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是漢隸最具代表性的名碑之一,以其字跡清秀、飄逸動感、華美莊重而著稱,是學(xué)習(xí)漢隸書法者必學(xué)的碑帖之一。 《曹全碑》成碑于魏晉時期,那時楷書已經(jīng)相對成熟,我感覺里邊的很多筆畫帶有明顯的楷書意味。如有些字的捺畫出鋒,不再象其他一些漢隸碑帖那樣尾部上揚,而是平鋪直出,帶有很明顯的楷書筆法。 但是,《曹全碑》的很多典型筆法,或者說《曹全碑》的很多代表性寫法,在楷書中卻被認為是“病筆”。 【方圓居文化】--01 柴擔(dān)橫在楷書中,“柴擔(dān)”是一種橫畫的病筆。說的是寫出的橫畫,尤其是長橫,兩頭下沉,而中間上凸,狀如挑了柴草的擔(dān)杖。這在楷書中因為講究橫平豎直的原故,一下子寫出一個柴擔(dān)弧來,的確是不好看。但《曹全碑》的向背特征是向式取勢,筆畫多見這種柔美的弧線,寫出來就很漂亮。 1、短橫 這個“竟”字,從上到下一共有五個短橫,全部采用上弧式。 基本筆法:圓筆藏鋒起筆,調(diào)整到中鋒,按適當角度向右上行筆,至中間位置再向右下慢慢收筆,收尾一般出尖。有時也可回鋒收筆,不出尖。 象這樣連續(xù)多個小橫并列的字,《曹全碑》一般寫成等距、平行和筆畫,沒有太大變化。 2、不出波的長橫 《曹全碑》中的長橫有兩種寫法,一是不出波的長橫,形狀同小短橫的寫法;二是一波三折的長橫。下圖這個'君”字有三個長橫,都是不出波的,也全部寫成上弧形。 基本筆法:圓起,藏鋒,調(diào)整中鋒行筆。筆法同短橫。只是這樣的長橫一般尾部不出尖,而是回鋒眉筆,整個筆畫基本等粗細,看起來就比較渾厚圓潤。 3、一波三折的長橫 《曹全碑》中長橫的一波三折是最具代表性的筆畫,寫得都是左右開張,十分張揚,靈動飄逸,也是這個碑中最優(yōu)美的筆畫之一。如下圖中的“止”字下橫、“右”字上橫,均是一波三折的寫法,但橫畫取勢上仍然是中間上凸的“柴擔(dān)弧”,看起來多么優(yōu)美。 基本筆法:向左下方藏鋒起筆,回鋒中鋒向右上行筆,至中間偏左位置達到弧線高峰,轉(zhuǎn)而向右下行筆,并保持中鋒鋪毫,至結(jié)尾處側(cè)鋒右上收筆,順勢寫出雁尾。 《曹全碑》的波折寫得相對含蓄內(nèi)斂,線條平順,蠶頭雁尾都不厚重突兀,美觀而清秀。 【方圓居文化】--02 鼠尾尖“鼠尾”這種病筆,在楷書中主要體現(xiàn)在撇畫上,是說撇畫一筆甩出,寫出的筆畫就像老鼠尾巴一樣尖而長。但《曹全碑》中很多橫畫和豎畫卻往往尾部出尖,看起來就是一只放平了“鼠尾”。比如下圖中的四個字,紅圈中的筆畫,全部是這種造型,但看起來很漂亮。 基本筆法:藏鋒起筆,調(diào)整筆鋒,保持中鋒行筆,并逐漸提筆,慢慢寫到尾部順勢收筆出鋒。 【方圓居文化】--03 聳肩、脫肩折在楷書中聳肩和脫肩都是是說橫折這個筆畫存在的兩種“病筆”。聳肩就是轉(zhuǎn)折處不是頓筆,也是圓轉(zhuǎn),而是向上聳起,使橫豎之間出現(xiàn)明顯的錯位;脫肩則是在轉(zhuǎn)折處出現(xiàn)斷筆,就像人的肩膀脫節(jié)一樣。但這些筆法卻明顯出現(xiàn)在《曹全碑》中,成為典型的代表性筆法。如下圖中的“也”字是聳肩的寫法,而“胄”字則明顯脫肩了。 基本筆法:在橫豎轉(zhuǎn)折處,重新起筆,或者搭接,或者斷開,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使用。 【方圓居文化】--04 蜂腰橫無論在楷書中作為病筆,還是《曹全碑》作為特征,這個筆畫都是體現(xiàn)在長橫上,在《曹全碑》中主要體現(xiàn)在一波三折橫中居多。具體說,就是將長橫的中間部位寫得很細,同兩頭形成鮮明的對比,有些筆畫甚至夸張到近乎斷開。如下圖這幾個字例: 基本筆法:在一波三折橫的寫法中已經(jīng)介紹,不再重復(fù)。 【方圓居文化】--05 排牙點在楷書中,把“四點火”寫得一個形狀,樣子象排列的牙齒,這種筆病叫做“排牙”。但《曹全碑》中類似的點,卻全部是“排牙”寫法,而且大小、形態(tài)幾乎沒有多少變化。如下圖中的幾個例字: 基本筆法:藏鋒起筆,迅速回鋒,向下出鋒,寫出一個小尖點。 結(jié)論:很多事情都是辯證的關(guān)系,在某個方面是不好的東西,用在特定的地方就會成為美的筆畫??瑫械墓P病本身也是夸張變形造成的,在病與美之間本來就是一步之差,寫好了就是特征,寫廢了就是筆病,應(yīng)當注意“度”的的把握,寫好每一個筆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