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1歲10個月了,每次媽媽帶他出去玩的時候,總是很頭疼,因為他總是喜歡搶別的小朋友的東西。 一天,在公園里玩的時候,他看到別的小朋友在玩一個小恐龍,二話不說,伸手過去就要搶,嘴里還囔囔著:“那是我的”。媽媽趕緊走過去說:“那不是你的,你的在家里呢。”可是不管媽媽怎么說,天天就認定了那是他的。91單機游戲 又一次,別的小朋友來家里玩的時候,媽媽就把玩具車給小朋友玩,天天看見了,非要拿回來,不讓別的小朋友玩。媽媽拿起另一個玩具給他玩,他也不愿意,就非要小朋友手里的那個不可,弄得媽媽很尷尬。 相信很多家長都經(jīng)歷過這樣尷尬的事,孩子剛學會走路,剛剛有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一切都很好,家長也很安心,但是有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自家的寶寶喜歡搶別人的玩具。 其實媽媽不必過于擔心,1-4歲的孩子“自私霸道”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為什么這么說呢? 可以從兩點解釋: 首先,是由于孩子自我意識的發(fā)展,2~3歲的幼兒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自主意識,所有權概念已經(jīng)建立,他們會認為所有東西都是自己的,見到好東西就渴望擁有。 其次,是孩子道德意識發(fā)展不完善。心理學家艾森伯格理論指出:學齡前兒童大多數(shù)處于道德推理能力發(fā)展的快樂主義階段。說白了,這一階段的孩子,只圖自己開心,其他無所謂! 所以,在家長看來沒禮貌、自私、霸道的搶別人玩具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這些概念。 所以說,不是孩子霸道,也不是孩子自私,是他所處的心智發(fā)展階段讓他產(chǎn)生這種不合理行為。 這個階段的孩子,確實是還“小”。我們用成年人的評判標準去批判他們霸道,自私,那么我們這樣的大人也未免太小氣了。所以,以下兩種管教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直接打罵 爸爸帶著田田去別人家做客,在天天和小朋友玩耍的時候,突然,田田搶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導致那個小朋友直接大哭起來。田田爸爸聽到了,非常的生氣,抬手就要打田田,嚇得田田直接大哭起來,不知如何是好。別的同行的朋友哄了好久,才好點好轉(zhuǎn)。 可那以后,不光是不敢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就連自己的玩具被搶,田田也是不敢吭聲。 這種直接的武力鎮(zhèn)壓,并不會解決問題,只會恐嚇住孩子,讓他變得膽小,不敢作為,嚴重的更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不作為 跟直接打罵正好相反的,是有些家長看到了孩子搶別人玩具根本無動于衷。 當孩子搶別人玩具的時候,父母是不阻止、不訓斥,那這種態(tài)度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影響呢? 可能孩子在小的時候會越來越張揚,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這種張揚的性格會更加突出,可能和別人相處的時候總是格格不入,即使這樣的孩子性格不是一開始就張揚的,也會隨著父母不管教的態(tài)度而發(fā)生很大的變化。 孩子搶別人玩具,大可不必覺得尷尬丟臉,孩子東西被搶,也大可不必亂貼標簽,只要好好引導,孩子就會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確的。那我們要如何做呢? 教孩子分清 “你的”“我的”“別人的” 對于孩子來說,搶別的的東西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分不清楚“你的”、“我的”、“別人的”,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物權概念。 對于孩子來說,也就是讓他們能夠分清“你的、我的、別人的、大家的”,以及“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搶。” 教孩子理解別人的感受 學會分享 當孩子想要搶別人的玩具是,不妨鼓勵孩子換位思考:“如果弟弟想要你手里的玩具,你是什么感覺呢?” 讓孩子開始體會他人的感受,之后,可以讓孩子拿著自己的玩具去和別的小朋友作交換。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交往能力,也滿足了好奇心,也教會了孩子學會尊重和分享。 孩子搶玩具 家長要冷靜 家長在面對孩子爭搶玩具這種情況的時候,首先自己要冷靜。 家長可以站在旁邊冷靜觀看,在可控的范圍內(nèi),不強行干涉孩子的行動,讓雙方自己解決,孩子也許會自己想辦法化解矛盾。 孩子們其實就在一次次試探和挫折中,學著怎么和別人交往、學會如何在社交中建立彼此都舒服的界限感。家長大可不必過于插手。 孩子在小的時候,常常會因為認知不足,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作父母的好好引導,幫孩子指正,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