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篆刻,就必然是有篆有刻,篆刻圈子里也流傳著一句話“七分篆,三分刻”,也就是說,篆和刻真要分個重要性,“篆”要重要得多。所以,學篆刻,一定要先解決“篆”的問題。 (篆刻練習) 書接上文,上一篇文章我們討論了篆刻初學者識篆的重要性,也介紹了“識篆”的完整過程,今天我們接著說說“寫篆”。 寫篆與識篆的關(guān)系 “寫篆”包括兩個部分內(nèi)容:1、把篆字寫正確,即寫對;2、把篆字寫漂亮,即寫美。這部分內(nèi)容又跟“識篆”相關(guān),至少有交叉,所以,不得不再提一下“識篆”。 “識篆”和“寫篆”不可割裂,就如我們說認字的過程中必然要寫字一樣,但中間有又有區(qū)別。識篆要解決的問題是了解篆書的文字體系,知道甲骨文、大篆(金文、石鼓文)、小篆(摹印篆、繆篆、鳥蟲篆、九疊篆)等文字體系及其發(fā)展演變史,甚至還要學會大部分篆書的寫法,注意,這個過程只是知道怎么寫,寫出正確的篆字,但并不解決寫美的問題。就好像寫字跟識字相關(guān),知道一個字怎么寫,卻暫時還談不上書法。 (吳昌碩石鼓文書法) 寫字與書法的區(qū)隔在于書法是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之后把字寫得好看、寫得美,寫字卻只是將字寫得正確。如上所述,我們說“寫篆”包含了將篆字“寫對”和將字“寫美”兩部分。我們將“寫對”一塊內(nèi)容歸到識篆部分,而將“寫美”歸到寫篆部分。也就是說,本文所講的“寫篆”練習,重點在于將篆書寫得美?!皩憣Α敝攸c在于查字典與記憶,“寫美”則重在開眼界、嚴格訓練與理解。 寫篆與篆刻的關(guān)系 最早期的篆刻,入印文字的取資范圍基本來源于古代璽?。òü怒t、漢印、唐宋璽印等),篆刻家們把之前古璽印里出現(xiàn)的文字原封不動或稍加變化放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作品里,即“印中求印”,甚至后來還有專業(yè)的篆刻字典出現(xiàn),將秦漢印或古璽印里的字匯集成冊,方便創(chuàng)作,如袁日省的《繆篆分韻》,桂馥的《漢印分韻》等書,創(chuàng)作者要做的工作,就是把這些在古璽印里出現(xiàn)的文字檢索出來,放到印面中,依照印式做相應的章法調(diào)整,鐫刻出來就是一方作品。 (漢印印譜) 這樣的作品因為文字出自古璽印,創(chuàng)作者的作品自然古意盎然,樸拙生動,這是好處,現(xiàn)在初學者開始臨刻漢印或者進行一些初級的創(chuàng)作,方法大致也是如此。但這樣做有一個問題,大家用的都是同樣的文字素材,形式上也基本上是古代璽印的印工,難免風格雷同,缺乏活力生趣,個人風格自然也微乎其微。 直到清代鄧石如出現(xiàn)。當然,在他之前,明末的大篆刻家朱簡也有以書入印的嘗試,但最終限于他自己篆書書法造詣而最終未成大的突破。 鄧石如的書法成就突出,當時人對他的書藝評價極高,稱他是“四體皆精,國朝第一”,他的書法又以篆隸最為出類拔萃。更重要的是,他還是個優(yōu)秀的篆刻家,他利用書、印相通的藝術(shù)規(guī)律,探索出“印從書出”的道路。即由用他自己書寫的篆書入印,嚴格的說,篆刻史應當從鄧石如開始,因為自他開始,篆刻的所有元素才全部來自于文人。前面的明五家也罷,后來的浙派諸賢也罷,他們的入印文字,其實還是古印的。 (大篆刻家書法家:鄧石如) 自此而后,篆刻道路越走越廣,因為篆刻作品的風格從此豐富了,每個人的書法入印之后,都可能形成“自家”風格的篆刻作品,篆刻才真正走向了繁榮。 (鄧石如:意與古會) 鄧石如的作品不僅寫意十足,章法上也足有可觀之處。 (鄧石如:江流有聲,斷岸千尺) 以上這兩方是他的代表作品。 鄧石如是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后面的吳讓之完善了鄧石如;而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等人所謂的“印外求印”,歸根結(jié)底還是從“印從書出”開始的??梢赃@樣說,凡是最終成為篆刻大家的藝術(shù)家,都寫得一手好篆書書法。