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一起賞析幾首詞。 賞析的目的呢,是為了寫??纯催@些名作是怎么處理情節(jié)、景物、抒情的。 怎么布局謀篇,怎么來表達(dá)。 我們講過,在柳永和蘇軾之前,詞多為小令。 小令就是文字少,篇幅短小的那種詞。 字?jǐn)?shù)一般以80字為界,多于80字就算長調(diào)或慢曲。 一開始的詞,就是這種短小的,大家從白居易,二主詞、馮延巳、溫庭筠,包括宋初的晏殊、歐陽修等人,他們的詞都是這種小令。 為什么一開始是小令???怎么沒人寫長篇一點的??? 我們學(xué)習(xí)詩詞史,不僅要知道發(fā)生了什么,還有知道為什么會這樣。這才有趣兒。 大家想一下,為什么詞一開始是小令,而不是長調(diào)? 我提示一下,我們開篇講詞的時候,我讓大家千萬要樹立一個概念,是不是還記得?和這個概念有關(guān)。 這個概念就是,詞是用來唱的,詞是音樂文學(xué)。 那么用來唱,就應(yīng)該短小嗎?長調(diào)也可以唱啊? 實際上,我們說詞是音樂文學(xué)的時候,其實其含義是,詞是隨著音樂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曲為主,詞為從。 最初的曲子,多是大曲,舞曲,成篇成套的。音樂家從這些曲子里,拿出一小段適合配詞演唱的,就成為曲子。 你選取一段,往往是選取短的,而長曲旋律復(fù)雜,不便于演唱。 所以在最初,唐人稱這種可以配詞演唱的曲子,就叫“曲子”。 配寫的歌詞,就叫“曲子詞”。 對對,就是叫小曲兒。這是曲子的主要來源。另外就是原來的教坊曲的改造,這才有大曲、長調(diào),這要等柳永出來做這事兒。 后來有了長調(diào),這些短小的曲子,就被稱為小令了。 小令,也分上下片,當(dāng)然也有不分的。 那么怎么唱呢? 分上下片的,其實就是一個旋律,不同歌詞唱兩遍。 不分上下片的,就一個曲子,演唱的時候可以同樣的詞曲,再重復(fù)一遍。 副歌性質(zhì)的唱法,在長調(diào)里有。長調(diào)的上下片,往往就不一樣的。 由于這種情況,上下片的內(nèi)容和情感就不一樣了。 尤其長調(diào),長調(diào)的上片情感舒緩,以寫景啊、敘事啊為主。下片就進(jìn)入情感充沛的階段,議論、直抒胸臆就有了。 這些都是隨著音樂的特點來改變的,是音樂決定了詞,而不是詞決定了音樂。 小令的上下片,情感和內(nèi)容區(qū)別沒那么大,這是因為曲調(diào)一樣或者比較接近的緣故。 但是,并非小令的上下片就沒區(qū)別,在寫法上的區(qū)別還是很明顯的。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形成轉(zhuǎn)折。 這種轉(zhuǎn)折,往往是情感的遞進(jìn),或者場景的轉(zhuǎn)換。 大家記住這一點,一定記住這一點,否則你寫出小令來,就太平,平踏踏地沒起伏。 寫法上,還有一點,就是一定要一個情緒或者一個景物的特征,貫穿始終。 怎么貫穿呢?首先要有統(tǒng)領(lǐng)的一句話,別的都圍繞這句話來寫。這句話,也可以簡略為一個詞、幾個字。 在行文過程中,不斷強(qiáng)化、深化,達(dá)到逐漸加強(qiáng)的藝術(shù)效果,并且使整篇渾然一體。 掌握住以上兩點,小令基本寫法就掌握了。 但是,這也僅僅是章法上保證你寫對,而要寫好呢,還需要你的才情。 另外補(bǔ)充一下,詞牌的平仄、韻腳,這些是固定的,比近體詩的格律還嚴(yán)格,并且還復(fù)雜。 