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作家網訊 2019年9月26日,龐余亮作品研討會在南京召開。江蘇省作協主席范小青,省作協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副主席汪興國,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汪政,副主席、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編審祁智以及省內外批評家賀紹俊、羅振亞、張莉、胡亮、徐剛、行超、張光芒、何平、劉志權、胡弦、姚蘇平、王晴飛、韓松剛等參加了研討會。 龐余亮現為靖江市政協副主席、泰州市作協主席。他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已在《小說選刊》《人民文學》《詩刊》《花城》《天涯》《上海文學》《北京文學》《中華文學選刊》等刊物發(fā)表作品近200萬字,出版長篇小說《薄荷》《丑孩》《有的人》、散文集《半個父親在疼》、兒童文學作品《頑童馴師記》《銀鐲子的秘密》《神童左右左》等。曾獲1998年柔剛詩歌年獎,第五屆漢語雙年詩歌獎,第三、四、五屆紫金山文學獎、第二屆揚子江詩學獎等。龐余亮在創(chuàng)作方面勇于嘗試,詩歌、散文、小說、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范圍十分廣泛。 在創(chuàng)作之余,龐余亮積極推動成立了興化畢飛宇工作室,并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小說沙龍、廣場書屋、研討會、講座等活動,大大提升了興化及整個泰州地區(qū)的文學氛圍。他還不遺余力地扶持青年作家的成長,通過里下河文學品牌帶動青年作家培養(yǎng),積極推薦青年作家參加寫作營、導師制,與《雨花》雜志共同舉辦青年作家改稿會等,為青年作家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汪興國 汪興國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龐余亮三十多年來對文學理想的不懈追求,他說,龐余亮的創(chuàng)作始終扎根在泰州這塊土地上,以沉穩(wěn)扎實、堅毅執(zhí)著的精神品格創(chuàng)作出了一部又一部飽含深情摯愛的作品,他的文學寫作是親和的、接地氣的、充滿著泥土氣息的。對家鄉(xiāng)、對生活、對人的關注與熱愛構成了龐余亮文學書寫的永動力,基層的生活給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豐厚的文學滋養(yǎng)。這種扎根社會、扎根生活的文學定力是必需的,但在當今這個浮躁、變動不居的社會也是非常難得的。 汪興國表示,一直以來,江蘇作協都十分重視文學的傳承和文學隊伍的建設,為了進一步豐富和壯大江蘇的文學人才梯隊,建設一支覆蓋各年齡層次,涵蓋各文學門類,展現各創(chuàng)作優(yōu)勢的全面發(fā)展、共同成長的“文學蘇軍”,江蘇省作協今年起將會通過召開研討會的形式向文壇推介一批中青年的實力派作家,希望他們能得到進一步的關注與認可、批評與鼓勵,希望他們能永葆文學創(chuàng)作的激情和青春活力,擁有長久的藝術生命力。龐余亮作品研討會是江蘇省作協中青年實力派作家研討會的第一場。 龐余亮的創(chuàng)作自如地穿梭于各種文體之間,小說、詩歌、散文、兒童文學都取得不凡的成績。此次研討會專家們就龐余亮各門類的創(chuàng)作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研討專家 極致的文學精神 沈陽師范大學教授賀紹俊專門談了龐余亮的小說創(chuàng)作,他認為,龐余亮對詩歌敘述和小說敘述分得很清楚,他沒有把詩歌的思維帶到小說里,但是他把詩歌的另外一種東西帶到了小說之中,那就是詩歌精神。詩歌精神就是無及物,是最純粹的文學,詩歌是最能代表文學精神,詩歌精神就是文學精神的極致。 賀紹俊說,讀《有的人》非常感動,文字里全是從內心出發(fā)的真實的人生體驗,以及作者對文學的情感,對文學精神的追尋。《有的人》也許不會像其他小說那么轟動,這跟龐余亮寫作方式是有關系的。但是我更欣賞龐余亮這種寫作姿態(tài),因為這種寫作姿態(tài)可能一開始不會轟動,但是我相信它的生命力會更加長久。 批評家胡亮認為,抒情性和敘事性本來是水火,但是,龐余亮的文本有時候會帶來兩者相溶的奇觀,給人以獨特的感受。 