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羅。 上一篇介紹了觀賞魚內(nèi)部寄生蟲病的防治,今天要再介紹一下觀賞魚外部寄生蟲病的防治。 相對于內(nèi)部寄生蟲,常見的觀賞魚外部寄生蟲會比較多,一般多由原生動物或甲殼動物寄生于魚體的體表、鰓等部位而引起的。 其中由原生動物引起的寄生蟲病主要有:纖毛蟲病、單殖吸蟲病和鞭毛蟲?。挥杉讱游镆鸬募纳x疾病主要有:錨頭蚤病和魚虱病。
患體外寄生蟲病的魚相對來說會比較好治療,因為它們的癥狀往往我們用肉眼就能觀察得到,一發(fā)現(xiàn)就可以及時治療。主要是觀察其體色是否正常,體表黏液是否增多,是否有傷口和體表增生物,鱗片是否完整,背、臀、尾和腹鰭是否有充血等。 接下來我就一一介紹這幾種寄生蟲病的防治方法。 (1)白點病白點病也叫小瓜蟲病,是由多子小瓜蟲寄生引起的,它會寄生在魚的體表、鰭條和鰓組織,寄生處會形成直徑 1 毫米以下的小白點。 當病情嚴重時,病魚的全身都可能布滿小白點,同時體表伴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爛、脫落,甚至蛀鰭、瞎眼,病魚體色暗淡無光澤、瘦弱、游動異常、呼吸困難,直至死亡。 白點病可能是小羅至今遇到最多的觀賞魚寄生蟲病,自己也在第一次養(yǎng)魚時不小心讓魚患了白點病。但是,其實只要及時治療,白點病的治愈率還是很高的。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小瓜蟲的生長習性——小瓜蟲的繁殖水溫為14~25℃,在水溫低于10℃或高于28℃時,小瓜蟲停止發(fā)育繁殖并逐漸死亡。 因此,根據(jù)小瓜蟲不耐高溫的特點,可以將水溫提高到28℃,數(shù)天后,小瓜蟲的囊泡會破裂脫落,此時換三分之一的水,但要保持水溫恒定,然后輔以藥物治療。 治療方法:
市面上治療白點病的藥物比較多,除了上述幾種,還有孔雀石綠、福爾馬林等等也有一定的療效。具體用量請參照使用說明。 值得一提的是,小瓜蟲病的傳染性比較強,最好是將病魚隔離出來。至于沒有加熱棒的魚友,那只能用藥物治療了,效果會比結(jié)合溫度治療差一點。 (2)車輪蟲病車輪蟲一般會寄生在魚的體表或鰓和鼻孔等處,少量寄生時沒有明顯的癥狀。發(fā)病時魚體偏瘦、體色較深,攝食不良,有離群獨游的現(xiàn)象,且游動緩慢,呼吸較困難。 感染更嚴重時,病魚組織發(fā)炎,體表分泌大量黏液,在體表、鰓上形成一層黏液層,蟲體密集處,比如魚鰭、頭部、體表會出現(xiàn)一層白翳,嘴在水面呼吸,呈白頭白嘴癥狀。最終呼吸困難、不吃食而死。 治療方法:
使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可能會造成污染環(huán)境及藥物殘留,而且有毒,使用量要控制好。 (3)斜管蟲病病原體為斜管蟲,一般是寄生于魚體的皮膚和鰓上。適宜繁殖的水溫為 12~18℃。 發(fā)病時體表分泌黏液增多,逐漸形成由小到大的白色霧狀膜(又稱白翳?。?,嚴重時遍及整個魚體表面,使魚體失掉原有的光澤,體色變暗,并逐漸消瘦。病魚的魚鰭往往萎縮僵硬,不能充分舒展,不久即死亡。 當斜管蟲大量寄生到鰓上時,還會使魚呼吸困難,促使病魚游到水表層呈“浮頭”狀,加速魚死亡。 治療方法:
斜管蟲病經(jīng)常在鰓上與其他寄生蟲病并發(fā),治療時要注意。 (4)指環(huán)蟲病指環(huán)蟲一般寄生在魚的鰓和體表上,主要寄生在鰓上,會引起鰓瓣缺損、腫脹、出血、組織增生和壞死。鰓和體表會有大量黏液,呼吸困難,病魚通常體形消瘦、眼球凹陷、體色發(fā)黑、食欲不振、游動緩慢或狂躁不安、鰓蓋張開。 打開鰓蓋往往有污物附著,鰓血管充血、出血,大量寄生時,鰓上有指環(huán)蟲密集成白色泡沫狀小團。 指環(huán)蟲產(chǎn)的卵為沉性卵,會沉入水底,在水溫 20℃時,4~5 天就會孵化出纖毛幼蟲,遇到合適的寄主就寄生上去。因此,治療時如果能經(jīng)常抽排魚缸底部的水,有助于提高殺蟲效果。 治療方法:
