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還在讀小學的女孩董云就起身了。她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洗衣做飯,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她要幫媽媽翻身、按摩、捶背,還要給媽媽喂飯喂藥,而這些事情,在她五歲那年父親離開這個家時就開始做了。當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大學后,她又背著相依為命的母親一起去上大學。 在另一個地方,有個很有錢的母親,她給未成年的兒子買各種豪車,送他出國上貴族學校,然而,兒子不是打架斗毆就是闖禍犯法,做母親的操碎了心。 窮人家的孩子是否更懂事、更孝順?經濟學家試圖以統(tǒng)計數據來回答這個問題。 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的約翰·埃米施認為,財富越多,子女就越不孝順。和窮人相比,有錢人在養(yǎng)育孩子時,往往給子女提供更多的金錢和幫助。然而,根據英國的家庭調查數據,以擁有大學學位的富家子弟為例,他們給父母打電話的次數要比普通人少20%,去看望父母的次數更要少50%以上。 是什么使得富人的孩子不夠孝順呢?這里有兩個經濟學原因。 第一個是由于收入的增長,他們盡孝道、盡義務的邊際成本也就同樣提高。有錢人的孩子時間多用于開游艇、泡酒吧,這些愉快的時間,如果用來陪家人聊天,就好像變得很不值。富裕會拉大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距離。既然親自看望都可以用電話問候代替,那么接下來,就會連電話都懶得打了。 另一個原因來自“策略遺產理論”。富人家的孩子們,只會付出確保其獲得一份合理比例的遺產所必需的孝順。而那些沒有同胞兄弟姐妹與之爭奪財產的孩子,則會更容易達到目的。 這也是窮人的孩子更孝順的原因,他們沒有財產,不需要策略,他們知道生活艱辛,親情是他們最大的財富,和家人在一起顯得彌足珍貴。正如契訶夫筆下的小凡卡說的:“親愛的爺爺,發(fā)發(fā)慈悲吧,帶我離開這兒回家,回到我們村子里去吧……親愛的爺爺,我再也受不住了。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等我長大了,我會照顧您,誰也不敢來欺負您。” 那么,有錢的父母們又該做些什么呢?也許多生些孩子會得到好的結果,或者像比爾·蓋茨一樣把錢捐給慈善機構。不過,埃米施并不樂觀。他說:“他們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圍著孩子轉。并且不要犯像李爾王那樣的錯誤,先把錢交出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