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是天邊十二峰,飛入君家彩屏中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李白 (唐) 何處是巫山? 巫山地處重慶最東部,是渝、鄂兩地界山,其名稱來由說法有二,一為其形如“巫”字,一為以上古名醫(yī)巫咸而得名,“巫”字天生就帶有神秘色彩,上下兩橫表示天地,眾“人”通過“丨”通達兩界,所以巫山是連天接地之山。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將“巫”字解釋為,“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意為古代能以舞降神的人,延續(xù)了數千年的巫文化,深刻影響巫山、巫溪等渝東北和鄂西地區(qū),也是傳統(tǒng)巴渝文化重要的組成內容。 (不同時期、不同字體的“巫”字,均有通天達地之意) 自古以來,巫山為長江所切割,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進而溝通盆地內外,成為盆地東部最重要的山地。世上巫山何其多,唯有此處天下知。 下圖: 層層疊起的巖石,好似波浪一般。 侏羅紀時期,這里還是一片海域,而后燕山運動,巫山所在地殼露出海面,接下來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得地殼劇烈抬起,巫山的雛形顯現(xiàn)。下圖: 隆起的山體,揭示著當年地殼運動的強烈。 下圖:巫山山脊蜿蜒突兀,田野波浪起伏 。 巫山突兀的山體,對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起到了屏障作用,水汽在此聚集降落,巫山成為我國著名的暴雨區(qū)之一。 十二峰 在雨水的侵蝕與江水深切下,石灰?guī)r山體形成座座山峰,登龍峰、圣泉峰、朝云峰、神女峰,松巒峰、集仙峰、凈壇峰、起云峰,飛鳳峰、上升峰、翠屏峰、聚鶴峰,沿著長江兩岸次第分布,峰峰雄險奇秀,美麗迷人,世人稱為“巫山十二峰”。 自西向東,北岸的集仙峰最先出現(xiàn)在視野中,峰頂石柱參差環(huán)列,好似一群神仙聚會,顯得格外險峻。下圖為集仙峰,又名剪刀峰,其山頂岔成兩座小峰,酷似一把張開的大剪刀,故而得名。 名氣最大的則是神女峰,其巨石挺拔俊秀宛若少女,為巫山十二峰之最,相傳為王母小女瑤姬的化身,云煙繚繞之中更顯嫵媚,令無數文人墨客心生向往,一句“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更是名震天下。下圖:神女秋色。 飛鳳峰與神女峰隔江相對,山勢從西向東延伸,形如一只凌空翱翔的飛鳳,直下江中飲水,而實際上,除了這十二座秀峰,巫山更有零星百萬峰,峰回路轉之間,隱藏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圖:這一峰孤石聳立,直插天際,形如一直巨大畫筆,被人譽為“夢筆生花“。 巫峽 巫山的另一張名片,就是巫峽,長江自西向東橫切巫山背斜,創(chuàng)造了驚人的舉世奇觀,巫峽又名大峽,它是三峽中最連貫、最整齊的峽谷,一個“大”字足以顯出氣勢之盛,萬峰磅礴,鎖鑰荊襄。下圖為德國魏斯夫婦拍攝的巫峽(1911-1912)。巫峽兩岸山勢高聳,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描述,“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云雨 峽谷光照時間短,長江和雨水帶來的濕潤水汽,積郁不散,常常成云致霧,云霧在巫山幻化不定,時而如飛瀑流泉,時而如輕紗薄霧,時而如千軍萬馬,成為巫山最頂級的視覺沖擊,詩人元稹說“除卻巫山不是云”,到了巫山,別處的云便稱不上云了。 紅葉 山峰、峽谷、云雨,已讓巫山無與倫比,這山上豐富多樣的植被,和這自然界的四季流轉,則讓巫山之美更富層次。下圖為巫山深處,盛開的油菜花、梨花 。 而到入秋以后,巫山氣溫急劇下降,陡至的巨大溫差,使得長江兩岸山上谷間,滿山紅葉似彩霞,成為了中國最美的秋色之一。 行到巫山必有詩 有了十二峰,有了巫峽,有了云雨、紅葉,這天地間最美好的事物已經齊備,只待文人墨客們的才情來染,每穿于巫峽之中,每過于神女峰下,此間勝景之下,揮手便是繡錦華章。下圖為巫峽的夜晚,船只依然往來頻繁。 早在戰(zhàn)國時,被譽為“美男子”的宋玉,與楚王共游巫山后,便作《高唐賦》,講述了一場“襄王有意,神女無心”的故事,書中記載神女對襄王言,“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本來常見的云雨現(xiàn)象,成為巫山神女瑤姬的化身,有了超越自然的意蘊。下圖為神女峰,世界上最多情的一塊石頭。 大多數文學作品和場景中,提到“巫山云雨”,人們想到的多就是這三峽之巫山,這既反映出巫山的名氣之大,也反映出人們對巫山之云雨這一神妙景觀的認可。 巫山縣高唐觀遺址?!段咨娇h志》載:“城西北半里許,山名高都,為陽臺故址,舊有古高唐觀?!毕鄠鞒淹跖c巫山神女幽會于此。從此千百年來,巫山在中國文人的心中,已經和其形態(tài)一樣,連綿千萬重,比宋玉更加情感豐富的,是唐代大詩人元稹,他在妻子韋叢離世后,日夜思念,無以寄托,寫下了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見過了大海、巫山,別處的水和云就難以看上眼,愛過了韋叢,元稹再也不會動情了,凄美絕倫,也是從元稹開始,巫山云雨漸漸,演變成了美與忠貞愛情的象征,在唐代才女薛濤眼中“朝朝夜夜陽臺下,為雨為云楚國亡”,云雨有了更為宏大的意象,承載著家國之痛。下圖為巫山梨子坪的流云,似飛瀑一樣壯觀。 關于巫山云雨的詩詞歌賦,數不勝數,李白的“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劉禹錫的“巫山巫峽楊柳多,朝云暮雨遠相和”,李季蘭的“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聞”,都是其中的代表,歷代文人的爭相歌詠,催生了“巫山高”這種曲名,如“將進酒”“臨高臺”這般,在前人稱贊“巫山高高上無極”之后,杜甫也在秋日發(fā)現(xiàn)了巫山美景,“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秋興之詞讀起來略有悲傷,但一江碧水、兩岸高峽、三峽紅葉,在詩中達到了絕妙的統(tǒng)一。 輕舟過紅葉碧水,山水人完美交融。當然,神女和云雨固然美且有趣,但巫山遠不止這些,高聳壁立的峽谷、滔滔東去的江水,也早以極強的視覺沖擊,成為傳統(tǒng)繪畫中的常見題材。下圖為北宋李公麟《蜀川勝概圖》中的“巫山峽” 時至今日,巫山依舊是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源泉,女詩人舒婷游歷巫山后,寫下了代表作《神女峰》,風靡全國的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及其插曲《滿山紅葉似彩霞》,也是巫山深秋美景的真實寫照。 下圖為上世紀80年代初,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的海報。 超然的自然精致,孕育了巫山深厚的文化底蘊,至此,巫山不單是有山的雄險秀奇,還有文化的宮墻萬仞,對于重慶而言,高山低丘早已見怪不怪,但巫山,是自然造化之山,是鐘靈毓秀之山,是人文薈萃之山,這座山,就像這座城,總有你想象不到的精彩。 輕煙細雨中的巫山,多得是詩情畫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