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shí)間:2017-05-02 17:47:00 點(diǎn)擊量:71
據(jù)《明太祖實(shí)錄》: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稱吳王,為澧州府。洪武九年(1376)四月,改澧州府為澧州,隸常德府,革所屬澧陽縣。洪武三十年(1397)三月,以常德府澧州隸岳州府。因此,洪武九年(1376)以前的澧州守臣稱知府,之后稱知州。 澧州知府、知州任、遷名籍記載最多的為地方志現(xiàn)存有:弘治《岳州府志》(簡(jiǎn)稱弘治《府志》)、隆慶《岳州府志》(簡(jiǎn)稱隆慶《府志》)、嘉靖《澧州志》(簡(jiǎn)稱《澧州志》)、萬歷《澧紀(jì)》(簡(jiǎn)稱《澧紀(jì)》)四部,另還有嘉靖《湖廣圖經(jīng)志書》(簡(jiǎn)稱《圖經(jīng)》)及萬歷《湖廣總志》(簡(jiǎn)稱萬歷《總志》)兩部。因而,萬歷以前的澧州守官的易替情況較為清楚,其中又以《澧紀(jì)》最為詳實(shí),大都有始任的年份。而萬歷以后至明亡的州守則不甚明了。清乾隆《直隸澧州志林》(簡(jiǎn)稱《志林》)載有部分啟、禎年間的知州,但沒有具體的任職年份。還有清同治《直隸澧州志》(簡(jiǎn)稱同治《州志》)。民國(guó)《澧縣縣志》也有歷代州守名錄,但錯(cuò)誤太多,不予采用。因而,除方志中的官守志外,我們還對(duì)上述方志進(jìn)行了通檢,內(nèi)有許多州守任職期間的業(yè)績(jī)及年份,尤其藝文,多為當(dāng)時(shí)人紀(jì)當(dāng)時(shí)事。另外還查閱了《明實(shí)錄》、《明史》中有關(guān)記載,《明代人物傳記叢刊》(簡(jiǎn)稱《傳記叢刊》)以及相關(guān)人物原籍和再遷地的方志,盡可能采用明代的方志、文獻(xiàn),以求使資料更為準(zhǔn)確、詳盡。州守任職年份按時(shí)間先后條列文獻(xiàn),同年同事例的只列一處,同年不同事的則并列。 有任職首尾年份記載的州守,則中間年份視為連任。有始任年和任期內(nèi)治績(jī)記載,而何年離任不確定,則記為“某年至某年在任”。弘治至萬歷末年因有六部方志,記載較詳,這期間如兩任知州間只有始任年,其間空缺的年份視為前任的延任。《澧紀(jì)》中只有任職年號(hào)而沒有具體到某一年的知州則按原有次序臚列。有異義的知州隨文辨正,對(duì)于僅有姓名沒有系年的知州或存疑或錯(cuò)誤的記載則附“辨訛”于后。下主要以《澧紀(jì)·守令二》為首條參照《澧州志》進(jìn)行編列、考述。 知府: 董希哲洪武元年(1368)至二年(1369) 《明太祖實(shí)錄》卷50:“洪武三年(1370)三月丙申(初七日),給賜朝臣袍帶,凡二千八百一十三人。先是,禮部言:‘各官有先授散官與見任職事高下不一者,如監(jiān)察御史董希哲,前授朝列大夫、澧州知府,而任七品職事?!?br> 洪武三年(1370)至四年(1371),失考。 魯旻洪武五年(1372) 隆慶《府志》卷四“秩官年表下”洪武間岳州府通判有:“魯旻,洪武五年,署澧州印。”而弘治《府志》和《澧州志》等均系魯旻為澧州通判,不知孰是。弘治《府志》卷七:“萬盈倉(cāng),洪武五年(1372),通判魯旻建”;“養(yǎng)濟(jì)院,洪武五年(1372),通判魯旻建”;“五通廟,洪武五年(1372),通判魯旻建”?!跺⒅葜尽そㄖ眉o(jì)》也有:“按察分司,洪武五年(1372),通判魯旻建”等。此時(shí)澧州應(yīng)闕知府,暫由魯旻署理府事,至胡郁就任知府止。 胡郁洪武五年(1372)至六年(1373) 《澧紀(jì)·守令二》:“壬子(洪武五年,1372)任”?!跺⒅葜尽W(xué)校紀(jì)》:“澧州學(xué)在蘭江門內(nèi),元季毀于兵,隨遷新城。洪武五年(1372),知府胡郁自新城復(fù)遷舊治?!薄跺⒓o(jì)·典祀》:“先師廟……洪武壬子(五年,1372),知府胡郁建?!?br> 史希賢洪武七年(1374)至九年(1376)在任。 《澧紀(jì)·守令二》:甲寅(洪武七年,1374)任,無為人?!跺⒅葜尽W(xué)校紀(jì)》:“澧州學(xué),洪武七年(1374),知府史希賢重建大成殿……”?!跺⒓o(jì)·公署》:“水東遞運(yùn)所……洪武甲寅(七年,1374),知府史希賢建?!薄秷D經(jīng)》卷七:“州學(xué)……洪武八年(1375),知府史希賢建。”《澧紀(jì)·典祀》:“先師廟……乙卯(洪武八年,1375),知府史希賢重建?!薄跺⒅葜尽な斑z》:“譙樓,國(guó)朝知府史希賢建?!庇趾芜M(jìn)《澧州譙樓記》:“史希賢氏出守澧陽,下車首建文廟,次創(chuàng)斯樓。未成,值府改,州守去任,樓亦隨廢。”洪武九年(1376)四月,澧州由“府”改“州”,史希賢去任當(dāng)在此時(shí)。 知州: 《明太祖實(shí)錄·卷105》:“洪武九年(1376)四月甲午(十一日),改澧州府為澧州,隸常德府,革所屬澧陽縣。”故以下澧州守官稱“知州” 洪武十年(1377)至十四年(1381),失考。 孫行簡(jiǎn)洪武十五年(1382)在任。 《澧紀(jì)·守令二》:“壬戌(洪武十五年,1382)任?!薄跺⒓o(jì)·公署》:“蘭江水馬驛……壬戌(洪武十五年,1382),知州孫行簡(jiǎn)創(chuàng)?!庇郑骸扒寤A……壬戌(洪武十五年,1382),知州孫行簡(jiǎn)創(chuàng)。”