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浹背的夏天,萬物皆可拋,唯獨少不了肥宅養(yǎng)成三大件——空調(diào)、WiFi、西瓜。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種植和消耗國,擁有龐大的“吃瓜群眾基礎(chǔ)”。你手里的瓜,陪你見證了很多真相,但西瓜本身的真相,你有了解過嗎? 來自撒哈拉最早的西瓜,誕生于5000多年前的撒哈拉沙漠。古埃及學(xué)家不僅從墓葬中發(fā)現(xiàn)了西瓜籽,還有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象形文字。跟很多經(jīng)過馴化的食物一樣,最初的西瓜是野生品種,只有巴掌大小,且味道發(fā)苦,瓜瓤為白,完全不適合食用。經(jīng)過漫長的馴化歷程,才長成今天這副紅瓤、黑籽、多汁的討喜模樣。 ▲ 喬瓦尼·斯坦奇的畫作,展現(xiàn)了西瓜當時的樣貌。圖/網(wǎng)絡(luò) 從17世紀意大利畫家喬瓦尼·斯坦奇的畫作,可以看出西瓜在馴化中的形態(tài)。看起來,的確沒有現(xiàn)在的好吃。 西瓜在中國凡從外來傳入的食物,中國人大多愛以“西”“胡”“番”等字命名,比如西瓜、胡蘿卜和番茄。唐朝初年,西瓜傳入到當時的回鶻(今天的新疆)地區(qū),隨后進入中原。 來到中國的西瓜,收獲了一撥兒忠實的吃瓜群眾。世界上沒有哪個地方吃瓜的勁頭兒能趕得上中國。據(jù)2016年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中國人吃掉了世界上70%的西瓜,這個“群眾基礎(chǔ)”可算相當龐大了。 西瓜=黑人?前一陣奧斯卡影片《綠皮書》有個“黑人吃炸雞受歧視”的橋段,其實除了炸雞,西瓜在美國也同樣意味著種族歧視。 在西瓜傳入美國之前,先在歐洲和地中海地區(qū)溜達了一圈,畢竟離原產(chǎn)地比較近嘛。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由于美國種植園業(yè)的發(fā)展,黑奴貿(mào)易盛行,歐洲殖民者將非洲黑奴販賣到美洲。普遍認為,西瓜就是在這一時期來到美國南部的。 ▲ 白人嘲諷黑人吃瓜的漫畫。圖/網(wǎng)絡(luò) 19世紀60年代,美國爆發(fā)內(nèi)戰(zhàn),黑人在南部揭竿而起,為自由而戰(zhàn)。作為黑人的主要種植作物,西瓜也被視為“自由”的同義詞,而白人農(nóng)場主卻牽強附會,把西瓜易種植的屬性與黑人“懶惰”“不潔”等詞聯(lián)系到一起。在美國,西瓜就這樣淪為了黑人的禁忌。一起遭殃的,還有炸雞和葡萄汁。 名副其實的“水”果西瓜的含水量高達92%-94%,是名副其實的“水”果。英文“watermelon”直譯便是“水瓜”。江戶時代,日本人就曾用“水瓜”和“水菓子”來稱呼西瓜。 能跟西瓜含水量媲美的只有椰子和草莓。西瓜汁跟椰子水一樣含有高電解質(zhì),能迅速補充人體的水分,這也是為什么吃西瓜感覺更解渴的原因。 冰鎮(zhèn)的西瓜真的更甜嗎?是的,不僅是西瓜,很多水果經(jīng)過冷藏之后,都會比常溫之下更甜。這是由水果中果糖的特性決定的,溫度越低,口感越甜。 當然,影響甜度最大的因素還是生長環(huán)境。