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嘉言鈔 =書札 1、集思廣益本非易事,要當(dāng)內(nèi)持定見,而六轡在手;外廣延納,而萬流赴壑,乃為盡善。 2、凡善弈者,每于棋危劫急之時,一面自救,一面破敵,往往因病成妍,轉(zhuǎn)敗為功。善用兵者亦然。 3、欲學(xué)為文,當(dāng)掃蕩一副舊習(xí),赤地新立,將前此所業(yè)蕩然若喪其所有,乃始別有一番文境。 4、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則小心翼翼,事無巨細(xì),皆不敢忽。恕則常留余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5、自古大亂之世,必先變亂是非,然后政治顛倒,災(zāi)害從之。賞罰之任,視乎權(quán)位,有得行,有不得行。至于維持是非之公,則吾輩皆有不可辭之任。顧亭林所稱“匹夫與有責(zé)焉”者也。 6、軍中閱歷有年,益知天下事當(dāng)于大處著眼,小處下手。陸氏但稱先立乎其大者,若不輔以朱子“銖積寸累”工夫,則下梢全無把握。 7、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雜,切身日日用得著的,不過一兩句,所謂守約也。 8、驕、惰未有不敗者。勤字所以醫(yī)惰,慎字所以醫(yī)驕。此二字之先,須有一誠字,以立之本。 9、凡沉疴在身,而人力可以自為主持者,約有二端:一曰以志帥氣,一曰以靜制動。人之疲憊不振,由于氣弱,而志之強者,氣亦為之稍變。如貪早睡,則強起以興之。無聊賴,則端坐以凝之。此以志帥氣之說也。久病虛怯,則時時有一畏死之見,憧擾于胸中,即魂夢亦不安恬。須將生前之名、身后之事與一切妄念劃除凈盡,自然有一種恬淡意味,而寂定之余,真陽自生。此以靜制動之法也。 10、大抵世之所以彌亂者,第一在黑白混淆,第二在君子愈讓,小人愈妄。 風(fēng)骨者,內(nèi)足自立、外無所求之謂,非傲慢之謂也。 11、養(yǎng)身之道,以“君逸臣勞”四字為要。省思慮,除煩惱,二者皆所以清心,君逸之謂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動,臣勞之謂也。 凡辦一事,必有許多艱難波折,吾輩總以誠心求之,虛心處之。心誠則志專而氣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終有順理成章之一日。心虛則不動客氣,不挾私見,終可為人共亮。 12、以勤為本,以誠輔之。勤則雖柔必強,雖愚必明。誠則金石可穿,鬼神可格。 逆億命數(shù)是一薄德,讀書人犯此弊者最多,聰明而運蹇者,闕弊尤深。凡病在根本者,貴于內(nèi)外交養(yǎng)。養(yǎng)內(nèi)之道,第一將此心放在太平地,久久自有功效。 13、養(yǎng)生與力學(xué),皆從有恒做出,故古人以有恒為作圣之基。 14、凡遇棘手之際,請從耐煩二字痛下工夫。 15、凡道理不可說得太高,太高則近于矯,近于偽。吾與僚友相勉,但求其不晏起、不撒謊二事,雖最淺近,而已大有益于身心矣。 16、君子欲有所樹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 17、立法不難,行法為難,以后總求實實行之,且常常行之。應(yīng)事接物時,須從人情物理中之極粗極淺處著眼,莫從深處細(xì)處看。 18、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yè)長進(jìn)之時,其功在于胸懷坦夷,其效在于身體康健。圣賢之所以為圣,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爭皆在大難磨折之日,將此心放得寬,養(yǎng)得靈,有活潑潑之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于內(nèi)傷。 =家書 1、用功譬如掘井,與其多掘數(shù)井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2、凡事皆貴專。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途,以擴(kuò)其識,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 3、君子之處順境,兢兢焉常覺天之過厚于我,我當(dāng)以所余補人之不足。君子之處嗇境,亦兢兢焉常覺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為較之尤嗇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謂境地須看不如我者,此之謂也。 4、誰人可慢?何事可馳?馳事者無成,慢人者反爾。 5、德業(yè)之不常,曰為物牽。爾之再食,曾未聞或愆。 6、接人總宜以真心相向,不可常懷智術(shù)以相迎距。人以偽來,我以誠往,久之則偽者亦共趨于誠矣。 7、來書謂“興會索然”,此卻大不可。凡人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8、身體雖弱,卻不宜過于愛惜。精神愈用則愈出,陽氣愈提則愈盛。每日做事愈多,則夜間臨睡愈快活;若存一愛惜精神的意思,將前將卻,奄奄無氣,決難成事。 9、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10、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爾催淚。 11、求人自輔,時時不可忘此意。 12、余死生早已置之度外,但求臨死之際,寸心無可悔憾,斯為大幸。 1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14、欲去驕字,總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欲去惰字,總以不晏起為第一義。 15、凡事后而悔己之隙,與事后而議人之隙,皆閱歷淺耳。 16、強自禁制,降伏此心。釋氏謂之降龍伏虎,龍即相火也,虎即肝氣也。多少英雄豪杰打此兩關(guān)不破,亦不僅余與弟未然,要在稍稍遏抑,不令過熾。古圣所謂窒欲,即降龍也;所謂懲忿,即伏虎也。釋儒之道不同,而其節(jié)制血氣,未嘗不同??偛皇刮嶂扔藓ξ嶂|命而已。至于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yè)文章,皆須有此二字貫注其中。否則,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謂至剛,孔子所謂貞固,皆從倔強二字做出。 無形之功,不必騰諸口說,此是謙字之真工夫。所謂君子之不可及,在人之所不見也。 17、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18、吾屢教家人崇儉習(xí)勞,蓋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yǎng)則精力愈弱也。 19、小心安命,埋頭任事。 20、弟信于毀譽禍福置之度外,此是根本第一層功夫。此處有定力,到處皆坦途矣。 天下之事理、人才,為吾輩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勿存一自是之見。 21、兄自問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訣。兄昔年自負(fù)本領(lǐng)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得人家不是。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無本領(lǐng),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今九載,與四十歲以前迥不相同。大約以能立能達(dá)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fā)奮自強站得住也;達(dá)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22、袁了凡所謂“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另起爐灶,重開世界。安知此兩番之大敗,非天之磨煉英雄,使弟大有長進(jìn)乎?諺云“吃一塹,長一智”,吾生平長進(jìn),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wù)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餒也。 =家訓(xùn) 1、居家之道,惟崇儉可以長久。處亂世,尤以戒奢侈為要義。 2、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即以余生平言之,三十歲前最好吃煙,片刻不離。至道光壬寅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煙,至今不再吃。四十六歲以前做事無恒,近五年深以為戒,現(xiàn)在大小事均尚有恒。即此二端,可見無事不可變也。古稱金丹換骨,余謂立志即丹也。 3、余生平略涉儒先之書,見圣賢教人修身,千言萬語,而要以不忮不求為重。忮者,嫉賢害能、妒功爭寵,所謂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類是也。求者,貪利貪名,懷土懷惠,所謂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類是也。將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謂人能充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將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謂人能充無穿窬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忮不去,滿懷皆是荊棘;求不去,滿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制,恨尚未能掃除凈盡。爾等欲心地干凈,宜于此二者痛下功夫。 4、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自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故《大學(xué)》之“誠意”章兩言慎獨。能慎獨,則內(nèi)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zhì)鬼神,斷無行有不慊于心則餒之時。人無一內(nèi)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熳銓捚?,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 =日記 1、凡事之須逐日檢點者,一旦姑待,后來補救難矣。 2、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3、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生哪有空閑的光陰。 4、天下事一一責(zé)報,則必有大失望之時。 5、《易》曰:“勞謙君子有終。吉?!眲谥t二字,受用無窮。勞所以戒惰也,謙所以戒傲也。有此二者,何惡不去,何善不臻? 6、天下凡物加倍磨治,皆能變換本質(zhì),別生精彩,況人之于學(xué)乎! 7、知天下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遇憂患橫逆之來,當(dāng)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dāng)退讓以守其雌。知學(xué)問之多而吾所見者寡,則不敢以一得自喜,而當(dāng)思擇善而約守之。知事變之多而吾所辦者少,則不敢以功名自矜,而當(dāng)思舉賢而共圖之。夫如是,則自私自滿之見,可漸漸蠲除矣。 8、勤勞而后憩息,一樂也。至淡以消忮心,二樂也。讀書聲出金石,三樂也。 9、凡喜譽惡毀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關(guān)不破,則一切學(xué)問才智,適足以欺世盜名。 10、自戒潮煙以來,心神彷徨,幾若無主。遏欲之難,類如此矣。不挾破釜沉舟之勢,詎有濟(jì)哉! =文集 1、能儉約者不求人。 2、天之生斯人也,上智者不常,下愚者亦不常,擾擾萬眾,大率皆中材耳。中材者,導(dǎo)之東而東,導(dǎo)之西而西,習(xí)于善而善,習(xí)于惡而惡。其始瞳焉無所知識,未幾而騁耆欲、逐眾好,漸長漸慣而成自然。由一二人以達(dá)于通都,漸流漸廣,而成風(fēng)俗。風(fēng)之為物,控之若無有,鰌之若易靡,及其既成,發(fā)大木,拔大屋,一動而萬里應(yīng),窮天人之力,而莫之能御。 3、世多疑明代誅鋤搢紳而怪后來氣節(jié)之盛,以為養(yǎng)士實厚使然。余謂氣節(jié)者,亦一二賢者倡之,漸乃成為風(fēng)會,不盡關(guān)國家養(yǎng)士之厚薄也。 4、凡菜茹手植而手?jǐn)X者,其味彌甘。凡物親歷艱苦而得者,食之彌安也。 ==胡文忠公嘉言鈔 1、心志不苦,患難未嘗,則智慧鈍而膽力怯。 2、天下事所以敗壞,則正氣不伸而偽士得志也。 3、智慮生于精神,精神生于安靜。 4、圣賢不可必得,必以志氣、節(jié)操為主。孔孟之訓(xùn),注意狂狷。狂是氣,狷是節(jié),有氣節(jié)則本根已植,長短高下,均無不宜也。 德必不孤,德亦必不可孤。 5、久逸則筋脈皆馳,心膽亦怯。 6、用所長以救所短,不必舍所長而用所短。 7、是非不明,節(jié)義不講,此天下所以亂也。 ==左文襄公嘉言鈔 1、學(xué)業(yè)才識,不日進(jìn)則日退,須隨時隨事留心著力為要。事無大小,均有一當(dāng)然之理。即事窮理,何處非學(xué)?昔人云:此心如水,不流即腐。昔人事業(yè)到手,即能處措裕如,均由平常留心體驗,能明其理、習(xí)于其事所致。未有當(dāng)前遇事放過,而日后有成者也。 2、凡事過于求好,轉(zhuǎn)多不妥之處。 == 曾國藩名言摘錄L 1、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zhì).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 2、將來而能弭,遇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dá)權(quán),此之謂才; 未事而知來,始事而要終,定事而知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 ——引自清朝金蘭生《格言聯(lián)璧.處事》。 弭:平息;既:已經(jīng);達(dá)權(quán):通達(dá)權(quán)變,透徹地掌握隨機應(yīng)變的方法。 【譯文】 對禍?zhǔn)拢窗l(fā)而能夠預(yù)先消除;既發(fā)而能夠及時解救;事過而能夠有效挽回?fù)p失,這就叫通權(quán)達(dá)變,叫大才; 對事變未發(fā)而能夠預(yù)先防備;初發(fā)而能夠預(yù)知結(jié)局;定局而能夠了解未來發(fā)展,這就是深謀遠(yuǎn)慮,是卓識。 3、君子多思不若養(yǎng)志,多言不若守靜,多才不若蓄德。 4、【曾國藩靜之談】 ①一經(jīng)焦躁,則心緒少佳,辦事必不能妥善。 ②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③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 ④覓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視之而不見。他日無事于覓也,乃得之。非物有趨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從容,而失之急遽。 ⑤人之精神有限,過用則竭。 ⑥靜則生明,動則多咎,自然之理也。 ⑦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不靜則燕居閑暇,亦憧憧亦靡寧。靜在心,不在境。 ⑧養(yǎng)得胸中一種恬靜。 ⑨水道曲折,立岸者見而操舟者迷;棋勢勝負(fù),對弈者惑而傍觀者審。非智有明暗,蓋靜可以觀動也。人能不為利害所汩,則事物至前,如數(shù)一二。故君子養(yǎng)心以靜也。(宋·何坦《西疇常言·講學(xué)》) 【大意】:水中之路曲曲折折,站在岸上的人一目了然,而掌舵行船的人則迷惑不已;棋局的形勢變換萬端,棋局中人疑疑惑惑,觀棋的人則明明白白。這并不是因為人的智商有高低之分,而是因為心態(tài)平和才能觀察事物的變化。人如果能夠不被利益和危害所迷惑,那么面臨任何事情時,都能透徹把握。所以有智慧的人,用修身養(yǎng)性來達(dá)到內(nèi)心的平靜。 ⑩常沉靜,則含蓄義理而應(yīng)事有力。 ①①求靜是初學(xué)收心之法,若只在靜上用工,久之習(xí)成驕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動心,正是從人情物理是非毀譽中磨煉出來,到得無動非靜,乃真靜矣。 5、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 6、 好譽者,常謗人;市恩者,常奪人。其傾危一也。 7、人之制性,當(dāng)如堤防之治水。??制渎闹?。若不顧其泛濫,一傾而不可復(fù)也。 8、務(wù)名者害其身,多財者禍其后。善惡報緩者非天綱束,是欲成君子而滅小人也。禍 福者天地所以愛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萬物。故君子恐懼而畏,小人僥幸而忽。畏其 禍則福生,忽其福則禍至。傳所謂禍福無門,惟人所召也。 9、 以忠沽名者訐,以信沽名者詐,以廉沽名者貪,以潔沽名者污。忠信廉潔,立身之 本,非釣名之具也。有一于此,鄉(xiāng)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10、 仁言不如仁心之誠,利近不如利遠(yuǎn)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11、以德遺后者昌,以禍遺后者亡。謙柔卑退者,德之余,強暴奸詐者,禍之始。 12、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 13、溺愛者受制于妻子, 患失者屈己于富貴。 大丈夫見善明, 則重名節(jié)如泰山。 用心剛, 則輕死生如鴻毛。 14、食能止饑,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15、語人之短不曰直,濟(jì)人之惡不曰義。 16、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17、事莫待來時忍,欲莫待動時防。即來思隱,即動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18、人遇逆境, 無可奈何, 而安之若命,是見識超群。 然君子用以力學(xué),借困衡為砥礪, 不但順受而已。 19、非望之福,禍必繼之。急當(dāng)恐懼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驕則不可救矣。 20、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dāng),用意不如平心。 