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第六講 不是寫得不合律,就可以稱為古風

 君月之家 2019-06-19

我們已經講過了近體詩,五七言的律詩和絕句的寫法。

古風呢,是詩體的另外一種形式。講完古風,以詩體為脈絡的寫法的講座,就告一段落啦。

也就是說,你可以理解為,詩體,除了近體詩,就是古風。就這兩種形式。

但古風的說法呢,是唐人提出的。

唐人發(fā)明了格律體,將這種新型的體式稱為今體詩,相當于我們現在叫作“現代詩”或“當代詩”的意思。

那么,近體詩之外的其他體式,統(tǒng)統(tǒng)稱為“古體”。

這是以示區(qū)別的說法。

但是,后來人們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不寫近體詩的時候,所寫的詩歌的形式到底叫什么呢?

如果也按“古體”的叫法,就顯得太籠統(tǒng)。

因為,唐人所定義的“古體”,包括了唐以前的詩歌的所有體式。

包括《詩經》的四言體,《離騷》的雜言體,以及樂府的五言體、七言體和雜言體,還有超越樂府的各種詩體。

所以呢,后來又約定俗成地,把《詩經》和《離騷》這兩種特殊的體式給排除了。

專門指漢代到唐之前這一段時間流行的各類詩歌體式,并偶爾稱為“古體”,也偶爾稱為“古風”。而稱為古風的時候,則有專指體式的意思,因而比較流行。

這樣就好了,古風的范圍就小了嘛。

所以,從歷史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古風就是那種不講究嚴格的格律,不拘泥字數、句數多寡的,古而有之的那種詩體。

古風在漢代,其實已經成熟了。主要是五言古風,和雜言古風。

五言古風好理解,就是每句都是五個字,但句數不拘泥,可長可短。

最短的是四句,就是后來稱為“古絕”的。但一般都是十句或十句以上。

長篇的古風,當然大家也看到的,像孔雀東南飛以及后來的木蘭辭,都是敘事長篇。

雜言的古風,是另一種風格。里面有五言,也有七言,句式不整齊。這就叫雜言。句數上也和五言古風一樣,有長有短。

最短的七言古風就是四句,也成為“古絕”。

五七言的古絕,分別被稱為五言古絕、七言古絕。

但由于雜言的古風里面有七言的句子,所以大家還習慣把雜言古風叫做“七言古風”。

并且這個稱呼更加流行。也就是說,當我們談到七言古風的時候,你不要認為里面有五言,甚至五言占多數的詩,就不是七言古風。

這僅僅是一個習慣的稱謂。

這樣的話,古風其實就只有五言古風和七言古風這兩種體式了。

其實,中國古代詩歌的體式發(fā)展,是一個非常有趣兒的事兒。比如一開始是兩言、四言,后來突然就是屈原搞得四六七的雜言,再后來又是五言流行,直到七言出現。

這里面的原因很多,發(fā)展脈絡也交叉進行。

尤其七言詩,出現很早,但發(fā)展緩慢,直到六朝才有點規(guī)模,到了唐代才真正大流行。

發(fā)展最緩慢、最曲折的,就是七言詩了。

七言最早,被追溯到漢武帝時期啊,好遙遠的。

當時漢武帝君臣玩游戲,一人一句聯句,就是用的七言。

一人一句,還每句都押韻。

連綴起來,就成為一首完整的詩篇。這首詩現在還有,能看到的。

這種七言,句數較多,并且每句都押韻的詩體,專門有個名詞叫“柏梁體”。

我說的每句押韻,是包括單數的句子的。后來人們寫詩,很少每句都押韻的。

這種柏梁體,其實有點文字游戲的意思,但有些比較奇葩的人呢,就喜歡玩高端。到了唐代,還有人用柏梁體來炫技。大家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如果你方便,你現在可以搜一下杜甫老先生的《麗人行》,看是不是每句都押韻,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并且還是一韻到底沒轉韻。

包括首句,都是押韻的。

但從漢武帝之后,七言詩就一直沉寂,很少有人寫。

東漢的張衡寫過,到了曹丕,寫了一首《燕歌行》,也是七言。

曹丕的燕歌行,被視為七言詩之祖。但是要嚴格地說,應該是張衡那些七言詩才對。不過文學史都這么說,大家知道這個事情就行了。

曹丕的《燕歌行》,其實還是柏梁體。

曹丕這個大人物都寫七言了,是不是七言就該大發(fā)展了呢?

其實還不是,真正的七言詩到六朝才有規(guī)模。

在漢代包括魏晉時期,最流行的體式是什么呢?

一個是五言詩,這個大家都比較熟悉了。但更有影響的確實雜言,也就是七言古風。

古風,和近體詩的最大區(qū)別在哪里?這是我們學習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掌握的。

首先,古風不講平仄。

剛才誰問的柏梁體的平仄問題啊?你到底聽課沒有啊?看講稿沒有???

