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屹(筆名青林) 紅顏皆薄命,花謝實堪憐 說起花蕊夫人,史上共有三人,按照現(xiàn)在成都區(qū)域的劃定,都屬我老鄉(xiāng)。成都自古出美女由此可見一斑,我驕傲。 這三位花蕊夫人恰好都姓徐,前兩位是一對姊妹花,號稱大小徐妃,是五代十國時前蜀王建的妃子;而比她們更為出名的,則是后蜀孟昶的妃子,也就是最后被宋太祖強納于后宮的花蕊夫人。今天要說的就是這位孟昶的妃子,為了方便,還是直稱她叫花蕊夫人吧。 一聽這名字就覺得就是個很美麗的女子,有人說她其實不姓徐,她姓費,但誰也拿不出有力的證據(jù),因為畢竟正史無載,都是憑野史小說筆記什么的。不過,姓什么不重要,都不如花蕊夫人這名兒動聽。 這個孟昶本就是個花花公子,根本也不是個做皇帝的料,唯一喜歡的就是美人,他生活奢侈無度,全無興國之策。我見有人也說這花蕊夫人是禍水紅顏,這個也正常,一般亡國,不是女人誤國就是奸臣弄權(quán),皇帝是沒有責(zé)任的。 據(jù)《宋詩紀事》“花蕊夫人”條說:“夫人姓徐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宮,后主嬖之,號花蕊夫人。效王建作宮詞百首。國亡入宋,備后宮?!?/p> 據(jù)說這花蕊夫人是一個太監(jiān)遍訪成都城,才為孟昶找到這如花似玉的美人兒,封為惠妃;她不僅美艷,風(fēng)姿卓絕,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其是在詩詞上更是少有人能及。即使是在《全唐詩》中,她的作品就達百多首,名曰《花蕊夫人宮詞》,由此可見她的才情是如何地了得。 她喜歡花,最喜歡的是牡丹花,可能是牡丹花太嬌貴了吧,成都是不是不太適合種植我不是太清楚,但這孟昶為了討她的歡喜,除了為她修建了牡丹苑外,還要求百姓每家種植,但每家種植的都是芙蓉花,所以每到花季,那滿城的芙蓉花綻放,蓉城之名延續(xù)至今。 美人與花相交映,賞游之時,那孟昶覺得這身邊的人兒乃人間極品,如花蕊般嬌嫩可人,便封她為花蕊夫人,于是這惠妃便被改稱為花蕊夫人,這美稱也就一直流傳下來了。 其實這個美稱并不是一種嬪妃等級的稱呼,說“封”應(yīng)該是不妥的,當(dāng)是一種昵稱吧。如當(dāng)年武則天被稱作“媚娘”一般,只是感覺這花蕊之名比媚娘要高雅點的感覺哈。 四川,尤其是成都人是很會生活之人,換言之也是很懂得起如何享受的,不知是民風(fēng)一直如此還是血液中固有的沉淀。而這孟昶卻比那后世的宋徽宗還懂得享樂,先輩辛苦創(chuàng)下的基業(yè)到了他手上時,蜀中已久無戰(zhàn)事,承平日久不識烽火。加上天府之國那幾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斗米三錢。都下仕女竟不辨菽麥,士民采蘭贈芬,買笑尋樂,蜀中自是一派地升平景象。 而在孟昶來說,乃是享樂的大好時光了,他驕縱奢侈無不用其極,笙歌竟夜,美女無算,他便天天混在這鶯鶯燕燕中,樂得個昏天黑地,全然不知中原那陳橋邊,黃袍加身的趙姓皇帝,對他這蜀中之地早就是垂涎三尺了。 據(jù)說這花蕊夫人還是比較清醒的,她多次勸說孟昶要以國事為重,勵精圖治,但孟昶總覺得那飛鳥難過的蜀道,是抵御宋人的天然屏障,完全不把這天下人都看得見的憂慮放在心上,依舊過著他“不道流年,挾彈騎射,游宴尋詩”的好日子。 宋人終于來了,十四萬蜀軍不戰(zhàn)而潰,宋人出兵僅66天,這孟昶便自縛出城請降,同花蕊夫人一行33人被押赴汴梁,至此,后蜀滅亡。 途經(jīng)廣元昭化,當(dāng)時叫葭萌關(guān),花蕊夫人百感交集,援筆填詞于驛壁:“初離蜀道心將碎,遺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 未及寫完,就被兵士催促上路。后來有人續(xù)了下半闋:“三千宮女花如面,妾最嬋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寵愛偏?!庇腥苏f這是狗尾續(xù)貂,我倒覺得續(xù)得還不錯,只是意思有點跑偏了,但至少我是續(xù)不出來滴。 