21、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22、人有過喜談之, 存一恕心者少。 己有過惡, 聞之漫無悔心者多。 若以恕己之心恕人, 是謂大公,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是謂大勇。 23、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報,若市道,吾實恥之。 24、吾不如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惟賢者,必與賢于己者處,賢者之可得與處也,禮之。主賢世治,則賢者在上。主不肖世亂,則賢者在 下。 25、處事當(dāng)務(wù)詳慎, 不可盡興燥脾。 凡飲食舉動言語筆墨, 盡興便放肆。 一燥脾便刻薄, 其始無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殺身,終至殺身而有余也。 26、遇疾惡太嚴(yán)之人,不可輕意在他前道人短處,此便是澆油入火,其害與助惡一般。 27、優(yōu)娼輩好嗤笑人,而敢為無禮,此自不賤本色。其趨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28、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輕營。有必不可勸之人,不必多費唇舌。 29、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30、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 祥,為處事第一法。 31、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 見一善行, 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 遇富貴人,宜勸他寬, 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32、得失有定數(shù),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yīng)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 自多營營耳。 33、行事常思退一步。 34、處毀譽要識有量,今之學(xué)者反有向上底,見世所譽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譽 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真惡在我,毀譽與我分毫無干。 35、見人耳語, 不可竊聽。 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議我短長,聞之未免動意, 且使其人慚愧無地自容矣。 36、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物極則反,害將及矣。 37、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志必不驕。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一旦退休必不怨。 38、靜坐自我妄為,讀書即是立德。 39、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 “專欲難成,眾怒難犯” ,此八字者不獨妄 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diào)劑人情,發(fā)明事理,俾大家信 從,然后動有成,事可久。盤庚遷殷,武伐紂,三令五申,猶恐弗從。蓋恒情多隱于遠(yuǎn)識, 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壞之,雖有良法,胡成胡久。 40、世間事各有恰好處,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 事多忽,忽小則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則失難。存心君子,自得之體驗中耳。 41、恒言平穩(wěn)二字極可玩,蓋天下之事,惟平則穩(wěn)。行險亦有得的,終是不穩(wěn),故君子居 易。 42、天物愚者真,智者偽;愚者完,智者喪。 43、處天下事,前面常長出一分,此之謂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謂裕。如此則事無 不濟(jì),而心有余樂。若盡煞分?jǐn)?shù)做去,必有后悔。處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則可以廣聽。 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好。 44、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yīng),當(dāng)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 45、君子與小人斗,小人必勝。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懼禍而誤入小人之 黨,亦不可恃為君子而有與小人角勝之心。 46、有一種人以姑息匪人市寬厚名,有一種人以毛舉細(xì)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 寬,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無所容。 47、嘲戲人自事惡事, 尤不可入一二壯語, 入壯語則戲者皆真, 每令人恨。 若規(guī)人過失, 不可入一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guī)人之旨矣。 48、陰,小人者。陽,君子也。進(jìn)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畢矣。 49、輕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輕信。 50、術(shù)字亦有不可少處, 但必不得已而后用。 專意利人而用, 謂之圣賢。 可不必用而用, 專意利己而用,謂之奸雄。 51、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dāng)。 52、處有事當(dāng)無事,處大事當(dāng)如小事。 53、名節(jié)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jié),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 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jié)難保。 54、世不若不求利,即無害。若不求福,即無禍。 55、見人有得意事, 便當(dāng)生歡喜心。 見人有失意事, 便當(dāng)生憐憫心。 皆自己真實受用處。 忌成樂敗,何預(yù)人事,自壞心術(shù)耳。 56、賤不謀貴,外不謀內(nèi),疏不謀親。 57、貴視其所舉,富視其所興,貧視其所不取,窮視其所不為。 58、寧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59、外重者內(nèi)輕,故保富貴而喪名。節(jié)內(nèi)重者外輕,故守道德而樂貧賤。 60、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61、亂世之名,以少取為貴。 62、名節(jié)至大,不可妄交非類。 63、居鄉(xiāng)勿為鄉(xiāng)愿,居官勿為鄙夫。 64、經(jīng)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多一分享用,減一分志氣。 65、責(zé)備賢者,須全得愛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則為小人者,反極便宜。 66、聞人之善而疑,聞人之惡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惡而無善。故不知世間復(fù)有作善之人 也,若夫造作全傅會以誣善良,鬼神必殛之。 67、盛怒極喜時,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須一商之有識者。不然,悔隨之矣。 68、凡人皆不可侮,無用人尤不可侮。 69、向人說貧,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貧,嘵嘵者可厭也。 70、凡與人晉接周旋,若無真意,則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無文飾以將之,則真意 亦無所托之以出,《禮》所稱無文不行。 71、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nèi)釣閯偅磺鍎t易刻,惟襟懷閑遠(yuǎn),則可化刻為厚。 72、儉以養(yǎng)廉,譽洽鄉(xiāng)黨;直而能忍,慶流子孫。 73、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jìn)步也。 74、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75、得意而喜, 失意而怒, 便被順逆差遣, 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 牛者幾何?哀哉! 76、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 77、小人其心,君子其飾,名是而實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78、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79、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謂之修。一語不敢茍徇,斯可謂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謂 之廉。 80、改過則長善矣,甘貧則足用矣。 81、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小人不知禍福之相倚伏也,則僥幸以為嘗。是故 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82、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毀譽,是有待于外也。 83、水不能不遇風(fēng),長川巨浸,泓澄無底,雖大風(fēng)不能使之濁。心不能不應(yīng)物,欲盡理 明,表里瑩徹,雖酬酢萬變,不能使之昏。無風(fēng)則清,有風(fēng)則濁者,塵滓之伏于下也;靜之 則明,動之則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84、有理義以養(yǎng)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茍為不然,則昏于豢養(yǎng),敗于戕賊,未老而 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 85、銀錢則量力資助,辦事則竭力經(jīng)營。 86、人雖至愚,責(zé)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皆。爾曹但常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恕己之心 恕人,不患不到圣賢地位也。 87、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88、夫志心篤行之術(shù),長莫長于搏謀,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樂莫樂于好善, 神莫神于至誠,明莫明于體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無 常,短莫短于茍得,幽莫幽于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敗莫敗于多私。 89、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90、或謂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91、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可足,故樂 不勝憂。理無時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v欲之樂,憂患隨焉。 92、尖酸語最易傳布,正經(jīng)話卻無人稱說,即此可知世道惡薄。 93、慎能遠(yuǎn)禍,勤能濟(jì)貧。 94、氣為心害,養(yǎng)心當(dāng)先制氣。 95、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貸而富者曰文。噫!吾將謂得時乎?尊而驕者不為矣,吾將謂失時乎?富而安者吾為矣。 96、或曰:交處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謗。曰: “去六邪,用四尊,則可矣。 ”曰: “諫未 深而謗君, 交未至而則友, 居未安而罪國家,家不儉而罪歲,道不高而凌貴,志不定而羨富, 此之謂六邪也。自尊其道,堯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親,天下不得而絀也。自尊其己,孩孺 不得而娛也。自尊其志,刀鋸不得而威也,此之謂四尊也?!?/p> 97、清淡者,崇德之基也。憂勤者,建業(yè)之本也。古琿無富貴之圣賢,無宴逸之豪杰。 98、夫為善易,積善難。士之于善也,微焉而不厭,久焉而不倦。幽隱無人知而不間, 招世之疾逢時之患而不變。是故根諸心,誠諸言行, 與時勉勉, 不責(zé)其功夫,然后親友信之, 國人安之,而鬼神格之也。善積未至,其疇能與于斯乎? 99、禮義廉恥, 可以律己, 不可以繩人,律己則寡過, 繩人則寡和。寡合則非涉世之道。 故君子責(zé)己,小人責(zé)人。德有余而為不足者謙,財有余而為不足者鄙。 100、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有圣賢之氣象。坐密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 過。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 101、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102、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保富貴之心事君,則無往而不忠。以責(zé)人之 心責(zé)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103、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04、亂臣賊子,皆從一傲字養(yǎng)成。 105、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106、莫謂己無善,善人之善即是善。莫謂己無惡,談人惡即是惡。 107、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108、事之可否,當(dāng)以理裁之。一使氣,但壞事。 109、財與色之地須當(dāng)遠(yuǎn)避,近則有污。 110、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jìn)德之資。 111、善所當(dāng)為,著一報念,胸中便要增累,口中便要增過。 112、怒時易激,義憤亦當(dāng)裁抑;喜時易狂,即微言亦須謹(jǐn)慎。 113、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14、責(zé)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115、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 怒則語言難入, 怒勝私故也。 116、一字不可輕與人,一言不可輕許人,一笑不可輕假人。 117、做當(dāng)今一個好人,須壁立千仞。 118、聞人之謗當(dāng)自修,聞人之譽當(dāng)自懼。 119、志不可一日墜,心不可一時放。 120、人之生,不幸不聞過,大不幸無恥。有恥則可教,聞過則可賢。 121、寧人負(fù)我,毋我負(fù)人。 122、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 123、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則善矣。 124、促迫褊窄,淺率浮躁,非有德之氣象,只觀其氣象,便知涵養(yǎng)之淺深。 125、縱與人相分爭,只可就事論事,不可揭其父母之短,揚其閨門之惡。此禍關(guān)殺身, 非止有傷長厚己也。 126、以禍福得喪付之天,以贊毀予奪付之人,以修身之德責(zé)之己,此是至簡于易之事。 127、習(xí)氣不除,如何了道?!形镞^眼必看,有聲入耳必聽。小小入意即喜,小小拂意好怒,小小利害即生恐懼,皆習(xí)氣也。 128、防身當(dāng)若御虜,一跌則全軍敗沒。愛身當(dāng)如處子,一失則萬事瓦裂。涉世甚艱,畜 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揚之,則棄,教人以善而外揚之,則仇。 129、攝生之道,大忌嗔怒。 130、常沉靜,則含蓄義理深,而應(yīng)事有力。故厚重、靜定、寬緩,乃進(jìn)德之基,亦養(yǎng)壽 之要。 131、好為誑語者,不止所言不信,人并其事事皆疑之。 132、大概君子方嚴(yán)處多,至園融變化,是德之成也。起處便學(xué)園融不得。 133、凡刑殺之事,仁者見之,愈生其仁。忍者見之,愈生其忍。故君子遠(yuǎn)庖廚,亦英尺 有習(xí)慣成自然意在。 134、欲心一萌,當(dāng)思禮義以勝之。 135、深以刻薄為戒,每事當(dāng)存忠厚。 136、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yǎng)心。靡俗不交,惡黨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爭,小 忿不發(fā),可以和眾。見善必行,聞過必改,可以畜德。 137、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大也,我不可以自恃。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小也,我亦不可以 自餒。 138、凡人氣質(zhì)各有偏處,自知其偏而矯制之,久則自然,所以宋儒以變化氣質(zhì)為學(xué)問急務(wù)也。 