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風目暗,調脾為先 李熊飛(1913~2006),湖南衡陽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肝風目暗”之病名首見于《龍木論》,本病在漢代《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記載,稱之為“目暗”。歸屬于“內障”眼病之范疇。 其臨床特征:患眼外觀正常,惟病人自覺視力減退,視覺模糊,眼前黑點,視物易色變形。與現(xiàn)代醫(yī)學“中心性漿液性視網(wǎng)膜脈絡膜炎”之癥狀有極其類似之處。 一、中醫(yī)病機 祖國醫(yī)學在眼科的解剖學上,稱視網(wǎng)膜為“神光”,按照五輪學說的分屬,凡瞳神以內的組織皆屬于腎,足厥陰肝經(jīng)之脈連目系,與“神光”建立關系。因此,本病的發(fā)病機理,與肝腎二經(jīng)的關系甚為密切。 現(xiàn)代醫(yī)學稱本病為眼底病,以黃斑部水腫、滲出為特征。根據(jù)內眼與五臟分屬的論點,則眼底黃斑部為脾所主,此是五輪學說在中醫(yī)眼科學運用上的新進展,所以本病的發(fā)病機理與脾經(jīng)又有重要關系。 1.脾失健運,水濕內停 《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濕腫滿,皆屬于脾?!逼⑹Ы∵\,水濕內停,精氣不能上濡于目,或濕蘊成痰,瘀阻玄府,蒙蔽清竅,以致昏暗。 2.脾氣虛弱,清陽不升 脾運不健,水濕不化,則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濁陰之邪,乘虛凝聚而為滲出,或水濕上泛而為水腫,逆于空竅,以致神光昏暗。 3.肝腎陰虧 肝開竅于目,而目屬腎。腎藏精,肝藏血,肝血(陰)與腎精(陰)是互相資生而又互相累及的。肝血足則腎精充沛,腎精充盈則肝血豐足。若腎精不足,可致肝血虛少,肝血不足,亦可致腎精虧損。房勞傷精,神勞傷血,目失所養(yǎng),神光消散,而目疾作矣。 二、臨床癥狀 1.自覺癥狀 主要表現(xiàn)為視力減退、視物變形、視瞻有色、視瞻變色及神光自見。 2.外觀表現(xiàn) 患目外觀良好,瞳神正圓,大小相宜,無翳障之色、紅腫之形、痛癢之苦,與正常人無異。 3.眼底改變 黃斑水腫,在水腫邊緣有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反射光暈,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在腫區(qū)常見有黃白色或灰白色圓形滲出小點。 三、中醫(yī)治則 本病每可自愈。其治療關鍵在于縮短療程,減少復發(fā),根據(jù)辨病與辨證(全身情況、眼底改變)相結合的原則,在整個病程不同階段,進行處理。 (一)分階段治療 1.全身癥狀的治療 (1)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為脾,而脾經(jīng)之見癥,又分脾虛濕泛與痰濕凝聚。前者宜健脾化濕,后者宜逐濕化痰;一類為肝腎,以肝腎陰虛為主,著重在滋補肝腎。 (2)病人若以外感為誘因而發(fā)病,當分清風寒、風熱、挾痰挾濕,應用表里雙解,痰濕分化之法。 (3)病人如在不同程度上出現(xiàn)免疫功能下降時,應兼用健脾益氣,扶正祛邪之法。 2.局部癥狀的治療 (1)一般在黃斑部的水腫期,以滲濕利水為主。兼見濕熱者,輔以清熱化濕。 (2)在滲出期,以滲濕化痰為主,輔以軟堅散結。 (3)晚期水腫、滲出吸收緩慢者,以滲濕化痰為主,輔以活血化瘀。 (4)恢復期水腫、滲出基本吸收,以滋補肝腎為主,著重在恢復視網(wǎng)膜功能,提高視力,杜絕復發(fā)機會。