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雜興效竹枝體 中元 ——于文華《國學(xué)唱歌集·中國節(jié)日之記憶》 【清】龐塏 詩 林媛 曲 演唱 于文華 萬樹涼生霜?dú)馇澹?/p> 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清荷葉, 萬點(diǎn)銀花散火城。 “中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jié),是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這天晚上,紙蓮花托起的蠟河燈起伏在蜿蜒的河流中,逐波而蕩,或明或暗,幽藍(lán)的河水在暗夜里如冥界的通道,載著凡間的思念緩緩流逝。
七月十五,民間的鬼節(jié), 秋的身影逐漸清晰。 七月流火,酷暑剛過, 花謝,瓜熟,蒂未落。 秋風(fēng)習(xí)習(xí),稻黍散香, 這是豐收的開端。 一年的耕耘, 我們, 愿意將收獲的第一粒成果, 獻(xiàn)給我們思念而不曾再相逢的親人。 所以,這是民間傳統(tǒng)祭祖的日子。 一縷香火,一桌貢品, 供奉的是親人,也是相思。 雖然陰陽兩隔, 但是我們更愿意相信, 他們依然在某個空間存在, 他們依然能夠可以以某種形式和我們相聚。 所以,我們相信鬼門的存在,七月初一開,七月十五關(guān), 期間,我們在道旁、河邊點(diǎn)上燈, 讓他們找到各自回家的路, 來享受我們供奉的食品和錢財。 既希望讓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里豐衣足食, 又希望能保佑我們在這個世界里平安無恙, 一如在生之時,對我們的呵護(hù)與庇佑。 鬼節(jié), 像是一個美麗而動人的謊言, 寄托著我們的相思, 也承載著人性最初的柔情。 七月十五,在道教中叫中元節(jié)。 道教中有三元:天、地、水, 天官紫微大帝賜福,誕于正月十五, 稱上元; 地官清虛大帝赦罪,誕于七月十五, 稱中元; 水官洞陰大帝解厄,誕于十月十五, 稱下元。 中元節(jié)時節(jié), 地官清虛大帝下界, 眾弟子在人間廣設(shè)道場。 這一天,無論人還是鬼, 有罪的可以祈求上天寬恕; 無罪的可以消災(zāi)祈福。 同時,十方孤魂野鬼都得超度, 還人間一個清平世界。 七月十五,在佛教中叫盂蘭盆節(jié)。 “盂蘭”在梵語中是倒懸的意思, 已逝先人,如若身有罪孽, 就要在另外一個世界受倒懸之苦厄。 善男信女備辦百味飲食, 廣設(shè)盂蘭盆供,供養(yǎng)僧眾, 可為在生父母添福增壽, 可助已逝先人離苦海,登極樂, 以報養(yǎng)育之恩。 也許,你是唯物的, 相信我們源自塵土,最終歸于塵土。 如若如此,我們就不曾別離。 也許,你是唯心的, 覺得先離開的人,是去了另外一個世界, 既然如此,我們總會相聚。 也許,你有著不同的祭奠方式, 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 我們知道在某個寧靜的地方, 安放著我們的靈魂,寄托著我們的相思, 柔和,安詳。 附有關(guān)中元節(jié)的詩兩首 中元作 (唐 · 李商隱) 降節(jié)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quán)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會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yuǎn),青雀如何鴆鳥媒。 中元夜百花洲作(宋 · 范仲淹) 南陽太守清狂發(fā),未到中秋先賞月。 百花洲里夜忘歸,綠梧無聲露光滑。 天學(xué)碧海吐明珠,寒輝射寶星斗疏。 西樓下看人間世,瑩然都在清玉壺。 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 一笛吹銷萬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人生百善孝為先”,中元節(jié)是因傳統(tǒng)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它表達(dá)了活著的人對遠(yuǎn)去親人無盡的綿綿哀思和深深的懷念。 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祭先人,亦或是放河燈,即使是陰陽相隔,也隔不開彼此的牽掛和思念,坦然面對死亡,好好珍惜當(dāng)下,是中元節(jié)真正的意義所在。 資料來源: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