139、不善之端,豈待應(yīng)物而后見?如靜中一念之刻即非仁,一念之貪即非義,一念之慢 即非禮,一念之詐即非智,君子所以慎獨。 140、君子不能無非心之萌,而旋即去之,故曰進(jìn)于圣賢。小人不能無良心之萌,而旋自 昧之,故曰近于禽獸。 141、有過不令人知,是大惡事。然有過輒自表白,又未免因不諱過三字,把改過功夫,松了 一分。 142、稱人之善或過其實,不失為君子。揚人之惡或損其真,寧免為小人。 143、不見己過,便絕圣賢之路。喜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嫉惡心不可不明;嫉惡語不可不忌。 144、慎言謹(jǐn)行,是修己第一事。 145、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 146、憎我者禍,仇我者死,皆當(dāng)生悲憫心。有一毫慶幸之心,便與心術(shù)有傷。 147、人須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貴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墜墮。 148、恐懼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懼,則畏,畏可以免禍。事后而恐懼,則悔,悔則可 以改過。夫知者以畏消悔, 愚者無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 愚者殺身。 大哉所謂恐懼也! 149、自謙則人愈服,自夸則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氣,我貪必至啟人之爭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150、好飾者,作非之漸。偏聽者,啟爭之端。 151、人有一事不妥,后來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試留心觀之,知他人則 知自己矣。 152、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見小人。故曰: “終身為善不足, 一日為惡有余?!?/p> 153、嗜欲正濃時,能斬斷,怒氣正盛時,能按納,此皆學(xué)問得力處。 154、人皆狎我,必我無骨。人皆畏我,必我無養(yǎng)。 155、為人所狎與為人所恨,皆己過也。 156、凡有橫逆來侵, 先思所以取之之故, 即思所以處之之法,不可便動氣, 兩個人動氣, 就成了一對小人,一般受禍。 157、人若少知自愛,豈有營營逐利,甘為商賈之行?只心有所系便是欲,便當(dāng)極力克治。 不然,恐流弊無窮。 158、有必不可已之事,便須早作,日捱一日,未必后日之能今日也。 159、悠悠疑忌之來,只堪付之一笑。 160、小人雖不過,當(dāng)力遏而絕之。君子不幸詿誤,當(dāng)保全愛惜,以成就其德。 161、處利則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處名則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賢 處利讓利,處名讓名,故澹然恬然,不與世作。 162、義利辯以小心,須嚴(yán)一介。是非起于多口,務(wù)謹(jǐn)三緘。 163、人有毀我誚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養(yǎng)其量。 164、稱人之善,雖有過情,不傷厚道。攻人之短,即有實據(jù),終屬澆風(fēng)。 165、善所當(dāng)為,羞談福報。 166、清苦固是佳事,然亦不可過,天下豈有薄于待自而能厚于待人者乎? 167、存一念愛異時便是愛己,有一步進(jìn)德處勝于進(jìn)官。 168、人亦不可閑慣,閑慣則些小事便不可耐。 169、人言果屬有因,深自悔責(zé)。返躬無愧,聽之而已。古人云: “何以止謗” ,曰: “無 辨” 。辨愈力,則謗者愈巧。 ” 170、學(xué)者不可不通世務(wù)。 171、有一言而傷天地之和,行一事而損終身之福,切須檢點。 172、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 173、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174、善惡之習(xí),朝夕漸染,易以移人。 175、安分即安命,做人即是做官。 176、做人念頭重,做官念頭輕,則禍福不足動心。做官念頭重,做人念頭輕,則毀譽常 足墮志。 177、老來益當(dāng)奮志,志為氣之帥,有志則氣不衰,故不覺其老。 178、責(zé)人者必自恕。 179、德不怕難積,只怕易累。千日之積,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180、為子孫做富貴計者,十?dāng)∑渚?。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p> 181、一念之慈亦足作福,一言之戾亦足傷和,存心不忽微,所造自即于大。 182、疾惡太嚴(yán),當(dāng)計其所窮?;蛟唬禾珖?yán)便是一惡。 183、一個忍字,消了無窮禍患,一個足字,省了無限營求。 184、只一事不存心,此一事便錯亂。 185、人有差錯,他怕你惱,便當(dāng)含容,若責(zé)之不已,他知你意不可挽回,反不怕起來, 有何趣味? 186、以愛己之心愛人,則仁不可勝用矣。以惡人之心惡己,則義不可勝用矣。 187、薦賢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188、人處財,一分定要十厘,便是刻。與人一事一語,定要相報,便是刻。治罪應(yīng)十杖, 定一杖不饒,便是刻。處親屬,道理上定要論曲直,便是刻??陶?,不留有余之謂,過此則 惡矣?;騿栍H屬如何不論曲直?曰: “若論曲直,便與路人等耳?!?/p> 189、絕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損惡,所以讓過;貶酒闕色,所以無污;避嫌無疑,所 以不誤;博學(xué)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儉謙約,所以自守;深計遠(yuǎn)慮,所 以不窮;親仁友直,所以扶顛;近恕篤行,所以接仁;任才使能,所以濟(jì)務(wù);殫惡斥讒,所 以止亂;推古驗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應(yīng)卒;設(shè)變致權(quán),所以解結(jié);括囊順會,所 以無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終。 190、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非明乎性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191、毋道人之短,毋說己之長。施人慎勿議,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惟仁為紀(jì)綱。 隱心而后動,謗議庸何傷。毋使名過實,守愚圣所臧。在涅貴不淄,曖昧內(nèi)含光,柔弱生之 徒,老氏戒剛強。行行鄙夫志,悠悠固難量。慎言節(jié)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敬茍有恒,久 久自芬芳。 192、百戰(zhàn)百勝,不如一忍。 193、罪莫大于好進(jìn),禍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聞,過莫大于不知恥。 194、勿以人負(fù)我而隳為善之心,當(dāng)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嘗責(zé)報也??v遇險徒,止付一笑。 195、聞謗而怒者,讒之隙也。見譽而起者,佞之媒也。絕隙去媒,讒佞遠(yuǎn)矣。 196、人之善惡形于言,發(fā)乎行,人始得而知之。 但萌諸心, 發(fā)于慮,鬼神已得而知之矣, 君子所以貴慎獨也。 197、容耐是處境第一法;安祥是應(yīng)事第一法;退讓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若將富貴貧賤死生,置之度外,是養(yǎng)心第一法。 198、解仇怒箴:法生便掃,莫論是否。百年偶聚,何苦煩惱。太虛之內(nèi),無物不有,萬 事從寬,其福自厚。 斷嗜欲箴:染性觸物,粘于飴膠。濫愛賊人,毒于戈矛。片時意適,永劫靈消,一 絲未斷,塵網(wǎng)難超。 199、人不自重,斯召侮矣。不自強,斯召辱也。自重自強,而侮辱猶是焉,其斯為無亡之災(zāi)也已。 200、水激逆流,火激橫發(fā),人激亂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 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 201、君子稱人之善而非譽也,折人之過而非毀也,毀其勸善而改過也。小人不然,善則 忌之,過則揚之。 202、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雖不與謀,若從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處此有三道, 以至誠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間,又其次也。 203、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開端。 204、凡處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穩(wěn),一任間言語。 205、傷化毀俗者,雖親雖貴,必疏而遠(yuǎn)之。清公貞修者,雖微雖踐,必親而近之。 206、善人固可親,未能知,不可急合。惡人固可疏,未能遠(yuǎn),不可急去。 207、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⒗侵?,蛇蝎之狀,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預(yù)防 之。小人則心如虎狼,其貌騶虞,念如蛇蝎,其言鸞和,人不知其將害己而狎之,鮮弗及矣。 騶虞:【zōu yú】《毛詩故訓(xùn)傳》:“騶虞,義獸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則應(yīng)之。 鸞和:【luán hè 】鸞鳳和鳴是一個漢語成語,和:應(yīng)和。意思是的意思是指鸞鳥鳳凰相互應(yīng)和鳴叫。比喻夫妻和諧。 208、稱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稱人一惡,我有一惡,又何毀焉? 209、聞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誣其心。聞人之過而播揚之,或枝葉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黨戒之。 210、論人情只往薄處求說,人心只往惡邊想,此是私而該底念頭,自家便是個小人。古人責(zé)人,每于有過中求無過。此是長厚心,盛德事。學(xué)者熟思,自有滋味。 211、古人愛人之意多,今人惡人之意多。愛人,故人易于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 益易行。惡人,故人甘于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212、將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過。若以古人至誠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魚下也。 213、物窮則變,救浮華者莫如質(zhì)。 214、耐冷耐苦,耐勞耐閑。 215、人材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guī),而日趨污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軌,而日即高明。 216、集思廣益本非易事,要當(dāng)內(nèi)持定見而六轡在手,外廣延納而萬流赴壑,乃為盡善。 217、國藩入世已深,厭閱一種寬厚論說、模棱氣象,養(yǎng)成不黑不白不痛不癢之世界,誤人家國已非一日,偶有所觸,則輪囷 肝膽又與掀振一番。 218、愚民無知,于素所未見未聞之事,輒疑其難于上天。一人告退,百人附和,其實并無真知灼見;假令一人稱好,即千人同聲稱好矣。 219、時事愈艱,則挽回之道,自須先之以戒懼惕厲。傲兀郁積之氣,足以肩任艱巨,然視事太易,亦是一弊。 220、天下事總是在局外吶喊無益,必須躬身入局。 221、急于求效,雜以浮情客氣,則或泰山當(dāng)前而不克見。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昏。外重而內(nèi)輕,其為蔽也久矣。 222、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則小心翼翼,事無巨細(xì),皆不敢忽。恕則常留余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223、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如泉在地,不鑿汲則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則不成令器。 224、惟忘機可以消眾機,惟懵懂可祓不祥。 225、軍中閱歷有年,益知天下事當(dāng)于大處著眼,小處下手。陸氏但稱先立乎其大者,若不輔以朱子銖積寸累工夫,則下梢全無把握。 226、驕、惰未有不敗者。勤字所以醫(yī)惰,慎字所以醫(yī)驕。此二字之先,須有一誠字,以立之本。 227、觀人之道,以樸實廉介為質(zhì)。有其質(zhì)而更傅以他長,斯為可貴;無其質(zhì),則長處亦不足恃。 228、求才之道,須如白圭之治生,如鷹隼之擊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類相求,以氣相引,庶幾得一而可及其余。 229、凡沉疴在身,而人力可以自為主持者,約有二端:一曰以志帥氣,一曰以靜制動。人之疲憊不振,由于氣弱,而志之強者,氣亦為之稍變。如貪早睡,則強起以興之。無聊賴,則端坐以凝之。此以志帥氣之說也。久病虛怯,則時時有一畏死之見,憧擾于胸中,即魂夢亦不甚安恬。須將生前之名,身后之事與一切妄念鏟除凈盡,自然有一種恬淡意味,而寂定之余,真陽自生。此以靜制動之法也。 230、無好小利。 231、信只不說假話耳,然卻極難,吾輩當(dāng)從此一字下手。今日說定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232、養(yǎng)身之道,以君逸臣勞為要。省思慮,除煩惱,二者皆所以清心,君逸之謂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動,臣勞之謂也。 233、用兵之道,最重自立,不貴求人。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quán)術(shù)。 234、吾輩位高望重,他人不敢指摘,惟當(dāng)奉方寸如嚴(yán)師,畏天理如刑罰,庶幾刻刻敬憚。 235、大抵任事之人,斷不能有譽而無毀,有恩而無怨。自修者,但求大閑不逾,不可因譏議而餒沉毅之氣。衡人者,但求一長可取,不可因微瑕而棄有用之材。茍于峣峣者過事苛責(zé),則庸庸者反得幸全。 236、以勤以本,以誠輔之。勤則雖柔必強,雖愚必明。誠則金石可穿,鬼神可格。 237、若遇棘手之際,請從耐煩二字痛下工夫。君子有高世獨立之志,而不予人以易窺,有藐萬乘卻三軍之氣,而未嘗輕于一發(fā)。 238、凡道理不可說得太高,太高則近于矯,近于偽。吾于僚友相勉,但求其不晏起、不撒謊二事,雖最淺近而已大有益于身心矣。 239、君子欲有所樹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 240、危險之際,愛而從之者,或有一二,畏而從之,則無其事也。 241、我輩辦事,成敗聽之于天,毀譽聽之于人,惟在己之規(guī)模氣象,則我有可以自主者,亦曰不隨眾人之喜懼為喜懼耳。 242、君子不恃千萬人之諛頌,而畏一二有識之竊笑。 243、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yè)長進(jìn)之時,其功在于胸懷坦夷,其效在于身體康健。圣賢之所以為圣,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爭皆在大難磨折之日,將此心放得寬,養(yǎng)得靈,有活潑潑之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于內(nèi)傷。 244、禍機之發(fā),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壞國喪家亡人,皆猜忌之所致?!对姟贩Q“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仆自省生平愆咎,不出忮求兩字。今已衰耄,旦夕入地,猶自憾拔除不盡。因環(huán)觀當(dāng)世之士大夫,及高位耇長,果能鏟除此二字者,亦殊不多得也。忮求二字,蓋妾婦、穿窬兼而有之,自反既不能免此,亦遂憮然愧懼,不復(fù)敢道人之短。 245、人才非困厄則不能激,非危心深慮則不能達(dá)。 246、用功譬若掘井,與其多掘數(shù)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247、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諸弟此時,惟有識不可以驟幾,有志有恒,則諸弟勉之而已。 248、身體雖弱,卻不宜過于愛惜。精神愈用則愈出,陽氣愈提則愈盛。每日做事愈多,則夜間臨睡愈快活;若存一愛惜精神的意思,將前將卻,奄奄無氣,決難成事。 249、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wěn)當(dāng),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到,又要簡捷。 250、聲聞之美,可恃而不可恃。善始者不必善終,行百里者半九十。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爾摧沮。 求人自輔,時時不可忘此意。 251、人有毀我誚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養(yǎng)其量。 252、不輕進(jìn)人,即異日不輕退人之本;不妄親人,即異日不妄疏人之本。25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254、欲去驕字,總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欲去惰字,總以不晏起為第一義。 255、凡軍事做一節(jié)說一節(jié),若預(yù)說幾層,到后來往往不符。 256、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jié)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257、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立做出;即為圣賢者,亦各有自立自強之道,故能獨立不懼,確乎不撥。