此外,甲苯咪唑溶液也被很多魚友用來治療指環(huán)蟲,但是起效慢、難以殺凈,而且為了保持水質(zhì)穩(wěn)定良好,后續(xù)操作很折騰。 (5)三代蟲病三代蟲和指環(huán)蟲很相似,繁殖的最適宜水溫為 20℃左右,密度過大是發(fā)病的主要原因。一般寄生在魚的體表和鰓上。 大量寄生三代蟲的病魚體表上有一層灰白色黏液膜,魚體失去光澤,游動緩慢不安,常在水中狂游。且食欲減退,魚體銷售。 三代蟲寄生在鰓上,可導致在鰓上形成血斑,鰓絲邊緣呈灰白色,呼吸困難,最后窒息死亡。 治療方法基本上與治療指環(huán)蟲病一樣,可以參照一下。 (6)本尼登蟲病本尼登蟲寄生于海水魚類,主要寄生在體表,由于它體形較大,有的成蟲肉眼即可見。 魚體上寄生本尼登蟲時,魚在水中焦躁不安,時而狂游,在池壁或缸壁上摩擦,體表受傷發(fā)炎,分泌大量黏液,嚴重時貧血、消瘦,體色發(fā)黑,體表潰爛,眼睛發(fā)白或紅腫充血。 治療方法:
(7)鰓隱鞭蟲病病原體是鰓隱鞭蟲,主要寄生在魚體鰓絲前半部分,早期并沒有明顯癥狀。 但是當蟲體密集寄生于鰓絲周圍時,鰓組織受損,鰓部大量分泌黏液,覆蓋于鰓組織表面,病引起溶血,病魚呼吸困難,魚體發(fā)黑,不吃食,魚長時間浮頭,并且離群獨游于水面,最終死亡。 治療方法與上述的車輪蟲病的治療方法基本上一樣,這里就不再啰嗦了。 (8)口絲蟲病口絲蟲病容易發(fā)生在小魚缸或者水質(zhì)較臟的小魚池中,病魚經(jīng)常在缸底或池底昏睡;大量寄生時,病魚體表會附著一層白色或灰藍色的黏液,常常并發(fā)水霉病和細菌性疾病。 低溫、水質(zhì)不好的水體環(huán)境中很容易發(fā)生這種寄生蟲病,病魚往往體色暗淡無光澤;嚴重感染侵襲皮膚時,鰓上也大量出現(xiàn),由于鰓組織被破壞,影響魚的呼吸,病魚常游近水表呈“浮頭”狀。 治療方法與上述的治療斜管蟲病一樣。 (9)錨頭蚤病病原體為錨頭蚤,寄生于魚體的為雌蟲,長約 1 厘米,將頭鉤在魚體的皮膚深層,呈白線頭狀(老蟲體表有固著類纖毛蟲寄生,有點像苔絲),隨魚飄動,吸取魚體營養(yǎng)。 這種寄生蟲兇猛貪食,寄生處會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深孔,病魚表現(xiàn)出焦躁不安、食欲不振、體形消瘦、游動緩慢,最終衰竭而死。 而且錨頭蚤寄生的傷口處又給水霉菌、車輪蟲等的侵襲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被錨頭蚤寄生的病魚,往往會并發(fā)其他疾病。 治療方法:
(10)魚虱病魚虱是一種透明的甲殼類寄生蟲,體長 3~5 毫米,可隨魚的顏色變化體色,不容易發(fā)現(xiàn)。魚虱先以吸盤吸附在魚體上,再以口刺刺傷魚體表組織,吸取血液和體液。 而且魚虱還能隨時在水中自由游動,從一個寄主轉(zhuǎn)移到另一個寄主。它的口刺會分泌一種毒素,使病魚呈現(xiàn)出極度焦躁不安,或躍于水面,或急劇狂游,百般掙扎。 嚴重時魚虱會布滿全身,魚體的毛細血管破裂出血,體表不斷分泌黏液,全身被一層黏液包裹著。由于魚體的營養(yǎng)被吸收,魚體逐漸消瘦,直至死亡。 被魚虱寄生的魚同樣也會并發(fā)水霉病或其他寄生蟲病。 治療方法:
對觀賞魚寄生蟲病的防治,防重于治,無病早防,有病趕緊治。對魚病的治療,建議弄清病因,再對癥下藥。 “養(yǎng)魚先養(yǎng)水”,水質(zhì)穩(wěn)定良好,觀賞魚就不容易感染疾病,而且好的水質(zhì)能夠提高魚體自身的免疫力,從而更好的抵抗寄生蟲的侵害。在選擇餌料方面,如果是活餌一定要做好檢疫工作,別讓食物成為病原體。 以上描述可能不是很詳盡,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
來自: 挖地球來 > 《養(yǎng)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