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幾種器型在稱謂上顯得較為混亂:扁瓶、扁壺、大扁瓶、扁平大壺等,有欠規(guī)范而易混淆—— 被稱為“跨世紀工程”、六十卷本的《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將圖一定名為“背壺”,將圖二定名為“扁壺”,而圖一這種器型,在葉佩蘭女士的著述中被稱為“雙耳扁瓶”,我覺得“雙耳”這兩字頗為可取,因為我擔心耿先生的“扁壺”之說極有可能因為特征性不甚明確而易于混淆,于是決定將這種器型定名為“雙耳背壺”,此種稱謂既有“耿說”,也有“葉說”,是為“姚說”。 這種“雙耳背壺”,源自阿拉伯銅器,是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zhèn)窯的創(chuàng)新品種,宣德時繼續(xù)生產(chǎn)。永宣時期的這種雙耳背壺,除青花器外,還見有白釉器。造型多為口微侈,細短頸,頸下部微狹,頸、肩之間連以如意耳,豎向扁圓腹,橢圓形臥足。器型端莊而穩(wěn)定,紋飾簡潔,青花器多繪人物、折枝花卉及折枝花鳥。 由于蘇麻離青料的暈散,永宣時期的青花繪人物紋的極為少見,因為暈散,人物的面目就不清了,所以有“元代人少,永樂無人,宣德女多男少”的說法。從另一方面看,也由于蘇麻離青料的暈散效果,使畫面如同水墨潑于紙端一般,別有韻致。尤其是亭院樓閣、仕女游息圖,青料研磨極細,燒成溫度恰到好處,所以人物形象生動,繚繞的云頭、飄逸的衣紋,都使人有親臨仙境之感,庭院中翠竹搖曳,池塘里魚龍?zhí)S,令人賞心悅目。 臺北故宮的這個“胡人樂舞”紋青花雙耳背壺十分珍貴 這種雙耳背壺,以寫生茶花為主體紋飾的較為多見—— 北京故宮藏 頸飾纏枝花卉,肩飾蕉葉紋 同樣以茶花裝飾的幾件館藏品—— 上海博物館藏 有以荔枝紋為裝飾的—— 大英博物館藏 日本東京松岡美術館藏 也有花鳥紋的,英國倫敦大學大威德藝術基金會藏 北京衛(wèi)視 2009年 11月20日《天下收藏》節(jié)目上出現(xiàn)的重器—— 永樂青花纏枝花卉紋背壺(殘)
永宣的這種雙耳背壺,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時仿制甚多,青花和彩瓷都有——
雍正粉彩,嫵媚至極 以下兩件其實均為同類器,但習慣上被稱為“抱月瓶”。 乾隆青花花果紋雙耳扁壺,此壺的造型已有明顯變異,兩耳由、永宣時的如意形變?yōu)辇埿?,并由臥足變?yōu)槿ψ恪?/p> 上海博物館藏
西藏博物館的這款乾隆青花海水云龍紋扁壺,器型上已有較大演變
乾隆青花釉里紅雙耳扁壺 浙江慈溪錦綸博物館藏
以上這件北京故宮所藏雍正青花折枝茶花紋雙耳背壺,是完全仿永樂的; 仿品和永樂相比,大體上有如下差異——
1.
2.
3.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