fā)現(xiàn)童年時代很多我們求而不得的東西,會成為困擾一生的桎梏。比如我父母那一代的,50后,又是出身農村,所以他們的童年生活都極其艱苦。那個年代的孩子,不少是吃著草根過來的,別說肉了,三餐能夠吃飽本身就已經(jīng)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所以等他們長大了之后,三餐吃飽便成了一個桎梏,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常在網(wǎng)上看到一些段子說,一條被喂得胖得像豬的狗狗,肯定是奶奶養(yǎng)的。又好比我自己本人,童年時代未曾為吃飯犯過愁,所以并不會像上一代人那樣糾結于一日三餐,反倒是對于公平和自由追求向往頗高。 而對這些童年時候的回憶和思考,讓我深刻認知到的一點是,但凡童年時代缺失的,渴望卻得不到的東西,都會成為往后人生的枷鎖。 |
|
來自: 煙雨朦朦az6bgt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