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象化金蟬 1、題解 上回說善道大開,善惡報應分明,行善的唐王,宣揚善的玄奘,還在小乘境界,勸人向善可以,成圣度亡靈則不可以,就像唐王賜的五彩織金袈裟、毗盧帽,是塵世所貴之物,還是后天的東西,玄奘早晚穿著,高臺演教,混俗和光,不過是外貌協(xié)會的,有其名而無其實,和劉全、相良同類,免不了輪回。要了無常,脫苦海、明生死、超凡世、入圣域,只有大乘佛法,即金丹大道一個途徑。 只有佛賜錦襴袈裟、九環(huán)錫杖,才是為圣為賢之寶物,作佛成仙之拄杖。 2、度亡榜文(表面文章度不了) 貞觀十三年,歲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陳玄奘大闡法師,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長安城化生寺開演諸品妙經(jīng)。(長生之地;陰陽的化生。) 法會上,陳玄奘法師送上濟孤榜文與太宗看(師,佛子,名“玄”;徒,仙子,名“悟”;非玄不悟徹;仙即佛,佛即仙,無二道,無二用。) 金蟬,金永恒不壞的光體,以喻性體之虛靈。蟬,禪也,喻清凈無為、其性涵空之意。唐僧性體雖具命根未固,所謂“巍巍佛堂,其中無佛”也。玄奘得小乘,只如金蟬之空殼。必三家相見之后,方能充實命基,成真金不壞之體,得見如來,大乘教法。 至德渺茫,禪宗寂滅。清凈靈通,周流三界。千變?nèi)f化,統(tǒng)攝陰陽。體用真常,無窮極矣。觀彼孤魂,深宜哀愍。此奉太宗圣命:選集諸僧,參禪講法。大開方便門庭,廣運慈悲舟楫,普濟苦海群生,脫免沉疴六趣。引歸真路,普玩鴻蒙;動止無為,混成純素(恢復本色)。仗此良因,邀賞清都絳闕(天帝所居之宮闕,先天一氣,純陽);乘吾勝會,脫離地獄凡籠。 (從地獄里解脫出來),早登極樂任逍遙,來往西方隨自在。(先天一氣,道光可以度亡靈。沒得太極之體的人,度不了亡靈。) 3、觀音送袈裟(真道才能度化) 卻說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自領了如來佛旨,在長安城訪察取經(jīng)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實有德行者。忽聞得太宗宣揚善果,選舉高僧,開建大會,又見得法師壇主,乃是江流兒和尚,正是極樂中降來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長老,菩薩十分歡喜。就將佛賜的寶貝,捧上長街,與木叉貨賣。你道他是何寶貝?有一件錦蝠異寶袈裟、九環(huán)錫杖,還有那金緊禁三個箍兒,密密藏收,以主俟后用。只將袈裟、錫杖出賣。 菩薩道:“袈裟有好處,有不好處;有要錢處,有不要錢處?!笔挰r道:“何為好?何為不好?”菩薩道:“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處;若貪淫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jīng)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面,這便是不好處?!庇謫柕溃骸昂螢橐X,不要錢?”菩薩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寶,強買袈裟、錫杖,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便是要錢;若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將袈裟、錫杖,情愿送他,與我結個善緣,這便是不要錢?!?/div> 4、袈裟形容的是金丹法身 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這袈裟是冰蠶造練抽絲,巧匠翻騰為線。仙娥織就,神女機成。方方簇幅繡花縫,片片相幫堆錦饾。玲瓏散碎斗妝花,色亮飄光噴知寶艷。穿上滿身紅霧繞,脫來一段彩云飛。三天門外透玄光,五岳山前生寶氣。重重嵌就西番蓮,灼灼懸珠星斗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攢頂間一顆祖母綠。雖無全照原本體,也有生光八寶攢。這袈裟,閑時折迭,遇圣才穿。閑時折迭,千層包裹透虹霓。遇圣才穿,驚動諸天神鬼怕。上邊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塵珠、定風珠。又有那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與日爭紅。條條仙氣盈空,朵朵祥光捧圣。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照山川,驚虎豹;影海島,動魚龍。沿邊兩道銷金鎖,叩領連環(huán)白玉琮。 5、金身才能度眾生 那法師在臺上,念一會《受生度亡經(jīng)》,談一會《安邦天寶篆》,又宣一會《勸修功卷》。