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在古典詩詞中,歷來是文人墨客書寫的對象。從古至今,許多詩人曾寫過詠雪的詩作,這其中不乏李白、白居易、杜甫這樣的大詩人。詠雪作品中名篇也很多,“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出自杜甫《絕句》;“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出自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出自李白《行路難》;“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出自白居易《夜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出自柳宗元《江雪》;“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出自納蘭性德《長相思》;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出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皻堁褐Κq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出自歐陽修《戲答元珍》。唐朝開國皇帝李世民也寫過詠雪的詩作《喜雪》,其中四句為“光樓皎若粉,映幕集疑沙。泛柳飛飛絮,妝梅片片花”。 縱觀這些詠雪詩,不外乎借雪寫景、借雪抒情。單純從寫景的角度上去考量,無疑這些都是上乘之作,能成為名篇千古流傳就已經(jīng)是很好的說明。那我們如何來評論這些詩的高下呢,筆者認為主要看詩歌的格調,即詩歌主題傳達的精神境界或者說作者借詩表達的精神追求。劉長卿“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描寫的是雪夜夜宿寒舍的情景?!扒进B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營造了一個千山無鳥、萬徑無人,一人獨釣的孤清景象,刻畫了一個在挫折面前,不畏嚴寒、頑強抗爭、遺世獨立的詩人形象?!按昂鲙X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有作者的政治抱負和對未來的美好展望,表達了亂世之后,詩人對天下重獲太平的喜悅心情?!帮L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表達的則是出征在外,思念故鄉(xiāng)的小情調。 我們再來讀一讀毛主席的作品《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首詞上闕寫景,寫得大氣磅礴。一句句讀來,中華大地雪天的景象像電影畫面一幅幅展現(xiàn)在眼前。作者的視覺站位極高,仿佛站在云層之上,以一種“一覽眾山小”的俯視角度鳥瞰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他看到了北國、看到了黃河、看到了長城以及天下群峰,在雪中“分外妖嬈”。這是肉眼所不能及的,唯有“心靈之眼”能夠實現(xiàn)。下闕寫人,古今之人,寫得壯懷激烈。無論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歷史上了不起的杰出帝王,他們建立了王朝、改寫了歷史,開創(chuàng)了盛世,開拓了疆土,能力成就非凡人所及。但是在此詞看來,這些人遠不及“今朝”的“風流人物”。我們不禁要問一個為什么?原因在于這些領導者盡管也在為民謀福,也在為國泰民安做著不懈的努力,但歸根結底,他們是封建統(tǒng)治者,他們代表著封建統(tǒng)治者的利益,他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鞏固封建王朝。 相反《沁園春.雪》這首詞,讓我們看到了作者無與倫比的胸襟、氣魄以及自信。杜甫沒有這種自信,在安史之亂以后,他僅僅是借“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表達國泰民安的喜悅;李白沒有這種自信,他還在感嘆行路難“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納蘭也沒有,他作為侍衛(wèi)隨帝出關,心卻有厭倦,還在思故鄉(xiāng)。而唯有作為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的毛主席才能有如此奔放的感情,如此豪邁的胸懷,因為作為一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他心懷天下,要推翻舊社會為廣大底層的貧苦人民謀幸福。其思想境界與高度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思鄉(xiāng)、思人、思物以及表達仕途經(jīng)濟的個人化抒情。 同時這首詞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具有積極向上的重要意義。每一代人都要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努力去開創(chuàng)屬于這一代人的新時代。它鼓舞斗志、激勵思想又催人奮進。 因此,《沁園春.雪》當之無愧是眾多詠雪詩中位列“塔尖”之上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