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jìn)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zhuǎn)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nèi)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fā)俊爽,多切經(jīng)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1 - 公元828年,禮部侍郎崔郾,即將赴東都洛陽,主持科舉考試。 餞別宴上,太學(xué)博士吳武陵突然走過來:“崔大人,老朽敬你一杯,愿此行順利,為我泱泱大唐廣納賢才?!?br> 崔郾一愣,心里默念:這老吳頭是要編進(jìn)中小學(xué)課本的人,我得敬他三分。 話說不知道吳武陵為何人者,請自覺將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抄寫100遍,你就會在文末發(fā)現(xiàn):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 崔郾連忙起身,喝下滿滿一杯。 吳武陵接著說:“近日,太學(xué)的娃娃們都爭相傳誦一篇《阿房宮賦》,老朽一看,亦覺妙哉。” 不待崔郾答話,便立馬吟誦起來: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崔郾也是飽讀詩書之人,聽后不禁連連稱贊。 吳老甚是得意:“崔大人,此文若去應(yīng)試,該是高分?!?br> 崔郾隨口作答:“那必須是狀元啊!” 吳老緊跟就上:“老朽等的就是這句話,此乃京兆杜牧所作,今科狀元,你就給了他吧。” 崔郾又是一愣:竟然還有這種操作?連忙搖頭:“對不住,狀元早就定下啦。” “那就榜眼?!?br> “第二名也有人選了。” “探花呢?” “探花也答應(yīng)了別人。” “那至少得前五名?!?br> 崔郾還在猶豫。 吳武陵很不高興:“那就等放榜之日,讓前五名各寫一篇文,若與此賦相差甚遠(yuǎn),你這主考官顏面何存?” 崔郾無奈,只得應(yīng)允。 就這樣,杜牧以第五名的成績,進(jìn)士及第。 同年閏三月,杜牧又被制科錄取,一年中兩度折桂,小杜同學(xué)喜不自勝: 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已將春色入關(guān)來。 ——《及第后寄長安故人》 - 2 - 杜牧本就是個官N代。 曾祖杜希望,是開元年間的朝廷重臣,戰(zhàn)功赫赫。祖父杜佑,為相十年,政績斐然,并編有史書《通典》,業(yè)界評價極高。父親杜從郁及兩位伯父,均在京為官。 “城南韋杜,去天五尺”,長安城內(nèi),黃金地帶,杜家的房產(chǎn)不下百間,京兆杜氏,妥妥的豪門望族。 此番連中兩元,杜牧春風(fēng)得意,甚至有點忘乎所以。 這天,杜牧游終南山。 偶遇高僧,相談甚歡。介紹杜牧?xí)r,同伴著重將帝都戶口、官宦世家、房產(chǎn)百套、連中兩元等關(guān)鍵詞黑體加粗。 原以為大和尚會虎軀一震,滿眼都是崇拜之情。不料此位高僧,竟無半點反應(yīng)。 杜牧頂著一個大寫的尷尬,在寺廟墻壁上留下了四句話: 家在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 禪師都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意味長。 ——《贈終南蘭若僧》 不久,杜牧被授職弘文館校書郎,當(dāng)起了皇家圖書管理員。 次年,應(yīng)遠(yuǎn)房親戚沈傳師的邀請,杜牧先后至南昌和宣州,跟隨沈大人擔(dān)任幕僚。 沈府有個歌女,名叫張好好,年方十三,膚白貌美氣質(zhì)佳,精通音律善書畫。風(fēng)流倜儻的杜牧,尚未成家,一眼就看上了她。 一個貌美如花,一個名動天下,不發(fā)生點什么,都對不起爹媽。 龍沙看秋浪,明月游東湖。 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 眼看著就要成為一段佳話,生米即將煮成鍋巴。 沒想到沈傳師的弟弟也看上了張好好,發(fā)現(xiàn)勢頭不妙,立即納她為妾,活活拆散了這對鴛鴦鳥。 失戀后的杜牧,便終日在花街柳巷間游走,借酒澆愁,撩妹解憂: 紅鉛濕盡半羅裙,洞府人間手欲分。 滿面風(fēng)流雖似玉,四年夫婿恰如云。 當(dāng)春離恨杯長滿,倚柱關(guān)情日漸曛。 為報眼波須穩(wěn)當(dāng),五陵游宕莫知聞。 ——《宣州留贈》 半年后,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邀請杜牧赴揚州任職。 臨別之際,張好好寫下了這首詩,以表心跡: 孤燈殘月伴閑愁,幾度凄然幾度秋。 哪得哀情酬舊約,從今而后謝風(fēng)流。 - 3 - 到了揚州,仍是幕僚,與杜牧理想中的職位相差甚遠(yuǎn)。 但揚州自古就是風(fēng)流銷魂之地、旖旎溫柔之鄉(xiāng),杜牧公務(wù)之余,常赴宴作樂,淺斟低唱。 每天都是一手捧佳肴,一手摸細(xì)腰,倚紅偎翠,快樂逍遙。