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學史上,流芳百世的詩人和詞人數(shù)不勝數(shù),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光彩奪目。他們中的多數(shù)人才華橫溢,一生寫出了很多名篇佳作,留下了數(shù)不清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或浩蕩如長河,或精煉如美玉,一起裝扮著文學這座大花園,成為最美麗的風景。 然而也有很多詩人一生只寫了很少的幾首詩詞,卻一樣能流芳千古。甚至有些人僅憑一首詩作就能在詩歌的歷史上留下永不磨滅的痕跡。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它的作者在歷史上并不出名,很多人只知其詩不知其人。這首詩源于詩人與一位美女的偶遇。偶遇未果之后,詩人寫下了這首詩。憑著這一首詩,詩人就流芳千古笑傲詩壇。它就是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崔護,字殷功,河北定州人。考中進士后,他做過京兆尹,御史大夫等官,他的詩全唐詩僅存6首,但是只有這首《題都城南莊》流傳最廣。都城就是當時的長安。相傳,當年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地后在長安南郊偶遇一個美麗的少女。 因為口渴難耐,他向少女討了一杯水喝。當時,少女家的庭院中有一株盛放的桃花。萍水相逢的兩人仿佛都有情意,可當時誰都沒有說出來。而后,崔護悵然離去。之后一年,他回來尋找少女,但少女已去,庭院中空留桃花。 這首詩清新明麗,極負層次感。詩人先寫他一年前尋春遇少女的場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姣好的容貌是人世間最美的顏色,桃花灼灼的花枝是自然界最美的風光。少女與桃花互相映襯,彼此不僅沒有被對方比下去,反而各自成全,詩句中展現(xiàn)出細畫面也越發(fā)讓人驚艷。 的畫面,其實不止崔護一個人見過。這種巧遇的美感應(yīng)該存在于每個人的心中,在人心最柔軟之處相遇。詩人在與這樣的美麗邂逅之后便再無法忘懷,這樣的留戀很容易得到人們的理解,于是接下來的故地重游就變得理所當然。 還是在一個春天,或許詩人是被長安滿眼的桃花李花驚艷了雙眼,忽地就想起了記憶中那個站在桃花下的美麗少女。于是,他按捺不住心里的憧憬前去尋找。一路上,他懷著憧憬,內(nèi)心忐忑,很想想見到少女。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見到少女后會怎么樣。 這次重訪是他遵循自己的本心所做的選擇。到了南郊之后,詩人見到了記憶中的那棵桃樹。桃樹比一年前更加繁茂了,枝上桃花灼灼,綻放笑顏。然而,令人失望的是,這首詩到此就戛然而止了。不由自主地,讀者到這里也和詩人一樣,心中也生出說不出的失落和傷感,忍不住去回憶自己在遙遠歲月中逝去的美好。 詩中的故事還被后人寫成了傳說故事。在傳說里,崔護這次重訪不遇沒有死心,后來又去了一次,。這一次他終于到了她心心念念的少女少女,最終二人喜結(jié)連理,圓滿大結(jié)局。這個結(jié)局是很多人希望的,很美好。 但是千百年來,人們之所以未曾忘記這首詩,不是因為傳說的美好結(jié)局,而是因為詩中的種種遺憾。人們常常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與某種美好相遇,當時或許未曾留心又或者留心之后沒有付出行動去爭取去挽留。 時過境遷,自己想要再去尋覓記憶中美好的時候,卻往往發(fā)現(xiàn)往事如煙,逝去的已難再得。這種遺憾在人們的生活中很常見,自然也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或許這就是這首詩能夠流傳千古的根本原因所在。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本作者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