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自古多山,“城在山中,山在城中”說的就是福州,福州人耳熟能詳“三山藏,三山現(xiàn),三山看不見”,'三山現(xiàn)'的于山、烏山、屏山近年盡展風(fēng)姿,挺立市中心。'三山看不見'既看不見則已無處看。 那么只有'三山藏'的羅山、閩山、冶山,可以尋尋覓覓了。 本來想上于山的,可于山還在改造中,于是從于山下來,就到了法海路上的法海寺,羅山藏在法海寺呢,而閩山也不遠(yuǎn),藏在光祿坊原省高院宿舍內(nèi),冶山(又叫泉山)藏在鼓屏路治山春秋園南面。 福州自古多山,“城在山中,山在城中”說的就是福州,福州人耳熟能詳“三山藏,三山現(xiàn),三山看不見”,'三山現(xiàn)'的于山、烏山、屏山近年盡展風(fēng)姿,挺立市中心。'三山看不見'既看不見則已無處看。 那么只有'三山藏'的羅山、閩山、冶山,可以尋尋覓覓了。 本來想上于山的,可于山還在改造中,于是從于山下來,就到了法海路上的法海寺,羅山藏在法海寺呢,而閩山也不遠(yuǎn),藏在光祿坊原省高院宿舍內(nèi),冶山(又叫泉山)藏在鼓屏路治山春秋園南面。 羅山真面目,是不是有點(diǎn)失望? 羅山真面目,是不是有點(diǎn)失望? 閩山,入口在南后街,原高院宿舍北面。 閩山,入口在南后街,原高院宿舍北面。 冶山又名泉山,在鼓屏路冶山路的原商業(yè)廳內(nèi),北面是歐冶池,南面是冶山,這是'三山藏'中最值尋覓的,山上有很多石刻,最有滋味的是“九曲'。 冶山又名泉山,在鼓屏路冶山路的原商業(yè)廳內(nèi),北面是歐冶池,南面是冶山,這是'三山藏'中最值尋覓的,山上有很多石刻,最有滋味的是“九曲'。 一日看三山,查閱: 1、羅山:在法海路一帶,即九仙山支麓,地屬閩縣所轄,屬唐未羅城的通津門(俗呼“津門樓”)外,今法海寺后的巖壁上還鐫有“羅山”兩大字。其命名可能和“羅城”的“羅”有關(guān)。 2、閩山:在光祿坊原省法院內(nèi)。又名玉尺山,唐時(shí)曾一度稱烏石山為“閩山”,后人則改稱此山為“閩山”。或又謂閩山廟.有閩山在井中。蓋烏石之支麓,起伏蜿蜒,越河而成此丘,亦侯官域內(nèi)小山也。 3、冶山:在舊城隍街、麗文坊一帶,蓋越王山之分支也,地屬閩縣。包括泉山、王墓山和城隍山。相傳為春秋閩越王冶城舊址,歐冶子鑄劍的劍池即在山麓。山上舊有天泉池,故又名“泉山”。唐、宋的左衛(wèi)、宣毅、廣節(jié)諸營曾在此駐扎,所以亦稱“將軍山”。其西南一阜,傳閩越王葬于此,俗呼王墓山,亦稱“云步山”。還因舊時(shí)城隍廟在冶山的山麓,故又俗稱城隍山。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福州也。 一日看三山,查閱: 1、羅山:在法海路一帶,即九仙山支麓,地屬閩縣所轄,屬唐未羅城的通津門(俗呼“津門樓”)外,今法海寺后的巖壁上還鐫有“羅山”兩大字。其命名可能和“羅城”的“羅”有關(guān)。 2、閩山:在光祿坊原省法院內(nèi)。又名玉尺山,唐時(shí)曾一度稱烏石山為“閩山”,后人則改稱此山為“閩山”?;蛴种^閩山廟.有閩山在井中。蓋烏石之支麓,起伏蜿蜒,越河而成此丘,亦侯官域內(nèi)小山也。 3、冶山:在舊城隍街、麗文坊一帶,蓋越王山之分支也,地屬閩縣。包括泉山、王墓山和城隍山。相傳為春秋閩越王冶城舊址,歐冶子鑄劍的劍池即在山麓。山上舊有天泉池,故又名“泉山”。唐、宋的左衛(wèi)、宣毅、廣節(jié)諸營曾在此駐扎,所以亦稱“將軍山”。其西南一阜,傳閩越王葬于此,俗呼王墓山,亦稱“云步山”。還因舊時(shí)城隍廟在冶山的山麓,故又俗稱城隍山。
“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福州也。
|