甚至,為了撩妹,還經(jīng)常與好友爭風(fēng)吃醋。 詩人張祜路經(jīng)揚州,淮南府設(shè)宴款待。 席間,杜牧與張祜同時看上了一名歌妓,便擲骰子行酒令定輸贏。 杜牧先張口:“骰子逡巡裹手拈,無因得見玉纖纖”。 張祜連忙接上:“但須報道金釵落,仿佛還因露指尖”。 對于這場即興創(chuàng)作,兩人都甚為滿意,連干三杯后,便攜手離去。 只留下那個歌妓,愣在原地:這是幾個意思,當(dāng)我是空氣? 杜牧在揚州,天天飲酒,日日風(fēng)流,但心里,牽掛的還是國家命運和李唐的前途。 聽聞幽州作亂,北方烽煙又起,杜牧一口氣寫下了多篇政論文,其中就包括后來被收入《資治通鑒》的《罪言》《原十六衛(wèi)》《戰(zhàn)論》和《守論》。 文中,杜牧提出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削弱藩鎮(zhèn)勢力、提升作戰(zhàn)效率等主張,深得老領(lǐng)導(dǎo)、現(xiàn)任吏部侍郎沈傳師的好評。 在沈大人的關(guān)心下,公元835年,杜牧赴洛陽擔(dān)任監(jiān)察御史。 牛僧孺少不了為之餞行。 席間,牛大人提醒:“賢侄縱情風(fēng)月,本無傷大雅。但東都可不比揚州,應(yīng)小心為上啊?!?br> 杜牧腦子里一圈山路十八彎轉(zhuǎn)下來,決定還是抵賴:“承蒙大人關(guān)心,小的歷來言行謹(jǐn)慎,不曾涉足秦樓楚館。” 牛大人哈哈大笑,一個響指,下人送來一卷公文紙。 杜牧打開一看,里面詳細(xì)記錄了三年間,杜牧吃喝玩樂的時間和地點,以及發(fā)生過幾次沖突、便衣保鏢如何幫助擺平等等。 此時的杜牧才明白,為什么每次跟人爭風(fēng)吃醋,總會莫名其妙的勝出。 他還沾沾自喜,以為寄幾才華過人,氣場過硬。 殊不知,若非牛大人暗中派人保護(hù),十個杜牧也玩完。 紙醉金迷,春色無邊,還有牛僧孺這樣的好領(lǐng)導(dǎo)安排周全,多年后,杜牧回憶起揚州的生活,依然心馳神往、念念不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寄揚州韓綽判官》 - 4 - 洛陽為東都,分司此地的官員,大都比較清閑。 杜牧的大部分時間,不是呼朋引伴,游山玩水: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山行》 就是吟詩作賦,憑吊懷古: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fēng)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金谷園》 但讓杜牧頗感意外的是,在洛陽,他竟與張好好偶遇。 只不過昔日豫章名姝,已淪落為街頭的賣酒女。 故友相見,執(zhí)手相看淚眼。 張好好縱有千般苦,卻無法傾訴。 杜牧幾番啟齒,卻欲言又止,只得題詩贈之,寫下了五言長篇《張好好詩》,這也是杜牧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鳳生尾,丹臉蓮含跗。 高閣倚天半,晴江聯(lián)碧虛。 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 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躕。 吳娃起引贊,低回映長裾。 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 盼盼乍垂袖,一聲離鳳呼。 繁弦迸關(guān)紐,塞管裂圓蘆。 眾音不能逐,裊裊穿云衢。 主公再三嘆,謂言天下殊。 …… 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 洛城重相見,婥婥為當(dāng)壚。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須。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無? 門館慟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掛衰柳,涼風(fēng)生座隅。 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 不久,杜牧赴宣州任職,再次與張好好分離。 山高水遠(yuǎn),后會無期。 - 5 - 即使與張好好在一起,杜牧也未必能做到一心一意。 同樣是在洛陽,他又看上了另一位歌妓。 兵部尚書李愿賦閑在家,夜夜笙歌,大宴賓客,進(jìn)進(jìn)出出,都是名士鴻儒,唯獨沒有邀請杜牧。 李大人可能是考慮到,杜牧身為監(jiān)察御史,執(zhí)掌法令,不適合作這里的客人。 杜牧聽說李府美女如云,美腿如林,實在控制不住向往之心,便托人帶話,示意可以邀請一下。 李愿無奈,只得照辦。 宴會開始,眾位歌妓便依次上場。杜牧飲著美酒,聽著小曲,盯著美女,兩眼放光,一副沉醉不知歸路的模樣。 李愿很是得意:“杜大人,這些丫頭可還行?” 杜牧卻連連擺手:“沒有特色,沒有個性,張歆藝、張馨予、張雨綺、張藝興,傻傻分不清”。 李愿一愣,杜牧接著問:“聽說貴府有位叫紫云的,不知是哪一個?” 