《澧州志》同。 洪武十六年(1383)至二十一年(1388),失考。 徐德成《澧紀(jì)·守令二》:“華亭人。”任年不詳。 雷谷洪武二十二年(1389)至二十三年(1390)在任 《澧紀(jì)·守令二》:“己巳(洪武二十二年,1389)任?!薄跺⒅葜尽ち遗罚骸俺淌稀槲涓纾ê槲涠?,1390),知州雷谷以其事聞,詔旌表其門?!?br> 洪武二十四年(1391)至二十八年(1395),失考。 孫清洪武二十九年(1396)至三十年(1397)在任 《澧紀(jì)·守令二》:“丙子(洪武二十九年,1396)任?!薄跺⒓o(jì)·守政》:“先是州隸常德府,以民稱不便,奏疏改隸岳州?!薄睹魈鎸?shí)錄》卷251:“洪武三十年(1397)三月,以常德府澧州隸岳州府?!?br> 洪武三十一年(1398)至建文四年(1402),失考。 邵進(jìn)《澧紀(jì)·守令二》:“萬安人?!比文瓴辉?。 黃志榮《澧紀(jì)·守令二》:“惠州人。”任年不詳。 張誠(chéng)《澧紀(jì)·守令二》:“慈溪人。”任年不詳。 吳廉《澧紀(jì)·守令二》:“光澤人?!比文瓴辉敗?br> 胡暹《澧紀(jì)·守令二》:“廬陵人。”任年不詳。 孫藹永樂元年(1403)在任 《澧紀(jì)·守令二》:“癸未(永樂元年,1403)任。字惟吉,密云舉人?!?br> 【辨】隆慶《府志·宦跡傳》謂“洪武初知州事”?!吨玖帧ぢ毠僦尽泛槲鋾r(shí)知州有:“孫藹密,云南人?!对乐尽贩Q‘見傳’,今無考。”然而,查隆慶《府志》為:“孫藹,密云人。見傳”顯然,《志林》是將人名與地名進(jìn)行了串花,又想當(dāng)然地在“云人”間加一“南”字。 《澧州志》、弘治《府志》和隆慶《府志》都將孫藹列為有明第一任澧州知州。查民國(guó)《密云縣志》,孫藹為明初貢士,作為一個(gè)貢士,不可能很快便除為州官?!跺⒅葜尽肪砦逯^:“洪武初知州事,政績(jī)有聲,后遷郎中?!薄睹魈趯?shí)錄》卷214記:“戶部郎中孫藹為廣東布政司左參政”,時(shí)為永樂十七年(1419)七月。因而,《澧紀(jì)》記孫藹永樂初知州較合情理。 永樂二年(1404)至宣德四年(1429),失考。 段勉宣德五年(1430) 《澧州志》卷四,張禮《澧州廟學(xué)記》:“幸而僅得段侯名勉,蚤歲以文學(xué)馳聲,歷宦至今。宣德庚戌(1430)冬,來佐是邦……由是,侯首捐己資,為倡官民重義者,助之有差。需美材榆梓,匠鳩工畢舉。晝夜罔怠,東西架一十四間,凡若干楹。不數(shù)月告厥成功?!瓘?fù)欲修理像整,從祀先賢,適命取回京師,人咸惜之?!薄跺⒅葜尽肪硪弧奥毠倌瓯怼倍蚊銥橹萃础白羰前睢?,但系于景泰年間則誤。此時(shí)似缺知州,否則張禮不會(huì)對(duì)知州不置一詞。段勉應(yīng)是以同知署理州事。 李秉中宣德六年(1431)至正統(tǒng)二年(1437)? 《澧州志·拾遺》何進(jìn)《澧州譙樓記》:“幸得真定李秉中同知澧州事,逾年乃曰……‘譙樓傾覆,何以安鼓角,而置壺箭?!藵撈湫乃?,咨謀于眾……由是匠則偏,工役則農(nóng)隙,木采于叢林之水涘,瓦出于磚窯之泥涂,民不勞而事濟(jì),月未期以落成?!薄八煸煊枵?qǐng)記,余謂通守之智術(shù),人莫能察也。勇決,人莫能行也。”何進(jìn)為正統(tǒng)至景泰間澧州學(xué)正,曾于正統(tǒng)四年(1439)至正統(tǒng)五年(1440)襄助蔣肇修建州署(張禮《重修澧州治記》)。此時(shí)澧州應(yīng)闕州守已久,李秉中應(yīng)由同知署理州事。 蔣肇正統(tǒng)三年(1438)至景泰元年(1450) 《澧紀(jì)·守令二》:“戊午(正統(tǒng)三年,1438)任。字孟初,鹽城監(jiān)生。”《澧州志·建置紀(jì)》張禮《重建州治記》:“正統(tǒng)戊午(正統(tǒng)三年,1438)冬,蔣侯奉命來州”?!芭d自己未(正統(tǒng)四年,1439)冬十二月,成于庚申(正統(tǒng)五年,1440)夏四月”?!睹饔⒆趯?shí)錄》卷52:“正統(tǒng)四年(1439)閏二月,湖廣澧州奏:洪熙元年(1425),以州治為華陽王府,州事暫就澧陽廢縣東偏聽理。其幕廳、吏舍、囚獄俱無。乞即其地創(chuàng)建州治。從之。”《圖經(jīng)》卷七:“布政分司……正統(tǒng)六年(1441),知州蔣肇建”;“府館……正統(tǒng)六年(1441),知州蔣肇創(chuàng)建?!薄睹饔⒆趯?shí)錄》卷124:“正統(tǒng)九年(1444)十二月,湖廣澧州知州蔣肇奏?!甭c《府志·詩文》:《澧州志·學(xué)校紀(jì)》:“澧州學(xué),景泰元年(1450),知州蔣肇重建大成殿?!薄跺⒓o(jì)·守政》:“澧州知州蔣肇,練達(dá)有為,廉明善斷,在州十三年方去。” 諶濟(jì)景泰二年(1451)至三年(1452) 在《澧州志》、《圖經(jīng)》和《澧紀(jì)》諸志的秩官年表澧州知州一項(xiàng)中,諶濟(jì)均系于蔣肇和柳勝華之間,但均無明確任年。蔣肇和柳勝華之間僅有兩年的空當(dāng),故推斷諶濟(jì)知澧州應(yīng)在此兩年。 柳勝華景泰四年(1453)至天順五年(1461) 《澧紀(jì)·守令二》:“建德舉人,字景芳,景泰癸酉(四年,1453)任?!薄跺⒓o(jì)·公署》:“甲戌(景泰五年,1454),知州柳勝華復(fù)修明倫堂五間。”萬歷《嚴(yán)州府志·人物志二》:“柳勝華,……景泰中授澧州知州,居官廉潔,蒞治精明……在任九載,治行為諸郡最。秩滿當(dāng)升去,合郡保留。