余往年在京,好與諸有大名大位者為仇,亦未始無挺然特立不畏強御之意。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cè)峄ビ?,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戾之謂也,強矯而已;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趨事赴公,則當(dāng)強矯;爭名逐利,則當(dāng)謙退。 258、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dāng)念下場時。富貴人家宜牢記此二語。 259、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260、既奢之后而返之于儉,若登天然。 261、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以。若專在勝人處求強,其能強到底與否,尚未可知,即使終身強橫安穩(wěn),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262、困心橫慮,正是磨煉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嘗謂余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二語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余庚戍、辛亥間為京師權(quán)貴所唾罵,癸丑、甲寅為長沙所唾罵,乙卯、丙辰為江西所唾罵,以及岳州之?dāng)?、靖江之?dāng)?、湖口之?dāng)。w打脫牙之時多矣,無一次不和血吞之。弟來信每怪運氣不好,便不似好漢聲口,惟有一字不說,咬定牙根,徐圖自強而已。以能立能達(dá)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fā)奮自強站得住也;達(dá)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262、“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263、居家之道,惟崇儉可以長久,處亂世尤以戒奢侈為要義。 264、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欲求變化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即以余生平言之,三十歲前最好吃煙,片刻不離,至道光壬定寅十一月廿一日立志戒煙,至今不再吃。四十六歲以前作事無恒,近五年深以為戒,現(xiàn)在大小事均尚有恒。即此二端,可見無事不可變也。古稱金丹換骨,余謂立志即丹也。 265、顏黃門之推《顏氏家訓(xùn)》作于亂離之世,張文端英《聰訓(xùn)齋語》作于承平之世,所以教家者至精,爾兄弟宜各覓一冊,常常閱習(xí)。 266、凡言兼眾長者,必其一無所長者也。 267、余生平略涉儒先之書,見圣賢教人修身,千言萬語,而要以不忮不求為重。忮者嫉賢害能、妒功爭寵,所謂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類也。求者貪利貪名,懷土懷惠,所謂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類也。忮不常見,每發(fā)露于名業(yè)相侔、勢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見,每發(fā)露于貨財相接、仕進(jìn)相妨之際。將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謂“人能充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將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謂人能充無穿窬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忮不去,滿懷皆是荊棘;求不去,滿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掃除凈盡。爾等欲心地干凈,宜于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孫世世戒之。附作《忮求詩二首》錄右 不忮:善莫大于恕,德莫兇于妒。妒者妾婦行,瑣瑣奚比數(shù)(猥瑣不值得提)。己拙忌人能,己塞忌人遇。己若無事功,忌人得成務(wù)。己若無黨援,忌人得多助。勢位茍相敵,畏逼又相惡。己無好聞望,忌人文名著。己無賢子孫,忌人后嗣裕。爭名日夜奔,爭利東西騖,但期一身榮,不惜他人污。聞災(zāi)或欣幸,聞禍或悅豫,問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爾室神來格(心中神圣),高明鬼所顧。天道常好還,嫉人還自誤。幽明叢詬忌,乖氣相回互。重者災(zāi)汝躬,輕亦減汝祚。我今告后生,悚然大覺悟。終身讓人道,曾不失寸步。終身祝人善,曾不失尺布。消除嫉妒心,普天零甘露,家家獲吉祥,我亦無恐怖。 不求: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豈無過人資,多欲為患害。在約每思豐,居困常求泰。富求千乘車,貴求萬釘帶。未得求速償,既得求勿壞。芬馨比椒蘭,磐固方太岱。求榮不知厭,志亢神愈忲。歲燠有時寒,月明有時晦。時來多善緣,運去生災(zāi)怪。諸福不可期,百殃紛來會。片言動招尤,舉足便有礙。戚戚抱殷憂,精爽日凋瘵,矯首望八荒,乾坤一何大!安榮無遽欣,患難無遽憝,君看十人中,八九無倚賴。人窮多過我,我窮猶可耐。而況處夷途,奚事生嗟愾?于世少所求,俯仰有余快。俟命堪終古,曾不愿乎外。 268、日課四條: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 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自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故《大學(xué)》之“誠意”章,兩言慎獨。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惡惡如惡惡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則大學(xué)之所謂“自慊”,中庸之所謂“戒慎恐懼”,皆能切實行之,即曾子之所謂“自?反縮”,孟子所謂“仰不愧,俯不怍”,所謂“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獨,則內(nèi)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zhì)鬼神,斷無“行有不慊于心則餒”之時。人無一內(nèi)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熳銓捚剑侨松谝蛔詮娭?,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wù)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敬”之一字,孔門持以教人 ,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 至程朱則千言萬語不離此旨。內(nèi)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yán)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程子謂:“上下一于恭敬,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氣無不和,四靈畢至,聰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饗帝?!鄙w謂敬則無美不備也。吾謂“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膚之會,筋骸之束。莊敬日強,安肆日偷,皆自然之征應(yīng)。雖有衰年病軀,一遇壇廟祭獻(xiàn)之時,戰(zhàn)陣危急之際,亦不覺神為之悚,氣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強矣。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 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于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zé);讀書學(xué)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后知覺后覺之責(zé)。若但知自了而不知教養(yǎng)庶匯,是于天之所以厚我者,辜負(fù)甚大矣。孔門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達(dá)達(dá)人”數(shù)語。立者,自立不懼,如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達(dá)者,四達(dá)不悖,如貴人登高一呼,群山四應(yīng)。人孰不欲己立己達(dá),若能推以立人達(dá)人,則與物同春矣。后世論求仁者,莫精于張子之西銘,彼其視民胞物與,宏濟(jì)群倫,皆事天者性分當(dāng)然之事,必如此,乃可謂之人,不如此,則曰悖德,曰賊。誠如其說,則雖盡立天下之人,盡達(dá)天下之人,而曾無善勞之足言,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四曰習(xí)勞則神欽: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 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于逸而憚于勞,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jìn)之食,與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nóng)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shù)石之粟,數(shù)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管一業(yè),而食必珍羞,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賢相,若湯之昧旦丕顯,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繼日,坐以待旦,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無逸一篇,推之于勤則壽考,逸則夭亡,歷歷不爽。為一身計,則必操習(xí)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長才識。為天下計,則必己饑己溺,一夫不獲,引為余辜。大禹之周乘四載,過門不入;墨子之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稱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勞也。軍興以來,每見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艱苦者,無不見用于人,見稱于時。其絕無材技不慣作勞苦者,皆唾棄于時,饑凍就斃。故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能而見棄;勤則博濟(jì)斯民,而神欽仰;逸則無補于人,而神鬼不欽。是以君子欲為人神所憑依,莫大于習(xí)勞也。 269、《易》曰:“勞謙君子有終。吉。”勞謙二字,受用無窮。勞所以戒惰也,謙所有戒傲也。有此二字,何惡不去,何善不臻? 270、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遇憂患橫逆之來,當(dāng)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dāng)退讓以守其雌。知書籍之多而吾所見者寡,則不敢以一得自喜,而當(dāng)思擇善而約守之。知事變之多而吾所辦者少,則不敢以功名自矜,而當(dāng)思舉賢而共圖之。夫如是,則自私自滿之見,可漸漸蠲除矣。 271、孫高陽、史道鄰皆極耐得苦,故能艱難驅(qū)馳,為一代之偉人。今已養(yǎng)成膏梁安逸之身,他日何以肩得大事? 272、自戒潮煙以來,心神彷徨,幾若無主。遏欲之難類如此矣,不挾破釜沉舟之勢,詎有濟(jì)哉? 273、古人辦事,掣肘之處,拂逆之端,世世有之,人人不免。惡其拂逆而必欲順從,設(shè)法以誅鋤異幾者,權(quán)奸之行徑也。聽其拂逆而動心忍性,委曲求全,且以無敵國外患而亡為慮者,圣賢之用心也。借人這拂逆,以磨礪我之德性,其庶幾乎! 274、于清早單開本日應(yīng)了之事,本日必了之。 275、能儉約者不求人。 276、天之生斯人也,上智者不常,下愚者亦不常,擾擾萬眾,大率皆中材耳。中材者,導(dǎo)之東而東,導(dǎo)之西而西,習(xí)于善而善,習(xí)于惡而惡。其始瞳焉無所知識,未幾而騁耆欲逐眾好,漸長漸慣而成自然。由一二人以達(dá)于通都,漸流漸廣而成風(fēng)俗。風(fēng)之為物,控之若無有,之若易靡,及其既成,發(fā)大木,拔大屋,一動而萬里應(yīng),窮天人之力,而莫之能御。 277、凡菜茹手植而手?jǐn)X者,其味彌甘。凡物親歷艱苦而得者,食之彌安也。 道微俗薄,舉世方尚中庸之說,聞激烈之行,則訾其過中,或以罔濟(jì)尼之。其果不濟(jì),則大快奸者之口。夫忠臣教子,豈必一一求有濟(jì)哉?勢窮計迫,義不返顧,效死而已矣。其濟(jì),天也;不濟(jì),于吾心無憾焉耳。 278、無為名尸,勘破幻妄也。無為謀府,無思也。無為事任,無為也。無為知主,地知也。然須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實行不去。莊子曰:“吾以無為為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贝箢嵲唬骸氨娙硕凰疾粸椋瑒t天下之理幾乎息矣。”應(yīng)事接物只是一個情字為累,若無情則無累矣在,故曰圣人無情。 279、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 280、居鄉(xiāng)勿為鄉(xiāng)愿,居官勿為鄙夫。 281、促迫褊窄,淺率浮躁,非有德之氣象,只觀其氣象,便知涵養(yǎng)之淺深。 282、非望之福,禍必繼之。急當(dāng)恐懼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驕則不可救矣。 283、見面前之千里,不若見背后之一寸。故達(dá)觀非難,而反觀為難。見見非難,而見不見為難。此舉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獨覺也。 284、擇交是第一要事,須擇志趣遠(yuǎn)大者。 285、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 286、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287、事后論人,局外論人,是學(xué)者大病。事后論人,每將智人說得極愚。局外論人,每將難事說得極易。二者皆從不忠不恕生出。 288、善人固可親,未能知,不可急合。惡人固可疏,未能遠(yuǎn),不可急去。 289、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雖不與謀,若從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處此有三道,以至誠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間,又其次也。 290、聞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誣其心。聞人之過而播揚之,或枝葉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黨戒之。 291、論人情只往薄處求說,人心只往惡邊想,此是私而該底念頭,自家便是個小人。古人責(zé)人,每于有過中求無過。此是長厚心,盛德事。學(xué)者熟思,自有滋味。 292、衣冠之族,以清白遺世為本,務(wù)要恬穆省事,凡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與之相接。 293、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 294、凡權(quán)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yuǎn)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295、此之謂才。未事而知其來,始事而要其終,定事而要其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 296、人只是怕當(dāng)局,當(dāng)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觀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膽氣以得失而奮也。只沒了得失心,則聲氣舒展,此心與旁觀者一般,何事不濟(jì)? 297、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為富貴所淫,則其視所物也輕,自然進(jìn)退不失其正。 298、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299、終身讓人道,從不失寸步。 300、或謂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301、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302人之制性,當(dāng)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壞之易。若不顧其泛濫,一傾而不可復(fù)也。 303、改過則長善矣,甘貧則足用矣。 304、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305、忿怒二字,圣賢亦有之,特能少忍須臾,便不傷生。 306、“堅忍有恒”四字,最為辦事要著,勿畏難中輟,勿滋生弊竇,勿遺人口實。照此進(jìn)行,何患不達(dá)目的? 307、貴視其所舉,富視其所興,貧視其所不取,窮視其所不為。 308、處有事當(dāng)無事,處大事當(dāng)如小事。 309、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dāng)。 310、以德遺后者昌,以禍遺后者亡。