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趣探:教師節(jié)談教、師、傅 作者:萬慶濤 王鴻杰 1.教,會意字,讀作jiào,jio。甲骨文左右結構,左上為爻,左下為子,右為父,左右部分可互換,有的甲骨文省略子字。爻表示算籌,子表示孩童,父表示手持蓍草,進行示范算籌。金文大致相同,但父字訛變?yōu)殛穂p]。戰(zhàn)國竹簡除繼承甲骨文外,有的把子字替換為言字,甚至簡化為上下結構,上爻下言,強調(diào)講解。籀[zhòu]文用心字代替父字,強調(diào)要用心引導、啟發(fā)孩童。篆文選擇甲骨文三部分組成的左右結構,隸變后,上爻下子變形為孝字,父字訛變?yōu)殡叮ǚ次模???瑫鴮懽鹘?、敎和斅,現(xiàn)規(guī)范為教。本義示范與講解,身教加言教。 教字當是人類社會進入父系社會才出現(xiàn)的?!度纸?jīng)》說:子不教,父之過。人出生后,說話、走路都是父母教授才會。其他技能,更是不教不會,不學不懂。甲骨文中,父和攴實為同一個字,都是手持算籌,后人都傾向于攴(手持戒尺),演變?yōu)椤肮靼糁鲁鲂⒆印钡睦碚摚羞`造字本義。 學校和教師,都是在人類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xiàn)的,在沒有學校和職業(yè)教師之前,教育兒童的責任當然是父母,特別是父親的責任。所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當人類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各種知識越來越專業(yè)化,父母難以掌握所有的專業(yè)知識,孩童要獲得專業(yè)知識需要專業(yè)人士傳授。這樣,教師這個職業(yè)就出現(xiàn)了。王室聘請的、教授一個或者幾個王子的人稱作太師或者太傅。 2.師,會意字,繁體字寫作師,讀作sh。先周甲骨文字形為左右結構,左為無弦弓,右似尾巴狀。周康王時“大盂鼎”和周宣王時“四十二年逑鼎乙”金文字形是一張沒有上弦的弓。周穆王時“冬戈簋”、西周中期“朕匜器”、西周晚期“散氏盤”和“毛公鼎”金文字形繼承先周甲骨文字形,演變?yōu)樽蠊規(guī)牛▽崬槲舶秃喰危W恼R化,隸變后,楷書寫師,簡化字寫作師。本義弓琴。 弓琴,一種原始樂器。目前,我國臺灣高山族同胞還會制作和演奏弓琴。這種弓琴的外形與獵弓相同,由琴弓和琴弦構成。琴弓多用毛竹的板條或芭茅根彎成,琴弦則用月桃葉曬干卷抻制而成。也有用藤絲或麻絲制作琴弦,但這種琴弦音質較差。人們進一步改進這種樂器,有的琴弦從用馬尾改用蠶絲?,F(xiàn)在多用金屬鋼絲弦,既結實耐用,音色也優(yōu)美動聽。 弓琴,當是遠古狩獵時代,人們捕獲獵物之后,高興地拿著弓手舞足蹈。有人偶然彈了一下弓弦,發(fā)出了悅耳的聲音。于是,人們就開始用普通的弓作樂器,來表達高興的情緒。很有可能,弓琴是人類發(fā)明的第一種樂器。 后來,人們嘗試用馬尾的長毛作琴弦。這里要強調(diào)指出的是,師字右邊的幣,并不是錢幣的幣。錢幣的幣是幣的簡化字。就是說,弓琴的弦是用馬尾制作的,并用師這個符號記錄弓琴。這樣一改,普通的弓就成了樂器。人們最初用無弦之弓來表示弓琴,后來弓字右邊加上了表示弓弦的馬尾(幣),從此,師字表示弓琴。彈奏弓琴的人,被稱作師。 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又發(fā)明了更多的樂器。更加復雜的弦樂器取代了弓琴,音色也更加優(yōu)美,比如箜篌[knghóu]、古琴、古箏、琵琶等等。箜篌可能就是由弓琴直接演變而來的。 演奏弓琴需要技巧,要演奏好,須有人教,引申為以授人知識為業(yè)者。唐·韓愈《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如老師、導師、師傅、師徒。 3.傅,形聲字,讀作fù。甲骨文尚未發(fā)現(xiàn)此字,篆文由人+甫+寸三部分組成。隸變后,楷書寫作傅,本義栽樹人。 傅由亻、甫和寸(手)構成,甫是核心部件。甫,象形字,讀作f。甲骨文形似田中樹苗,與幼禾的苗相似,指樹苗。甫(樹苗)+寸(手),寫作尃[f],本義扶正樹苗,引申為栽種。人+尃,傅,扶正樹苗的人,輔佐樹苗使之直立,引導樹苗直立,義為栽樹人。 后來引申為培養(yǎng)人的人。古代的太傅、少傅,就是指太子、皇子的師傅、老師,教導太子做人、做君的各種道理和規(guī)矩禮儀。 詩曰: 教導幼子擺蓍草, 師彈弓琴樂淘淘。 傅是親手栽樹苗, 能者為師學到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