天順五年卒于官?!?br> 馮安天順五年(1461)在任 《澧紀(jì)·守令二》:“辛巳(天順五年,1461)任,字汝止,德清進(jìn)士?!笨滴酢兜虑蹇h志·選舉表》有載?!跺⒓o(jì)·公署》:“天順辛巳(五年,1461),知州馮安列號(hào)房九間?!倍c《府志·秩祀考》則謂:“又有號(hào)舍若干,天順元年(1457),知州馮安創(chuàng)九舍。”這里“天順元年”顯系天順五年(1462)之誤。 天順五年(1462)至成化元年(1465),失考 鄭謙成化二年(1466)在任 《澧州志·學(xué)校紀(jì)》:“成化二年(1466),知州鄭謙增立號(hào)舍,凡十三楹。”隆慶《府志·秩祀考》同?!跺⒓o(jì)·公署》:作“成化三年(1467)”。依前。 許諒任年不詳。在鄭謙與李愚之間有成化三年(1467)至六年(1470)共四年的空當(dāng),許諒知澧州或在這幾年間。 李愚成化七年(1471)至十年(1474) 《澧紀(jì)·守令二》:“辛卯(成化七年,1471)任,南陽人。”弘治《府志》卷七:“荊南道,在州西。成化七年(1471)知州李愚重修正廳?!薄秷D經(jīng)》卷七:“按察分司……成化七年(1471),知州李愚重修。”《澧州志·建置紀(jì)》、隆慶《府志·建置考》及《澧紀(jì)·公署》均謂“成化六年(1470)”。依弘治《府志》和《圖經(jīng)》。又《圖經(jīng)》卷七:“養(yǎng)濟(jì)院……成化十年(1474),知州李愚、判官俞藎遷建于學(xué)后。”《澧州志·建置紀(jì)》及《澧紀(jì)·公署》謂“成化癸巳(九年,1473)”,依前。 鮑愷成化十年(1474)至十八年(1482) 《澧紀(jì)·守令二》:“甲午(成化十年,1474)任,字德和,鄞縣舉人?!薄秷D經(jīng)》卷七:“州治……成化十一年(1475),知州鮑愷重修?!薄跺⒓o(jì)·公署》:“蘭江水馬驛……乙未(成化十一年,1475)知州鮑愷砌筑河岸。”兩條《澧州志·建置紀(jì)》均作“成化十年(1474)”。又《澧紀(jì)·公署》:“成化丙申(十二年,1476)知州鮑愷以道路僻遠(yuǎn),港汊隔越,該于水次,為津市等鋪?!薄跺⒓o(jì)·典祀》:“東西廡……成化丁酉(十三年,1477)知州鮑愷、判官俞藎繼修。”《澧紀(jì)·公署》:“戊戌(成化十四年,1478)知州鮑愷、判官俞藎建學(xué)正訓(xùn)導(dǎo)公廳凡四?!薄秷D經(jīng)·詩文》劉襲《重建澧州儒學(xué)記》:“辛丑歲(成化十七年,1481)適鮑侯命工一撤而新之?!薄睹鲬椬趯?shí)錄》卷224:“成化十八年(1482)二月戊午(十九日),賜澧州知州鮑愷十四人誥敕,旌其善政。” 杭良 孫瑀 陳恭 孫逵 蔡敏 牛志谷上六人任年均不詳。 【辨】弘治《府志》在鮑愷后還有杭良、孫瑀、陳恭三人。孫逵各志均見列“知州”。孫逵后,鄭欽前還有蔡敏、牛志谷兩人。而在《澧州志》、《澧紀(jì)》和隆慶《府志》中這五人都是州同知。值得思考的是蔡敏、牛志谷后緊承鄭欽,而鄭欽為弘治《府志》成書時(shí)在任的知州,難道鄭欽的前兩任都有錯(cuò)置?如非錯(cuò)置,則在鮑愷與鄭欽之間即有六任知州,而這之間只有四年的空當(dāng),這期間知州更替如此頻繁?尚存疑。 鄭欽成化二十三年(1487)至弘治七年(1494) 《澧紀(jì)·守令二》:“丁未(成化二十三年,1487)任,諸暨舉人?!薄跺⒓o(jì)·津梁》李如圭《澧陽橋記》:“成化間鮑君愷,弘治間鄭君欽、熊君一定,皆以守澧。各因廢,相繼采取磚石為橋?!币虼?,鄭欽應(yīng)延任至弘治初年,應(yīng)與郁容交接。 【辨】同治《州志》中《重修報(bào)恩寺碑記》署缺名,然而從內(nèi)容反映應(yīng)為鄭欽所作,其曰:“成化甲辰(二十年,1484),真壽領(lǐng)部札繼師法席。一日,以茲剎舊無碑記,懼歲月浸遠(yuǎn),后世莫知興廢之由,銜華陽悼隱王孫輔國(guó)將軍明心堂命,并赍其手所書寺之顛末,介州庠弟子員樊綸來乞文,勒石以圖不朽?!瓪J來守是邦者八年……”“欽”應(yīng)即鄭欽,但該文不應(yīng)寫于“成化甲辰(二十年,1484)”,因鄭欽成化二十三年(1487)才守澧。那么“一日”就應(yīng)是真壽繼師法席數(shù)年以后的“一日”,鄭欽作記與這“一日”應(yīng)在同一年。鄭欽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知澧州,后八年則應(yīng)為弘治七年(1494),這與下文考證的繼任者郁容的始任年吻合。如此,則該文寫于鄭欽即將離任的這一年。 郁容弘治七年(1494)至十二年(1499) 《澧紀(jì)·守令二》:“辛亥(弘治四年,1491)任,字弘德,常熟進(jìn)士?!薄睹餍⒆趯?shí)錄》卷154:“弘治十二年(1499)九月,升……湖廣澧州知州郁容為云南按察司僉事?!薄跺⒓o(jì)·守政》:“在任七年,有惠政?!?br> 【辨】《澧州志》和《澧紀(jì)》都記郁容弘治四年(1491)任,但弘治四年(1491)至弘治十二年(1499)至少也有八年?!睹餍⒆趯?shí)錄》卷67:“弘治五年(1492)九月,調(diào)刑部郎中車霆等十四人于外任。郎中車霆、陳章,員外郎蔡相、陳宣、郁容,主事朱儀、侯直、仲本、張愷、姚文灝、張景琦、朱清、李充嗣、陶纘,俱以防閑不嚴(yán)下獄,并鞫之都察院,擬各贖杖還職。霆調(diào)為真定府同知,相為商州知州,宣為夷陵州知州,容、儀、直、本、愷、文灝、景琦、清、充嗣、纘俱府通判?!庇謸?jù)嘉靖《常熟縣志·邑人》:“郁容,字弘德。