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麥大棗湯是個好方子。我除常用本方以治臟躁病及心脾不足的失眠證之外,對于一些病情比較特殊,不易用一般辨證理論加以解釋而有心脾虛象的,往往喜用此方,或與其他方合用。 —1— 病案一:臟躁 新中國成立前治一婦女,自訴見恐怖之物,心悸驚恐,整天要人陪伴。診其面色青,舌色如常,脈弦。治以甘麥大棗湯,兩劑而愈。 具體方藥如下: 處方 甘草9克 大棗5枚 面粉1湯匙(沖熟服) 甘草、小麥、大棗三藥確有補養(yǎng)心脾的作用。 —2— 病案二:失眠 患者男,42歲。因精神刺激,持續(xù)五晝夜不能入睡,遂見頭暈、頭痛,以后繼續(xù)失眠不已(每晚服安眠藥后只睡三小時左右),病已三月,經(jīng)住院未效。 處方 浮小麥15克 熟棗仁24克 橘紅4.5克 法半夏9克 代赭石30克(先煎) 竹茹10克 云苓15克 甘草3克 服藥六劑(一劑藥煎兩次服兩天),血壓降至21/10.5kPa,睡眠正常。苔白潤而脈弦滑是兼有痰,故次用云苓、法半夏、橘紅、竹茹以除痰;赭石、石決明以平肝。高血壓重用甘草不宜,故只用3克,另加熟棗仁以為輔助。 —3— 病案三:眩暈 患者,女,工人,38歲。兩年前覺頭暈眼花,睡眠欠佳,下肢酸軟乏力,胃納尚可,二便正常。得病后屢用補氣血,養(yǎng)肝潛陽,祛痰息風及溫補等法治療未效。 診其面色如常,唇色如常,舌尖紅,苔白稍干,脈弦稍浮。 檢查:體溫正常,血壓正常,聽力正常,血象及大小便常規(guī)無異常發(fā)現(xiàn),X線胸透心肺正常。 處方 鉤藤15克 素馨花6克 麥芽24克 扁豆花9克 云苓12克 大棗3枚 甘草9克 2劑。鉤藤、素馨花疏肝以治脅痛,麥芽亦有疏肝作用,故用麥芽不用小麥。 處方 大棗6枚 甘草9克 麥芽12克 白芍12克 面粉1湯匙(沖熟服) 服3劑后頭暈大為減輕,以后以甘麥大棗湯加龍骨、牡蠣或糯稻根、白芍、首烏之屬以養(yǎng)肝腎,或加參、術(shù)之屬以健脾,治之四月而愈,追蹤四年未再復發(fā)。 —4— 病案四:頭痛 患者,女,社員,36歲。妊娠已3月,癥見頭痛,頭部血管搏動不安,頭暈,心慌心悸,手足發(fā)麻,失眠,左脅時痛,惡風寒,胃納減,便溏。 治法擬養(yǎng)心脾、和肝膽,用甘麥大棗湯合溫膽湯。 處方 浮小麥30克 大棗3枚 甘草9克 竹茹9克 枳殼4.5克 橘紅4.5克 法半夏4.5克 云苓9克 3劑后,諸癥好轉(zhuǎn),心慌、心悸減少,脈弦減而寸脈稍弱。照上方去法半夏加太子參12克以益氣。 方用甘麥大棗湯合四君子湯加棗仁、首烏,或去白術(shù)(于便秘時)加糯稻根,每日一劑或隔日一劑,再服藥兩個月,后順產(chǎn)一嬰。 —5— 病案五:關(guān)節(jié)痛 患者,女,45歲,干部。于1973年7月患左腕關(guān)節(jié)疼痛,怕風,風吹則全身疼痛,特別是肩關(guān)節(jié)為甚,進一步發(fā)展至大小關(guān)節(jié)疼痛,走路困難。 處方 甘草9克 大棗6枚 面粉1匙(沖熟服) 黃芪12克 白術(shù)15克 防風4.5克 因其怕風,風吹則痛甚,故除用甘麥大棗湯養(yǎng)心脾外,還合玉屏風散以固表,共服藥60劑。 —6— 病案六:自汗 患者男性,42歲,軍官。癥見自汗,惡風寒,稍一風吹即冷汗大出,心悸乏力,頭暈,腰腿酸痛,腹脹,胃納不佳,尿短黃,大便秘結(jié)。 處方 大棗4枚 黃芪12克 甘草9克 浮小麥45克 竹茹9克 糯稻根30克 白芍15克 云苓15克 太子參15克 四君子湯最初不用白術(shù)而加白芍,是因其舌紅、便秘。用糯稻根與黃芪,意在加強固表斂汗。 |
|
來自: 光年中醫(yī)骨傷科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