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制硯名家 李處士,五代晉時制硯家。并善補硯《文房四譜>稱其“能補端硯玉百碎者,齋歸旬日,即復舊矣;如新琢成,略無瑕類,世莫得其法”。 葉 張 顧得麟,顧二娘,清代琢硯家,吳門人,住專諸。原姓鄒氏,為著名硯工之媳(顧號顧道人),德麟死藝傳于子,子不壽,鄒氏繼其業(yè),俗稱顧新娘。 吾 韓 高鳳翰,(1683—1742)山東膠州人。精于金石書面,平生癖硯,著有《硯吏》等。 山 孔傳焯,清代琢硯家,號潛夫,曲阜孔氏后裔。 張 金殿揚,清代琢硯能手,在宮廷擔任琢硯,善制松花石硯。 顧公望,清琢硯家,顧德麟之孫,顧二娘嗣子。 沈嘉林,清代琢硯家,字物價上漲幅度云,歸安人。 沈 劉××,清代硯家,字叔和,號虛白。 朱 張崇益,清代琢硯家,字自謙,號守田,別號小鳳山蕉。婁縣人,善制硯。 衛(wèi)鳧溪,清代硯家,江寧人,善琢硯。 梁 汪復慶,清代琢硯家,能以古法制硯。 朱 孫 陳端友,當代著名琢硯家,(1892—1959)。名介、字介持。江蘇常熟王市鎮(zhèn)人。1907年從揚州著名琢硯能手張?zhí)綖閹煟?929年隨張氏到上海設店鋪制硯。陳氏琢硯能融合中國繪畫傳統(tǒng)的技法、章法于刻硯藝術。他認為藝術創(chuàng)作要重質(zhì)量,不能粗制濫造。 由清末民國至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60年代以后各個硯種都出現(xiàn)一大批優(yōu)秀制硯名人名師、名匠。這里談的“名”是人民給予的,認可的,以及硯的愛好者、收藏家、鑒賞家所公認的。而絕大多數(shù)不是“欽定”(因過去要是國營廠或合作廠才有資格去評職稱,沒有評上職稱者不算“名”師,因此埋沒眾多人才,其實很多默默無聞的才是真正搞創(chuàng)作、做實際工作,出好作品的。有不少人“欽定”之后就不搞作品了)?,F(xiàn)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開列于后: 清末至民國:羅成(已故)、李超文(已故)、郭國橋(已故)、梁星輝;民國一新中國:羅星培、羅均培(已故)、李順慶(已故)程泗、羅耀、蔡九、羅妹。 六十年代以后:蔡飛鴻、謝紹光、黎鏗、麥健醒(已故)、孔繁星、馮紹謀、梁慶昌、冼志豪、程文、程八、程柱培、潘國昌、歐永健、覃美巒、陳洪新、張慶明、陳日榮、劉金蘭、林志誠、何彩蘭、關紅衛(wèi)、梁煥明、李漢炎、羅琪深、張玉強、鐘子健、梁宏健、梁子峰、梁健、趙桂炎及劉演良等。 歙硯名家:胡子良、俞得隆、方欽樹、葉善祝、孫維秀、王潤石、汪啟謂、胡震龍、胡中泰、楊震、方建成、王壽金、曹介民、程蘇綠、姚傳祿、俞飛鵬、汪律森、胡冬春、胡和春、胡灶茍、胡秋生、胡水仙、方枕霞、孫升平、朱志武、甘而可、吳力谷等等。 洮硯:苗存喜、孫志寵、石長生; 澄泥:徐文達、藺永茂、藺濤、張存生、徐文長; 魯硯:石可;劉克唐、姜書璞、姜良銀、趙國亮、王全志、韓書凡、王偉、丁輝、葉蓮品; 賀蘭石硯:閻子江、閻子洋、陳梅榮; 松花石硯:張友發(fā);張國江、馮紹箕; 易水硯:崔風桐;鄭岫坤; 苴卻硯:寸秉信、羅春明、羅潤先、羅偉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