舉進(jìn)士,授刑部廣東司主事。李興性剛愎,積為眾怨,出按陜西。坐濫刑下獄。巨□楊某欲坐興死,容援法以爭(zhēng),興得未減。楊謂容右興,中之以罪,調(diào)撫州府通判。居三年,以薦升知澧州?!比绱擞羧萑五⒅葜葑钤缫苍诤胫纹吣辏?494),從弘治七年(1494)知澧州至弘治十二年(1499)離任滿算也只有六年?!吨玖帧ぢ毠僦尽泛胫螘r(shí)知州有:“■容進(jìn),常熟人?!甭c《府志》有“郁容,進(jìn)士,常熟人?!薄吨玖帧吩凇叭荨弊智巴康粢蛔郑赡芫幾哂行┘m結(jié),應(yīng)是將人名與科目名進(jìn)行了串花。 熊一定弘治十二年(1499)至正德元年(1506) 《澧紀(jì)·守令二》:“己未(弘治十二年,1499)任,字廣恒,豐城舉人。”雍正《湖廣通志》卷46:“任澧七年,積谷累數(shù)萬斛。” 正德二年(1507),失考。 印寶正德三年(1508) 《澧州志·秩官年表》:“正德三年(1508),印寶,六合人,舉人。”。 趙琮任年不詳。應(yīng)為正德四年(1509) 向子俊正德五年(1510)至十年(1515) 《澧州志·正祀紀(jì)》劉瑞《思王廟記》:“已而州守向侯至,復(fù)督耆民汪禛等十人終之……經(jīng)始于庚午(正德五年,1510)孟秋,以辛未(正德六年,1511)仲冬落成?!甭c《岳志·秩祀考》:“關(guān)羽廟,州東一里,正德壬申(七年,1512)知州向子俊修?!薄秷D經(jīng)》卷七:“州治……正德八年(1513)毀于火,知州向子俊重建?!薄跺⒅葜尽ぶ裙倌瓯怼肥既文晗涤谡缕吣?,誤。 葉士美正德十一年(1516)至十三年(1518) 《澧紀(jì)·典祠祀》李如圭《欞星門記》:“正德丙子(十一年,1516),三山葉君士美來知州事?!薄秷D經(jīng)·城池》:“澧州,正德十二年(1517),知州葉士美復(fù)修?!庇郑骸板㈥枠颉率辏?518),知州葉士美、推官王祿相繼甃石?!薄跺⒅葜尽そㄖ眉o(jì)》作“正德丙子(十一年,1516)”。李如圭《澧陽橋記》曰:“越明年己卯(正德十四年,1519),岳州府推官、醴泉王君祿來理州政”,因而《澧州志》誤?!跺⒓o(jì)·典祠》李如圭《忠孝祠記》:“正德戊寅(十三年,1518)夏六月,余以守制家居……乃白于澧州知州三山葉君士美,于寺西隙地,建祠二間?!薄跺⒅葜尽ぶ裙倌瓯怼肥既文晗涤谡率?,應(yīng)誤。 【辨】《澧州志·秩官年表》和《澧紀(jì)·守令二》均謂葉士美死于澧州知州任上。而《澧紀(jì)·典祠祀》李如圭《欞星門記》曰:“葉君遂計(jì)集財(cái)力,命工往地名石門,采取貞石,欲以石易木為門焉。石尚在山,無何葉君適以事去任?!边@里只說“以事去任”,并未說“卒于澧”。李如圭《欞星門記》為當(dāng)時(shí)人紀(jì)當(dāng)時(shí)事,應(yīng)可采信?!耙允氯ト巍本肯抵M語還是葉士美本未“卒于澧”?尚存疑。 王祿、王素正德十四年(1519) 《澧紀(jì)·典祠祀》李如圭《欞星門記》:“后三年,己卯(正德十四年,1519),岳州府推官、醴泉王君祿來理州政。余勸其纘成厥美。乃督工率役,運(yùn)石于山,取木于河。豎且有日,而王君以秩滿去。自是署州事蒙城王君素暨判官石阡龍君榮各宣勞效力。……落成于是年(1519)孟秋月。”《澧紀(jì)·公署》李如圭《重建文山書院記》:“己卯(正德十四年,1519)春三月,岳州府推官、醴泉王君祿來理州政?!比~士美去任后,知州空缺,岳州府推官王祿、王素應(yīng)是代理知州事,數(shù)月后,新任知州蒞位,二王相繼去澧。 張厚《澧紀(jì)·守令二》:“內(nèi)江舉人?!比文瓴辉敗?br> 【辨】《澧州志·職官年表》中元代石門教諭有“張厚”,并作《天門橋記》,記中有“戊戌(至正十八年,1538)冬經(jīng)始,庚子(至正二十年,1560)秋橋成”語。彼此張厚顯非一人。 余珊正德十五年(1520)至嘉靖元年(1522) 《澧州志·秩官年表》:“正德十五年,余珊”。又余珊《遇仙橋記》:“正德庚辰,余改守澧州?!薄睹魇贰ち袀鞯诰攀罚骸坝嗌?,字德輝,桐城人。正德三年(1508)進(jìn)士。授行人,擢御史……謫安陸判官,移知澧州。世宗立(1522),擢江西僉事?!薄跺⒓o(jì)·守令二》記為:“己卯(正德十四年,1519)任”,誤。 【辨】《志林》作“俞珊”,顯誤?!睹魑渥趯?shí)錄》、《明史》、《桐城縣志》等都作“余珊” 吳期英嘉靖元年(1522)至二年(1523) 《澧紀(jì)·守令二》:“壬午(嘉靖元年,1522)任。永新進(jìn)士?!薄跺⒅葜尽そㄖ眉o(jì)》:“澧州治,嘉靖初,知州吳期英繼修”。吳期英以下至水之文歷任知州,《澧州志》和《澧紀(jì)》系年均同。 【辨】隆慶《府志》、《志林》都作“吳朝英”,然而萬歷《吉安府志》“選舉志”永新“正德三年”進(jìn)士有“吳期英”,因而前兩志皆誤。 趙善鳴嘉靖二年(1523)至五年(1526) 《澧紀(jì)·守令二》:“癸未(嘉靖二年,1523)任。字元默,順德舉人?!?br> 【辨】《志林·職官志》嘉靖時(shí)知州有:“趙善,順德人。”“趙善”應(yīng)即趙善鳴。《志林》中人名少一字。 甘為霖嘉靖五年(1526)至六年(1527) 《澧紀(jì)·守令二》:“丙戌(嘉靖五年,1526)任。字公望,富順進(jìn)士。”《澧州志·宦跡紀(jì)》:“甘為霖,嘉靖丙戌(嘉靖五年,1526),自華州徙知澧州?!甭c《府志·建置考》:“養(yǎng)濟(jì)院,舊署西,嘉靖六年(1527)知州甘為霖改創(chuàng)報(bào)恩寺右隙地?!