謙柔卑退者,德之余;強暴奸詐者,禍之始。 311、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禍。 312、事莫待來時忍,欲莫待動時防。即來思隱,即動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313、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wù)也。 314、人雖至愚,責(zé)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皆。爾曹但常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賢地位也。 315、有理義以養(yǎng)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茍為不然,則昏于豢養(yǎng),敗于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 316、經(jīng)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多一分享用,減一分志氣。 317、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無貪榮擅寵之心,何嫉妒之有? 318、以忠沽名者訐,以信沽名者詐,以廉沽名者貪,以潔沽名者污。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有一于此,鄉(xiāng)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319、靜坐然后知平日之氣??;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費間;閉戶然后知平日之交濫;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費間;閉戶然后知平日之交濫;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320、 321、 322、盛怒極喜時,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須一商之有識者。不然,悔隨之矣。 323、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報,若市道,吾實恥之。 324、人有過喜談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過惡,聞之漫無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謂大公,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是謂大勇。 325、見人有得意事,便當(dāng)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dāng)生憐憫心。皆自己真實受用處。忌成樂敗,何預(yù)人事,自壞心術(shù)耳。 326、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327、務(wù)名者害其身,多財者禍其后。善惡報緩者非天綱束,是欲成君子而滅小人也。禍福者天地所以愛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萬物。故君子恐懼而畏,小人僥幸而忽。畏其禍則福生,忽其福則禍至。傳所謂禍福無門,惟人所召也。 328、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小人不知禍福之相倚伏也,則僥幸以為嘗。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329、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nèi)釣閯?清則易刻,惟襟懷閑遠(yuǎn),則可化刻為厚。 330、聞人之善而疑,聞人之惡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惡而無善。故不知世間復(fù)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會以誣善良,鬼神必殛之。 331、亂世之名,以少取為貴。 332、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333、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shù)自窮。 334、學(xué)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335、君子貴通天下之志,疾惡太嚴(yán)則傷公明之體。 336、君子稱人之善而非譽也,折人之過而非毀也,毀其勸善而改過也。小人不然,善則忌之,過則揚之。 337、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jìn)步也。 338、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理無時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v欲之樂,憂患隨焉。 339、陰,小人者。陽,君子也。進(jìn)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畢矣。 340、君子與小人斗,小人必勝。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懼禍而誤入小人之黨,亦不可恃為君子而有與小人角勝之心。 341、人遇逆境,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見識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學(xué),借困衡為砥礪,不但順受而已。 342、恒言平穩(wěn)二字極可玩,蓋天下之事,惟平則穩(wěn)。行險亦有得的,終是不穩(wěn),故君子居易。 343、小屈以求大伸,圣賢不為。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dá)之時,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后,又為兩截人。 344、莫管閑事~曾國藩。【L評】集中精力做大事,管閑事就有麻煩。 345、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346、才智英敏者,宜加渾厚學(xué)問。 347、沽虛譽于小人,不若聽之于天。遺貨財于子孫,不若周人之急。 348、人莫不剛愎自信,剛愎自信,即是自絕,誰敢語以至道。凡人有才氣而復(fù)虛己問者,實大難得。 349、學(xué)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繼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踐之耳。 350、士有三不斗:毋與君子斗名,毋與小人斗利,毋與天地斗巧。 351、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 352、提出良心,自作主宰,決不令為邪欲所勝,方是功夫。 353、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yuǎn)之。 354、受挫受辱之時,務(wù)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355、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 356、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357、一念忽略,便有錯言錯事。 358、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359、廣其識則天下大。 360、二十年來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361、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362、好飾者,作非之漸。偏聽者,啟爭之端。 363、為人不可過于聰明。 364、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365、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亟思悔而速改也。 366、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367、未有根本不正,而枝葉發(fā)生,能自暢茂者也。 368、自其外者學(xué)之而得于內(nèi)者謂之明,自其內(nèi)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369、舉止端莊,言不妄發(fā)。 370、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371、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372、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373、尖酸語稱快一時,當(dāng)之者終身怨恨。 374、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物極則反,害將及矣。 375、獨享大名為折福之道。 376、吾常見夸己者,以要譽而受嗤也;吾常見媚人者,以求悅而招鄙也。夫士處世,無為可議,勿期人譽,無為可怨,勿期人悅。 377、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378、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379、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懷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380、凡有用之物,不宜拋散也。 381、處事宜決斷。 382、好談己長只是淺?! ?/p> 383、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384、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385、盤根錯節(jié),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fēng)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386、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見異思遷。 387、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388、古之學(xué)者為己,今之學(xué)者為人。 389、知足天地寬。 390、智慧愈苦而愈明。 391、姑息必成大過,面譽必至背非。 392、聽言當(dāng)以理觀。一聞在輒以為據(jù),往往多失。 393、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394、既愛其才,宜略其小節(jié)?!?/p> 395、凡有橫逆來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處之之法,不可便動氣,兩個人動氣,就成了一對小人,一般受禍。 396、思與學(xué)不可偏廢。 397、甜酸苦竦宜嘗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398、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399、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札。 400、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401、鄉(xiāng)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 402、國家之強,以得人為強。 403、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 404、凡事須逐日檢點,一日姑待后來補救,則難矣。 405、人于平旦不寐時,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謂智矣。 406、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fēng)味。 407、人見其近,吾見其遠(yuǎn),曰高明;人見其粗,吾見其細(xì),曰精明。 408、以舉世皆可信者,終君子也。以舉世皆可疑者,終小人也。 409、說人之短,乃護(hù)己之短??浼褐L,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jìn)德,可以遠(yuǎn)怨。 410、綺語背道,雜學(xué)亂性?!?/p> 411、能食淡飯者方許嘗異味,能溷市囂者方許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許處功名。 412、留一分余地,可回轉(zhuǎn)自如,不留余地,則易失之于剛,錯而無救。 ?。ǚ彩铝粢环钟嗟兀瑒t可周旋回轉(zhuǎn),靈活自如;凡事不留余地,則容易失之于剛硬,一旦做錯則無可補救。) 413、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機;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 414、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yù)為之計。 415、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416、當(dāng)至忙促時,要越加檢點。當(dāng)至急迫時,要越加飭守。當(dāng)至快竟時,要越加謹(jǐn)慎。 417、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zāi)星。 418、人亦不可閑慣,閑慣則些小事便不可耐。 419、凡事豫則立。 420、若日日譽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421、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422、小仁者,大仁之賊 423、人之精神不可無所寄。 424、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則善矣。 425、古之成大事者,規(guī)模遠(yuǎn)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426、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427、必須忍辱負(fù)重,咬牙做去 428、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429、好漢打掉牙,和血吞,此二語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 430、功名之際,難得終身始完全也 431、為事求人,要須低頭下氣,死心塌地,萬不可稍存意氣。 432、在官斷非久局,須常作退居窮窘想 433、有才干,定要表現(xiàn)之 434、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jǐn)慎而已 435、吾惟盡一分心做一日事,至于成敗不能復(fù)計較矣 436、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淡。 437、居高位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 438、順勢而為 439、無求速效 440、民宜愛而刁民不必愛,紳宜敬而劣紳不必敬 441、戒惰莫如早起 442、君子貴于自知,不必隨眾口附和也 443、君子之道,莫大乎為善 444、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xí),則難望有成。 445、日日留心,專從厚重二字上用功 446、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447、舉止端莊,言不妄發(fā) 448、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449、位太高,名太重,皆危道也。 450、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451、君子大過人處,只在虛心而已。 452、回首前非,悔之何及。 453、家中之事,切不可日趨于奢華。 454、謹(jǐn)言慎行 455、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456、未有錢多而子弟不驕者也 457、不妄求人 458、自食其力 459、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 460、一日無進(jìn)境,則日日漸退矣 461、正可借人之拂逆,以磨礪我之德性 462、凡事戒爭勝之心 463、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 464、寡言養(yǎng)氣,寡視養(yǎng)神,寡欲養(yǎng)精 465、遷善改過 466、謹(jǐn)于小而反忽于大 467、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 468、廣其識則天下大 469、家勤則興,人勤則健。 470、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fēng)味。 471、有過人之行,而口不自明,有高世之功,而心不居 472、擴(kuò)見識,立遠(yuǎn)志 473、人生適意之事不可多得 474、莫管閑事 475、到老始知氣質(zhì)駁,尋思只是讀書粗。 476、怒時易激,義憤亦當(dāng)裁抑;喜時易狂,即微言亦須謹(jǐn)慎。 477、聞人之謗當(dāng)自修,聞人之譽當(dāng)自懼。 478、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479、亂臣賊子,皆從一傲字養(yǎng)成。 480、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481、莫謂己無善,善人之善即是善。莫謂己無惡,談人惡即是惡。 482、財與色之地須當(dāng)遠(yuǎn)避,近則有污。 