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絕世俗或自我犧牲并不是值得被贊美和仿效的偉大精神。我們總想占有一些東西,因為缺少了這些東西,我們就什么也不是了。占有物有各種不同的形式。一個不去占有世俗財物的人也可能執(zhí)著于知識或概念,還有的人則會執(zhí)著于美德、經(jīng)驗或名望,等等。缺少了這些占有物,“我”就什么也不是了,因此這個“我”即是家具、美德、名望等的占有物。“我”因為恐懼自己不存在,所以總是執(zhí)著于名望、家具或某種價值觀,它還會為了達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而放棄這一切。更高的精神境界指的是更能令人滿足,更恒久的狀態(tài)。因為害怕自己不存在,所以才會有執(zhí)著及占有欲。被占有的東西如果無法滿足我們或帶來了痛苦,我們就會放棄它而去追求更令人愉悅的東西。最終極的占有物便是所謂的上帝或?qū)嵪唷?/p> 只要不甘愿做個什么都不是的人,不可避免地一 定會助長痛苦和敵意。甘愿做個什么都不是的人,跟放棄世俗或苦行勵志都無關(guān),但是跟看見當(dāng)下的真相有關(guān)??匆姰?dāng)下的真相能夠使我們不再怕自己沒有保障,而這份恐懼往往會會助長執(zhí)著,并且會導(dǎo)致我們產(chǎn)生想放棄世俗的幻覺。對真相的熱愛便是智慧的開始,憑著這份愛就能帶來真正的交流與分享, 但放棄世俗和自我犧牲永遠是一種自我孤立的幻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