薄跺⒓o(jì)·公署》:“預(yù)備倉(cāng)……嘉靖丁亥(六年,1527),耆民蕭鏜、黃廷俸議呈知州甘為霖。”嘉靖《國(guó)朝列卿記》:“甘為霖,字公望,四川敘州府富順縣人。嘉靖癸未(二年,1523)進(jìn)士。授華州知州;五年(1526),調(diào)澧州知州;六年升刑部河南司員外郎?!?br> 朱良嘉靖七年(1528)至十年(1531) 《澧紀(jì)·守令二》:“戊子(嘉靖七年,1528)任。字遂夫,下邑舉人?!甭c《府志·秩祀考》:“嘉靖八年(1529),朱良創(chuàng)尊經(jīng)閣?!薄跺⒅葜尽吠?br> 汪倬嘉靖十年(1531)至十四年(1535) 《澧紀(jì)·守令二》:“辛卯(嘉靖十年,1531)任。字克充,貴溪舉人。”《澧紀(jì)·典祀》:“貞烈祠……嘉靖甲午(十三年,1534),知州汪倬建?!庇掷钊绻纭敦懥异粲洝罚骸凹尉感撩ㄊ?,1531)秋,余以右副都御使撫振延綏,致仕歸澧?!榷嗟旨?,即與澧守汪君倬議建祠宇。工頗就,適巡撫湖廣右副都御使、莆田林公大輅臨澧,更囑汪君為之增修……蓋嘉靖甲午(十三年,1534)夏也。”《澧州志·正祀紀(jì)》:“忠清祠,嘉靖十三年(1534),知州汪倬建?!?br> 【辨】隆慶《府志》和《澧紀(jì)》中各有一處歧異,隆慶《府志·秩祀考》:“忠清祠,州東三里,嘉靖十三年(1534),郡人汪倬創(chuàng)?!薄跺⒓o(jì)·典祀》:“忠清祠,在州東北二里。嘉靖甲午(十三年,1534),知縣汪倬建?!憋@然,這兩處應(yīng)屬誤記,李如圭的《貞烈祠記》為當(dāng)時(shí)人紀(jì)當(dāng)時(shí)事,不至有錯(cuò),且兩《志》其他各處都作“知州”,即非“郡人”也非知縣。 張愷嘉靖十四年(1535)至十九年(1540) 《澧紀(jì)·守令二》:乙未(嘉靖十四年,1535)任。六合舉人。 鄭尚經(jīng)嘉靖十九年(1540)至二十三年(1544) 《澧紀(jì)·守令二》:“庚子(嘉靖十九年,1540)任。慈溪舉人?!?br> 盛堯儒嘉靖二十三年(1544)至二十四年(1545) 《澧紀(jì)·守令二》:“甲申(嘉靖二十三年,1544)任。定遠(yuǎn)舉人。卒于澧?!?br> 劉希昭嘉靖二十四年(1545)至二十五年(1546) 《澧州志》:“嘉靖二十四年,劉希昭”?!跺⒓o(jì)·守令二》:“劉希召,“乙巳(嘉靖二十四年,1545)任。永豐舉人。” 【辨】《澧州志》、隆慶《府志》及《志林》都作“劉希昭”,《澧紀(jì)》作“劉希召”。查萬歷《吉安府志》“選舉志”嘉靖七年永豐舉人有“劉希昭”?!跺⒓o(jì)》則誤。但隆慶《府志》所謂“鄉(xiāng)貢”的科目應(yīng)低于“舉人”。 田登嘉靖二十五年(1547)至二十六年(1547) 《澧州志·建置紀(jì)》姜恩《分守道記》:“予至,適岳推官田登氏署州事”?!肮の醇熬?,知州曾子欽氏來,田(登)得代去?!碧锏菓?yīng)在前任知州去任,下任尚未到任的間隙臨時(shí)署理州事。 【辨】《澧州志》“藩守表”謂姜恩嘉靖庚戌(二十九年,1550)任分守上荊南道右參政,時(shí)間不吻合,待考。 曾子欽嘉靖二十六年(1547)至三十年(1551) 《澧紀(jì)·守令二》:“丁未(嘉靖二十六年,1547)任。字宗堯,泰和舉人?!薄跺⒅葜尽ぶ裙倌瓯怼分性託J系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然而又標(biāo)注“戊申(嘉靖二十七年,1548)任”,不知何故。依《澧紀(jì)》?!跺⒅葜尽W(xué)校紀(jì)》:“二十六年(1547),知州曾子欽繼修廟學(xué)?!比f歷《吉安府志》“選舉志”嘉靖十三年泰和舉人有“曾子欽”。 梁相嘉靖三十年(1551)至三十一年(1552) 《澧紀(jì)·守令二》:“辛亥(嘉靖三十年,1551)任。番禺舉人?!?br> 鄭守道嘉靖三十二年(1553) 《澧紀(jì)·典祀》李槃《文廟記》:“癸丑(嘉靖三十二年,1553),適缺州守,本郡通判葵峰鄭侯承檄臨澧?!薄跺⒓o(jì)·公署》(嘉靖)“癸丑(嘉靖三十二年,1553),通判鄭守道署州事,復(fù)修齋三?!薄翱濉睘猷嵤氐赖淖痔?hào),隆慶《府志》中嘉靖年間岳州府通判中有“鄭守道”。鄭守道是臨時(shí)代理澧州知州事。 黃震昌嘉靖三十二年(1553)至三十七年(1558) 《澧紀(jì)·守令二》:“癸丑(嘉靖三十二年,1553)任。字永清,安義舉人。”《澧紀(jì)·守政》:“澧州知州黃震昌,嘉靖三十二年(1553),調(diào)士兵征倭。往返經(jīng)澧,震昌處置有方,百姓安堵。三十八年(1559),復(fù)調(diào)民苦,騷擾至是,始思之?!币蛐炝赜谌吣辏?558)已繼任知州,故疑此“三十八年”為“三十六年”之誤。 徐霖嘉靖三十七年(1558)至三十八年(1559) 《澧紀(jì)·守令二》:“戊午(嘉靖三十七年,1558)任。將樂舉人?!?br> 胡容嘉靖三十八年(1559)冬至三十九年(1560) 《澧州志·修志名氏》:“岳州府同知署州事,新安胡容?!焙荨稒壚贫从洝罚骸皳]使花一山至,約游;適許揮使翰來自南岔,遂相與同往?!甭c《府志·軍政》有許翰,為指揮簽事,應(yīng)誤。無花一山。另《秩官年表》嘉靖同知有胡容,謂“婺源人,鄉(xiāng)貢,遷遼府長(zhǎng)史?!本鶡o具體任職年份。《澧州志》終稿時(shí)知州為水之文,故胡容“署州事”在水之文任知州之前,徐霖已去任而水之文尚未到任之際。 水之文嘉靖三十九年(1560)至四十三年(1564) 《澧紀(jì)·守令二》:“庚申(嘉靖三十九年,1560)任。