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outiao.com/a6716353955946824204/ 使用工程核酸酶的基因組編輯技術(shù),比如鋅指核酸酶(ZFN)、轉(zhuǎn)錄激活因子樣效應物核酸酶(TALEN)和CRISPR系統(tǒng)中的Cas蛋白已被用于操縱許多有機體的基因組。最近,科學家們已將胞苷脫氨酶或腺苷脫氨酶與CRISPR-Cas9融合在一起,構(gòu)建出可編程的DNA堿基編輯器,從而為校正致病性突變提供新的機會。除了對DNA進行編輯之外,ADAR腺苷脫氨酶也被用于對RNA進行精確編輯:將腺苷(A)轉(zhuǎn)換為肌苷(I),即A→I轉(zhuǎn)換。三種類型的ADAR蛋白已在哺乳動物中鑒定出:ADAR1(異構(gòu)體p110和p150)、ADAR2和ADAR3,它們的底物都是雙鏈RNA(dsRNA)。在翻譯期間,肌苷被認為在模擬鳥苷(G)。 圖片來自Thomas Splettstoesser (Wikipedia, CC BY-SA 4.0 為了實現(xiàn)靶向RNA編輯,ADAR蛋白或者它的催化結(jié)構(gòu)域與一種λN肽、一種SNAP標簽或一種Cas蛋白(dCas13b)融合在一起,而且向?qū)NA(gRNA)經(jīng)設(shè)計后將這種融合的ADAR蛋白招募到特定位點上。此外,人們還報道,過量表達的ADAR1或ADAR2蛋白與帶有R/G基序的gRNA一起也能夠?qū)崿F(xiàn)靶向RNA編輯。 在哺乳動物系統(tǒng)中,所有這些報道的核酸編輯方法都依賴于兩種組分---一種酶和gRNA---的異位表達。盡管這些雙組分核酸編輯系統(tǒng)在大多數(shù)研究中高效地發(fā)揮作用,但是一些遺傳障礙限制了它們的廣泛應用,特別是在治療方面。這是因為體內(nèi)最有效的基因治療遞送方法是通過病毒載體實現(xiàn)的,而且高度理想的腺相關(guān)病毒(AAV)載體遞送的貨物(指的是編碼這兩種組分的DNA)大小是有限的,大約為4500個堿基,這就使得利用病毒載體容納這兩種組分充滿挑戰(zhàn)。科學家們最近已報道,ADAR1的過度表達因?qū)NA進行異常的高度編輯而在多發(fā)性骨髓瘤中具有致癌性,并可產(chǎn)生大量的全局性的脫靶編輯。蛋白或它們的非人類來源的結(jié)構(gòu)域的異位表達也存在著引發(fā)免疫原性的潛在風險。再者,預先存在的適應性免疫和p53介導的DNA損傷反應可能會破壞諸如Cas9之類的治療性蛋白的功效。 RNA編輯的內(nèi)在作用機制可通過將預組裝的靶轉(zhuǎn)錄物---RNA雙鏈體---注射到非洲爪蟾的胚胎中加以實現(xiàn)。2019年1月,Stafforst及其同事們報道了一種稱為RESTORE的RNA編輯方法,它的作用機制是使用經(jīng)過復雜化學修飾的化學合成反義寡核苷酸來招募內(nèi)源性的ADAR。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中國北京大學魏文勝(Wensheng Wei)課題組描述了一種使用內(nèi)源性ADAR進行RNA編輯的替代方法。他們證實表達招募ADAR的RNA(ADAR-recruiting RNA, arRNA),能夠?qū)崿F(xiàn)對內(nèi)源性RNA進行高效而又精確的編輯,并且成功地校正致病性突變。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于2019年7月15日在線發(fā)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rogrammable RNA editing by recruiting endogenous ADAR using engineered RNAs”。 魏文勝課題組將這種方法稱為LEAPER(leveraging endogenous ADAR for programmable editing of RNA, 利用內(nèi)源性ADAR對RNA進行可編程編輯)。具體而言,LEAPER利用經(jīng)過改造的arRNA招募天然的ADAR1或ADAR2酶,從而將特定的腺苷轉(zhuǎn)變?yōu)榧≤铡?/p> 他們發(fā)現(xiàn)由質(zhì)粒或病毒載體或者作為合成寡核苷酸遞送的arRNA都可實現(xiàn)較高的編輯效率,最高可達80%。LEAPER是高度特異性的,具有極低的全局性脫靶編輯率,而且在靶區(qū)域中對除腺苷之外的堿基進行有限的編輯。 此外,魏文勝課題組發(fā)現(xiàn)LEAPER在包括多種人原代細胞在內(nèi)的很多細胞類型中具有活性,并且能夠在源自赫爾勒綜合征(Hurler syndrome)患者的原代成纖維細胞中恢復α-L-艾杜糖醛酸酶(α-L-iduronidase)的催化活性,而不會引起先天性免疫反應。 利用內(nèi)源性ADAR1蛋白實現(xiàn)靶向RNA編輯,圖片來自Nature Biotechnology, Pu 由此可見,魏文勝課題組發(fā)現(xiàn)具有足夠長度的線性arRNA的表達可引導內(nèi)源性ADAR蛋白在靶轉(zhuǎn)錄物上進行堿基編輯:將腺苷轉(zhuǎn)化為肌苷。相比于現(xiàn)有的編輯方法,LEAPER有幾個優(yōu)點。arRNA分子較小的尺寸讓人想起RNA干擾(RNAi),在RNAi中,小的雙鏈RNA分子誘導一種實現(xiàn)RNA靶向降解的天然機制,再者,這種較小的尺寸使得能夠通過各種病毒載體和非病毒載體加以遞送。不同于RNAi的是,LEAPER催化精確的A→I轉(zhuǎn)換,而不會切割或降解靶轉(zhuǎn)錄物。雖然arRNA的長度要比RNAi長,但是arRNA既不誘導細胞水平上的免疫刺激作用,也不影響內(nèi)源性ADAR蛋白的功能,這就使得它成為一種靶向RNA的安全策略。