這菩薩近前來,拍著寶臺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么?”玄奘聞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臺來,對菩薩起手道:“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見前的蓋眾僧人,都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逼兴_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開壇談經(jīng),空性中之小慧,度人為善則可,修道成圣則難。非若天人合發(fā),成金剛不壞之體,不能超六道。大乘佛法,能修持者,度亡度鬼,超脫一切,出生死而逃輪回,真實不妄,天下修行者聞此可以猛醒,不為小乘所惑) 見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陛下問我何事?”唐王卻認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薩道:“正是。”太宗道:“你既來此處聽講,只該吃些齋便了,為何與我法師亂講,擾亂經(jīng)堂,誤我佛事?”菩薩道:“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碧谡矄柕溃骸澳隳谴蟪朔鸱ǎ谟诤翁??”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碧诘溃骸澳憧捎浀妹??”菩薩道:“我記得?!碧诖笙驳溃骸敖谭◣熞?,請上臺開講?!?(西天,西為兌金,金生水,真金之本鄉(xiāng);天竺國,天為二人,竺為二個,真陰真陽相會之地;雷,復卦,先天真陽一陽生;音,能量波;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無聲無臭大道之歸結處。大西天真金之處,天竺國陰陽之鄉(xiāng),大雷音正覺之旨,佛如來圓成之地。真經(jīng)在此!丹頭在此!法身在此! ) 6、菩薩現(xiàn)身 那菩薩帶了木叉,飛上高臺,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現(xiàn)出救苦原身,托了凈瓶楊柳。左邊是木叉惠岸,執(zhí)著棍,抖擻精神。喜的個唐王朝天禮拜,眾文武跪地焚香,滿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賈,無一人不拜禱道:“好菩薩,好菩薩!” 瑞靄散繽紛,祥光護法身。九霄華漢里,現(xiàn)出女真人。(1、一個人的心性能量夠了,一個俗人會顯示出觀音的慈悲相。2、天眼看到的虛象。3、金身現(xiàn)身是很罕見的。) 喜的個唐太宗,忘了江山;愛的那文武官,失卻朝禮。蓋眾多人,都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太宗即傳旨:教巧手丹青,描下菩薩真象。旨意一聲,選出個圖神寫圣遠見高明的吳道子,此人即后圖功臣于凌煙閣者。當時展開妙筆,圖寫真形。那菩薩祥云漸遠,霎時間不見了金光。只見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張簡帖,上有幾句頌子,寫得明白。 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里,大乘進殷勤。此經(jīng)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6、唐王決定西天取經(jīng) 太宗見了頌子,即命眾僧:“且收勝會,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經(jīng)來,再秉丹誠,重修善果?!北姽贌o不遵依。當時在寺中問曰:“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jīng)?”問不了,旁邊閃過法師,帝前施禮道:“貧僧不才,愿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jīng),祈保我王江山永固?!?/div> 唐王甚喜,即命回鑾,待選良利日辰,發(fā)牒出行,遂此駕回各散。齋 太宗舉爵,又問曰:“御弟雅號甚稱?”玄奘道:“貧僧出家人,未敢稱號?!碧诘溃骸爱敃r菩薩說,西天有經(jīng)三藏。御弟可指經(jīng)取號,號作三藏何如?” (三藏已包三藏之真經(jīng)于一體。合三家之五行于一號。以經(jīng)數(shù)而言:五千零四十八卷為一藏,共計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以五行而言:金水一家為一藏,木火一家為一藏,土一家為一藏。以陰陽而言:天為一藏,地為一藏,鬼為一藏。)已得三藏之名,而未得三藏之實,故謂之“金蟬”
|
|
來自: 見青黃 > 《黃庭經(jīng)·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