李愿便指給他看,杜牧盯了很久,突然握住李愿的雙手:“李大人,此女色藝雙全,果真名不虛傳,請將她送給我吧!” 李愿又是一愣,礙于情面,只得應(yīng)承。心里卻是萬馬奔騰,一不小心,就損失了個大美人。 在場的歌妓,見杜牧如此隨性,都回過頭來笑成一片。尤其那位紫云姑娘,更是羞紅了臉。 杜牧謝過李愿,又雙叒叕飲了一杯美酒,拱了拱手,寫下了四句順口溜: 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 忽發(fā)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回。 ——《兵部尚書席上作》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yuǎn),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但是,能納很多妾。 - 6 - 從洛陽至宣州,途經(jīng)金陵,眼見達(dá)官貴人,燈紅酒綠,杜牧深感大唐王朝危機四伏、風(fēng)雨飄搖,遂大發(fā)感慨,寫下一首《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在這里,他還遇見了傳奇女詩人杜秋娘。 杜秋娘少年成名,十五歲時,便是鎮(zhèn)海節(jié)度使李锜府中歌妓,能歌善舞,且極具創(chuàng)作才華,傳世名曲《金縷衣》,就是出自她的筆下: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憲宗皇帝即位后,大幅削減節(jié)度使權(quán)力。李锜借機舉起反叛大旗,卻兵敗被殺。 杜秋娘被抓入宮,充當(dāng)歌女。 憲宗皇帝聽了一曲“金縷衣”,瞬間被迷得神魂顛倒,立即冊封杜秋娘為秋妃,并經(jīng)常與其討論國家大事。 一時間,杜秋娘榮寵無限。 十年后,憲宗駕崩,穆宗登基,杜秋娘則成為了皇子李湊的保姆兼教師。 不久,穆宗去世,敬宗即位,不到兩年,新皇又遇刺身亡。 杜秋娘便與宰相宋申錫密謀,欲立李湊為帝。事情敗露,李湊、宋申錫皆被貶,杜秋娘也被逐出京城,回到金陵,晚景頗為凄涼。 杜牧見到她時,“感其窮且老,為之賦詩”。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間杜秋者,不勞朱粉施。 老濞即山鑄,后庭千雙眉。 秋持玉斝醉,與唱《金縷衣》。 …… 四朝三十載,似夢復(fù)疑非。 潼關(guān)識舊吏,吏發(fā)已如絲。 …… 誤置代籍中,兩朝尊母儀。 光武紹高祖,本系生唐兒。 …… 地盡有何物?天外復(fù)何之? 指何為而捉?足何為而馳? 耳何為而聽?目何為而窺? 己身不自曉,此外何思惟? 因傾一樽酒,題作杜秋詩。 愁來獨長詠,聊可以自貽。 ——《杜秋娘詩》 - 7 - 到了宣州,杜牧的官職是團練判官,一個錢多事少離家遠(yuǎn)的差事。 閑來無事,他便跑到附近州縣,采風(fēng)寫詩,喝酒擼串。 在和州,杜牧寫下了《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在湖州,他卻搞了一件大事情。 湖州刺史崔大人,向來仰慕杜牧的才情,也知道他風(fēng)流成性,聽說小杜到訪,便召集了湖州城的所有歌妓,供他挑選。 杜牧卻一臉的不情愿:“別給我整娛樂圈,貴圈太亂,有沒有小家碧玉,我想看看。 這樣吧,你在江邊組織一次龍舟比賽,到時候全城的女孩都會出來,我肯定能找到最愛”。 又不是端午,搞什么劃船比武。崔大人心里哭笑不得,嘴上卻說:“好,我就喜歡你這么直白”。 立即吩咐手下,張榜公布:三日后,湖州城舉行龍舟競渡,要求婦幼皆出,全民參與。 或許是因為閱人無數(shù),比賽當(dāng)天,從日出看到日暮,杜牧都沒找到讓他心動的小主。 眼看活動就要結(jié)束,人群里走出一對母女。 杜牧注視良久,興奮得連連拍手:“就是她,就是她,快到我的碗里來。啊不,快到我的床上來。啊呸,快到我的船上來”。 母女上了船,崔大人就直言相告:“旁邊這位就是著名的詩人、散文家、書法家、社會活動家,享受朝廷特殊津貼的兩性關(guān)系專家,宣州高級官員杜牧杜大人,意欲娶你家女兒過門,你可愿意?” 官員提親,婦人雖然高興,卻一點心理準(zhǔn)備沒有,遲遲不敢應(yīng)聲。 杜牧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別擔(dān)心,孩子年幼,不是馬上就娶,咱先把這門親事定下來”。 婦人擔(dān)憂:“世事難料,孩子轉(zhuǎn)眼就長大,若你失信,女兒總不能一直等下去吧。” 杜牧信誓旦旦地告訴她:“請放心,不出十年,我定會來湖州當(dāng)刺史。十年一過,你便可將孩子嫁與他人”。 婦人應(yīng)允,杜牧便送上聘禮,簽字畫押,送母女回家。 - 8 - 但隨后幾年,杜牧的仕途一直不順。 離開宣州后,杜牧被詔入京,先后擔(dān)任左補闕、史館修撰、膳部員外郎和比部員外郎。 牛僧孺的政敵李德裕拜相后,杜牧遭受排擠,先后外放為黃州、池州和睦州刺史。 主政三地,杜牧興利除弊,頗有政績,也留下了多篇經(jīng)典七言: 彎弓征戰(zhàn)作男兒,夢里曾經(jīng)與畫眉。 