平仄是時候才有的?平仄的概念的出現,是在武則天時期才有的。武則天之前的人,誰能穿越去講究平仄?。?/p>

這是第一點,平仄、格律在古風那里是沒有的。

第二點,就是句數不限制。你可能想到的句數,基本都可以有。包括全面的單數句的。

第三點,古風并非不講格律、只講押韻就可以成為“古風”。這個問題,要有歷史觀念才能理解。

要說,不講格律只講押韻,確實是古風的特點,但這么定義的話,就會給寫不好近體詩的人找了臺階了。我寫的不合律,所以就是古風。這是遮臉兒的說法。

古風,最核心的特點,其實在于“古”。

古,是一種風格,是文風,表現在用字用詞,表現在敘述方式,表現在情感等很多方面。

為什么我說要有歷史觀念才能懂?

我說“古”之前,先說說“新”。

新,就是唐代近體詩的那些新特點。

哪些新特點呢?比如對仗、偶句。盡管唐代之前,也出現偶句、對仗,但用的還是少。真正把對仗發(fā)展起來的,是初唐的上官儀,到了武則天時期才定位格律的規(guī)矩。

因此,只要一多用對仗、偶句,就會顯得“新”,而有近體詩的味道了。

另一點,就是煉字煉意。

煉字煉意從誰開始的?

是從曹植開始的。

也就是說,曹植之前,人們寫詩是很隨意的,并不在于字詞的修飾,也就是說,不會故意去追求寫得那么字詞優(yōu)美。

我們讀詩經,大家就能感受到那種樸實。到了古詩十九首,就是東漢末年的,仍然是以古樸為主的。

曹植喜歡煉字,把句子寫得特別漂亮,一時就成為時尚,很多人學,但都學不太好。所以都覺得曹植有文采。

大家看看“文采”這倆字,是不是就很顯得煉字的意思啊?就是這么來的。在曹植之前是不太注重文采的。

所以,到了晉代的謝靈運,還說天下才有十斗,曹植獨占八斗,我謝靈運占一斗,其余一斗古今文人共分之。

大家就知道曹植的煉字達到了什么水平,并且也是開創(chuàng)性的。

好了,曹植盡管影響大,但還算有一大批詩人不講究這些的。比如王粲這些人,就依然寫得很古樸。

而陸機、潘岳這些人延續(xù)曹植的風采,寫得比較華美。

到了六朝時期,出現了齊梁體,以雕飾詞句為能事,文風為之一大變。

再到唐初的陳子昂,開始反對齊梁體的華美文風,要求恢復到建安三曹時期的“古”味兒來。

也就是說,唐人認為的“古”,其實就是華美之外的那種古樸勁兒,這種“古”不僅僅表現在字詞的古樸,還表現在詩歌本身的“風骨”。

風骨,是什么?就是氣骨,就是有力度,就是曹操那種悲愴之氣。

風骨還可以是其他有力度的一切風骨,比如壯美、壯闊、雄健。

總之,是和柔柔弱弱完全對立的那種詩歌內在的氣質。

這樣的話,六朝時期的那些靡靡之音,盡管也是唐人之前的“古體”,卻不能被稱為“古風”。

這個,大家明白不?

這種風骨來自哪里?不是特特地用大字眼、狠字眼可以做到的,而是來自對社會的宏大關注。

這種歷史感、社會感、責任心,被帶進詩歌,才能體現出“風骨”來。

所以唐代的古文運動,就把“諷諫”、“諷喻”、“諷刺”詩視為最具“風骨”的一種題材。

講究詩歌的社會意義,政治主張,甚至詩文教化,恢復到詩經的風雅、離騷的憤怨那個程度。

除了“建安風骨”之外,稍后的王粲也很有力度,被稱為“王粲風力”。

所以,我們寫古風,你要從三曹,尤其曹操的詩,王粲的詩開始,要好好讀,好好體會那種“古”味兒,體會他們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唐代陳子昂搞復古運動,走得比較極端,甚至學著寫古里古氣的古風。

但是,你要知道,一旦境界上去,就下不來了。

唐人,經過的六朝和初唐的那種新興的風格的侵染,禁不住地就使用上了新手段,很難做到真正的“古”了。

更別說什么現在了,現代人讀唐詩那么多,早在內省形成了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就是和古風對立的。

所以唐人寫的古風,盡管刻意回避近體詩的手法,但還是帶有近體詩的一些味道。所以后人稱唐人的古風只是唐人的古風,不是漢魏古風了。

回不去了的。

比如李白,那是陳子昂的鐵桿粉,就很寫古風。但是你看他的古風里,還是有律體化的影子。

這是時代風氣的自然侵染,是逃不掉的。

這種新風氣的古風,被稱為新古風。

當然,這依然是兩派,一派的刻意求古,一派是接受古風的律體化。

像白居易就接受律化,尤其白居易還開創(chuàng)了新樂府。

新樂府,其實就是古風和律詩的結合體。

那么到了元明時期,古風還在發(fā)展,又有了新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體現在繼續(xù)在律詩化的方向上前進。

直到清代的施閏章,基本就是用律詩的句子來寫古風了。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古味兒的古風也一直保留著,并沒有消失。

這基本就是古風的發(fā)展脈絡。

在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古風一直是詩歌的主流形式,盡管他的地位不如律詩那么高。

現在很多人認為近體詩是詩歌的主流,主力,這是因為歷代官方以及士大夫都把近體詩作為高雅一些的體式的緣故。

但從創(chuàng)作數量上來說,還是古風占上風。

古風,用后世的觀念來分,可以分為歌、行、吟、曲等形式。

為什么會有這些稱謂?

