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倫(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金壇(今屬江蘇)人。曾任撫州刺史、容管經(jīng)略史,晚年上表自請出家為道士,明人輯有《戴叔倫集》。其詩或雄渾,或婉雅,感情真摯,清詞麗句。
①蘇溪:浙江義烏縣附近有蘇溪。亭:長亭,供旅客休息之所。②十二闌:即闌干十二曲,見樂府古辭《西洲曲》。③汀(ting):水岸平地。這是一首念遠懷人的小詩。 蘇溪亭在浙江義烏縣附近,當為詩人游歷時所作?!疤K溪亭上草漫漫”,首句切入懷人主題?!奥睘槊⒌臉幼?,即芳草彌漫,點出暮春季節(jié)?!澳捍喝?,江南草長”,看見芳草,遂有“天涯芳草”之感。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春草生兮萎萎,王孫游兮不歸”,這種文化積淀便使詩人產(chǎn)生念遠懷人的感情,也為全詩定下了抒情基調?!罢l倚東風十二闌?”這是設問之辭,作者推出了所思念的對象。“東風”即春風。在這春風徐拂之際,誰正倚著十二曲闌干眺望呢?這神情意態(tài)顯然是從樂府古辭《西洲曲》中化出,其詩有云:“樓高望不見,盡日闌干頭。闌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倚闌而望又開啟下文:“燕子不歸春意晚。”春意已晚,燕子不歸,這是一層;燕子不歸,人亦不歸,這又是一層。實際上這是以燕子為比興,喻游子不歸?!耙煌熡晷踊ê笔菍Α按阂馔怼钡木唧w描寫,是詩意的擴展。 “一汀煙雨”正是暮春時節(jié)特有的景物,春雨綿綿,春意闌珊?!靶踊ê笔侵感踊ń?jīng)雨打也顯得憔悴了。無邊絲雨細如愁,杏花如人,人亦憔悴。詩人思歸,思婦盼歸,靈犀一點,全都融合在這暮春景物之中。結句令人想起賀鑄《青玉案》:“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來,賀鑄或許從中受到了啟發(fā)吧。 戴叔倫在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上強調“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保ㄋ究請D《司空表圣文集》卷三《與極浦書》引)也就是說詩要有余味,《蘇溪亭》也正是這種理論的實踐。這首詩句句寫景,又處處含情。 詩人所表現(xiàn)的離愁別緒是通過暮春之景表現(xiàn)出來的,情景交融,構成一種凄清的境界。詩人在表現(xiàn)這種情感時,運用比興手法,如用“燕子不歸”比喻游子不歸,用“煙雨”和“杏花寒”比喻離愁,都十分得體,十分形象。語言含蓄雋永,令人回味不已。 參考資料 《蘇溪亭》 |
|
來自: 肖春生4wbg8o6t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