當(dāng)然,在周邦彥之前,詞的格律還算寬松,所以蘇軾常常又不符合格律的情況。 北宋末年的周邦彥,把詞的格律嚴(yán)格化,就更加要求嚴(yán)謹(jǐn)了。所以我們稱周邦彥和他之后那一派,叫格律派。 關(guān)于周邦彥,我計劃專門開一個專題,他對詞的貢獻(xiàn),尤其對詞的格律的貢獻(xiàn),相當(dāng)于杜甫對格律詩的實踐和貢獻(xiàn)。 所以,周邦彥被稱為“詞中老杜”。這是后話,我們今天主要掌握小令的寫法。 小令的寫法呢,就上面兩點最關(guān)鍵,下面我們舉例說明,你才有感覺。 稍等啊,我找找 今天留作業(yè),選了三個人的各一首詞,我們先看這三首。都是鵲踏枝,第一首是馮延巳的。
大家回顧一下剛才說的兩點寫法,對照看這首詞。 看第一句,是最關(guān)鍵的一句,我說的是寫法上。 “誰道閑情拋擲久”,里面是“閑情”是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你們想想你們自己寫的,是不是有這樣的統(tǒng)領(lǐng)句? “拋擲久”,是另一層意思,由此才能引出惆悵。 所以,從第一句就能知道,這首詞寫的是閑情帶來的惆悵。 我們再往下看,怎么樣來描寫閑情的,怎么樣來表達(dá)惆悵的,這就進(jìn)入賞析了。 馮延巳的高明在于,不是寫一時的惆悵,而是放到一個很大的時間流里,就增加了感染力。 “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這句一出,時空感馬上就出來了。大家看是不是?每年都是這樣啊。 那么,后面的“日日花前常病酒”,是說什么呢? 這是排解惆悵的方法,其實就是借酒消愁。天天在花前喝酒,并且每次還喝醉。 “敢辭鏡里朱顏瘦”,敢辭,就是不辭,不怕因為喝酒讓自己衰老得快。 這幾句下來,你就能體會,詞里寫的這個人,她的惆悵難以排解到什么程度。為什么是“她”?因為有“朱顏”。 馮延巳這首詞,還是代言體,替歌女寫的唱詞。 那么,都惆悵到這種程度了,已經(jīng)惆悵到極點了,下片怎么寫??? 下片,轉(zhuǎn)折。一定要記得轉(zhuǎn)折。 看馮延巳是怎么轉(zhuǎn)折的?!昂优锨嗍彽躺狭?,看到?jīng)]?怎么轉(zhuǎn)折的? 不在花前喝酒了,出來了是不是?到了野外,河邊。 場景變換了。 “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這是不是和第一句對應(yīng)???也和第二句對應(yīng)啊。還是說年年如此。 問誰呢?大家想想。并且還是“新愁”,不是“舊愁”。 問誰?只能問自己,因為只出現(xiàn)了一個人啊。閑情、惆悵,再加上孤獨,這是自問,自言自語。 新愁其實不新,舊愁其實不舊,是一樣的愁。 好了,在家可以在花園喝酒排解,在野外怎么排解呢? “獨立小橋風(fēng)滿袖”,這是一個人,立在橋頭,風(fēng)吹過來,衣袖飄飄。 還是一個孤獨的形象。 最厲害是結(jié)句,大家好好體會 一下“平林新月人歸后”。 “平林新月人歸后”,樹林,新月,這位女子看到?jīng)]有?是不是眼中景物??? 盡管寫出來了,但并非所見。 為什么? 因為,她已經(jīng)回去了。 這些景物,這些構(gòu)成孤獨的景物,只是她想象的。 諸位,沒有一個人的自然景物,你們寫過嗎?你沒寫的景物,包括很多詩人寫的景物,都至少有自己的影子,有自己的存在啊。 馮延巳這句“平林新月人歸后”所寫的孤獨的景物,連一個人都沒有的。 所以這首詞寫得好,好在很多方面。大家要好好體會啊。 還有一個問題,這種“閑情”是什么?為什么會惆悵??? 說不出是什么閑情,說不出什么理由。正因為這樣,才讓更多人去代入。 