西瓜在熱而干旱的地方長得更好,甜度也更高,別忘了,人家的老家可在撒哈拉沙漠呢。 很多人擔心西瓜的含糖量,不敢多吃。這要看跟誰比:100g的西瓜,含糖量為5.5g,而同等重量的蘋果,有13.5g的糖。香蕉更高,能達到14%以上。對于普通人來說,可以毫無負擔的吃西瓜,但糖尿病人仍需注意,因為西瓜的含糖量雖不高,但升糖指數(shù)較高,所以需要控制食用數(shù)量。 西瓜的種類:籽瓜VS無籽瓜目前有大約300種西瓜存在,日常食用的有50種左右。除了吃瓤,還有專門吃籽的西瓜,你當肥宅時嗑的西瓜籽,就是從“籽瓜”中培育出來的。因為主要為了獲取西瓜籽,瓜瓤未經(jīng)馴化,還保留著最初的白色。 ▲ 專門用來獲取西瓜籽的籽瓜。 而無籽西瓜則是頗受歡迎的懶人福音,這種無籽西瓜的誕生,得益于馴化西瓜時,將含有22條染色體的雄性花與含有44條染色體的雌性花雜交,當種子成熟時,含有33條染色體,使其無菌,無法產(chǎn)生種子。其原理類似驢和馬雜交出騾子。 西瓜霜里真有西瓜嗎?老婆餅里沒老婆,但西瓜霜里的確有西瓜的霜。 西瓜霜是西瓜的衍生品,獲取時需要一種叫“芒硝”的礦物質(zhì)幫忙。夏末天氣轉(zhuǎn)涼時,確保西瓜不會腐爛,將不那么成熟的瓜削開頂蓋,挖出部分瓜瓤,放入芒硝,蓋好瓜皮。待西瓜霜從瓜皮析出時,刮下此霜即成西瓜霜。 ▲ 西瓜霜。 西瓜霜能清熱瀉火,消腫止痛,吃瓜群眾對這味中藥恐怕都不陌生。小時候,我覺得這是為數(shù)不多的不難入口的中藥。 西瓜還有哪些神仙吃法?西瓜直接吃,就已然很完美了,但這并不能阻止各國人民變著法的折騰西瓜。 日本流行過給西瓜撒鹽的吃法。早期的西瓜沒那么甜,在日本又賣出了天價,一百塊錢一個瓜是正常物價,日本人便想出了這個法子。正所謂“要想甜,加點鹽”。 歐美人則研制出了西瓜pizza、西瓜牛排(把西瓜當牛排烤),以及用西瓜替代各種肉排的吃法,應(yīng)該是素食者的創(chuàng)意。下面這道“脆皮西瓜”,看起來還不賴? ▲ 脆皮西瓜。圖/foodrepublic.com 比以上更“喪心病狂”的吃法,是潮汕人用西瓜蘸醬油。閩南和潮汕地區(qū)有用水果蘸醬油的食俗。如果說芒果、菠蘿和荔枝蘸醬油是為了去其酸澀,讓水果吃起來更甜,那么無需粉飾就已然很完美的西瓜為什么也要有此操作呢。跟潮汕人一起時,請保護好你的瓜! 以前在宮廷里,有一種叫“西瓜酪”的稀罕玩意兒。西瓜切塊,加糖熬制,民間根本見不到——吃瓜本來是為了解暑,為了吃口涼的,還得先守著爐子汗流浹背,擱老百姓誰也沒那閑工夫。這幾年,西瓜酪在某些店里成了小眾的“夏季專享”。 ▲ 曾經(jīng)的宮廷專享,西瓜酪。圖/西夏 夏天走了,留下了西瓜醬大約在河北、河南和山東一帶,流傳著一種“西瓜醬”。三伏天制作,秋冬時,是餐桌上最美味的小菜。具體做法頗考驗技巧,西瓜切塊,跟醬豆一起發(fā)酵,保留瓜籽的同時,還可以加杏仁和花生。就饅頭、下飯、下粥吃,實在是美哉。 ▲ 登上過《舌尖2》的西瓜醬。圖/網(wǎng)絡(luò) 陳曉卿的《至味在人間》,開篇寫的便是讓他思念了四十年的西瓜醬。我也曾懷念爺爺做的西瓜醬的味道,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可以戳這里)。 這恐怕是一年當中,西瓜給人留下的最后的美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