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來發(fā)牢騷“我的孩子不喜歡動腦筋”“我的孩子啥決定也不做,都是我來給他安排”。 當說到這些時,我們要回溯一下原因,問自己一句,在養(yǎng)育的過程中有沒有尊重孩子獨立思考與判斷的權利? 很多時候父母和老師會覺得孩子的想法是幼稚的,孩子的判斷是錯誤的,動輒就批評、指責孩子“你以為你是誰啊,發(fā)明家嗎?”“哈哈,這么愚蠢的想法你居然也好意思寫在試卷上,真是天方夜譚!”“讓你完全按照標準答案做,難道你聾嗎?”“如果你自己都能想出來,那還要老師和書本干什么?” 父母和老師不應該武斷地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并適時地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如此一來,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絕不是一個只會背誦標準答案、墨守成規(guī)的孩子,而是一個充滿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孩子。 在生活中,我們要多主動并且真誠地問問孩子“你覺得應該怎樣去做?”“你的想法是什么?”“你還有什么好的建議嗎?”這樣,孩子就會積極思考,逐漸學會做出正確的判斷。 關于給孩子公平公正的機會和待遇的問題,書中提到小斯賓塞的一個故事,爸爸問“你和你班上的同學們最想要得到的東西是什么?”孩子想了想說“班上教室門的鑰匙”。 經(jīng)過一番詢問才知道,孩子們想要是因為這把鑰匙一直掛在班長的脖子上。甚至做夢都夢到掛在了自己脖子上。 但一年之后再說起這把鑰匙,孩子的反應是“我和同學們都很討厭那把鑰匙”,問其原因,他說“我們雖然都想得到那把鑰匙,但是永遠只能看著它,卻總得不到?!?/span> 看到這,可能很多人都會笑孩子的天真和幼稚。不過,這卻是一個值得父母和老師思考的問題。 這不僅是“鑰匙佩戴權”這么簡單。 兩個孩子犯了同樣的錯誤,可能因為其中一個孩子學習成績好而免受責罰,另一個孩子則因成績差要承擔全部后果。 兩個孩子因為同一樣事情而受到懷疑 ,可能成績好的孩子先被排除,而成績差的孩子則無可爭議地成為罪魁禍首。 類似的例子還很多,特別是在一個多個孩子的家庭中,母親會對其中一個各種挑剔,卻對另一個溫柔體貼。 當孩子受到不公平、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一些孩子會因為得不到而無奈的放棄,另一些孩子會因為得不到而叛逆,這種消極的情緒一旦長期在孩子心中蔓延,就可能導致他失去學習的興趣,助長他不快樂的情緒。 所以,我們不要覺得孩子年齡小,不懂事,就不給他公平的權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