因為古風最早就是從漢樂府發(fā)展出來的,就是用來演唱的。

后來脫離了配樂,才成為純文字的文體。但在名稱上依然保留著演唱時代的痕跡。

歌、行、吟,實際上沒太大區(qū)別。但曲,往往是指體式比較短小的古風。

當然也不絕對。

那么,古風的寫法,除了字句力求古樸外,還要注意哪些呢?

我總結一下啊。

第一,盡量寫稍長,超過八句,以便從外觀上與近體詩區(qū)別開來。

第二,在敘事中,要詳略得當,尤其用白描化的手法來勾勒,顯得就古樸。

第三,敘述過程中,講究層次感,幾句一個意思,下一個意思又是幾句。自然地按內容來劃分段落。

第四,表達過程中,不要順序直下,要有曲折,在轉折的地方不要猶豫,不要擔心讀者跟不上,該轉就力轉。

第五,抒情方面,直抒胸臆,不要用景物來代替或比擬,這不是古人的手法。

第六,要注意的是韻腳。

押韻,如果押仄聲韻,古味兒就非常明顯,這是因為近體詩是平聲韻的緣故。另外仄韻比較鏗鏘,有力氣。

平聲韻能不能?當然可以的,也可以寫出力度來。這都不能一概而論的。

關于押韻,還有一點就是轉韻。就是通篇不用一個韻腳,而是中途換韻,一次兩次,甚至多次,改換不同的韻腳。

轉韻的原理是什么?

轉韻,是為了體現表達的變化。比如敘事場景改變了,比如心情情緒發(fā)生大變化了,比如有敘事轉抒情了,或者有直接描寫轉為心理活動了。

古風在內容上,基本上就三種。

一種是敘事為主的。敘事一定要詳略得當,有細節(jié),但絕不啰嗦。有鋪陳,但絕不累贅。

一種是抒情為主,喊喊叫叫,事件不是主線,甚至體現不明顯。直抒胸臆的比較多。比如李白的好多歌行,就屬于此類。

再有一種是夾敘夾議再帶抒情的。敘議結合,這個要做得天衣無縫。不過古風往往是前面敘事,最后來一段詩人的感慨。如果司馬遷寫史記,最后來一段“太史公曰”。

不過,唐人之后的古風,表現手法就多了,多有對上面所言的突破,也不錯。比如白居易的《賣炭翁》,一句議論都沒有。這在白居易的新樂府的其實是比較少見的。他的新樂府多是有個議論的小尾巴。

今天我們的作業(yè),大家看看,為什么好多人選擇古風?

這是因為,表現較大主題,比較復雜的情緒,多重的場景的時候,律詩的容量就顯得捉襟見肘,還沒開始就結了尾。而古風則有足夠的鋪陳空間,和抒發(fā)情感的余地。

我們有的朋友,直接用絕句,甚至用五絕,不是說不行,但難度極大啊?;旧系牟豢赡芡瓿傻娜蝿?,除非你只寫一個小角度,這樣和古風相比,就顯得單薄無力了。

我想說什么呢?

我們學了近體詩的五絕、七絕、五律、七律,還學了更為自由的古風,那么你要知道,各種體裁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你在表達自己的時候,要學會選擇使用那種體式。體式本身,其實是自帶底色的。

不能盡言。

到今天為止,我們就學完了流行的幾種體式。今后的課程要轉入高大上的領域,帶領大家從詩經開始,一步步看一看詩歌是怎么來的,怎么去的,各個時期都有哪些特點,并且為什么會產生這些特點。

同時,也讓大家認識到,某種新的文學現象的出現,他的前因后果,以及對后世的影響。

這實際上是進入的文學史的領域。了解文學史,對你學習寫作,是非常重要的。

喜歡學習這些知識的朋友,請繼續(xù)聽課,進入下一階段。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二区| 少妇淫真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大香蕉伊人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内射一色桃子| 老司机精品视频免费入口| 亚洲免费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男人在线观看|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多毛女| 韩国激情野战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好吊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午夜不卡在线观看| 日本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午夜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老熟妇乱视频一区二区|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乱精品古代| 国产精品涩涩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东京热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无卡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内射麻豆91| 又大又紧又硬又湿又爽又猛|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色图欧美另类人妻| 成人精品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香蕉在线视频|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中文字幕熟女人妻视频| 老熟妇乱视频一区二区| 人妻乱近亲奸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伦理熟女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又粗又长又大高潮视频| 91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好吊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中文文精品字幕一区二区| 视频一区日韩经典中文字幕| 久热99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空之色水之色在线播放| 男人把女人操得嗷嗷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