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號香濤,時為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1]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貴州興義府,祖籍直隸南皮。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2] 張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領,后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創(chuàng)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范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湖北農(nóng)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yǎng)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廣雅書院等。[3]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工業(yè)上創(chuàng)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lián)軍入侵時,大沽炮臺失守,張之洞會同兩江總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并鎮(zhèn)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謚文襄。有《張文襄公全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