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僅從字面上來看,鬼方無疑是一個具有貶義和莫測特征的名稱。中國古代先民對于世界和自我邊界的認識,是一個逐步加深和擴展的過程。在先秦時期,各個民族普遍以自我為中心,建構出最樸素的世界觀?!吧倘恕笔侨?,“鬼方”是鬼,所包含的價值判斷不言而喻。 商朝形勢圖 鬼方部族是一個強悍的北部民族,生產方式采取農牧獵三重混合模式。鬼方從上古跨越至東周,延續(xù)千年,是一個值得討論的有趣話題。在今天的陜西省清澗縣李家崖村西,有一處古城被稱為鬼方遺址,1983年還出土了著名的石雕人像和鬼方祭祀靈牌,再次引起了海內外對華夏遠古文明的興趣,在各類影視作品和玄幻小說中多有出場。 迄今為止,世界學術界對于鬼方尚未形成一個系統(tǒng)化認識。最早關于鬼方的記載多數(shù)是神話,在華夏上古傳說中,人文始祖皇帝就曾經迎娶鬼方之女,詳情可見《世本》的描述。又根據(jù)《漢書·西羌傳》的記載:
鬼方作為商周時期一個方國,充滿了神秘色彩,歷來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其實,商朝如土方、呂方、苦方、龍方、馬方、蜀方、盂方的名稱表示,鬼方只是一個局部政權,但是是一個力量強大的外患。同時,能夠確認的是,鬼方控制的地帶就是商王朝的邊界。 甲骨文中的鬼字 由于先秦時期的資料很少,加上文字系統(tǒng)形成并記載歷史已經是甲骨文和金文成熟之后,鬼方的情況多為口述流傳和文獻的只言片語。遺憾的是,只言片語和蛛絲馬跡能夠提供的是鬼方歷史的大致輪廓。 從漢代開始,鬼方就已經成為歷史懸案。比如,《詩經·大雅·蕩》記載:內奰于中國,覃及鬼方。后來,《毛傳》解釋為鬼方,遠方也。宋代朱熹集傳中又認為:鬼方,遠夷之國也,已經有秉持華夏正統(tǒng)論的話語影子。 在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鬼字有隗、酧等多種異體形式。關于鬼方的源流和地望在古代已經出現(xiàn)了派系之爭和學術分歧。漢朝至唐朝時期的著名史學家和經學家們,如孔安國、揚雄、班固、應助、韋昭、虞翻、范曄、宋衷、干寶、孔穎達、顏師古等人認為,鬼方本意為遠方、北方國,大概是后來的西羌,地理位置在陜晉中北部和內蒙古一部分。 陜北鬼方古城遺址 而到了宋、元之后,一批學者如王質、朱熹、范匯、俞秘、惠棟、毛奇齡、李方湛、張澎、劉心玩等人認為,鬼方或許是通稱,西南一帶也可以為鬼方。但是,學術界主流看法是鬼方在北。大體來說,鬼方地望大約是在今陜北、晉西北及內蒙古中部地區(qū),還有部分學者認為鬼方乃塞種人所建立的地方政權。 實際上到了周代,歷史記載鬼方“又在宗周之東,其北亦為鬼方境”,鬼方地理位置在北得以明確化,也基本上與事實無誤。在各類傳世文獻中,比如殷墟甲骨、《易經》、《詩經》、《尚書》、《竹書紀年》等資料都有關于鬼方活動的記載。鬼方的首領一般稱王,而組織形式是比較原始的。 鬼方與考古 從軍事勢力和部族爭霸來說,鬼方的這支對殷人、周人來說距離最近,也有可能是殷周人心目中最主要的一支,現(xiàn)實威脅最大。近年來,有人認為鬼方即《山海經》中的一目國,頗為奇幻。但是,最經典的論斷并沒有肯定這種說法。 著名學者王國維在其《鬼方昆夷獫狁考》一文中,利用銅器銘文與古文獻互相印證,追本溯源,對鬼方一族的認識貢獻頗大。根據(jù)《今本竹書紀年》的記載:
能夠看出,商朝末年鬼方的勢力已經較大,武丁率兵征伐三年,才平定了鬼方部族。按照商朝的用兵規(guī)模,約在5000人上下,鬼方的軍事力量似乎已經不容小覷。 西周形勢圖 針對地理位置,王國維繼而認為,鬼方“其族西至姸隴,環(huán)中國而北;東及太行、常山間,中問或分或合,時入侵暴中國“,指出了鬼方具體的地理位置,又把鬼方稱為翟。故而,東周時期的“傀國”、“`懷姓九宗”皆出于鬼方。根據(jù)《竹書紀年》記載:
可以看出,商周兩代對于鬼方都曾大規(guī)模用兵,并擊敗了鬼方勢力。到了春秋時代,鬼方被稱為赤狄、丁零。王國維考據(jù)道,遠古-黃帝時期鬼方稱 “葷粥”、上古-堯舜時期稱鬼方為 “山戎”、“獫狁”、西周稱鬼方為昆夷。 鬼方文化的陶器明顯有自身的風格和特點,常見器物如A型鬲,侈口、短直頸或折頸,乳狀籠足,高分檔、短足根;陶器制造有輪制、泥條盤筑、模制和捏制法四種;器物紋飾有云雷紋、方格紋、釘紋、回字形紋、指甲紋、圓渦紋、弦紋、錐刺紋、內填繩紋的三角紋和菱形紋及鋸齒、帶狀、雞冠狀附加堆紋等。 根據(jù)考古發(fā)掘,作戰(zhàn)武器有戈、矛、馬首刀、三委刀、蛇首匕等,還有防護用具頭盔。青銅器既有仿照商人的類型,也有獨立發(fā)展的類型。宗教信仰比較原始,崇拜人骼縷像,頗為另類。青銅、石、骨、玉生產工具及家畜、野生動物的骨骸出土反映出鬼方先民從事著相對固定的農、牧、獵經濟生產。 在商朝末年,鬼方部族發(fā)生分化,一部分親商人,歸順了商朝,成為商王朝在今晉南的與族,文化上開始商化。湯武革命之后,鬼方族人又臣屬于周王,“懷姓九宗”封授給了晉國,文化上開始了周化。戰(zhàn)國之后,鬼方余部不斷西進,遷徙到了今南西伯利亞、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一帶。 部族爭霸 故而,現(xiàn)代歐洲白人有亞馬孫女戰(zhàn)士的傳說和德國柏林有以鹿為圖騰的文化,在本源上與早期鬼方文化頗有關聯(lián)。華夏王朝的邊界在地方政權的興衰演進中,實現(xiàn)了一次次擴展與變動。游牧民族勢力此消彼長,走馬觀花,鬼方最終也湮沒于歷史的煙塵之中,在民族融匯中失去了特定的族屬。如果想進一步了解鬼方這個古代部族,還需要更多的考古文獻來充實認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