宋太祖趙匡胤,史上以《千里送京娘》聞名的不好色君主,早已知道這聲名遠播,艷絕塵寰的花蕊夫人,為了一覽顏色,以慰渴懷,便借著封孟昶為秦國公之際,連帶著給隨來的家眷也一一封賞,于是,這孟昶不得不率花蕊夫人等一眾人前來謝恩。 便是這短短地一見,后世的文章就多了起來,野史記載,那香風(fēng)過處,太祖心醉,千嬌百媚地一聲萬壽無疆后,那太祖竟不能自持了,幾欲失態(tài);還有記說那花蕊夫人鶯簧百囀地謝恩后,斂鬟而退,臨去時秋波一轉(zhuǎn),把那太祖的魂兒直直地勾去了。反正說法多多,總之是此一見太祖心猿意馬,于是這孟昶便悲催了,十天后暴病而亡,至于死因就不言自明了哈。 對花蕊夫人勾引宋太祖這事,我是萬萬不信的,說這事的無非是想論證紅顏禍水之說,想說明這后蜀亡國正是被這花蕊夫人給禍害的,也想說明這美人兒朝三暮四,風(fēng)流成性,“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其實這時的花蕊夫人,成天地膽顫心驚,性命猶自朝不保夕,哪兒還有心思去獻媚勾引那太祖皇帝。 但不管她如何想,命運不是她能決定的,就在趙匡胤厚葬孟昶,她前去謝恩時,被強留后宮通令侍宴。作為一個小女人她此時是身不由己,只得從命,席間,太祖知道她能詩,便命她即席吟詩,于是她呤出了那令后世多少須眉慚愧的名篇: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p> 這首詩不僅充分地展示了她的才情,更是將亡國之痛的怨氣發(fā)泄得痛快淋漓,但她又是將那些不作為的男人局限在十?dāng)?shù)萬蜀軍,這讓趙匡胤不得不佩服后,感慨萬分。 自此,花蕊夫人被封為貴妃,那太祖每日退朝后必去她那兒飲酒聽曲,對她也是寵愛有加,似乎一日不可離此天人了。 至于花蕊夫人是如何死的,說法就多了去了,但主流說法是被趙匡胤的弟弟,后來的宋太宗一箭射死。 王鞏在《聞見近錄》一書中記載說她:“得幸太祖,頗恃寵。一日宴射后苑,上酌巨觥以勸太宗,太宗固辭,上復(fù)勸之。太宗顧庭下,曰:‘金城夫人(即花蕊夫人)親折此花來,乃飲?!纤烀谝涠鴼⒅?。即再拜,而泣抱太祖足,曰:‘陛下方得天下,宜為社稷自重?!巷嬌淙绻??!?/p> 也就是說,趙匡胤攜花蕊夫人和弟弟趙光義宴射于御苑,趙匡胤勸趙光義喝酒,趙光義借故推辭,說只要夫人幫我折一枝花來,我就喝。趙匡胤便要花蕊夫人去折花,花蕊夫人折花過程中,趙光義從背后一箭將朝她射死。趙光義射死花蕊夫人后,立馬跪下抱著趙匡胤的腿,大哭道:“皇兄應(yīng)以社稷為重。”宋太祖聽后,并未追究弟弟,二人飲射如故。 盡管我不是太相信這一說法,但卻又提不出更有力地證據(jù),我覺得,作為正受寵的花蕊夫人,礙著那趙光義甚事,趙光義他恨不得他這老哥迷戀女色不問政事,自己掌握全權(quán)才好,不太可能為勸太祖遠美色而冒此殺頭之罪;再者,沒有花蕊夫人還有后宮一堆的絕色,哪個不能迷住趙匡胤,讓他弄得來力竭身衰,早死早了,他才能早日上位,這才是他的目的,怎么可能去冒死除掉這花蕊夫人嘛。還有,雖說皇家鐵血無情,但我想,那趙匡胤在歷史上看,畢竟還不是那么冷血之人,何以會看著自己費盡心機弄來的美人兒,無端死于箭下,還能“飲射如故”,這也太無情了吧,所以,這個我是不太相信滴。 于是又有人便加入了花蕊夫人介入宋廷地權(quán)力之爭,才被趙光義射死之說;又有人將其摻和進著名地歷史懸案《燭光斧影》中;也有人說是這趙光義也貪戀其美色,調(diào)戲不成,怕被老哥知道,才將花蕊夫人殺之;當(dāng)然,還有更稀奇的說法,有人說她是為了替孟昶報仇,挑撥趙家兩兄弟的關(guān)系才招來殺身之禍,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直弄得人眼花繚亂,莫衷一是。 反正這花蕊夫人是死于非命,這位土生土長的川妹子慘死異鄉(xiāng),她的死因不明。我想,她作為一個小女人,無論如何都是一個任人擺布地悲情角色,她的才情和美貌都屬人間難尋,但偏偏地生不逢時,命運不濟,夫君被毒殺,自己不得不委身仇人,強作歡顏,可以說她是史上最為悲情的女子了。她的死也詮釋了那一句人人盡知的名言,“自古紅顏多薄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