又或者甚至可以說好的篆書書法是因,好的篆刻作品是果。 所以,現(xiàn)在的篆刻教學,最流行的一句話叫“書印同參”,既要著手加強秦漢印、古璽印的臨摹,又要加強學習者書法水平的提高,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幾成鐵則。 選擇好的臨本 既然寫篆非常重要,事關(guān)篆刻學習“生死”,那么,如何一步一步將篆書練好,成了篆刻學習者面前的重大問題。 幾乎所有的藝術(shù)學習,最初都起源于模仿,學書法,當然更需要好的臨本。我們舉兩個入門時期必臨的帖子: 1、《王福庵書說文部首》。在我們的學習體系中,我們選擇的初學者臨本第一本字帖是《王福庵書說文部首》。 (篆刻大家:王福庵) 王福庵是篆刻大家,這個不再多說,之前的文章寫過很多。只須看看他的篆刻作品,就足以打動人了。 (饑而食渴而飲晝而興夜而寢無浪喜無妄憂) (沈肇功?。?/p> (王禔) (以學愈愚) 這套《說文部首》是他的經(jīng)典作品,其用筆純凈單一,提按、起止、轉(zhuǎn)折交待清楚,所寫小篆圓潤渾厚,典雅精致,既結(jié)體均衡準確又饒有韻致,篆法規(guī)矩又不失靈動,在所有的《說文部首》中算是上品。 (《王福庵書說文部首》書影) 這是一套最基本的帖子,網(wǎng)上有售,只幾塊錢,雖然并沒有逐字的筆法解析,但做為臨習版本,足夠了。具體放上兩頁來看看: (《王福庵書說文部首》內(nèi)頁) (《王福庵書說文部首》內(nèi)頁) 還有一個附帶的識篆作用,邊臨邊記,臨過幾通之后,《說文解字》540部部首也記住了,對識篆幫助很大。 臨習這本字帖,要從基本筆畫開始練習起,好在篆書的筆畫是所有書體中最簡單的,勤加練習,掌握起來應當不是問題。 (篆書的基本筆畫) 臨習大概50遍上下(真要臨好,50遍顯然不夠),對于篆書的基本筆畫的筆法,篆書的基本結(jié)字規(guī)律,筆畫基本特征就應當大致了解和掌握了。 2、鄧石如的《白氏草堂記》。前面說了,對于篆刻來說,鄧石如太重要了。所以,如果文人的篆書需要臨習,鄧石如的作品肯定不能錯過?!栋资喜萏糜洝肥青囀缱瓡拇碜?。鄧石如六十二歲所書,是其謝世前一年寫成的,《白氏草堂記》既盎然著濃濃的古氣,又洋溢起陣陣新意;既老成持重,又清秀灑脫;功與情致并重,行氣整飭工穩(wěn),體勢森嚴剛毅,韻度豪邁醇厚。也放兩頁大家先看一下: (鄧石如《白氏草堂記》) 仔細看,仔細體味,越看越有味道。 (鄧石如《白氏草堂記》) 深入學習的臨摹樣本 當然,以上兩帖只是入門課,一個篆刻學習者,真要把篆書和書法問題解決掉,需要臨的帖還至少應當有如下這些: 小篆部分: 1、《泰山》九字。日寫10遍,掌握其對稱、勻空、流麗、典雅特征,學會精準控制線條粗細寫三個月; 2、《瑯琊》十三行,86字,日寫一遍,如找不到好的臨本,可以以《嶧山碑》替代。寫三個月; 大篆部分: (石鼓文) 1、《石鼓文》兩日寫一遍,不要寫吳昌碩版,請盡可能找原版來寫,寫半年; 2、《毛公鼎》《散氏盤》 《盂鼎》《頌鼎》依照自己喜好四選一,日寫一遍,寫半年; 分隸部分: 《張遷》、《封龍山》、《史晨》三選一,四日寫一遍,寫半年; 魏碑部分: 《鄭文公》、《張猛龍》、《張黑女》三選一,四日一遍,寫半年; 以上這些都是名碑名帖,不用我一一介紹,只需找來臨摹就是了。藝海無涯,完成上述內(nèi)容雖然不見得能成名成家,但至少可以拿出像樣的作品了。 未來的發(fā)展,還需要看每個人的天賦,有些東西,只一句“勤能補拙”是說不完的。還是那句老話:“有好都能累此生”,任何一個愛好,都堪堪累負一生,當然,真的“熱愛”,自然也樂在其中! (鄧石如:有好都能累此生) 藝術(shù)追求也罷,業(yè)余愛好也罷,既然愿意在篆刻上花費時間學習,識篆和寫篆是篆刻的基本功,如同刀法的練習一樣。因為篆刻藝術(shù)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所以我們建議大家系統(tǒng)學習,一步一步來,別總急著動刀(當然,如果是系統(tǒng)化的“書印同參”,則另當別論)不能急,因為這樣容易出成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