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壁書法 斗方70*70cm 草書之道 一個影響近千年的錯誤邏輯:“學習草法必須從楷行先入,普遍認為行書是楷書的快寫,草書是行書的快寫!”,就象嬰兒必須是先學站,再學走,而后跑,似乎天經(jīng)地義,無可置疑。然而行書并非走路,草書也并非跑步,有些習慣,從來如此,但不一定正確。 草書成熟于東漢,此時楷書還沒有出現(xiàn),漢代草書興盛,名家紛呈,代表人物有史游、杜度、崔暖、張芝等人。傳史游作《急就章》,為章草之祖,至漢章帝時,杜度、崔瑗(杜度的學生)都擅章草。崔瑗(77-142年)師法杜度,在書史上地位顯要,人稱崔、杜。唐張懷瓘《書斷》將崔瑗章草列為神品,草書大家懷素稱他的章草“天然第一”。崔瑗《草書勢》成為史上第一篇草書書法理論。張芝(?—約192)學崔、杜之法,變?yōu)榻癫?,成為草書史上第一塊豐碑。三國人物韋誕稱之為“草圣”。僧懷素在其自敘帖中寫到:“夫草稿之作,起于漢代。杜度、崔瑗,始以妙聞,迨乎伯英,尤擅其美”。東漢末年,鐘繇(151—230)變隸為楷始啟正書年代。 孫過庭在《書譜》開篇中講,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鐘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頃尋諸名書,鐘張信為絕倫,其馀不足觀?!笨芍^鐘張云沒,而羲獻繼之。又云:“吾書比之鐘張,鐘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書圣王義之(約303—361)道出了無法超越草圣張芝之無耐,而略顯胸懷不夠?qū)拸V。 綜上所述,章草是由隸書“急就”而為,或曰快寫,今草由章草演變而成,而其成熟先于楷書和行書至少一個世紀。 草書寫性情,精神層面的元素更多,堪稱書法藝術(shù)之最高境界,是國家興盛之產(chǎn)物,如漢興而有草書。然而草書之路在其后的2000年歲月中卻漫長而灰暗,偶有幾個修佛之人靈光乍現(xiàn),也是孤燈自照,難成氣侯。漫長的科舉制度(605—1904)經(jīng)歷了1300年,其中近1000年被閣體書法綁架,中國的文人只能用一種方正、光潔、烏黑而大小齊平的書體去應試,除非棄官或當和尚,宋元明清日盛。 至于文化斷層,更是無耐,廣大文人和有識之士不愿意觸碰。所以,說當代草書能及晉漢書者甚少,不無道理。 4尺橫幅140*70cm 草書之法 崔瑗在《草書勢》中講,“草書之法,蓋又簡略;應時諭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愛日省力;純儉之變,豈必古式”。可見草書之要意為簡略純儉。 孫過庭(646—691)在《書譜》中講,“真以點畫為形質(zhì),使轉(zhuǎn)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zhuǎn)為形質(zhì)。草乖使轉(zhuǎn),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鼗ルm殊,大體相涉。故亦傍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飛白。若毫厘不察,則胡越殊風者焉”。孫過庭是唐朝書法家和靠譜的書法理論家,這里的真書指隸書和楷書,他講如何寫好草書應傍通二篆,俯貫八分(隸書),包括篇章,涵泳飛白。 所以,寫好草書,不僅僅局限在楷行入,篆隸入甚至更好。草書按形成順序可以分為章草和今草,按連筆程度可以分為小草和大草,大草或叫連綿大草或狂草,草圣張芝當時叫一筆書,介于小草和大草之間,經(jīng)常會有兩三字相連,流暢,飄逸,舞動。羲獻父子對草書的貢獻主要是王羲之,草書十七帖雖為小件,多為小草,偶有兩字相連,但書圣將提按之法表演的非常充分,嫵媚之極,也算楷行入草之極規(guī)。 狂草則出現(xiàn)于唐代,張旭(685—759)為虞世南的外甥陸柬之的外孫,而虞世南為智永彈師的弟子,所以,張旭自然是深得二王筆法真?zhèn)?,還善于觀察自然物象并融入書法意境,傳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而悟草書之道,點劃中規(guī)而不失狂放,用筆連綿舞動,轉(zhuǎn)折處增加了乳動感,在楷書輝煌而楷法嚴緊的盛唐時代,推動了草書的第二次高峰,也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和追隨,顏魯公(709—784)和懷素(737—799)和尚最為知名,狂草也以顛張醉素而深遠地影響后世,但張旭草書篇中另起筆時多重壓,有破壞舞動節(jié)湊之感,就象美妙的旋律偶爾出現(xiàn)破音,略顯突兀,飄逸之感未能超越張芝。懷素雖比肩張旭,但提按之法略遜。 搖擼之法。宋代進入最后的狂禪時代,在草書史上有一個人不醉也瘋狂,那就是黃庭堅(1145—1105),山谷于燹道舟中,觀長年蕩槳,群丁拔棹,乃覺少進,喜之所得,輒得用筆,從而將搖櫓之法用于草書之使轉(zhuǎn)。另外,黃山谷也算引碑入草第一人,因長期將瘞鶴銘當王字來習,無心而偶得,用筆多縱逸,成為草書史上的又一座高峰。然無論縱畫橫畫常有放而不收之感,搖櫓之法也未能完善。 王鐸(1592—1652)是真正將搖擼之法發(fā)展和完善之人,晚年尤好,然而無論字形還是用筆,時出重宕之筆,顯得郁悶和糾結(jié),難有飄逸之感。 8尺對開橫幅620*2480cm 長袖之舞 第一次提出長袖舞并和草書用筆關(guān)聯(lián)的是啟功先生評價黃山谷書法,是跳舞甩長袖的柳公權(quán),放有余而收不足,并作詩一首,字中有筆意堪傳,夜雨鳴廊到曉懸。要識涪翁無秘密,舞筵長袖柳公權(quán)。 文字截圖示例 筆者志學之年酷愛草書,苦于無門,便選圓筆中峰路線臨習碑帖,有幸得國家文物修復宗師陸文耀先生耐心指點,久研習練,終在搖櫓之法之上創(chuàng)立并完善了我的狂草之法——長袖之舞。純粹中鋒用筆,輕落緩行,形質(zhì)如絲如帶,如竹葉之飄虛,拱壁而飛,行氣一貫到底,舞之暢然。 8尺長卷2480*35cm 高壁藝術(shù)簡介 內(nèi)蒙古托克托縣人,生于1963年5月,1986年畢業(yè)于中南大學,工學學士學位。1994年3月,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第一期書法研修班學員。 書法擅于金文、行楷和草書,狂草尤精。金文研習從《散氏盤》入門,然后融會西周文字。行楷從魏碑入手,先后研習《鄭文公碑》《石門銘》《瘞鶴銘》,然后融合李邕、趙孟頫。草書長期研習張旭、懷素、黃山谷、王鐸等草書后,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
|
來自: 樟榆詩詞 > 《書法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