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注芳 筆法亦稱“用筆”。元趙孟頫說:“用筆干古不易”,現(xiàn)代書家啟功也說:“書法用筆為上”,可見用筆之重要。 書法是一種線條藝術,正確的筆法才能寫出藝術的線條,筆法是初學者的一道難關,也是書法教學中的一個難題,下面著重淡淡我在教學中體會較深的幾個問題。 一、用筆的要求。 用筆要求從低到高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準確(最基本的技法)。2、有力(寫出的線條有力度、有厚度、有彈性)。3、流暢(熟練、貫通自然)。4、生動(線條有變化、有韻味、有感情)。 有的教科書把第一條稱為筆法,后三條稱為筆力、筆勢和筆意。而對初學者來說只能先做到用筆的準確即把筆拿穩(wěn),培養(yǎng)對筆毫的駕馭能力,這時來談用筆的有力流暢、生動為時尚早。 用筆準確包括運筆的路線(水平運動)、提按的程度(上下運動)、點畫的形狀大小、點畫的位置。而要想達到這些要求就要進行大量的執(zhí)筆、運筆、用鋒的技巧訓練。不可急于求成,需要數(shù)月至整年的長期訓練。 二、執(zhí)筆與運腕。 執(zhí)筆是手段,運腕才是目的。執(zhí)筆無定法,有五指執(zhí)筆法、撮管法、族管法、提斗法等。但是不論什么法都應該保證手臂所有關節(jié)的自由靈活和便于發(fā)揮腕部力量,這一條是不可違背的原則。 “指不主運”,手指的主要任務是把筆拿住不會掉下就行了,而運腕應以腕為主,良好的運腕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手和筆的功能,使線條中產(chǎn)生粗細、輕重、曲直、剛?cè)?、虛實、隱顯等豐富多彩的變化,以及干變?nèi)f化的節(jié)奏和韻律??梢赃@樣說,掌握運腕的技巧等于進入自由王國的一個特殊通行證。 許多教科書都提到執(zhí)筆的一個原則是“指實掌虛“,但是有人把指實和掌虛對立起來,一提到指實就緊握住筆管,使手腕處于僵硬的狀態(tài),這樣肌肉容易疲勞,寫出的字生硬無神。 而強調(diào)掌虛則執(zhí)筆過松,身體之力無法通過筆桿、筆毫傳至紙面,寫出的筆畫一定是綿弱無力。以為要指實就不能掌虛,其實指實不等于指緊,指實應該是五個手指的分工,各司其職,拇指“擫”,食指“押”,中指“鉤”,無名指“格”,小指“抵”,指端握筆,指關節(jié)外突,握筆靈活,以筆管能正反方向捻轉(zhuǎn)為度。 掌虛也是為了更好地運腕,做到掌心空虛能容下個小球,手指不可貼近掌心。有首毛筆執(zhí)筆歌:“虎口若月半,掌虛可藏卵,五指相協(xié)力,運筆在于腕?!?/p> 至于執(zhí)筆的松緊,有的人說不要過緊也不要過松,這樣講太含糊了。我認為執(zhí)筆應該時緊時松,即運筆前松,運筆時緊,運筆后松,這樣比較有利發(fā)揮腕部力量。從而影響到筆力的獲得與提高。如果始終緊執(zhí)則會“直僵”、“執(zhí)死”,字必板滯,如果始終松執(zhí),字則綿弱無力,而一張一弛的用筆之道能使筆畫有力度地變化,有生氣。 三、以篆入楷,練習中鋒。 不可否認唐楷為楷書之高峰,楷書的筆法全面,學習書法可以從唐楷入門。 但是如果在學習楷書基本筆畫之前,先用篆書的筆法來鍛煉中鋒運筆,可以更好地理解與掌握中鋒(這樣的練習我稱為先學會“開車”)。 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開始就讓學生學習楷書的基本筆畫,容易出現(xiàn)線條的中空。楷書的筆畫(尤其是唐楷)過于偏重幾個點上(端部、折處),提按動作過于程序化,這很不利于初學者對中鋒運筆的領會。 而中鋒運筆乃是學習書法初期最為重要的基本筆法,中鋒運筆可以使寫出來的點畫線條敦厚圓潤,氣勢飽滿,而中鋒運筆應該是對所有線條、所有段落、所有過程都有良好的駕馭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說,以篆書的線條(如石鼓文)來訓練中鋒運筆就更為合適些。 篆法中實筆法也比較簡單易學,但控制的意識均勻貫徹于所有部位(整段線條),在這種筆法的基礎上容易加入其它的內(nèi)容,如轉(zhuǎn)筆、折筆、提按等,可以比較順利地進入楷書的基本筆畫階段。 在具體的訓練時應注意所寫的線條宜長(20厘米以上),運筆的速度宜慢(約每秒1厘米),先練直線,再練弧線,在改變線條方向時要注意手腕對筆的控制,注意調(diào)整筆鋒,保持中鋒運筆。一開始就要求要懸肘懸腕,姿勢正確,注意力集中,坐式、站式都要練,要強調(diào)動作的協(xié)調(diào)。 起初線條會比較松弛,手會發(fā)抖,手臂會酸,但堅持下去就會好,先把筆拿穩(wěn),再逐漸加大運筆的力度。在練習中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耐性、沉穩(wěn),只有“心靜”才能達到“筆穩(wě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