字煥伯,鄞縣舉人?!薄跺⒅葜尽そㄖ眉o(jì)》水之文《水平橋記》:“余己未(嘉靖三十八年,1559)冬,由古威承乏此地,庚申(嘉靖三十九年,1560)春蒞任……是役經(jīng)始于辛酉(嘉靖四十年,1561)秋,告竣于甲子(嘉靖四十三年,1564)丙寅月……是歲(嘉靖四十三年,1564)元日,余適有荊南之行……”又:“嘉靖四十年(1561),知州水之文申革,仍查追前租并貯預(yù)備倉(cāng)。四十三年(1564),之文申詳當(dāng)?shù)?,將本倉(cāng)遺址改建三賢祠?!薄跺⒓o(jì)·典祠》劉崇文《三賢書院記》:“創(chuàng)之者誰?太守水公也。公負(fù)才通敏,問學(xué)淵蓄。刺澧五載,政通人和……水公名之文,四明人也?!?br> 丁文華嘉靖四十四年(1565)至隆慶二年(1568) 《澧紀(jì)·守令二》:“乙丑(嘉靖四十四年,1565)任。烏撒舉人。升成都府同知?!薄跺⒓o(jì)·守政》:“隆慶二年(1568),以成都同知去澧?!?br> 施近臣隆慶三年(1569)至五年(1571) 《澧紀(jì)·守令二》:“己巳(隆慶三年,1569)任。青陽進(jìn)士。” 韓詩隆慶五年(1571)至萬歷元年(1573) 《澧紀(jì)·守令二》:“辛未(隆慶五年,1571)任。吳縣舉人。”《澧紀(jì)·雜記二》有屠隆《贈(zèng)韓澧州承志》詩。屠?。?541~1605),因而“韓承志”應(yīng)即韓詩。 張道萬歷元年(1573)至五年(1577) 《澧紀(jì)·守令二》:“癸酉(萬歷元年,1573)任。羅山舉人。” 王大樂萬歷五年(1577)至八年(1580) 《澧紀(jì)·守令二》:“丁丑(萬歷五年,1577)任。鄞縣舉人?!?br> 伍士望萬歷八年(1580)至十年(1582) 《澧紀(jì)·守令二》:“庚辰(萬歷八年,1580)任。字景周,南昌進(jìn)士?!?br> 樊盛萬歷十年(1582)至十三年(1585) 《澧紀(jì)·守令二》:“壬午(萬歷十年,1582)任。洋縣舉人?!泵駠?guó)《洋縣志·先賢傳》:“樊盛,謹(jǐn)之孫,嘉靖甲子(四十三年,1564)舉人。官澧州知州,人稱良吏?!?br> 【辨】《志林·職官志》萬歷時(shí)知州有:“樊功,錢唐舉人?!薄跺⒓o(jì)》中萬歷知州無樊功,只有“樊盛……洋縣舉人?!薄板X唐”即“錢塘”,在浙江;洋縣在陜西,天差地別,看來還不是簡(jiǎn)單的串花或筆誤。民國(guó)《洋縣志》的“選舉表”和“先賢傳”都有“樊盛”,已見上文。但萬歷《錢塘縣志》的“鄉(xiāng)舉”嘉、隆、萬三朝都不見“樊功”之人。是否也是《志林》移花接木,不得而知。 吳三畏萬歷十三年(1585)至十七年(1589) 《澧紀(jì)·守令二》:“乙酉(萬歷十三年,1585)任。祥符舉人?!?br> 王志遠(yuǎn)萬歷十七年(1589)至十九年(1591) 《澧紀(jì)·守令二》:“己丑(萬歷十七年,1589)任。字近甫,龍溪進(jìn)士。”《明神宗實(shí)錄》卷233:“萬歷十九年(1591)三月,江西驛傳副使范淶,題參淮揚(yáng)御史龔云致,枉道回家,騷擇驛遞;及原任蘇州府推官唐斯盛,以丁憂而借用勘合見任,澧州知州王志遠(yuǎn)以起用而僣行牌票事,下部院會(huì)議得旨:……龔云致不堪憲職,著降雜職,南京衙門用;范淶免,議處唐斯盛等姑各降一級(jí)調(diào)用。” 鄧鑒萬歷十九年(1591) 《澧紀(jì)·守令二》:“辛卯(萬歷十九年,1591)任。順德舉人?!?br> 管宗泰萬歷十九年(1591)至二十四年(1596) 《澧紀(jì)·守令二》:“辛卯(萬歷十九年,1591)任。字孔登,永豐舉人?!薄吨玖帧に囄闹径啡A陽王朱玉《管公堤碑記》:“逮癸巳(萬歷二十一年,1593)水溢,而此堤仍潰決士民仍怏怏愁苦矣。乃管大夫守吾澧,動(dòng)思郡務(wù)……?!薄吧w約三月余,始告成焉……時(shí)萬歷甲午歲(二十二年,1594)孟冬吉旦?!?br> 鄧邦髦萬歷二十四年(1596)至二十七年(1599) 《澧紀(jì)·守令二》:“丙申(萬歷二十四年,1596)任。徐聞舉人?!薄跺⒓o(jì)·卷二》:“萬歷丁酉(二十五年,1597),所與計(jì)偕士,是其親拔之童子試中者。” 沈育大萬歷二十七年(1599)至三十二年(1604) 《澧紀(jì)·守令二》:“己亥(萬歷二十七年,1599)任。奉節(jié)舉人?!薄跺⒓o(jì)·守政》:“萬歷庚子(二十八年,1600)……一正郡籍之誤,澧民其永賴乎?!薄跺⒓o(jì)·公署》:“譙樓……萬歷癸卯(三十一年,1603)知州沈育大再移今地。” 饒景旸萬歷三十二年(1604)至三十六年(1608) 《澧紀(jì)·守令二》:“甲申(萬歷三十二年,1604)任。字海自,進(jìn)賢舉人。”《澧紀(jì)·守政》曾可前《送公考績(jī)序》:“歲乙巳(萬歷三十三年,1605)旱,丙午(萬歷三十四年,1606)水,公悉發(fā)常平?!薄跺⒓o(jì)·公署》王在晉《重修學(xué)宮、建文昌閣記》:“學(xué)工肇于萬歷乙未(二十三年,1595),歷分守使者三,州刺史五,為年十有二……蓋至丙午(萬歷三十四年,1606),而工始落成。即余分守荊南之歲,守澧者饒君景旸也?!薄跺⒓o(jì)·覽勝紀(jì)一》王在晉《文昌閣紀(jì)略》:“學(xué)宮之東南城隅,坎土壘石,筑臺(tái)丈許,建文昌閣?!f歷乙未(二十三年,1595)創(chuàng)建,成于丁未(萬歷三十五年,1607),歷……知州管宗泰、鄧邦髦、沈育大、饒景旸及鄉(xiāng)縉紳士庶。”