相反之下,人們已報道ADAR蛋白或它們的催化結(jié)構(gòu)域的異位表達誘導了大量的全局性的脫靶編輯,并且可能誘發(fā)癌癥。類似地,據(jù)報道,由于效應蛋白的表達,DNA堿基編輯器在小鼠胚胎、水稻或人細胞系中產(chǎn)生了大量的脫靶單核苷酸突變。LEAPER實現(xiàn)了高效編輯,而且同時很少發(fā)生全局性脫靶編輯。此外,它可能比需要引入外源蛋白的方法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 與Stafforst團隊在2019年1月報道的一種稱為RESTORE的RNA編輯方法相比,LEAPER中的arRNA可通過多種方式產(chǎn)生,包括化學合成和利用病毒載體或非病毒載體進行體內(nèi)表達,然而,RESTORE中的gRNA僅限于依賴于復雜化學修飾的化學合成反義寡核苷酸。 LEAPER的效率和特異性仍有改進空間。與招募ADAR的支架RNA(scaffold RNA)融合在一起的arRNA可能增加局部的ADAR蛋白濃度,從而提高編輯收益率。讓arRNA保持穩(wěn)定或增加它表達的方法可能進一步提高RNA編輯效率。作為一種單分子系統(tǒng),LEAPER實現(xiàn)精確而又高效的RNA編輯,有潛力廣泛地適用于治療和基礎(chǔ)研究。 在幾天之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硏究所研究員、布羅德研究所核心成員張鋒(Feng Zhang)及其團隊如今開發(fā)出一種稱為RESCUE(RNA Editing for Specific C to U Exchange, C→U交換特異性的RNA編輯)的策略:利用一種失活的Cas13將RESCUE引導到RNA轉(zhuǎn)錄本中的目標胞嘧啶堿基上,并使用一種新的、經(jīng)過進化的、可編程的酶將不想要的胞嘧啶(C)轉(zhuǎn)化為尿苷(U),從而指導RNA指令發(fā)生變化。RESCUE建立在REPAIR技術(shù)的基礎(chǔ)之上,其中REPAIR也是由張鋒團隊開發(fā)的,可將堿基腺嘌呤轉(zhuǎn)化為RNA中的肌苷(Science, 2017, doi:10.1126/science.aaq0180)。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于2019年7月11日在線發(fā)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cytosine deaminase for programmable single-base RNA editing”。 CRISPR家族酶Cas13在發(fā)揮作用。Cas13(粉紅色)是RESCUE平臺的核心,它使用特定的向 之前開發(fā)的REPAIR平臺使用靶向RNA的 CRISPR/Cas13將一種稱為ADAR2的RNA編輯器的活性結(jié)構(gòu)域引導至特定的RNA轉(zhuǎn)錄物,在那里它能夠?qū)⑾汆堰剩ˋ)轉(zhuǎn)換為肌苷(I),即A→I。由于不存在具有替代活性的天然編輯器,張鋒和他的同事們進行了REPAIR融合,并在實驗室中讓它進行進化,直到它能夠?qū)奏まD(zhuǎn)換為尿苷,即C→U轉(zhuǎn)換。 RESCUE能夠被引導至任何選擇的RNA,然后通過這種平臺中經(jīng)過進化的ADAR2組分執(zhí)行C→U編輯。張鋒團隊將這種新平臺導入到人細胞中,結(jié)果表明這能夠靶向人細胞中的天然RNA以及合成RNA中的24種臨床相關(guān)突變。然后,他們進一步優(yōu)化了RESCUE以減少脫靶編輯,同時最小程度地降低對在靶編輯的干擾。 綜上所述,魏文勝課題組開發(fā)的LEAPER工具和張鋒團隊開發(fā)的RESCUE工具能夠填補核酸編輯工具箱中的關(guān)鍵空白,有助于推動科學家們實現(xiàn)更精確的RNA編輯,并且最終有助于治療一系列由突變引起的疾病。(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文獻: 1. Liang Qu et al. Programmable RNA editing by recruiting endogenous ADAR using engineered RNAs. Nature Biotechnology, Published online:15 July 2019, doi:10.1038/s41587-019-0178-z. 2. Omar O. Abudayyeh et al. A cytosine deaminase for programmable single-base RNA editing. Science, Published online:11 July 2019, doi:10.1126/science.aax7063. 3. David B. T. Cox et al. RNA editing with CRISPR-Cas13. Science, Published online:25 Oct 2017, doi:10.1126/science.aaq0180. 4. Tobias Merkle et al. Precise RNA editing by recruiting endogenous ADARs with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Nature Biotechnology, Published online: 28 January 2019, doi:10.1038/s41587-019-001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