幾度思?xì)w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題木蘭廟》 細(xì)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 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 ——《題桃花夫人廟》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 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江南春》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 直到公元839年,在時任宰相周墀的幫助下,杜牧才得以回到長安,先后擔(dān)任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 十年后,杜牧升任吏部員外郎,級別已經(jīng)不低,但他仍然多次請求外放湖州刺史,連奏三章,終于如愿以償: 陶菊手自種,楚蘭心有期。 遙知渡江日,正是擷芳時。 ——《將赴湖州留題亭菊》 到了湖州,杜牧尚未安頓下來,就派人去尋找那個女孩。幾天后,手下終于將人尋來。 來了四個人,除了當(dāng)初的母女倆,還有兩個活蹦亂跳的小兒郎。 杜牧大怒,質(zhì)問婦人:“為何不遵守約定?” 婦人拿出契約:“大人請看,十年期限,已過四年,是你失約在先”。 杜牧只得長嘆一聲:“造化弄人!”便贈送了祖孫三代諸多金銀,派人護(hù)送返程。 夜里,杜牧感舊傷懷,久不能寐,便披衣而起,寫下《嘆花》一詩: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fēng)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不到一年,杜牧又領(lǐng)詔回京,擔(dān)任考功郎中、知制誥,次年,遷中書舍人。 這次回長安,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別墅。 人生中的最后兩年,杜牧經(jīng)常與詩朋文友,在此飲酒作樂,彼唱此和。 得了重病后,杜牧自知大限將至,便閉門在家,自撰墓志銘,整理畢生所作詩文,不滿意者,皆付之一炬,僅留下十之二三。 公元852年冬天,杜牧病死長安,終年四十九歲。 - 9 - 杜牧是晚唐詩壇成就最高的詩人之一,他的詩作,既有指點江山的豪邁,也有綺麗繾綣的香艷,“詩豪而艷、宕而麗,于律詩中特寓拗峭,以矯時弊”。 他出身官宦門第,名相之后,自小志向遠(yuǎn)大、胸懷天下,“平生五色線,愿補舜衣裳。”“門第既高,神穎復(fù)雋,感慨時事,條畫率中機宜,居然具宰相作略?!?br> 不僅詩賦俱佳,文采風(fēng)流,且精通兵法,善論兵事,曾注釋《孫子》,被后世評為繼曹操之后的第二大注家。 如此經(jīng)世之才,卻生在宦官專政、黨爭激烈的朝代,縱使憂國憂民、心系蒼生,卻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只能借助片紙只字諷古喻今: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過華清宮》 如此,詩人才會“風(fēng)情頗張,不能自遏”,在縱情風(fēng)月中消磨時光,終覺一事無成,“非我薄幸于青樓,乃國家薄幸于我”: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xì)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遣懷》 據(jù)說,昔日的紅顏知己張好好,聽聞杜牧逝世的消息,傷心不已,便瞞了家人前去拜祭,想起當(dāng)初的相知相愛,竟痛不欲生,在杜牧墳前自盡。 杜牧有兩首著名的《贈別》,許多人都認(rèn)為是寫給張好好的,但除了年齡,時間和地點都對不上: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我們還是愿意相信,除了張好好,再也沒有別人,可以讓杜牧,寫得如此唯美深情。 山行[唐] 杜牧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赤壁[唐]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 江南春[唐]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泊秦淮[唐]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秋夕[唐] 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寄揚州韓綽判官[唐] 杜牧 青山隱隱水遙遙,秋盡江南草木凋。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yuǎn)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fù)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