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攝影作品,以獨特的表現(xiàn)方式,帶領人們看到有趣的微觀世界。那么,初學微距攝影,需要避免哪些技巧誤區(qū)?又該如何快速掌握微距攝影的學習技巧?作為攝影界的“老司機”,分享8個建議,讓初學者快速搞懂微距攝影。 一、選擇拍攝位置和天氣 拍攝微距,大多喜歡拍攝昆蟲,其次是花卉植物,所以挑選拍攝位置和選擇適當?shù)奶鞖馐呛苤匾摹?/p> 以拍攝昆蟲為例,拍攝位置首先挑選在公園、樹林等植物覆蓋率較高的地方,更容易尋找到昆蟲進行拍攝。 在氣溫較低時昆蟲會相對安靜,更容易“配合”微距拍攝,比較不會被驚走?,F(xiàn)在是夏季,選擇早晨時段拍攝微距更容易拍攝到昆蟲靜態(tài)時的微距照片。另外,微距攝影更推薦陰天、多云等天氣,此時環(huán)境光線柔和、反光較少而色彩更艷。 二、挑選鏡頭 微距攝影,更推薦使用專門的微距鏡頭。如果沒有微距鏡頭,也可以使用變焦鏡頭的長焦端進行拍攝,或者外接鏡搭配普通鏡頭使用,或者倒接鏡頭等等,這些可以在成本更低的情況下進行微距拍攝。 對于初學者而言,建議還是全畫幅相機+微距鏡頭,因為微距拍攝的題材眾多,適用性較廣,所以并不會放在柜子里積灰。微距鏡頭也有中短焦距的,如50mm、60mm等,在拍攝昆蟲等題材時需要靠近拍攝,容易驚走昆蟲,所以一般不推薦此類微距鏡頭。 最佳的選擇是焦距在100mm左右,比如佳能的100mm,尼康的105mm,騰龍的90mm等,都是很不錯的拍攝選擇。 三、什么時候用閃光燈? 拍攝較小的昆蟲,因為超近距離拍攝,導致景深很淺,所以需要縮小光圈(如F16);還要使用高速快門來抓拍會移動的昆蟲,保證照片不會模糊;再加上使用較低的ISO來保證畫質,因此照片的曝光量較低,所以就需要用到閃光燈來補光了。對于選擇什么樣的閃光燈倒是要求不高,機頂閃光燈也是滿足需要的。 在很多微距的拍攝過程中,如果環(huán)境光線充足,也并非要求達到1:1的拍攝效果時(就是鏡頭適當遠離拍攝主體),大多不需要用到閃光燈,只需要適當開大光圈即可,這樣的畫面會更加自然。 但在近距離拍攝昆蟲等題材時,建議使用閃光燈,拍攝昆蟲的細節(jié)特征。 四、擴散器的妙用 閃光燈一般搭配擴散器使用,因為閃光燈的光線太硬,影響照片的畫面效果。此時搭配一個擴散器(可以選擇薄紙或白色棉布等),可以阻擋部分光線,讓主體得到的光線更加柔和,從而讓照片的陰影和高光對比不強烈,讓整體畫面效果更加自然。 五、手動對焦 拍攝微距,基本上要拋棄自動對焦,因為拍攝距離過近,自動對焦會找不到對焦點或對不上焦,所以要將對焦模式調整為手動對焦MF。 在拍攝靜物時還可以選擇三腳架來穩(wěn)定相機,進行微距拍攝。但在拍攝昆蟲時,拍攝題材和拍攝時間上都不允許三腳架進行拍攝,因為昆蟲容易受驚而飛走,這就要求拍攝者要練就麒麟臂或提高快門速度。 而且在手持拍攝等情況下,又要調整對焦環(huán)進行手動對焦,這對于初學者而言也是需要面對和攻克的技術難點,需要長時間的拍攝實踐來積累經(jīng)驗。 六、快門速度 上面說過,拍攝昆蟲時,拍攝環(huán)境和時間都不允許使用三腳架拍攝,所以需要提高快門速度,初學者建議使用1/200秒或更快的快門進行拍攝,在掌握了一定拍攝技巧后再逐步降低快門速度。 因為高速快門的曝光時間較短,容易出現(xiàn)補光到主體而沒有補光到拍攝背景,造成拍攝背景偏暗,乃至全黑背景。 而低速快門則可以避免這一情況,只是此時需要借助豆袋或三腳架來穩(wěn)定相機以獲得更慢的快門速度,但可能將昆蟲驚走,所以需要更多的耐心進行拍攝。 七、光圈 因為微距拍攝的淺景深原因,所以大多數(shù)時候會將光圈縮小,如F11、F16等,在拍攝1:1的畫面效果時,可以有效增大景深范圍,讓昆蟲細節(jié)更容易得到表現(xiàn)。否則開大光圈,景深可能只有幾毫米的范圍,拍攝難度更大,效果也不佳。 但是在不拍攝1:1的畫面效果時,適當增大拍攝距離,可以拍攝到更多的畫面元素和背景,此時開大光圈倒是可以增加畫面曝光量,提高快門速度。 八、尋找拍攝角度 拍攝昆蟲或者地面的花草、蘑菇等,如果站著垂直俯拍、45°俯拍等畫面效果與普通人拍攝的效果差異并不大。建議將相機放低,蹲下或趴著拍攝,如果相機支持翻轉屏幕,對于拍攝也會有更大幫助。 微距拍攝時,低角度拍攝有助于表現(xiàn)昆蟲、花草的姿態(tài),如側拍、正拍、仰拍等,尋找合適的拍攝角度更有可能拍出優(yōu)秀的微距作品。 綜上,攝影學習需要去實踐拍攝,8個實用的微距攝影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攝友們交流探討微距拍攝,一起交流進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