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宗周鐘銘文》(附譯文)是三行先生金石文書法作品 【釋文】 *肈:始,開始。 *遹(yù,ㄩˋ):遵循。 *眚(shěng,ㄕㄥˇ):古同「省」。 *堇(jīn,ㄐㄧㄣˉ):勤,辛勞。 *氒(jué,ㄐㄩㄝˊ):名詞。假借「厥」。 *卲(shào,ㄕㄠˋ):本義為高、美好。釋為「昭」。 我隹(唯)司(嗣)配皇天,王對乍(作)宗周寶鐘。倉倉悤悤,耑耑(央隹)雝雝(雍雍),用卲(昭)格丕(不)顯祖考先王,先王其嚴(yán)在上,磇磇(勃勃)豐豐(蓬蓬),降余多福。福余聖孫,參壽唯琍(利),?(胡)其萬年,?保四或(國)。 *磇(pī,ㄆㄧˉ) *?:同「畯(jùn,ㄐㄩㄣˋ)」字。古代掌管農(nóng)事的官。 *目前學(xué)者是以銘鑄在宗周鐘身上的「?」字(作器者?,《史記?周本紀(jì)》記周厲王名「胡」,「?」二字音近可通),推測是厲王的自作器。 陝西扶風(fēng)縣出土了一件「簋」,器身上有一個「?」字,這個字的發(fā)音和周厲王的名字「胡」是相通的,加上出土的地點陝西扶風(fēng)縣是周朝王室宗廟所在,所以學(xué)者推測「簋」應(yīng)該是厲王的自作器。這樣一來,器身上同樣有?字的宗周鐘,應(yīng)該也是厲王下令鑄造的,用來記錄自己的豐功偉業(yè)。 【大意】 我謹(jǐn)承續(xù)對皇天的敬崇,製作了這件「宗周寶鐘」,昭顯先祖,並祈先祖降賜子孫,福祚參壽,安保四方邦國。 是三行先生金石文書法作品:西周【宗周鐘】銘文 【宗周鐘】又名「?鐘」或「胡鐘」,乃西周厲王存世最重要之天子自作器,高65.6釐米,重34.9公斤,計有銘文123字,記載厲王征服南方諸小國的故事,是商、周兩朝甬鐘單件銘文之最,現(xiàn)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此器何時何地出土,未見著錄,惟清初乾隆時?編的西清古鑒已載,名為「周寶鐘」,早屬清宮藏寶。 由於鐘銘上有「來逆卲王」句,卲通昭字,故學(xué)者多主此鐘屬周初昭王器,且內(nèi)容所述,與古本竹書載昭王十六年(西元前一○二六)征伐荊楚事亦合。 商代鐘形樂器大多數(shù)是口部朝上,鐘體用長柄支起後再敲奏;西周開始,漸漸改為鐘口朝下,鐘柄加環(huán)懸掛而奏,成為慣見的「甬鐘」形式。宗周鐘便是甬鐘的代表。宗周鐘外形上最大的特徵,是鐘身兩面共裝飾36枚高突的長形乳丁紋,極盡華麗醒目。此鐘音質(zhì)渾厚宏亮,有宗廟莊嚴(yán)氣概。 自作器:許多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國、越國君王擁有的青銅兵器上,鑄寫的銘文中有「某王自作」等詞語,「越王州勾自作用劍」即為一例?!缸宰鳌挂辉~相近於「御制」之意,因此「自作器」泛指由君王下令鑄造的器物。 西周厲王(?―前828年),華夏族,姬姓,名胡,周夷王之子,西周第十位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在位期間,任用榮夷公實行「專利」,即以國家名義壟斷山林川澤,不準(zhǔn)國人(指工商業(yè)者)依山澤而謀生,藉以剝削人民。他違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澤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宗周鐘目前是存世最重要之天子作器,記載厲王征服南方27個小國的故事。 宗周鐘生僻字: |
|
來自: 是志成 > 《是三行:金石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