為什么很多人讀了這首詞都有感覺?不管是思念的、失戀的,還是什么的。都能代入進(jìn)來。 這不是馮延巳的有意為之,而是因為,馮延巳本身就是一位宰相,他是真的有“閑情”啊。 并且,不要忘記,這是為歌女而寫,他放大了這種閑情,以及閑情帶來的惆悵。 另外,還要注意的一點是,馮延巳寫情感的手法,并非直接說,而是用景物來表現(xiàn)。注意到?jīng)]有?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是誰的詞? 這句“剪不斷”是李煜的,看看署名寫愁的? 李煜是直接說的,真愁是,這種愁剪不斷、理還亂啊。 而馮延巳不這樣了,他不說,直接寫景,用寫景來讓你感受到?!捌搅中略氯藲w后”,這樣說一句景,就夠了。 好,這是馮延巳的鵲踏枝。我們再看晏殊的同調(diào)詞。
鵲踏枝到了晏殊手里,他給改名叫蝶戀花了,大家看到這兩個詞牌,其實是一回事的。 晏殊這首詞,寫的是什么?能不能找到統(tǒng)領(lǐng)的句子??? “檻菊愁煙蘭泣露”,大家仔細(xì)看這句。 這句里面很清楚,“愁”,并且“泣”,這兩個字,是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后面會告訴大家為什么“愁”,為什么“泣”。 這首詞的人物是誰呢?第二句出來場景了,“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看場景,是一位女子。還是代言體,為歌女寫唱詞。 “輕寒”是季節(jié),是初春,還是初冬?對,前面有“菊”?!把嘧与p飛去”,好了,啥季節(jié)??? 點明是秋季,并且由于有“飛去”,還點出了“離愁”。 由于有了“飛去”表示離別,所以緊接著就直接說了,“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她在埋怨明月,為什么不知道我在犯花癡、犯相思呢?還把月光照進(jìn)我的窗子? 大家看時間線,一開始,不是夜晚啊,現(xiàn)在有明月了。說明時間在流逝,并且相思沒停止。 下片再看,第一句“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天哪,直接到第二天了。 或許一夜未眠,或許一大早就醒了,看到的是“西風(fēng)凋碧樹”這種凄涼景象。 還要想辦法排解一下啊,于是就登樓?!蔼毶细邩?,望盡天涯路”,登樓遠(yuǎn)望,等著思念的人回來,盼著思念的人出現(xiàn)。 可是,“望盡天涯路”,兩眼望穿,也不見遠(yuǎn)方的人歸來。 排解,反而更加增加了愁緒。 還要想辦法??!不能只是遙望等待啊。 于是寫封信吧。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信可以寫,但那個人到底在哪里?只知道在遠(yuǎn)方,不知道具體地址。 快遞小哥也幫不上啊。 這是晏殊。晏殊和馮延巳一樣,也是一位太平宰相,他寫的這些思念,是寫自己嗎?未必是,很可能完全是代替歌女而寫,醞釀感情,身臨其境,所以寫得這么深徹感人。 大家注意寫法,首先有統(tǒng)領(lǐng)句,然后按著時間線,順序而下,逐漸深入,寫了不同場景,不同行為,不同景物,于是完成了這首詞。 詞,很短,但內(nèi)容非常豐厚。 好,再看一首歐陽修的蝶戀花。
