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黃釉是以適量的鐵為著色劑,在氧化焰中燒成,分高溫、低溫兩種。高溫黃釉是含適量氧化鐵的石灰釉,在高溫氧化氣氛中生成三氧化二鐵,呈黃色。早在唐代時(shí)期已能燒制出高溫黃釉瓷器,如安徽壽州窯、白土窯,河南密縣窯、郟縣窯,陜西銅川玉華宮窯,山西渾源窯和河北曲陽(yáng)窯等。低溫黃釉是一種以氧化鐵為著色劑,以氧化鋁為助熔劑的顏色釉。最早見于漢代陶器上,顯橙紅色。唐三彩和宋三彩陶器上已有深淺不同的黃褐色釉。瓷器上純正的低溫黃釉始見于明代洪武官窯瓷器上,其后都有燒造。 在明代,因黃色在宮廷祭祀禮器中地位顯赫,故黃釉瓷的生產(chǎn)受到朝廷的嚴(yán)格控制?!洞竺鲄R典》卷二〇一記載,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祭器,其中方丘(地壇)為黃色?!肚宕食Y器圖式》卷一,“祭器”條載:“欽定祭器,地壇正位有黃色瓷?!?/p> 明清兩代官窯生產(chǎn)的顏色釉瓷器,民窯不許生產(chǎn)?!睹饔⒆趯?shí)錄》卷一六一記載,正統(tǒng)十一年時(shí)下令:“禁江西饒州府私造黃、紫、紅、綠、青、藍(lán)、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遲處死,籍其家貲,丁男充軍邊衛(wèi),知而不以告者,連坐?!泵髑鍟r(shí)期宮廷對(duì)黃釉瓷器的使用略有不同,明代黃釉瓷器主要作為皇室的祭器。清代宮廷黃釉瓷器除了祭器外,還成為日常生活用器。在皇宮中,顏色釉瓷器的使用,也有嚴(yán)格的等級(jí)之分。如《國(guó)朝宮史》卷十七記載,里外黃釉器專供皇帝、皇后、皇太后享用;而里白釉外黃釉器專供皇妃使用;貴妃用黃地綠龍器;嬪妃用藍(lán)地黃龍器;貴人和常在都不用黃器,前者用綠地紫龍,后者用綠地紅龍器。尊卑有別,不可僭越。黃色是歷朝帝王所崇尚的專屬顏色,成為權(quán)力、尊貴的象征。黃釉瓷是皇家尊嚴(yán)的一種體現(xiàn),被宮廷壟斷,嚴(yán)禁民間使用。 鎮(zhèn)江博物館藏有清康熙黃釉大碗(圖1),高16.6、口徑36、底徑15.3厘米,敞口,深腹,圈足,底款“大清康熙年制”雙行楷書款;全器施黃釉,口沿有積釉,釉層肥厚。 乾隆款黃釉云龍紋瓷碗(圖2),高7、口徑14.3、足徑7.4厘米;斂口,深腹,圈足;足內(nèi)“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書款。全器施黃釉,乾隆官窯黃釉器因釉中摻有玻璃白,使釉汁混而不透,呈色嫩瑩。腹部暗刻云龍紋,龍發(fā)濃密,向上飛揚(yáng),動(dòng)感強(qiáng)烈。云的形狀類似于長(zhǎng)腳如意云,其輔助紋飾是火焰紋,火焰紋繼承了康熙朝的特征,為連續(xù)的“山”字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