王在晉兩條記載稍有差異,前者謂“州刺史五”,而后者只列四人;前者謂落成于丙午(三十四年,1606),后者則謂丁未(三十五年,1607)。依后者。 林汝喬《澧紀(jì)·守令二》:“福建,未任。” 【辨】《志林·職官志》萬歷時(shí)知州有:“林奇棻,晉江舉人?!对乐尽贩Q‘有傳’,今無考?!笨赡苁恰吨玖帧芬蜃中蜗嘟氯嗣e(cuò)誤,晉江也在福建?!吨玖帧匪鶕?jù)《岳志》應(yīng)該是康熙《岳州府志》,情況不明。清康熙時(shí)澧州尚屬岳州所轄,雍正以后澧州才為直隸州。 方之北《澧紀(jì)·守令二》:“江西,未任?!?br> 馬晉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至三十八年(1610) 《澧紀(jì)·公移》:“右申,本道。萬歷三十八年(1610)正月、日,署州事本府推官馬晉明……”。饒景旸離任后連任兩位知州都因故未到任,馬晉明是以岳州府推官臨時(shí)代行澧州知州職能。乾隆《岳州府志·秩官》明代推官有:“馬晉明,云南人,萬歷間任。” 費(fèi)逵萬歷三十八年(1610)至四十一年(1613) 《澧紀(jì)·守令二》:“庚戌(萬歷三十八年,1610)任?!薄跺⒓o(jì)·跋》:“時(shí)萬歷壬子(四十年,1612)冬十月望日,關(guān)中費(fèi)逵謹(jǐn)跋?!?br> 李謐萬歷四十一年(1613)至四十二年(1614) 《澧紀(jì)·守令二》:“癸丑(萬歷四十一年,1613)任。字敦寧,順德舉人?!?br> 俞審萬歷四十二年(1614)任 《澧紀(jì)·守令二》:“甲寅(萬歷四十二年,1614)任。蕪湖舉人。” 萬歷四十三年(1615)以后的知州名錄主要來自《志林·職官志》。但《志林·職官志》記載簡(jiǎn)略而不完備,其中天啟一任,崇禎七任,天啟王國(guó)封沒錯(cuò),余不知確否。 王國(guó)封天啟元年(1621)在任 曲沃舉人,天啟時(shí)(1621~1627)任?!睹髡a封鎮(zhèn)國(guó)將軍昭明公之墓志銘》:“奉直大夫、知澧州事華宇王國(guó)封篆額”;“時(shí)天啟改元、歲次辛酉(天啟元年,1621)季秋月重陽前一日(初八)之吉”。 天啟二年(1622)至七年(1627),失考。 以下崇禎年間(1628~1644)任 徐來熙舉人。 王敦德舉人。 路炌 聶惟珽南昌舉人?!吨玖帧っ隆吩唬骸叭挝迥?,歿于澧?!蓖巍吨葜尽に囄闹径?,嚴(yán)首升《聶刺史去思碑》:“刺史姓聶,諱惟挺,字虞賡,金溪人。某年舉于鄉(xiāng),某年受是任,凡五年終于澧,又五年為紀(jì)其事。”這里都是模糊概念。嚴(yán)首升為晚明遺老,華容人。明末隱居故里,清初又避難石門。寫過多篇與澧州有關(guān)的文章,有著很深的澧州情結(jié)。 黃楷(嘉慶《湖南通志》卷七十七作“黃一楷”) 周仲璉浙江進(jìn)士。清《繹史摭遺》:“周仲璉,浙江湖州長(zhǎng)興人。崇禎甲戌(七年,1634)進(jìn)士,官禮部郎中。削發(fā)為丐僧而遁?!眲t周仲璉任澧州知州應(yīng)該是在崇禎后期。 葛遇朝進(jìn)士。 【辨訛】 《澧州志》和隆慶《府志》(下稱“兩志”)要早萬歷《澧紀(jì)》40~50多年,按說對(duì)于明早期澧州知州的踵續(xù)情況應(yīng)該更清楚,但兩志的“秩官表”所錄明早期澧州知州較簡(jiǎn)略,只有名錄和大的年代范圍,沒有具體任職年份和其他信息。而且其踵續(xù)情況相同,顯然,隆慶《府志》應(yīng)是沿襲的《澧州志》。兩志所錄與《澧紀(jì)》所錄有許多差異?!跺⒓o(jì)》記錄較為詳實(shí)。 另《圖經(jīng)》和《志林》中也有一些關(guān)于澧州知州的訛誤。下對(duì)其加以辨析之。 1.兩志中洪武間知州只錄三人,其次序?yàn)椋簩O藹、雷谷、孫行簡(jiǎn),萬歷《總志·秩官四》亦然?!跺⒓o(jì)》共錄九人:孫行簡(jiǎn)、徐德成、雷谷、孫清、邵進(jìn)、黃志榮、張誠(chéng)、吳廉、胡暹。孫藹《澧紀(jì)》列于永樂,雷谷、孫行簡(jiǎn)與《澧紀(jì)》次序相反?!跺⒅葜尽分挥欣坠茸⒚鳌凹核龋ê槲涠辏?389)任”,與《澧紀(jì)》同。 2.兩志中景泰知州三人:蔣肇、諶濟(jì)、柳勝華。但蔣肇主要任于正統(tǒng),知澧州十三年,其政績(jī)歷歷于正統(tǒng)年間,景泰元年(1450)離任。 3.兩志中天順知州三人:馮安、鄭謙、許諒,但鄭謙、許諒兩人《澧紀(jì)》列于成化,亦有政績(jī)佐證。 4.兩志中成化知州四人,其次序?yàn)椋乎U愷、孫逵、鄭欽、李愚,萬歷《總志》亦然。而《澧紀(jì)》的次序則為:李愚、鮑愷、孫逵、鄭欽。從前文歷任知州的考述證實(shí),以上差異都表明《澧紀(jì)》所載是正確的。 5.在《圖經(jīng)》卷七中有一條記載:“郡厲壇,在州北一里。洪武中知州王士安建?!倍胫巍陡尽穭t謂:“郡厲壇,洪武八年(1375),澧陽縣知縣王士安建。”《澧紀(jì)·典祠》亦謂:“郡厲壇,在州北門外。洪武初,澧陽知縣王士安,壬子(五年,1372)通判魯旻建?!庇帧跺⒓o(jì)·守令二》謂:“澧陽知縣,王士安(洪武)壬子(五年,1372)任?!薄跺⒓o(jì)》中載明澧陽知縣僅此一任。這是因?yàn)椤昂槲渚拍辏?376)四月甲午(十一日),改澧州府為澧州,隸常德府,革所屬澧陽縣?!庇谑峭跏堪仓h的任期與澧陽縣同時(shí)終結(jié)?!秷D經(jīng)》錯(cuò)將知縣訛作“知州”。 6.《志林·職官志》萬歷時(shí)知州有:“孫魯,云南右衛(wèi)人。”《澧紀(jì)》中知州無此人。