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老,一直是個全民關(guān)心的大問題,“老有所養(yǎng)”更是人們的最大的期望。 可現(xiàn)實之所以稱之為現(xiàn)實,就代表,人們的期望總是美好的,而現(xiàn)實卻略顯“骨感”。 老人:兒子,我們還是分開住吧 馬大爺曾是某小學的退休教師,知道他的人,都知道他為人仗義,是個好老師,可是任誰沒想到的是,他的晚年生活卻并不如意。 退休后的馬大爺有退休金還有一筆不小的存款,兒子結(jié)婚后,馬大爺本打算和老伴單獨生活,可耐不住兒子兒媳的軟磨硬泡,兩個老人選擇和他們生活在了一起,而且將全部的存款支援給了兒子兒媳創(chuàng)業(yè)。 馬大爺老兩口與兒子兒媳的生活觀念差異較多,兩方時常會爆發(fā)出一些小摩擦,有時甚至會為了早餐吃豆?jié){油條還是面包黃油爭論一番,按理說這種事情,只要各吃各的就好,可馬大爺和兒子兒媳誰都不想接受對方的生活方式,便一直僵持著。 孫子的出生讓家里的矛盾漸漸達到了頂點,兒子兒媳教養(yǎng)孩子的觀念很前衛(wèi),哭了不能抱,疼了不能哄,讓馬大爺和老伴都沒法理解,更沒法容忍,經(jīng)常為了護孫子和兒子兒媳大吵。 漸漸的,兒子兒媳就不讓孫子太親近兩位老人,這讓馬大爺很寒心,提出了要和他們分開住,雖說兒子兒媳同意了,但原本支援出去的養(yǎng)老錢,兒子兒媳卻絕口不提,老人要過很多次,卻都沒有個結(jié)果。 一氣之下,馬大爺將兒子兒媳告上了法庭,面對兒子矢口否認拿了錢的事,馬大爺很痛心,他沒想到自己當了一輩子老師,到最后卻沒教好兒子。 雖說后來,馬大爺暫時拿回了一部分的錢,可是本該親密無間的兩家人也變得形同陌路,兩個老人疼愛的孫子也不肯再親近。 與其說這是一起家庭悲劇,倒不如說,這是一場現(xiàn)實悲劇,養(yǎng)老,你怕了嗎? 當子女亟待父母的家當支持創(chuàng)業(yè)時,你是冷漠拒絕,還是心軟援助?對于我國大部分父母而言,恐怕會選擇后者。 身為父母,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應該是無私的付出,一旦父母們選擇了為自己留后路,而不是支援兒女,那么“自私”這個標簽就會應運而生。 事實上,人老了,養(yǎng)老有著不少的忌諱,最怕父母們拎不清下面這些誤區(qū)。 1、不幫孩子,就是自私 兒女的生活壓力大,父母看不到他們吃苦,砸鍋賣鐵,費心費力,就想讓他們生活的好一些,這是絕大多數(shù)父母們的普遍心理。 若是有老人專心過著養(yǎng)老的小日子,不管兒女生活狀況,相信九成的人,會覺得這老人自私,怎么著也該幫幫孩子,不該不管不顧。 可是這并不是自私,老人辛勞了一輩子,當子女成年后,無論他們過的好與壞,都是他自身的事,若是將老人“拖下水”,讓老人承擔子女的生活,那難道就不是自私了? 2、犧牲是應該的 當爸媽的,犧牲是應該的,這種思想普遍存在,當孩子還未成年時,這種觀念無可厚非,畢竟年幼的孩子需要家長的庇護。 可是當孩子成年后,就意味著他們是時候獨立了,父母依然事事操心,選擇犧牲老年生活,未嘗不是一種變相的讓孩子無法真正長大,而且也會讓他們覺得有負擔。 3、養(yǎng)兒防老 “養(yǎng)兒防老”這種思想自古就有,現(xiàn)在依然有不少父母抱有這種觀念,從小對兒子事事寵溺,對女兒卻始終要求付出。 現(xiàn)實是,這樣的父母,晚年往往反而得不到保障,通常的狀況就是女兒不親近,兒子被寵壞后,反而不知道心疼父母,繼續(xù)當依附老人的“吸血鬼”。 最后,建議老人們擁有自己的生活,不過于依賴子女,也不過于犧牲,晚年的生活,流言蜚語任他去,保留本心,無愧于人就好。不給自己留退路的養(yǎng)老,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
|
來自: kanglanlan > 《世間百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