483、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理無時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縱欲之樂,憂患隨焉。 484、尖酸語最易傳布,正經(jīng)話卻無人稱說,即此可知世道惡薄。 485、慎能遠(yuǎn)禍,勤能濟(jì)貧。 486、氣為心害,養(yǎng)心當(dāng)先制氣。 487、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小人不知禍福之相倚伏也,則僥幸以為嘗。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488、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nèi)釣閯?;清則易刻,惟襟懷閑遠(yuǎn),則可化刻為厚。 489、凡人皆不可侮,無用人尤不可侮。 490、盛怒極喜時,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須一商之有識者。不然,悔隨之矣。 491、亂世之名,以少取為貴。 492、居鄉(xiāng)勿為鄉(xiāng)愿,居官勿為鄙夫。 493、經(jīng)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多一分享用,減一分志氣。 494、責(zé)備賢者,須全得愛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則為小人者,反極便宜。 495、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dāng)。 496、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一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guī)人過失,不可入一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guī)人之旨矣。 497、陰,小人者。陽,君子也。進(jìn)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畢矣。 498、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為愚也。 499、處天下事,前面常長出一分,此之謂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謂裕。如此則事無不濟(jì),而心有余樂。若盡煞分?jǐn)?shù)做去,必有后悔。處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則可以廣聽。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好。 500、恒言平穩(wěn)二字極可玩,蓋天下之事,惟平則穩(wěn)。行險亦有得的,終是不穩(wěn),故君子居易。 501、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財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502、學(xué)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不以昨日耽擱而今日補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預(yù)做。 503、無恒者,見異思遷也,欲求長進(jìn)難矣。 504、可見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種樹畜養(yǎng),日見其大而不覺耳。 505、爾不必求記,卻宜求個明白。 506、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 507、步步前進(jìn),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計算遠(yuǎn)近而徒長吁短嘆也。 508、遇憂患橫逆之來,當(dāng)稍忍以待其定。 509、禁大言以務(wù)實。 510、茍能發(fā)奮自立,負(fù)薪牧冢皆可讀書;不能發(fā)憤自立,即清靜之鄉(xiāng)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fù)竦兀亢伪負(fù)駮r? 511、凡將舉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512、得失有定數(shù),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yīng)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513、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514、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yǎng)奮發(fā)于定之中耳。 515、學(xué)莫貴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 516、越自尊大,越見器小。 517、人不自重,斯召侮矣。不自強,斯召辱也。自重自強,而侮辱猶是焉,其斯為無亡之災(zāi)也已。 518、胸中只擺脫一戀字,便十分爽凈,十分自在。人在最苦處只是此心沾泥帶水,明是知得,不能斷割耳。 519、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見其為小人。故曰:“終生為善不足,一旦為惡有余?!?/p> 520、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 521、責(zé)人者必自恕。 522、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523、自謙則人愈服,自夸則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氣,我貪必至啟人之爭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524、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525、見人有得意事,便當(dāng)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dāng)生憐憫心。皆自己真實受用處。忌成樂敗,何預(yù)人事,自壞心術(shù)耳。 526、大概君子方嚴(yán)處多,至園融變化,是德之成也。起處便學(xué)園融不得。 527、圣賢領(lǐng)要之語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潰甚易,一潰則不可復(fù)收也。微者,理義之心,如帷之映燈,見之難而晦之易也。 528、君子稱人之善而非譽也,折人之過而非毀也,毀其勸善而改過也。小人不然,善則忌之,過則揚之。 529、人初做事,如雞伏卵,不舍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jié)構(gòu)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jìn),放乎四海。 530、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 531、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532、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533、嗜欲正濃時,能斬斷,怒氣正盛時,能按納,此皆學(xué)問得力處。 534、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大也,我不可以自恃。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小也,我亦不可以自餒。 535、處事當(dāng)務(wù)詳慎,不可盡興燥脾。凡飲食舉動言語筆墨,盡興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無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殺身,終至殺身而有余也。 536、人有一事不妥,后來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試留心觀之,知他人則知自己矣。 537、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 538、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539、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540、聞謗而怒者,讒之隙也。見譽而起者,佞之媒也。絕隙去媒,讒佞遠(yuǎn)矣。 541、人皆狎我,必我無骨。人皆畏我,必我無養(yǎng)。 542、古之學(xué)者,知即為行,事即是學(xué),今之學(xué)者,離行言知,外事言學(xué)。 543、深以刻薄為戒,每事當(dāng)存忠厚。 544、君子貴通天下之志,疾惡太嚴(yán)則傷公明之體。 545、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理無時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v欲之樂,憂患隨焉。 546、改過則長善矣,甘貧則足用矣。 547、兩君子無爭,相讓故也。一君子一小人無爭,有容故也。爭者兩小人也,有識者奈何自處于小人。 548、易責(zé)人而樂譏俗,其亦弗思也已。夫己無遺行,后可責(zé)人;家罔闕事,后可譏俗。 549、或師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視為等夷,漸至慢褻,則不復(fù)能受其益矣。 550、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識人。 551、青年讀書應(yīng)當(dāng)“有志有識有恒”。 552、人莫不剛愎自信,剛愎自信,即是自絕,誰敢語以至道。凡人有才氣而復(fù)虛己問者,實大難得。 553、防身當(dāng)若御虜,一跌則全軍敗沒。愛身當(dāng)如處子,一失則萬事瓦裂。涉世甚艱,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揚之,則棄,教人以善而外揚之,則仇。 554、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 555、學(xué)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繼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踐之耳。 556、毋道人之短,毋說己之長。施人慎勿議,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惟仁為紀(jì)綱。隱心而后動,謗議庸何傷。毋使名過實,守愚圣所臧。在涅貴不淄,曖昧內(nèi)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剛強。行行鄙夫志,悠悠固難量。慎言節(jié)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敬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557、人須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貴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墜墮。 558、乍得勿與,乍失勿取,乍怒勿責(zé),乍喜勿諾。 559、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見小人。故曰:“終身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余?!?/p> 560、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 561、知天地萬物于一體,則能愛矣。 562、人之所學(xué),不可為人所容,為人所容則下矣。 563、求業(yè)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若志在窮經(jīng),則須專守一經(jīng);志在作古文,則須專看一家文集。萬不可兼營并鶩,兼營則必一無所能矣。 564、凡仁心之發(fā),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為。稍有轉(zhuǎn)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則輕重乖發(fā)。 565、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 566、或曰:交處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謗。曰:“去六邪,用四尊,則可矣?!痹唬骸爸G未深而謗君,交未至而則友,居未安而罪國家,家不儉而罪歲,道不高而凌貴,志不定而羨富,此之謂六邪也。自尊其道,堯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親,天下不得而絀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娛也。自尊其志,刀鋸不得而威也,此之謂四尊也?!?/p> 567、薦賢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568、恒言平穩(wěn)二字極可玩,蓋天下之事,惟平則穩(wěn)。行險亦有得的,終是不穩(wěn),故君子居易。 569、學(xué)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570、人遇逆境,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見識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學(xué),借困衡為砥礪,不但順受而已。 571、古之為師者,以誠教,弟子亦以誠學(xué)。今之為師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欲勝名而餌利,不亦惑乎? 572、不善之端,豈待應(yīng)物而后見?如靜中一念之刻即非仁,一念之貪即非義,一念之慢即非禮,一念之詐即非智,君子所以慎獨。 573、善人固可親,未能知,不可急合。惡人固可疏,未能遠(yuǎn),不可急去。 574、處利則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處名則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賢處利讓利,處名讓名,故澹然恬然,不與世作。 575、到老始知氣質(zhì)駁,尋思只是讀書粗。 576、只是一個見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盡墮。 577、為子孫做富貴計者,十?dāng)∑渚?。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p> 578、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毀譽,是有待于外也。 579、獨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義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慮也。 580、為人所狎與為人所恨,皆己過也。 581、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物極則反,害將及矣。 582、攝生之道,大忌嗔怒。 583、人之精神不可無所寄。 584、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 585、處毀譽要識有量,今之學(xué)者反有向上底,見世所譽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譽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真惡在我,毀譽與我分毫無干。 586、疾惡太嚴(yán),當(dāng)計其所窮?;蛟唬禾珖?yán)便是一惡。 587、人有差錯,他怕你惱,便當(dāng)含容,若責(zé)之不已,他知你意不可挽回,反不怕起來,有何趣味? 588、有一言而傷天地之和,行一事而損終身之福,切須檢點。 589、以愛己之心愛人,則仁不可勝用矣。以惡人之心惡己,則義不可勝用矣。 590、服金石酷烈之藥,必致?lián)p命。即坐功服氣,往往損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氣和平,卻疾多壽。 591、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592、學(xué)貴有常,又貴日新。日新若異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593、仁言不如仁心之誠,利近不如利遠(yuǎn)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594、處天下事,前面常長出一分,此之謂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謂裕。如此則事無不濟(jì),而心有余樂。若盡煞分?jǐn)?shù)做去,必有后悔。處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則可以廣聽。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好。 595、常沉靜,則含蓄義理深,而應(yīng)事有力。故厚重、靜定、寬緩,乃進(jìn)德之基,亦養(yǎng)壽之要。 596、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非明乎性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597、聞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誣其心。聞人之過而播揚之,或枝葉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黨戒之。 598、靜坐然后知平日之氣??;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費間;閉戶然后知平日之交濫;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599、清淡者,崇德之基也。