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納河左岸,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 自1796年始,由路易十四時期奠定的巴黎美院布扎體系,依然影響著今天建筑與藝術的創(chuàng)新追求,由此創(chuàng)造的形式之美,震撼著、感動著世人。www. 三百多年過去,出自這所世界美術名校的大師,如暗夜里的繁星,璀璨耀眼。 徐悲鴻,林風眠,吳冠中,顏文梁…… 還有潘玉良。 幾年前,在揚州的東關街上,有一座小小的潘玉良先生紀念館,從中了解了,這位從雛妓到小妾,再到巴黎美院的留學生,最后成為流落歐洲的著名女畫家,一生坎坷,令人嘆息。 或許,那些藝術巨匠的靈魂并未走遠,在這里,仍有機會與之邂逅。 走進巴黎美院的大院,發(fā)現(xiàn)與其他藝術學院一樣的散漫和自由,并非網(wǎng)絡圖片所見那般干凈規(guī)整。 右手有個老教堂,不知道何時已棄用,如今被美院用作堆放收集來的雕塑物件的場所,不同年代,不同造型,部分完整,大都殘破。甚至,堆放著不少石棺上蓋的人物雕像。 往美院后院里走,長方廊下,年輕的學生們散坐在林蔭草地上,抽煙,聊天,吃東西,放肆談笑,打乒乓球,正如她們的青春一樣張揚。 后面的大院內,正有一場藝術論壇召開,人群攢動。其中,來了政府的文化官員,三五相對,侃侃而談。周圍有許多藝術機構擺開了臺子,擺放看板、宣傳冊頁,仿佛一場商業(yè)路演。 巴黎美院古老的建筑外墻上,鐫刻著歷代著名藝術家的名字。 樓上圍廊,廣場四周,雕塑作品隨處皆是,在午后的光影下,斑斑點點,折射著漫長的時間痕跡。 步出巴黎美院的后門,原來,珍藏幾個世紀藝術品的盧浮宮就在塞納河對岸,再往前數(shù)百米,便是歐洲名家名作薈萃的奧賽美術館。 藝術的距離可以如此之近。 藝術的密度可以如此之高。 巴黎美院,世界的藝術,藝術的巴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