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yī)里,“病”與“癥”是分開的,所有的病是由于內(nèi)臟發(fā)作了功用性或器質(zhì)性的病變,內(nèi)臟生病了,而“癥”現(xiàn)于四肢五官——這也是中醫(yī)望診的依據(jù)所在。而西醫(yī)則病癥不分,往往將癥當成了病來治,所以對大少數(shù)病的治療方式其實是錯誤的。就算一個普通的感冒,西醫(yī)的治療方式也是錯誤的。如感冒流鼻涕,打噴嚏,在中醫(yī)看來,這是癥,是身體在排寒氣,而病則在肺,寒氣排完了,病也就好了,中醫(yī)的治療方面一般是通過藥物幫助身體排寒氣。而西醫(yī)卻將癥當成了病,硬生生地用藥物將“癥”給止住,鼻涕是不流了,噴嚏也不打了,但寒氣卻留在了體內(nèi),埋下了下一次生病的種子。 “半夏湯” 的最早方解中說它可以治療 “目不瞑”,就是失眠?!憋嬕园胂臏粍庩栆淹?,其臥立至”,意思是:喝了很快就有效果,所謂”沾枕頭就著”。很多臨時失眠的人,也曾四處求醫(yī),用了西藥安眠藥,也有中藥安神藥,還是睡不著。后來居然用復雜的橘子皮,就是陳皮,加半夏就給冶好了。這不奇異,靠的就是它們的開合氣機的作用,陳皮是往上散氣的,半要是往下降氣的。 人為什么能入睡?按照易卦的說法,日上天為“明夷’”,“明”是黑暗?!耙摹笔莻囊馑?,明傷了就晦暗了,入夜的時候是晦暗的時候,就是“明夷’”,這個時候人是要睡覺的。 詳細到“明夷”這個卦的構(gòu)造,是“坤”上“離”下,詳細到五臟,就是屬于 “坤土” 的脾氣要是升上去,屬于 “離”的心火要降下來。這樣才能抵達 “明夷”狀態(tài),人才能進入睡眠。 在脾土降和心火升的進程中,必須有一個通道作為其交通的保證,能化痰濕的陳皮和半夏,又具有一升一降的作用,就提供了這種通道的保證。因此,雖然這陳皮,半夏沒有安神,鎮(zhèn)靜的成分,但它保證了上下氣機的開合,交通,這也是在最早的《內(nèi)經(jīng)》就明白點出半夏湯能治 ’’甘不瞑” 的原因了。 漢代的醫(yī)圣張仲景有個名方“半夏瀉心湯”,對《傷寒論》有研究的中醫(yī),常常用它治療失眠,而且是那種不容易入睡的失眠。半夏瀉心湯除了包含二陳丸,還有黃連、黃芩、人參、干姜、大棗、黃芩、黃連就是入心的,可以降離火;人參、干姜、大棗是入脾經(jīng)的??梢陨⑼粒瑑山M藥物在半夏、陳皮的幫助下一匯合,人就睡著了。 但是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知道 “半夏瀉心湯” 的人都能把它運用到失眠上,即使用了,也是以為這個方子解決了胃腸積滯間題。中醫(yī)講 “胃不和則臥不安”,很多人只是機械地把這句話了解為不舒服的時候睡不著,但你去問那些被 ’“半夏瀉心湯’” 治好了失眠的人,他們很少有胃里不舒服的表述。這里的 “胃不和”,實際上報的是脾胃之氣,也就是脾土沒有升上去,沒能造成“明夷”狀態(tài),所以難入睡。 |
|
來自: 學齊宜荷 > 《中醫(y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