署名歐陽修的這首詞,一般認(rèn)為是馮延巳的,說法不一,我們只看作品本身吧。 統(tǒng)領(lǐng)句,首句就是“庭院深深深幾許”,為什么要說深深,為什么要問深幾許? 因為太無聊,太憋悶,太郁悶,所以在埋怨,有怨氣啊,庭院好深啊,怎么那么深啊。 這種庭院之深,其實是愁緒之深。 僅僅是庭院之深嗎?還不夠,大家看下句。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這是寫楊柳,楊柳茂盛,一片連一片,并且如同簾幕,無數(shù)層。大家感受一下。 這種寫景物的濃密深厚,其實還是寫愁緒的濃郁。能不能感受到? 那么,這么深徹的愁緒到底是什么呢? 看下句,“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非常明顯了,原來我們游玩的地方,只剩下一片孤寂,連章臺路也看不到了。 章臺路,是什么意思?這是個典故,大家看到古詩詞里有“章臺”,就肯定與離別、思念有關(guān)。 這是思念離人的愁緒,到這里就點明了。 然后看下片,看作者是怎么轉(zhuǎn)折的。 “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這是時間和天氣的變化,一層轉(zhuǎn)換,不在上片的時間和場景了。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傍晚時分,把門關(guān)上,但也無法關(guān)住春天的流逝。 這是說什么?不單是說時光啊,其實還是說自己曾經(jīng)挽留那個人,挽留不住啊。 一個人離去,另一個思念。思念的人是孤獨的,有話沒人訴說,于是自言自語。 自言自語還好,偏偏不肯自言自語,而是憋不住要對人訴說。 實在找不到訴說的人,于是問花。 但花能回答嗎?花能交流嗎?“淚眼問花花不語”,這是多么郁結(jié)的情思啊。 多么無奈的一句話啊。 還是含淚。天。諸位好好體會體會。 最后一句是寫花的回答,花在飄零,在飛?;?,用花的飄零來回答。 “亂紅飛過秋千去”,這不單是寫花,是寫這位女子內(nèi)心那種涌動的愁緒,想花一樣飄零、飄零。 我們看,這三首詞,是一個詞調(diào),寫的內(nèi)容也差不太多,但最后這一首,感情最為深沉。因此有人說的歐陽修的,也不為不可能。因為歐陽修的詞,和晏殊、馮延巳相比,就有感情強(qiáng)烈的這一特點。 剛才有人說了,看內(nèi)容這不是在寫歌女??? 看得很對,這不是寫歌女。我前面說的是,代替歌女寫唱詞,而不是代替歌女寫歌女的情感。 這一點其實蠻重要,因為馮延巳、晏殊、歐陽修這樣重量級的宰相,他們的生活圈子,不是以歌女為重啊。 沒錯,他們寫的詞里的女子,都是貴族女子。他們寫的閑情,那真的是吃飽喝足沒事干的閑情。 我們對比柳永,你就能體會到了。柳永詞里的人物,多的下層女子,尤其直接就是歌女,包括柳永和歌女之間的故事。 這不是今天的重點,今天主要是看小令的寫法。大家注意,我們之前講了詩的寫法,詞,其實也是一種詩啊。主要的寫法,比如用景物來寫情感等等,都是詩的手法。 今天的作業(yè),已經(jīng)發(fā)布了,就是讓大家練一練,寫一首蝶戀花。 再強(qiáng)調(diào)一次,一定要先醞釀情感,再下筆。一定要結(jié)合自身周邊的景物、自己的經(jīng)歷來寫,寫真實一點。一定要走出唐宋詞那種古里古氣的味道,寫出時代的氣息來。 【課后】 剛才有誰說,蘇軾的詞不和格律,因為偶爾用蜀語。這說法恐怕不太說得過去。古代詩詞的聲韻,是專門的一套聲韻系統(tǒng),與官話和白話都不一樣,是另立體系的。所以不管哪里的人,寫詩詞用的聲韻都是一樣的。蘇軾的詞多不合格律,最大的原因是當(dāng)時的格律不那么嚴(yán)格。另外,蘇軾寫詞,確實比較粗,這一點在喜歡蘇軾也掩飾不了的。 作者:費(fèi)蠟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