憂勤者,建業(yè)之本也。古琿無富貴之圣賢,無宴逸之豪杰。 600、稱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稱人一惡,我有一惡,又何毀焉? 601、清苦固是佳事,然亦不可過,天下豈有薄于待自而能厚于待人者乎? 602、說人之短,乃護(hù)己之短??浼褐L,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jìn)德,可以遠(yuǎn)怨。 603、善所當(dāng)為,著一報念,胸中便要增累,口中便要增過。 604、以舉世皆可信者,終君子也。以舉世皆可疑者,終小人也。 605、君子直不發(fā)人所不白;清不矯人所不堪;剛不絕人所不忍;察不掩人所不意;任不強人所不勝。 606、善惡之習(xí),朝夕漸染,易以移人。 607、斷嗜欲箴:染性觸物,粘于飴膠。濫愛賊人,毒于戈矛。片時意適,永劫靈消,一絲未斷,塵網(wǎng)難超。 608、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609、居心不凈,動輒疑人。人自無心,我徒煩擾。 610、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zhí)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于波流風(fēng)靡之中,最為雅操。 611、不見己過,便絕圣賢之路。喜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嫉惡心不可不明;嫉惡語不可不忌。 612、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613、以禍福得喪付之天,以贊毀予奪付之人,以修身之德責(zé)之己,此是至簡于易之事。 614、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zhì)。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 615、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小人不知禍福之相倚伏也,則僥幸以為嘗。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616、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為富貴所淫,則其視所物也輕,自然進(jìn)退不失其正。 617、當(dāng)至忙促時,要越加檢點。當(dāng)至急迫時,要越加飭守。當(dāng)至快竟時,要越加謹(jǐn)慎。 618、才智英敏者,宜加渾厚學(xué)問。 619、凡有橫逆來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處之之法,不可便動氣,兩個人動氣,就成了一對小人,一般受禍。 620、君子事來而心始見,事去而心隨空。 621、君子之學(xué)也,憂不得乎實,不憂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憂不崇其德,不憂官之不崇也。 622、吾常見夸己者,以要譽而受嗤也;吾常見媚人者,以求悅而招鄙也。夫士處世,無為可議,勿期人譽,無為可怨,勿期人悅。 623、甘讓君子其志卑,不讓小人其量淺。 624、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 625、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626、慎言謹(jǐn)行,是修己第一事。 627、傷化毀俗者,雖親雖貴,必疏而遠(yuǎn)之。清公貞修者,雖微雖踐,必親而近之。 628、人有毀我誚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養(yǎng)其量。 629、規(guī)模先要個極大,意思先要個安閑。古之人先約而豐人,故群下樂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審處,故己不勞而事極精詳。褊急二字,處事之古礙也。 630、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631、學(xué)而廢者,不若不學(xué)而廢者。學(xué)而廢者恃學(xué)而有驕,驕必辱。不學(xué)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632、德不怕難積,只怕易累。千日之積,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633、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保富貴之心事君,則無往而不忠。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634、矜名譽,畏譏毀,自好也。忘檢制,肆偷惰,自棄也。自好者,中人也,可導(dǎo)之使為善也。自棄者,民之為下矣。 635、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yīng),當(dāng)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 636、名節(jié)至大,不可妄交非類。 637、凡與人晉接周旋,若無真意,則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無文飾以將之,則真意亦無所托之以出,《禮》所稱無文不行。 638、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639、二十年來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640、氣為心害,養(yǎng)心當(dāng)先制氣。 641、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亟思悔而速改也。 642、聞人之善而疑,聞人之惡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惡而無善。故不知世間復(fù)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會以誣善良,鬼神必殛之。 643、行事常思退一步。 644、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645、老來益當(dāng)奮志,志為氣之帥,有志則氣不衰,故不覺其老。 646、人有過喜談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過惡,聞之漫無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謂大公,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是謂大勇。 647、學(xué)者能高眾也,毋以勝人,行標(biāo)俗也,毋以繩人,免矣。 648、容耐是處境第一法;安祥是應(yīng)事第一法;退讓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若將富貴貧賤死生,置之度外,是養(yǎng)心第一法。 649、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 650、責(zé)己者當(dāng)知天下國家無皆非之理。故學(xué)至于不尤人,學(xué)之至也。 651、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雖不與謀,若從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處此有三道,以至誠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間,又其次也。 652、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 653、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飾己以要譽。所以古人臨大節(jié)而不奪,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654、存一念愛異時便是愛己,有一步進(jìn)德處勝于進(jìn)官。 655、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 656、一念之慈亦足作福,一言之戾亦足傷和,存心不忽微,所造自即于大。 657、既不俗為小人,即不勉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658、亂臣賊子,皆從一傲字養(yǎng)成。 659、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jìn)德之資。 660、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661、為學(xué)從切實際出發(fā),自不落空。 662、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者必疏,寧疏于世,勿悖于道。 譯文: 能說會道巧言善辯的人大多是與至理的道相違背的;不善言談的人或類似的人,必然疏于言談?wù)撌?,由于說的少不會說而世人交流少,和世人比較疏遠(yuǎn)。(做人應(yīng)當(dāng))寧可被世人疏遠(yuǎn),也不要違背至理的道。 663、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664、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665、能食淡飯者方許嘗異味,能溷市囂者方許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許處功名。 666、有必不可已之事,便須早作,曰捱一曰,未必后日之能今日也。 667、口腹不節(jié),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668、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輕營。有必不可勸之人,不必多費唇舌。 669、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670、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一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guī)人過失,不可入一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guī)人之旨矣。 671、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672、有一種人以姑息匪人市寬厚名,有一種人以毛舉細(xì)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寬,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無所容。 673、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yǎng)心。靡俗不交,惡黨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爭,小忿不發(fā),可以和眾。見善必行,聞過必改,可以畜德。 674、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jié),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fēng)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675、吾常見夸己者,以要譽而受嗤也;吾常見媚人者,以求悅而招鄙也。夫士處世,無為可議,勿期人譽,無為可怨,勿期人悅。 676、聞人之謗當(dāng)自修,聞人之譽當(dāng)自懼。 677、責(zé)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678、尖酸語稱快一時,當(dāng)之者終身怨恨。 679、慎獨乃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wù)也。 680、提出良心,自作主宰,決不令為邪欲所勝,方是功夫。 681、無恒者,見異思遷也,欲求長進(jìn)難矣。 682、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683、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684、百戰(zhàn)百勝,不如一忍。 685、好勝人者,必?zé)o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686、信算命,信風(fēng)水,皆妄念所致。讀書明理人以義命自安,便不信也。 687、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貸而富者曰文。噫!吾將謂得時乎?尊而驕者不為矣,吾將謂失時乎?富而安者吾為矣。 688、慎能遠(yuǎn)禍,勤能濟(jì)貧。 689、多躁者必?zé)o沉毅之識,多畏者必?zé)o踔越之見,多欲者必?zé)o慷慨之節(jié),多言者必?zé)o質(zhì)實之心,多勇者必?zé)o文學(xué)之雅。 690、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691、心理要寬平,識見要超卓,規(guī)模要闊遠(yuǎn),踐履要篤實,能此四者,可以言學(xué)矣。 692、恐懼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懼,則畏,畏可以免禍。事后而恐懼,則悔,悔則可以改過。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無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殺身。大哉所謂恐懼也! 693、人處財,一分定要十厘,便是刻。與人一事一語,定要相報,便是刻。治罪應(yīng)十杖,定一杖不饒,便是刻。處親屬,道理上定要論曲直,便是刻??陶?,不留有余之謂,過此則惡矣?;騿栍H屬如何不論曲直?曰:“若論曲直,便與路人等耳?!?/p> 694、人若少知自愛,豈有營營逐利,甘為商賈之行?只心有所系便是欲,便當(dāng)極力克治。不然,恐流弊無窮。 695、輕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輕信。 696、綺語背道,雜學(xué)亂性。 697、怒時易激,義憤亦當(dāng)裁抑;喜時易狂,即微言亦須謹(jǐn)慎。 698、才下手便想到究竟處。 699、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700、君子多思不若養(yǎng)志,多言不若守靜,多才不若蓄德。 701、吾不如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惟賢者,必與賢于己者處,賢者之可得與處也,禮之。主賢世治,則賢者在上。主不肖世亂,則賢者在下。 702、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則不屈于物,忍劇則不擾于事,忍撓則不折于勢,忍窮則不茍于進(jìn),故曰,必有忍乃有濟(jì)。 703、智從學(xué)問聰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強為,強為之智便成愚詐。 704、人有才而露,只是淺,深則不露。方為一事,即欲人知,淺之尤者。凝重之人,德在此,福亦在此。心定氣平,而身體之安和舒泰,不待言。 705、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難忘。 706、聽言當(dāng)以理觀。一聞在輒以為據(jù),往往多失。 707、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覬福慮禍,故強為善而不敢為惡,下愚憨不畏禍,故肆為惡而無所忌憚。 708、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學(xué)則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棄也。孝其所以當(dāng)孝,弟其所當(dāng)?shù)?,自是而推之,則亦圣人而已矣。 709、常沉靜,則含蓄義理而應(yīng)事有力。 710、凡處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穩(wěn),一任間言語。 711、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712、做人念頭重,做官念頭輕,則禍福不足動心。做官念頭重,做人念頭輕,則毀譽常足墮志。 713、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714、君子出則忠,入則孝,用則知,舍則愚。 715、血氣盛,則克治難。欲養(yǎng)心者,先治其氣。 716、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717、每日默檢,要見這念頭自德性上發(fā)出,自氣質(zhì)上發(fā)出,自習(xí)識上發(fā)出,自物欲上發(fā)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識得本來面目,初學(xué)最要如此。 718、賤不謀貴,外不謀內(nèi),疏不謀親。 719、好為誑語者,不止所言不信,人并其事事皆疑之。 720、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為愚也。 721、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722、尖酸語最易傳布,正經(jīng)話卻無人稱說,即此可知世道惡薄。 723、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 724、聶壽卿座右銘曰:“短不可護(hù),護(hù)則終短;長不可矜,矜則不長。尤人不如尤己,好圓不如好方。用晦則莫與爭智,撝謙則莫與爭強。多言者老氏所戒,欲訥者仲尼所臧。妄動有悔,何如靜而勿動;大剛則折,何如柔而勿剛。吾見進(jìn)而不已者敗,未見退而自足者亡。為善斯游君子之域,為惡則入小人之鄉(xiāng)。吾儕書紳帶以自警,刻盤盂而若傷。惟常存于座右,庶夙夜之不忘?!?/p> 【譯文】: 聶壽卿的座右銘說:“短處不可回護(hù),回護(hù)則始終是短處;長處不可自夸,自夸則長處會失去。責(zé)怪別人不如責(zé)怪自己,喜好圓滑不如喜好方正。隱藏才能就沒有人與之爭聰明,謙虛謹(jǐn)慎就沒有人與之爭強。好多說話,為老子所戒;說話遲鈍,被孔子贊揚。