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這是蘇軾去世前兩個月在真州游金山龍游寺時,寫下的《自題金山畫像》,高度概括了詩人一生的坎坷遭遇。 蘇軾一生光明磊落,從來不以個人仕途的升降為懷,而是以國政的興衰成敗為念。 他早年反對王安石變法,因為他親眼目睹了變法讓下層民眾的生存狀態(tài)持續(xù)惡化,所以,不愿違心附和執(zhí)政新黨謀取高位。 后來,保守派司馬光上臺,他對舊黨的腐敗也同樣進行了無情的抨擊。 至此,蘇軾既不被改革派所接納,也無法與保守派握手言和,一生顛沛流離,從京都到杭州,再到黃州、惠州,最后遠到海角天邊的儋州(海南)。 但是,蘇軾一生胸懷坦蕩,樂觀豁達。 被貶黃州,寫下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名句。 輾轉惠州,留下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做嶺南人”的佳話。 即便到了生存環(huán)境更惡劣的儋州,六十歲的蘇軾依然豪情滿懷,“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最后,在遇赦北歸的路上,蘇軾用“黃州惠州儋州”總結自己的一生,一腔浩然正氣,從字里行間噴薄而出。 蘇軾的門人李廌在祭文中稱頌蘇軾—— 皇天后土,鑒一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萬古英靈之氣。 這正是蘇軾一生的寫照。 #全民來對詩# #詩詞# |
|
來自: 吳工圖書館 > 《國學佛語修行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