疼痛的心靈內視 龐余亮是從詩歌創(chuàng)作開始走上文壇的。南開大學文學教授羅振亞談了對龐余亮詩歌的印象,他認為,一位詩人的思想往往決定著其作品質量的上限,這種上限自然也包括藝術表現因素。龐余亮的詩歌有著不凡的思想魅力,只是這種魅力并不容易領略,它注重思想層次的遞進和跳躍,思想、情感和形象三位一體的渾融,這種追求雖然在客觀上提升了詩歌的閱讀難度,卻也拉長了文本的理解過程和距離,生發(fā)出了更開闊的審美再造空間。 羅振亞認為,龐余亮詩歌給人印象最深的地方,一個是無處不在的“疼痛感”,一個是經常出現一些身體性意象。從詩的情與思的高度融合中可以斷定,獨特的心靈內視已成龐余亮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一種本能,普通的意象也被詩人納為外化精神疼痛的有效途徑。 祁智評價龐余亮是一個懂得在細節(jié)上呈現技巧的人,也是在骨子里面倔強的人。《半個父親在疼》出版之后,祁智在朋友圈這么說,其實哪里來的半個父親,不是一個,就是沒有,那半個是余亮兄在疼,做兒子只能疼半個,剩下半個還要余生。 深厚的故鄉(xiāng)情結 龐余亮長期扎根基層,從1986年開始發(fā)表詩歌的處女作,在家鄉(xiāng)土地上耕耘了三十多年,細致入微體察周圍人和事、情與理,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著名批評家汪政稱他是小縣城里的大作家,堅守一方水土,包羅大千世界。南京師范大學教授何平認為,龐余亮首先是一個散文家,這個散文并不是一個文體意義上的散文,是一個他作為一個寫作者身份意義上的散文家。何平說龐余亮與他都有共同的故鄉(xiāng)背景,是把故鄉(xiāng)隨身攜帶的人。何平表示,從這個散文角度再看龐余亮的小說創(chuàng)作,特別是他的短篇小說,是以詩意語言,直面生活的煩俗乃至殘酷。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談了散文集《半個父親在疼》,她說,這部散文集讓人讀后念念不忘,其因就是重新復活了對于散文的意識,散文不是隨筆,不是非常輕易的那種表達,有非常深刻的文體意識,以及對語言的節(jié)奏的把握。張莉很欣賞散文集篇章的標題《我是平原兩棵樹的兒子,如此肥胖又如此漫長》《半個父親在疼》《四個我都在證明》等等,這樣的題目就意味著這個作家在寫散文的時候已經做好的充分準備,文體、語言和風格,他已經有一個很成熟的想法了。 純凈的童趣世界 龐余亮 龐余亮寫著成人世界里撕裂的疼痛、晦暗、無奈乃至殘酷,但他把內心深入最純凈的地方留給了孩子,曾經做過鄉(xiāng)村老師的他,對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情有獨鐘,創(chuàng)作了《丑孩》《頑童馴師記》《神童左右左》等深受孩子喜愛的作品,這些作品中都有著他自己成長的經歷?!抖氵^九十九次暗殺的螞蟻小朵》等童話故事,告訴孩子們親情和友情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家人、朋友之間要真誠以待、和平相處。充滿童趣的故事,潛移默化地讓孩子知道在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自信、信賴朋友、堅持自我、不斷努力的寶貴品質的重要性。兒童文學批評家姚蘇萍說,從來沒有想到一個作家可以這樣虔誠寧靜又非常細膩去寫鄉(xiāng)鎮(zhèn)里的孩子,他在語言呈現上有一種詩人的幽默,舉重若輕,有一種高度,這種高度里表現出一種樸實,簡單,而這種簡單又不是粗淺的、直白的東西,是能夠凝煉出來的詩意。 獨特的寫作姿態(tài) 范小青總結 汪政主持 祁智點評 范小青總結研討會時說,龐余亮是生活在基層的江蘇中年作家代表,他們是江蘇文學的中堅力量,有了這個方陣,江蘇文學就不會亂了陣腳。她談了三點對龐余亮作品的感受,第一龐余亮是一個有強烈疼痛感的作家,這個疼痛感很多作家都有,但是龐余亮這種疼痛感尤其顯著,尤其體現在父與子的關系書寫上,他用得最不健康的,也可以說是最復雜的,最說不清的,也不是最不能擺脫的那種關系,他反復書寫這種疼痛感,非常強烈的疼痛感。第二龐余亮是一個鮮明辨識度的作用。雖然他涉及門類比較多,都有著他的龐式印記,有他獨特的個性的。第三龐余亮是一個有自己獨特的寫作姿態(tài)的一個作家,這種姿態(tài)就是就是不卑不亢,不疾不徐,三十多年,真正守初心擔使命,一直在寫作,一直堅持挖文學這口井。他的生命、他的靈魂就是一個寫作生命,寫作靈魂。(文|周韞;圖|胡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