輕率行動,必有后悔,何如安靜不動;太剛強就會折斷,何如柔韌而不逞剛強?我見過爭進(jìn)而不停止的人失敗,沒見過退讓而知足的人滅亡。做善事就交游君子的行列,作惡事就進(jìn)入小人的境地。我們該把這些寫在衣帶上以自警,刻到器皿上便于自省。經(jīng)常把它保存在座右,以求日夜不忘?!?br> 【注釋】 1.撝謙huī qiān: 出處《易·謙》。 《易·謙》:“無不利,撝謙?!?王弼 注:“指撝皆謙,不違則也。”。 漢語詞匯,釋義為輔佐時謙遜。泛指謙遜。 2.臧 zāng 形容詞:好的,美好的,善良的。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詩·邶風(fēng)·雄雉》 又如:臧不(善惡);臧貶(褒貶,品評高下) 725、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從容,可得乎? 726、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皩Sy成,眾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diào)劑人情,發(fā)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后動有成,事可久。盤庚遷殷,武伐紂,三令五申,猶恐弗從。蓋恒情多隱于遠(yuǎn)識,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壞之,雖有良法,胡成胡久。 727、學(xué)習(xí)和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728、自其外者學(xué)之而得于內(nèi)者謂之明,自其內(nèi)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729、責(zé)備賢者,須全得愛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則為小人者,反極便宜。 730、沽虛譽于小人,不若聽之于天。遺貨財于子孫,不若周人之急。 731、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dāng),用意不如平心。 732、讀經(jīng)要就情事參理道,讀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733、凡人氣質(zhì)各有偏處,自知其偏而矯制之,久則自然,所以宋儒以變化氣質(zhì)為學(xué)問急務(wù)也。 734、恭而無禮,遇君子固所深惡,即小人亦未嘗不非笑之,枉自卑謅耳。 735、以忠沽名者訐,以信沽名者詐,以廉沽名者貪,以潔沽名者污。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有一于此,鄉(xiāng)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736、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謂之修。一語不敢茍徇,斯可謂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謂之廉。 737、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jìn)步也。 738、安分即安命,做人即是做官。 739、善所當(dāng)為,羞談福報。 740、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有圣賢之氣象。坐密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 741、世不若不求利,即無害。若不求福,即無禍。 742、聞過而不改,謂之喪心。思過而不改,謂之失體。 743、外重者內(nèi)輕,故保富貴而喪名。節(jié)內(nèi)重者外輕,故守道德而樂貧賤。 744、論人情只往薄處求說,人心只往惡邊想,此是私而該底念頭,自家便是個小人。古人責(zé)人,每于有過中求無過。此是長厚心,盛德事。學(xué)者熟思,自有滋味。 745、人雖至愚,責(zé)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皆。爾曹但常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賢地位也。 746、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煨氖聛?,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747、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748、人只是怕當(dāng)局,當(dāng)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觀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膽氣以得失而奮也。只沒了得失心,則聲氣舒展,此心與旁觀者一般,何事不濟(jì)? 749、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譯文】因為有才而自我滿足,因為有能力而自我夸耀,就會被小人所嫉妒也被君子所看不起。 750、有過不令人知,是大惡事。然有過輒自表白,又未免因不諱過三字,把改過功夫,松了一分。 751、為善者常受福,為利者常受禍,心安為福,心勞為禍。 752、食能止饑,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753、人亦不可閑慣,閑慣則些小事便不可耐。 754、罪莫大于好進(jìn),禍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聞,過莫大于不知恥。 755、人之生,不幸不聞過,大不幸無恥。有恥則可教,聞過則可賢。 756、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757、夫為善易,積善難。士之于善也,微焉而不厭,久焉而不倦。幽隱無人知而不間,招世之疾逢時之患而不變。是故根諸心,誠諸言行,與時勉勉,不責(zé)其功夫,然后親友信之,國人安之,而鬼神格之也。善積未至,其疇能與于斯乎? 758、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759、圣賢領(lǐng)要之語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蔽U?,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潰甚易,一潰則不可復(fù)收也。微者,理義之心,如帷之映燈,見之難而晦之易也。 760、人于平旦不寐時,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謂智矣。 761、縱是道成德立,小人終不可近。若自謂他柄在我,不妨兼舉竝包(竝: bìng同“并”。),必暗受其損而不覺。 762、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開端。 763、甜酸苦竦宜嘗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764、憎我者禍,仇我者死,皆當(dāng)生悲憫心。有一毫慶幸之心,便與心術(shù)有傷。 765、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yuǎn)之。 766、人之所學(xué),不可為人所容,為人所容則下矣。 767、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 768、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769、夫志心篤行之術(shù),長莫長于搏謀,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樂莫樂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誠,明莫明于體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無常,短莫短于茍得,幽莫幽于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敗莫敗于多私。 770、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771、讀書不獨變?nèi)藲赓|(zhì),且能養(yǎng)人精神,蓋理義收攝故也。 772、君子不能無非心之萌,而旋即去之,故曰進(jìn)于圣賢。小人不能無良心之萌,而旋自昧之,故曰近于禽獸。 773、軒冕而敬,偽也。匿就而愛,私也。 774、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 775、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776、口腹不節(jié),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777、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飾己以要譽。所以古人臨大節(jié)而不奪,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778、君子出則忠,入則孝,用則知,舍則愚。 779、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780、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781、君子貴通天下之志,疾惡太嚴(yán)則傷公明之體。 782、信算命,信風(fēng)水,皆妄念所致。讀書明理人以義命自安,便不信也。 783、今人計較擺布人,費心心思,卻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壞了心術(shù),自損了元氣。 784、人不可無缺陷。 785、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786、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787、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788、專從危難之際,默察樸拙之人,則幾矣。 789、譽望一損,遠(yuǎn)近滋疑。 790、人之精神不可無所寄。 791、盛世創(chuàng)業(yè)重統(tǒng)之英雄,以襟懷豁達(dá)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 792、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793、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xué)問。 794、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chuàng)之。 795、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796、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 797、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見異思遷。 798、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yù)為之計。 799、凡事須逐日檢點,一日姑待后來補救,則難矣。 800、才覺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801、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802、人宜減者決減之,錢宜省者決省之。 803、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時之官爵,而恃長遠(yuǎn)之家規(guī),不恃一二人之驟發(fā),而恃大眾之維持。 804、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805、眉宇間大有清氣,志趣亦不庸鄙,將來或終有成就。 806、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807、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兩分面子。傷人一分面子,人必?fù)p十分面子。為人處世,面子不可不慎。 808、小珊前與予有隙,細(xì)思皆我之不是。茍我素以忠信待人,何至人不見信?茍我素能禮人以敬,何至人有謾言?且即令人有不是,何至肆口謾罵,忿戾不顧,幾于志身及親若此! 此事余有三大過: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比時一語不合,忿恨無禮,二也;齟齬之后,人之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三也。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遣問其他?謹(jǐn)記于此,以為切戒。 809、人之所資,須自掙而勿待人予。成大事者須善用時機,借梯而上。 810、概天下無無瑕之才、無隙之交。大過改之,微瑕涵之,則可。 811、人生在世,個人不可成事也。欲成大事,須營運關(guān)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812、觀古今成大事者,無不有人相助相扶,力單者無以成大業(yè)。 813、人茍能自立志,則對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蔽矣麨榭酌?,則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學(xué),人誰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則雖日與堯、舜、禹、湯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與于我哉! 814、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則決不甘心為下流;有識則知道學(xué)問沒有止境,不敢以一得就自足。如河伯觀海,如井蛙看天,都是無識之人。有恒心則決無不成功的事。這三條缺一不可。 815、知己之過失,即自為承認(rèn)之地,改去毫無吝惜之心,此最難之事。 816、既往不戀,當(dāng)下不雜,未來不迎 【解釋】:過去的不再留戀,現(xiàn)在的不胡思亂想,未來的不去迎合。 【啟發(fā)】:已經(jīng)過去的往事就不要留戀,再高的成就也不要放在心間;過去發(fā)生的不愉快的事就不要再去糾結(jié),因為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再過糾結(jié)也無法改變,不如嘗試著臣服,全然接受既定的事實。 將來的事情即使再美好,也不要刻意的逢迎,畢竟未來的事情又有誰能說得清呢?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把當(dāng)下的做好,不去胡思亂想。 817、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818、人生莫懼少時貧。 819、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 820、少年經(jīng)不得順境,中年經(jīng)不得閑境,晚年經(jīng)不得逆境。曾國藩人生三境說。 821、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822、勿過多憐憫。 823、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824、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825、立身之道,內(nèi)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yán)不可以馭下?!对鴩募ぶ伪Z錄》 譯文:立身的辦法,就是內(nèi)心剛直外表柔順;治家的規(guī)范,就是對長輩謙遜,對晚輩柔愛,(待人)不和睦就不能與人交往,不嚴(yán)格不能夠統(tǒng)御比自己地位低的人。 他自己曾解釋道:“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虐之謂也,強矯而已;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該剛則剛,該柔則柔?!?/p> 826、大家舉止,羞澀亦佳;小兒行藏,跳叫愈失?!对鴩募けb》。 【譯文】凡屬大人物的舉止動作,即使是羞澀之態(tài),也不失為一種佳相。而凡屬小兒舉動,如市井小民的哭哭笑笑、又跳又叫,愈是矯揉造作,反而愈是顯得幼稚粗俗。 827、人之生,氣質(zhì)不甚相遠(yuǎn)也,習(xí)而之善,既君子矣?!对鴩募ど⑽摹贰?/p> 【譯文】人出生的時候,氣質(zhì)本性差距不是很大,通過學(xué)習(xí)而到達(dá)善,就是君子。 828、凡外至之榮,耳目百體之譽,皆使留其缺陷。——《曾國藩文集·散文》。 【譯文】凡是外來的榮譽,耳目身體的嗜好,都讓它留一點遺憾。 829、眾人所趨,勢之所歸,雖有大力,莫之敢逆?!对鴩募ど⑽摹?/p> 【譯文】眾人所傾向的,大勢所歸附的,即使有大的力量,也不敢違背。 830、君之于學(xué),其可謂篤志而不牽于眾好者矣?!对鴩募ど⑽摹贰?/p> 【譯文】君子對于做學(xué)問,可算是專心致志而且不受眾人的愛好所牽引。 831、世不患無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適宜也?!对鴩募すP記》。 【譯文】世上不擔(dān)心沒有能人,擔(dān)心的是用才的人不能量其才而適當(dāng)?shù)厥褂谩?/p> 832、宦途險峻,在官一日,即一日在風(fēng)波之中,能妥帖登岸者,實不易易?!对鴩募拧?。 【譯文】官場的道路險峻,做官一天,就一天在風(fēng)波之中,能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氐巧习?,實在是不容易的?/p> 833、 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834、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835、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 敬勝怠:用自己的勤勤懇懇去戰(zhàn)勝懈怠。 義勝欲:仁義的正道去戰(zhàn)勝自己的私欲。 知其雄:雖然知道陽剛的顯要。 守其雌:能夠堅守陰雌的柔靜心態(tà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