治療期間,必須做到少用目力,足夠睡眠,情緒樂觀,環(huán)境清靜,戒除不良嗜好,如煙、酒等。 (二)辨證施治 1.脾失健運,濕濁上泛 黃斑水腫明顯,視物昏蒙、變形、易色,兼見胸悶腹脹,胃呆納少,或便溏尿短,口渴不飲。苔膩,脈濡。治宜健脾化濕,升陽利水。加味五苓散主之。若有熱象者,豬苓湯、豬苓散可隨證選用。 加味五苓散 2.脾氣虛弱,清陽不升 黃斑部滲出堆積,眼花,視蒙,妄見,伴有面色無華,納差倦怠,便溏尿少,氣短懶言,肢軟嗜臥。舌淡嫩、苔薄白,脈虛緩。治宜益氣健脾,滲濕和胃。加味參苓白術散主之。 加味參苓白術散 3.肝腎陰虧,虛火上炎 黃斑部水腫較少,滲出濃稠,甚或較硬。兼見頭暈耳鳴,咽干口燥,五心煩熱,失眠,腰膝酸軟,遺精。舌紅少津,或苔黃,脈弦細。治宜滋陰明目,軟堅散結。滋陰明目湯主之。 滋陰明目湯 三、注重調養(yǎng) (1)晚期黃斑部水腫基本消退,遺留較陳舊的滲出點和細小色素,可根據(jù)不同情況,辨證用藥,以資善后。 (2)晚期肝腎陰虛,目澀昏蒙者,可用滋陰明目湯去白茅根、益母草、萹蓄、瞿麥。 晚期肝腎兩虧,精血不足者,可用駐景丸(《銀海精微》):楮實、枸杞子、五味子、人參、熟地、肉蓯蓉、乳香、川椒、菟絲子。 (3)晚期心腎不足,眼目昏暗者,可用四物五子丸(《醫(yī)宗金鑒》):熟地、白芍、當歸、川芎、地膚子、菟絲子、枸杞子、覆盆子、車前子。 晚期若視力恢復不夠理想時,多用補益心血、滋養(yǎng)肝腎的藥物,進行持久治療。因為“心之合脈也”“諸脈者皆屬于目”“諸血皆屬于心”(《素問·五臟生成篇》)。脈絡膜是供應營養(yǎng)的血管組織,應屬于手少陰心經(jīng);視網(wǎng)膜屬足厥陰肝經(jīng),二者在解剖生理上關系密切,病變常互相影響,治療上要心肝兼顧。又,“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素問·五臟生成篇》),腎主色素,脈絡膜病變,亦應心腎同治。如是,諸凡心血不足、肝腎陰虧之眼病,不難恢復視力矣。 (4)晚期痰濁凝于清竅,瘀血滯于玄府,影響中心視力,可用消瘀明目湯。 消瘀明目湯 當歸.桃仁.紅花.丹參.淫羊藿.赤小豆.車前子.赤芍.何首烏.三七.水蛭.蘇木 總之,肝風目暗以脾失健運者居多,脾虛氣弱者較少,肝腎陰虛者,介于二者之間。但在晚期或療養(yǎng)時,因病程延長,大多轉化為肝腎陰虛,需要經(jīng)過較長時間治療,才能痊愈。 水腫屬于氣虛者,常加用黨參、黃芪補氣升陽,利水消腫。黨參補中益氣,與黃芪同用,補氣升陽利水之效,相得益彰。而且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縮短程,減少復發(fā)。 四、鑒別診斷 以上所述之“妄見”癥狀,為多種內障眼病所常見、所共有。如中心盲點,可見于青光眼、玻璃體混濁、黃斑部出血。“視瞻昏渺”,可見于慢性球后視神經(jīng)炎、老花眼?!耙曊坝猩?,可見于癔病性弱視、晶狀體混濁、玻璃體混濁?!耙曃镆咨保忾g質與視路的某些病變,亦可出現(xiàn)?!耙曃镒冃巍薄吧窆庾砸姟?,視網(wǎng)膜脫離亦可見之。臨證必須明辨,以免誤診,而且不能滿足于古人已得的成果,還須借用現(xiàn)代檢眼鏡窺測眼底,以求確診。 五、用藥特色 本病除后期調養(yǎng)者外,每型都選用萹蓄、瞿麥、白茅根、益母草4味。 萹蓄清熱除濕、利水殺蟲;瞿麥清熱、破血、利水,尤善治停而不行之水;白茅根清熱、瀉火、利水、涼血、消瘀;益母草清熱解毒、行血活血破血、去瘀生新。4藥合用,加強清熱化濕、利水、活血止血、消散瘀血之作用,對本病所產(chǎn)生的水腫、滲出、瘀滯,共奏殊效,故一般不須再加其他藥物。肉桂(或桂枝)溫通血脈,又能破血,有消散脈絡膜滲出瘀斑之效。 用此方法治療本病,久經(jīng)臨床實踐,效果可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