《明史·列傳第九十二》:“孫繼魯,字道甫,云南右衛(wèi)人。嘉靖二年(1523)進(jìn)士。授澧州知州?!庇痔靻ⅰ兜嶂尽と宋镏尽罚骸皩O繼魯,字道甫,郡人。……嘉靖癸未(二年,1523),舉進(jìn)士。授澧州牧,以他事避怒己者,乞?yàn)閷W(xué)官,徑得國(guó)子監(jiān)助教?!币虼?,《志林》中所謂“孫魯”應(yīng)是孫繼魯之誤。孫繼魯應(yīng)是嘉靖時(shí)授的澧州知州,不是萬歷。據(jù)天啟《滇志》所載,孫繼魯并未之任,因而《澧州志》和《澧紀(jì)》均無載。 參考引用書目: 1.《明實(shí)錄》(洪武至崇禎共14部),(臺(tái)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影印。 2.(明)談遷:《國(guó)榷》,中華書局,1958年。 3.(明)雷禮撰:《國(guó)朝列卿記》,(臺(tái)灣)文海出版社,1984年。 4.(清)張廷玉等撰:《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 5.錢海岳:《南明史》,中華書局,2006年。 6.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臺(tái)灣)明文書局,1991年。 7.(明·成化)薛綱纂修;(嘉靖)吳廷舉續(xù)修:《湖廣通志》,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據(jù)明刊本影印。 8.(明·弘治)劉璣、劉襲編修:《岳州府志》,《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xù)編》(63),上海書店,1990年。 9.(明·正德)顧清等纂修:《松江府志》,(臺(tái)灣)成文出版社,1983年。 10.(明·嘉靖)水之文、李槃等纂修:《澧州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 11.(明·嘉靖)鄧韨修:《常熟縣志》,(臺(tái)灣)學(xué)生書局,1986年。 12.(明·嘉靖)楊宗甫、戴賞等纂修:《惠州府志》,《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上海古籍書店,1963年。 13.(明·隆慶)鐘崇文等纂修:《岳州府志》,《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上海古籍書店,1963年。 14.(明·萬歷)楊守仁、徐楚纂修:《嚴(yán)州府志》,《日本藏中國(guó)罕見地方志叢刊》,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1990年。 15.(明·萬歷)聶心湯修:《錢塘縣志》,(臺(tái)灣)成文出版社,1975年影印清光緒刊本。 16.(明·萬歷)王懋德等纂修:《金華府志》,(臺(tái)灣)學(xué)生書局,1965年。 17.(明·萬歷)徐學(xué)謨纂:《湖廣總志》,《四庫(kù)全書存目叢書·史部一九四》,齊魯書社,1996年。 18.(明·萬歷)高尚志等撰;高守泉校注:《〈澧紀(jì)〉校注》,名家出版社,2010年。 19.(明·萬歷)王時(shí)槐等纂修:《吉安府志》,《日本藏中國(guó)罕見地方志叢刊》,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1991年。 20.(清·康熙)侯元棐、王振孫等纂修:《德清縣志》,(臺(tái)灣)成文出版社,1983年。 21.(清·康熙)王基鞏等修纂:《安鄉(xiāng)縣志》,《日本藏中國(guó)罕見地方志叢刊》,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1992年。 22.(清·康熙)王新命等纂:《湖廣通志》,影印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23.(清·康熙)胡必選、李文雄等纂修:《桐城縣志》,《中國(guó)地方志集成·安徽府縣志輯》,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巴蜀書社,1990年。 24.(清·雍正)夏力恕纂:《湖廣通志》,影印文淵閣藏《四庫(kù)全書》本。 25.(清·乾?。┖苇U纂修:《直隸澧州志林》,湖南省圖書館藏乾隆十五年鐫本。 26.(清·乾?。S凝道、謝仲塤編修:《岳州府志》,岳麓書社,2008年。 27.(清·同治)林葆元、申正飏等纂修:《石門縣志》,(臺(tái)灣)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影印。 28.(清·同治)何玉棻、魏式曾、黃維瓚等纂修:《直隸澧州志》,岳麓書社,2010年。 29.(清·光緒)王琛、張景祁等纂修:《邵武府志》,(臺(tái)灣)成文出版社,1967年。 30.(清·光緒)定祥、劉繹纂修:《吉安府志》,(臺(tái)灣)成文出版社,1975年。 31.(民國(guó))宗慶煦等:《密云縣志》,(臺(tái)灣)成文出版社,1968年。 32.(民國(guó))張鵬翼、趙沛霖等纂修:《洋縣志》,(臺(tái)灣)成文出版社,1976年影印民國(guó)二十六年刊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